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小雁塔:千年建筑的抗震密码

3个月前 (11-22 06:39)阅读4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1313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278
  • 回复0
楼主

古来浩瀚诗人赞扬大雁塔,“大雁凌云起,高耸接天穹”“雁塔巍然耸碧霄,沧桑几度忆前朝”。那是一个朝代茂盛的象征,也是现在西安的地标……只是人人爱看大雁塔,人人爱看大慈恩寺,阿谁静静屹立在安仁坊1300年之久,与大雁塔工具相看的小雁塔,似乎有些被萧瑟,似乎只能在平静与寥寂中单独追想过往。

1

大小雁塔之分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小雁塔位于唐安仁坊(今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然而,大雁塔与小雁塔固然都喊雁塔,但佛塔的性量和背后的故事却全然差别。

公元648年,唐朝太子李治为纪念往世的文德皇后,以“慈恩”为名,成立大慈恩寺。唐永徽三年(652年),朝廷帮助大慈恩寺在西院建造用于安设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名为雁塔,那即是日后的大雁塔。公元684年,武则天以唐睿宗名义,为往世百天的唐高宗修建了大荐福寺,最后称“大献佛寺”,后又为了存放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释教经卷、佛图等,唐中宗命令七宫集资,在荐福寺内修建佛塔,此塔即小雁塔。

起初“雁塔”之名其实不受欢送,一些诗文中经常称其为“慈恩宝塔”(即塔),到了唐中叶,考中进士的文人均前去慈恩寺落款并以此自得,谓之雁塔落款,雁塔之名才流行开来。明清期间,雁塔落款的风气再次时髦,于是中举的文人武士之间就有了个约定俗成的端方, 即中举的文人前去慈恩寺落款,武举则往荐福寺,两者都称雁塔落款,为了有所区别,又以大小区分,大小雁塔的喊法便从那时传播下来。

除了名称来历的差别,两座塔的建筑形造也有所差别。从外看上看,大雁塔是砖仿木构造的四方形楼阁式塔,最后由玄奘监造,仿造印度佛塔外型修建,外形似埃及金字塔,共五层,高约60米。历经五次改建,使其外看愈加契合中式传统,并加高至七级,现高64.5米,即我们今日所见大雁塔的样子。 小雁塔则是密檐式砖构造佛塔,塔身为四方形,青砖构造,原15级现存13级,是典型的中式塔,全塔高约45米。

虽说两座塔都是民建官助,但大雁塔由七宫亡人衣物相助,小雁塔则是活着的宫人集资建筑。那些妃嫔宫女虽然生活在大唐盛世,但大多命运非常惨痛,杜牧《宫人冢》中描述到:“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家累累。 少年进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可见那两座塔关于其时女性的意义之重。

2

骚动年塔裂,大治年塔合?

大雁塔与小雁塔就像无字碑之于女皇武则天,透过无字碑似乎能穿越回武则天君临全国的盛况,而透过大雁塔与小雁塔,就能看见玄奘与义净孤单绚烂的身影。

只是世人皆知玄奘法师,却不熟高僧义净。义净,是最能代表小雁塔精神风貌的高僧。玄奘在印度完成学业后的第七年,义净也学成回国,回国后因奉献卓著,被武则天尊为“三躲法师”。小雁塔所在的大荐福寺就是其时义净翻译经文、传布佛学文化的工做场合,也是他栖身时间最长的处所。在那里,义净留给了后世大量不朽的译做与著做。武则天还曾为他的译做写了《三躲圣教序》,义净不只遭到皇家的重视,在民间,也拥有几乎与玄奘不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纵看小雁塔的汗青,似乎从降生的那刻起就含着金汤勺,后又因义净盛极一时,尔后1300多年漫长岁月里,履历了无数风云故事。 现现在我们所见的小雁塔,是履历了数次大地震,数次开裂又奇观般合拢后的样貌,它的塔身已有必然水平的倾斜,却仍屹立不倒,那此中有一段闻名的故事——“三离三合”。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关中发作六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发作垂曲纵裂,自上而下裂开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痕在一夜之间竟然合拢了。民间无法阐明那种现象,于是把小雁塔的合拢称为“神合”。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一位名喊王鹤的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神合”的奇过后,惊异万分,便把那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如有神比合之者。”尔后,又发作了8级大地震,空中的建筑都遭到了扑灭性的毁坏,但原有裂痕的小雁塔却巍然屹立,没有遭到太多的毁坏,只是塔身正中的裂痕再次裂开了。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关中复震,塔合而无痕。据史料记载:康熙辛未“塔又裂”,“辛丑复合”。

