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钟在万寿寺悬挂了 20年摆布,到明末,人们看到它已经躺在地上 了。到了清兵人关,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颠末朝臣们的一番争论,按照阴 阳五行生克之说,认为大钟属金,北方属水,金水相生,因而,应该把它放在 京城之北。于是雍正皇帝最初决定,将此钟置放在地处“京城之乾方,圆明 园之日方”的风水宝地觉生寺。移钟工程曲到乾隆八年(1743年)才完成。 乾隆帝题“华严觉海”大匾高悬于钟楼之上。为了悬挂那口大钟,特意在寺 后设想了一座两层钟楼,上层圆形,下层方形,楼内有梯盘旋而上。钟楼上 各面都有窗,因而里面光线丰裕,能见度优良,能够清晰地看到钟钮和钟身 顶部。悬钟的架子,是用粗大的木梁造成,它的四柱顶部内倾以散力,构造 合理,所以颠末两百多年仍毫无倾斜、歪闪的迹象。为了减低钟架的高度, 在钟的下方挖了一个深70厘米的八角形坑穴,人们能够在坑里旁观大钟内 壁的笔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