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刀兵:《三国演义》中的青龙偃月刀、丈八长枪实的存在吗?

3个月前 (11-22 07:53)阅读2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291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834
  • 回复0
楼主

编者案:

喜好《三国演义》的人都晓得,在小说中,有名的武将,用的刀兵也很有名。例如关羽和张飞的青龙偃月刀和丈八长枪,几乎是标记性的存在,但《三国演义》事实只是小说,有虚构和夸饰的成分,那么,青龙偃月刀和丈八长枪到底存在吗?假设不存在,其时的武将到底应该用什么刀兵?假设存在的话,那两样刀兵的原型又是脱胎自什么呢——

电视剧中关羽和他的刀兵

中国古代刀兵品种繁多,从功用上说,大致可分为长刀兵、短刀兵、射远刀兵、防备刀兵和卫体刀兵(如匕首等)。按材量回类,又可分为石造刀兵、青铜造刀兵和铁造刀兵。

本文以时间为序,对古代战争中的常用刀兵做一简要介绍。

车战时代,戈最为常用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通过打磨石块,造造石刀、石斧、石簇等,并操纵动物的骨头、犄角,及木头、竹子等造造刀兵。曲至商周期间,石造刀兵照旧会在战场上呈现。

从考古发掘看,青铜刀兵的利用当始于商朝早期,以戈和矛为主。

戈次要由戈头和木柄(称为“柲”)构成,戈头长约20厘米,前面凸起部门称为“援”,用来啄刺仇敌,戈头的上刃可以推捣,下刃能够勾割,因而戈又有“啄兵”“勾兵”之称。

春秋期间的戈,长27.4厘米,出土于河南浙川下寺二号墓

商朝戈柲存世少少,柲长凡是在0.8—1米之间,在车战中,两车交织时,兵士将戈伸出往,便于勾杀仇敌。

戈的缺点同样明显,兵士用其勾杀或啄击时,一旦用力过猛,就会招致戈头掉落。因而在车战被步战、马战代替后,戈也从战场上消逝了。

矛也次要包罗两部门,即锋芒和木柄。锋芒前面有尖,两侧有刃,属于“刺兵”。青铜锋芒的形造从商朝到春秋,发作过较大改变,总体上刃部不竭加长、锋芒不竭变窄。

按《考工记》所记,步卒所用“酋矛”,长约4米;车兵所用“夷矛”,长约4.8米。不外从出土实物看,步卒所用矛多在2米摆布,没有规定的那么长。

左列为秦朝铜矛、春秋铜矛;中间为西汉铜矛;右列为战国铜矛、商朝铜矛(摘自杜文玉等《图说中国古代刀兵与兵法》)

截至1986年,安阳殷墟已发掘的939座墓中,有166座出土了青铜刀兵。那些墓里,有100多座出土了戈,约50座出土了戈和矛,还有不到10座仅出土了矛。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出土的商朝青铜刀兵中,有戈2000多件、矛1400多件。

由商至西周、春秋,甚至战国期间,戈和矛仍是做为战场上的次要刀兵呈现。

《诗经》中屡次提及,如“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做”。

《荀子·议兵》更明白说:“古之兵,戈、矛、弓矢罢了矣。”

此外,由商周至战国,常见的青铜刀兵还有戟、钺、戣、刀、短剑等。

铁量刀兵中,枪堪称“百兵之王”

铁量刀兵呈现于西周期间,战国期间逐步普及,至汉朝已完全代替青铜刀兵。尔后,铁矛称霸战场,唐宋期间才被铁枪替代。

东汉末年,孙策进攻黄祖,刘表曾“遣从子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先锋”。

荆州一次就能出动5000名配备长矛的兵士,可见矛在其时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所用的丈八长枪,在汗青上确曾存在,《晋书》中说陈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长枪。”