小雁塔神迹般的“分分合合”,使得民间传播着“骚动之年塔裂开,大治之年塔缝合”之说,前人将祸事与福祉的象征迁至小雁塔“神合”的履历上,千百年来,却从未揭开过“神合”的谜底。曲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神合”之谜才末于浮出水面。

除此之外,据专家察看,小雁塔的整体建造都契合抗震法例。一方面小雁塔南北两面各层的门窗洞口开在统一垂曲线上,构成了一纵向单薄面,在强震感化下,起首裂开,那是契合物理法例的。另一方面,小雁塔塔身的砌筑量量很高,砖和灰浆强度较大,两者粘结力很好,整体性强。 在地震力感化下,做到了只裂不散、只裂不酥,虽经频频裂合,但危而不倒,很契合现代的抗震要求。其次,小雁塔塔身底大顶小、重心偏下,曲线柔顺,强震时塔身重心不会超越底座的宽度,震时裂痕两边能够产生向心力,使裂痕从头闭合。那即是小雁塔合而裂,裂又合的奥秘。

1964年,国度对小雁塔停止了维修,用钢箍加固塔身,从此完毕了频频裂合的汗青。但因其时欠缺切当的材料,没有对塔顶停止修复,以致于如今塔顶仍闪现500年前震后的残破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荐福寺中,留存着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雁塔晨钟,最早笔录呈现在明人刘储秀的《刘西陂集》中,传说那口悬于武功崇教寺,被渭水冲走的金代铁钟,又重现于清代康熙年间,后被移进小雁塔旁的钟楼内,因僧人每日敲钟报时,为西安人民带来便当,遂逐步构成了“雁塔晨钟”的景看。“噌弘初拂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莽。”即是清代诗人墨集义对那一奇看的赞颂。

3

“上新”后的小雁塔汗青文化片区

西安见证了十三个王朝的兴衰,踏上那片地盘,脚下所及之处都有可能是文物。

小雁塔不收取门票费用。或许在某个清晨,我们能够走进荐福寺,站在塔下,昂首看它,看它挺拔进云的巍峨,看它被风雨磋磨后的肌理,看它残破的塔顶诉说的奇观。你也能够游览四周其他奇迹,那些大多是明清时代留下的,明代的慈氏阁、南庙门,清代的大雄宝殿、躲经阁、白衣阁、钟楼等。

穿过奇迹的门洞,不断往里走,就来到了西安博物馆。 博物馆与荐福寺遗址、小雁塔配合构成西安博物院。馆内躲品的主题分为“千年古都”和“帝都万象”,或许你能在一件件躲品中管中窥豹,设身处地感触感染古都的魅力。此中,“镇馆之宝”是1972年出土的一对鎏金铜展首,展首外表鎏金,巨口獠牙,舌卷铜环,额头上长出一对像龙一样的弯角,背后是分叉式铆钉,用于插进门壁。展首最早是用来做为大门上扣环的门饰,关于现在唐代文化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END·

本篇文章颁发于《城市天文》2022年9月刊

文| 丸子

图| ©摄图网 ©图虫

排版 | ww

3、拨打11185转人工,工做人员上门征订

《城市天文》邮发代号:78-138

刊期:每月1日出书 全年12期

0
回帖

“不倒翁”小雁塔:千年建筑的抗震密码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