中国古代在立春之时,有供春牛、春山的风俗。明清两朝每年立春 时,顺天府要按钦天监所进《春图》,造三座春山,名喊“春座'届时,
大兴、宛平县令,将象征春耕和丰收的春山、春牛抬到午门广场前,举 行“进春礼”。春牛是用土壤仿实牛塑造而成。春山(明代称之为春花)
用各类金珠玉翠点缀琳琅,上供有芒神。
举行进春牛、春山的仪式,象 征从那一天起,全国将起头春耕播种,并预祝那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 登。据说以牧童扮的芒神所穿的鞋及他在画中的位置反映那一年天象的 预告:芒神若赤足,寓示今年雨水大;若穿芒鞋,贝瞭示该年天旱;若 一足光脚一足穿鞋,那么那年便是个好年景。
假设立春日在正月,芒神 在画中就站在春牛后;假使立春在腊月间,则芒神便站在春牛前,表达 春早,提醒农人过年后要赶紧挠消费,别误了农时。还有一种春牛图,
是描写皇帝“藉田躬耕”大典的。民间有一首“年歌”,唱的恰是那个 情景:二月二,龙昂首,天子耕地臣牵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五谷丰收 承平收。
画中的皇帝扶着犁,臣子在前面牵着牛;皇后率领‘着宫女寺人 驰驱于田间送饭,表示出一种农人对封建统治者的仁慈期看。
在午门前,顺天府、宛平、大兴县令率护春吏升春座,恭敬地公布,
将春牛和春山进奉给帝、后、太后。供献皇帝的春山,收贮在太和殿东 热阁;恭进皇后的春山,贮躲在保和殿东热阁;恭进皇太后的春山,奉 至慈宁宫安设在前殿热阁储存。
同时,抬走旧岁所贡的各座春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