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北京乘坐地铁十三号线时,会路过一个叫大钟寺的站点,那个站点就因 附近有一座大钟寺而得名。大钟寺本来的名字叫做觉生寺,因为寺里放置着一口大钟而被俗称为大钟寺。那口大钟的汗青十分悠久,相传铸于明朝的永乐年间,足足有43吨重,被称为北京“钟王”。
关于那口大钟的来源,民间有多种说法,此中最为人津津有味的说法与一个“捐躯救父”的孝女有关。相传,在明朝的永乐年间,皇帝命令铸造一口大钟,而且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那口大钟的钟声必然要声传百里。皇帝的那个要求可难坏了寡工匠和监造官,很多人因为造不出契合皇帝要求的钟而丢了人命。
在上一任监造官因没有完成使命而被砍头后,新一任监造官上任了。那名监造官姓杨,在接到那个使命后,表情十分繁重,一想到若是完不成使命就会被砍头就愁云满面、郁闷万分,他每全国工回家后,都在家长吁短叹。与他相依为命的女儿看到父亲那愁云满面的样子,心里十分心疼,就想着为父亲分管一些压力。
可小小年纪的她哪能想出什么法子?为此她苦苦思索了好几天。一天她突然想起早先从邻人那里传闻过的,一个少女为父解愁而以身殉剑的故事,就灵机一动,想着效仿那名少女为父亲解除忧愁。就在大钟即将铸形成功的那天,她暗暗地跟在父切身后,来到了铸造大钟的处所。
趁着父亲不留意,纵身跳向滚烫的铜汁之中。父亲扭头看到女儿纵身起跳的身影,便想拉住她,可哪里还来得及!慌忙之中,他只抓住了女儿的一只鞋。看到女儿跳进了滚烫的铜汁中,杨监造官晓得女儿必死无疑,便忍住心里的 剧痛,批示工匠们开炉铸钟。大钟很快便铸好了,令人想不到的是,那口大钟竟 然完全契合皇帝的要求,敲击一下,声音悦耳悠扬,百里之外都能听得清清晰楚, 不外在钟声的尾音,却有一丝“鞋”的声音。
四周的工匠们都说,那是杨监造官的女儿在向父亲要鞋子。从此以后,大钟寺便有一个风俗,就是在杨监造官女儿每年忌日的那一天,都 要供上一双绣花鞋,以纪念该女的英勇献身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