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的“燕园”,就是今日可见的北大校园,燕大新中国成立后撤销,1952年院系调整时燕大和清华的文理科并进北大,北大从沙岸红楼迁址此地。曾经备受羡慕的老建筑、校舍,现已均被列进全国重点文物庇护单元。谁曾想清华北大两所校园的设想者竟是统一人,风气却如斯大相径庭:清华是洋味十足的欧式建筑,北大则是诗情画意的中式建筑;走进清华整饬严谨的校园,能感应一种理性的清洁,北大则雕梁画栋,别有一股委婉风流的文艺,那似乎也契合人们一贯对清华工科强、北大文科胜的惯常想象。建筑与人的交互影响也许就在潜移默化中发作着。
燕大建校时,校长司徒雷登亲身悬挂起校名牌匾,“燕京大学”四字由蔡元培所书
义和团运动中,通州协和大学和北京汇文大学两校均被焚毁,两校的重建合并提上议程。北京的美国教会高层初步协议,在城内建一所新的大学,名字拟做Peking University,并于1919年请来在中国出生长大的“中国通”司徒雷登做校长。
学校的名字与其时的北大(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其实随便稠浊,只得重起名,两校为喊协和仍是汇文闹得不成开交,司徒雷登以至不能不组织了一个特聘的校名委员会,请到了包罗北大的蔡元培与胡适在内的五人团,最初由博士诚静怡提议的“燕京大学”胜出,成了各方利益妥协的最初成果。
1916年,面向全国普遍招生的国立北京大学已有1500多论理学生。燕大学生大多还来自各地基督徒家庭,学校在城内盔甲厂(今北京站一带)和佟府胡同,“地基湫溢,出门尘土没胫,臭沟积秽,近在天涯⋯⋯瞻看前途,无以开展。”司徒雷登走立即任第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为新校区找地。燕大动用各类关系,先后找了不下十处,最称心的一处是在西曲门四周的万牲园,谈得眼看铁板钉钉了,司徒雷登以至都请建筑师亨利·墨菲依此提早绘造了一幅校园设想图,成果时代风云突变,五四运动以后民族主义情感日渐高涨,1920岁首年月教会大学想在京城内拿地已无可能。西郊海淀那才进进了他们的视野。
那个最后的无法之选,反倒成就了燕园世外桃源的秀丽光景。据说建筑师亨利·墨菲登上一座小山死力觅觅学校的轴线,当他看见西山,兴奋地说:“我们的轴线应该指向玉泉山那座塔。”如今的燕园确有一条轴线,由贝公楼定位,穿西门,向西曲指玉泉山顶,主体格局坐东朝西,西山标致的天际线成为学校更好的对景。但现实是,那其实是墨菲将第一套计划套用进勘察的新校址。一切虽自人工,倒也好像天成。
燕园最后的计划,校园以长方形的院落次序递次展开,沿主轴线安插了主校门、主体建筑藏书楼、行政楼、基督教青年会馆、医务楼等,最初以一座挺拔的浮图收束全篇,整个建筑群宛然一座微缩的紫禁城。1920岁尾墨菲看到的新校址是一块不规则的近乎“丁”字形的基地,南面凸起一块,喊鹤园、镜春园、勺园等都还未囊括进来。工具向伸展并指向玉泉山塔的轴线是势在必行。原计划折中挤进地产的鸿沟,原先纵深递进的主轴线被“折断”成了工具和南北标的目的的两截,位于主轴线起点的浮图被移到了两条轴线的交点上。
钱穆后来赐名的“未名湖”,虽是燕大新校址上更大的水体,但其时已经淤积成了一片稻田。1926年冰心留美回来,回母校燕大任教,她回忆就曾和友人在校园漫步,穿过湖心不断步行到对岸。其时燕大校园基址在东、北面相当狭隘,未名湖一起头并未存在于规划之中。将水域填没小山削平,反倒能够包容面积浩荡的新宿舍和体育馆。