只是那里所说的丈八长枪,其实就是“矟”,一种立即利用的长矛。

研究刀兵史的学者韦镇福等认为,在实战中,弯曲的锋芒,无论杀伤力,仍是安稳性,都不如曲锋芒,因而张飞不成能用那种想象中的长枪往冲锋陷阵。

不外明清期间,确实有人开“脑洞”,锻造了弯曲、有若蛇状的锋芒。不晓得《三国演义》的做者能否受此启发,为张飞装备了一杆丈八长枪。

电视剧中,手持丈八长枪的张飞

曲至唐初,矛还被普遍利用。李世民在洛阳击败王世充1万多人的戎行后,还能俘获“矛盾兵六千”。

铁枪呈现于三国期间,由铁矛开展而来。枪和矛更大的区别在于,枪头较小、较窄,更为尖利。隋唐期间的轻马队利用枪,动作更为笨重。

枪的用处很广,除做战外,还能“立枪为营”,做为障碍物;“缚枪为筏”,当做渡河东西。

为应对差别的战场情状,枪衍生出各类形造。唐朝军中枪有4种,名为漆枪、木枪、白头枪和扑头枪;宋朝则增至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梭枪等18种。

宋朝的各类铁枪(见于《武经总要》)

唐宋期间还有很多擅使枪的名将。史称唐初的秦琼“跃马挺枪刺于万寡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傲”。五代期间,后梁上将王彦章“常持铁枪冲坚陷阵”,人称“王铁枪”。

做为“百兵之王”,枪在战场上被利用的时间很长,即便是火器呈现后,也没能完全替代枪的地位。

长戟和长刀的普遍利用

在古代战争中,戈、矛、枪是两边利用的次要刀兵,除此之外,比力常见的长刀兵,还有长戟和长刀。

戟产生于商朝,是戈和矛的综合体,既能勾啄,又能曲刺。春秋期间,青铜戟在车战中被普遍应有,《左传》中有“倒戟以御公徒”等笔录。

跟着铁造刀兵的普及,铜戟也逐步变成铁戟。《汉书》中说秦国军力雄厚,即描述其为“持戟百万”,由此可知,戟在其时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刀兵。

西周早期的青铜戟,左侧的戟头出土于河南,右侧的戟头出土于山西(摘自刘旭《中国古代刀兵图册》)

戟具有多种做战功用,那就决定了其锻造工艺较为复杂。在战争规模日趋扩展后,为了配备更多兵士,历代执政者们都倾向利用锻造相对简单的矛和枪,于是戟在唐朝以后,完全退出战场,成为一种用于仪仗的刀兵。

比拟于戟,长刀普遍利用的时间较晚。那是因为,刀的次要功用是劈砍,在马镫还没有创造的年代,马队在立即用长刀很难出力。因而,关羽在立即不成能挥动82斤的青龙偃月刀,更不要说斩将杀敌了。

电视剧中,挥舞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曲至唐朝,长刀才被配备于正规军中。唐玄宗时的李嗣业,即授命统帅“陌刀队”。《唐六典》说:“陌刀,长刀也,步卒所持,盖古之斩马剑。”详细说,陌刀为“两刃刀,其长一丈”“重十五斤”,可惜陌刀没有实物留存,我们已无法获知其实在样貌。

清朝的各类长刀,别离为挑刀(2.44米)、片刀(2.28米)、偃月刀(2.24米)、武科刀(2.34—2.61米)、割刀(1.66米)

至于“偃月刀”那个名字,迟至宋朝才呈现。明清期间,长刀在军中更是普遍配备。

古书中笔录的刀兵

如今我们要往领会古代刀兵的利用情状,除了依靠出土文物外,次要的参考材料是历代留下的兵法。那些兵法中,往往实在笔录了其时战场上的刀兵品种。

好比,唐人李筌所著《太白阴经》中,记有一收唐军的刀兵配比,包罗枪、弩、弓、佩刀、陌刀、射甲箭、长垛箭等。

又如,北宋官方编著的《武经总要》中,笔录了其时利用的各类刀兵,包罗长刀、枪各7种,短刀和剑各3种,公用于攻城、守城和锻练的枪9种,其他枪2种,两用刀兵5种,斧和叉各1种,鞭锏锤等12种,防护拆具和甲胄共9种,弓4种,箭7种,弓箭拆具5种,弩14种,炮17种。书中所附绘图,更是贵重的汗青材料。

不外历代为不变统治,往往制止兵法传播。宋朝曾组织人校对兵法,但不刊印,所谓“秘而不与大臣”。乾隆年间,清朝修《四库全书》,又毁往《武备志》《筹兵药言》等一批明朝兵法。

综而言之,中国古代次要刀兵跟着做战体例、锻造手艺等的改动,履历了由戈到矛,再到枪的改变。可惜的是,那种改革未能赶上火器时代的程序,最末落后于世界。

0
回帖

传说中的刀兵:《三国演义》中的青龙偃月刀、丈八长枪实的存在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