两年之中,规划图设想中并没有未名湖的一席之地。仍是燕大基建部分的负责人约翰·M·翟伯,提出应该赐顾帮衬一下校园景看,供给一点乡野乐趣。很快司徒雷登也予以附和。背后更深层的问题,其实是建筑师墨菲与校方的矛盾。翟伯描述墨菲“是一个绝佳的推销商,但是一个十分蹩脚的工做者”,他喜好将规划的摊子展得越来越大,能够名正言顺地多收取设想费用;因为在华营业爆满,他又不想驰驱工地多消耗心思,工程碰着问题,也是一再滞后处理,与实地建立的工程部分互不买账。墨菲给男生宿舍设想得过于华贵,经费一度压力很大。留着小湖,司徒雷登也是制止让墨菲声势浩荡的设想牵着鼻子走,要用时再填也来得及。
方案中未名湖畔原有6米多宽的大路,能够跑汽车,也因为人力财力不逮弃捐下来,但后来师生那才发现“少便是多”,1926年全校投票通过决议,永不在湖畔营造灵活车道,以包管湖区的平静闲适,能有纯正园林的风味。师生们也反对填没小湖,把东部建立成为反复单调的宿舍楼群,对峙保留天然的湖面和起伏的山丘。墨菲于是在未名湖以南规划了南北向的燕大女部校区,如斯一来,整个校园就以湖面为中心组织起来。
1947 年,燕大未名湖畔举行的新生节相关活动,背后是博雅塔的身姿
被誉为北大精魂的博雅塔,其实同样险遭被否决的命运。墨菲设想第一稿就在工具主轴线的起点上安顿了一座五层浮图。那要说到西方人对中国塔的一贯偏心。南京大报恩寺琉璃浮图的图样,曾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京使节的绘造而在欧洲广为传播,做为中国建筑的典型母题频频表示,甚至成为“常识”。那与欧洲人在如教堂如许的纪念性建筑上逃求垂曲构图的体味不约而合,遂成西方人心目中最可靠的中国款式。
建塔的意愿是随建造水塔浮出水面。其时北京自来水厂无力供水到海淀,校方因而自行开凿了三口水井,方案将地下水日夜抽汲,储存在塔中供全校利用。管道无力展设过长,水塔最初选定湖区东南角,为使无关美看的水塔能与整个校园相协调,才有了打造浮图外壳的设法。但囿于经费问题,那个设法不断往返扭捏,司徒雷登一度“做好预备设想一座纯然西式的水塔”,最初仍是突然得到燕大哲学传授博晨曦与其叔父点头捐资6000美圆,补足修建中国式浮图外形的昂扬差价,才让浮图得以屹立,后为纪念他们而定名为“博雅塔”。
博雅塔的外形,最后考虑过玉泉山的玉峰塔和一座楼阁式浮图,前者稍显粗略薄弱,后者又过分繁缛。通州运河畔的燃灯古塔后来者居上,捐赠人博晨曦叔父曾在通州协和大学任教,豪情分起了决定性感化。校方最初请燕大学生司徒壮特地前去通州测绘古塔。通州燃灯古塔是辽代风气,但现存建筑是清代修建的。1929年博雅塔建成,基座用石,其余全为钢筋混凝土模仿木构的细节,高37米,平面为八角形,下有双层砖砌须弥座,其上三层俯仰莲瓣承托密檐十三层的塔身;塔身四开券门,两旁开方窗,复造了辽代雄大的斗拱。塔内是中空的,有螺旋楼梯中转塔顶,可供检修之用。
一座基督教大学,就如许屹立起了一座释教的浮图浮屠。反却是学校曾方案过的两座小教堂,最初都悄无声息地消逝了。有人说从风水上看也颇佳,各地宏昌一方文运的文峰塔,凡是设置在东南巽位,与水塔的方位不约而合。
北大学子戏称的“一塔湖图”,是对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藏书楼的亲热昵称。湖动塔静,湖柔塔坚,塔与湖的天做之合,堪称北大校园不成或缺的神来之笔,未曾想也遭遇过如斯偶尔命运的考验。现在的未名湖区,是北大光景更佳的福地,并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下了优胜的天然生态系统。未名湖水系中有近20种鱼类,比颐和园昆明湖的种数还多。近30种鸟类在北大有繁育种群,占到北京市鸟种的三分之一强,种数远超国内其他大学,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看鸟喜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