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文学常识】
关于“表”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类名称,差别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戳穿他人的;“表”是用来陈说衷情的;“议”是用来表达不附和见的。当然,关于那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跟着差别的时代也有改变。单以“表”来说,是秦汉时代起头有的,秦汉以致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利用范畴,却有所改变。如唐、宋以后,表文不只多用四六体裁,并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祝、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函,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分,语言简洁明畅,特殊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差别,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而,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好比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
《出师表》
选自《诸葛亮集》。《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亦有记载,是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论述了北伐的需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看,言辞诚恳,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实之心。那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汗青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凡是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诸葛亮
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期间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躲器待时。建安十二年( 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礼聘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对他纵聊天下形势,并定见刘备结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尔后不断辅佐刘备。建安十三年( 208年),协助刘备结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之后诸葛亮协助刘备获得荆州,西取益州,成立蜀汉,被录用为丞相。建兴元年( 223年)刘备身后,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根据刘备的嘱托,尽心辅佐刘禅,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初因病卒于五丈原。
创做布景
蜀章武元年( 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拜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力准确的政治和经济办法,使蜀汉境内闪现昌隆气象。为了实现全国同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兵变之后,于建兴五年( 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攫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那篇《出师表》。
原文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 殂 cú ,今全国三分,益州疲弊,此诚求助紧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逃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绵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 zhì 罚臧 否 pǐ ,不宜异同。如有做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黎明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 攸 yōu 之、费 祎 yī 、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 wèi 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 裨 bì 补 阙 quē 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寡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 行 háng 阵敦睦,好坏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尔后汉所以倾 颓 tuí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感喟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 长 zhǎng 史、从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 猥 wěi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隆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 庶 shù 竭 驽 nú 钝, 攘 rǎng 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功,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 诹 zōu 善道,察纳雅言,深逃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恩。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创始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半途往世了。如今全国分为三国,益州地域民力匮乏,那确实是国度求助紧急存亡的时候啊。不外朝廷里随从护卫的官员不懒惰,沙场上忠实有志的将士们不屈不挠,可能是他们逃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礼遇,想要酬报在陛下您身上。你其实应该扩展圣明的听闻(普遍听取定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该当随意看轻本身,说不当当的话,以致于障碍人们忠心地停止劝戒的言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惩罚、颂扬、责备,不该该有所差别。假设有做奸邪工作,冒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断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展现陛下公允清明的治理,而不该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内奖罚原则差别。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那些都是仁慈诚恳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实纯正,因而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的工作,无论工作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如许以后再往施行,必然可以填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能够获得启发和搀扶帮助。
将军向宠,性格和操行仁慈公允,熟知军事,畴前任用时,先帝赞扬说他有才能,因而各人评断推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戎行中的工作,都拿来跟他参议,就必然能使戎行连合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那是西汉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那是东汉式微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跟我议论那些工作,没有一次不合错误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应感喟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从军,那些人都是忠正英明、可以以死报国的忠臣,期看陛下亲近他们,相信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原来是布衣,在南阳切身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人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常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本身,三次往我的茅庐拜见我,咨询我对时局大事的定见,我因而有所感而情感冲动,就容许为先帝驰驱效劳。后来碰着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承受使命,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任务,从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晓得我干事小心隆重,所以临末时把国度大事拜托给我。承受遗命以来,我迟早忧愁感喟,只怕先帝拜托给我的大事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蒲月渡过泸水,深进到不生长草木的处所。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员配备已经充沛,应当鼓舞率领三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期看用尽我无能的才气,根除奸邪凶恶的仇敌,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那就是我用来酬报先帝,而且尽忠陛下的职责天职。至于处置事务,推敲利弊,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供献忠实的定见,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期看陛下可以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使命拜托给我,假设没有成效(胜利),就惩办我的罪恶,用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假设没有发扬圣德的定见,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 ,来显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收罗、询问治国的好办法,摘纳准确的言论,深切逃念先帝临末留下的教导。我感恩不尽。今天 (我 )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临那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来,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字词理解
先帝:那里指刘备。先,死往的。
创:创始,创建。
业:同一中原的大业。
而:表转折。
中道:半途。
崩殂: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灭亡。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单薄,处境困难。益州,那里指蜀汉。疲弊,人力怠倦,百孔千疮,困苦穷乏。
诚:确实,其实。
之:构造助词,的。
秋:时候。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庇护
懈:懒惰,放松。
于:在。
内:朝廷。
忠:忠实。
士:将士。
忘身:不屈不挠。
外:朝廷外,指战场上。
盖:连词。毗连上一句或上一段,表达原因。
逃:逃念。
殊遇:特殊的礼遇,即优待、厚遇。
报:酬报。
于:向,对。
诚:其实,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展皇上听闻(的范畴),意思是要后主普遍地听取他人的定见。开张:扩展。圣:圣明
以:来。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那里是动词,形做动,意思是发扬,扩展。恢:大。弘:大、宽。
妄自绵薄:随意地看轻本身。妄:随意,胡乱,轻率。绵薄:微薄。
引喻失义:说话不当当。引喻:引用、比方。那里是说话的意思。义:适宜,安妥。
以:因而。
塞:阻塞。
谏:婉言劝戒,使纠正错误。那里指进谏。
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丞相府中。
俱:全,都。
体:整体。
陟:晋升,提拔。
罚:赏罚。
臧否:善恶,那里描述词用做动词。意思是颂扬和责备。
异同:那里侧重在异。
做奸犯科:做奸邪工作,犯科条法令。做奸,为非做歹。科指科条,法令。
付:交给。
有司 :职有专司,就是专门治理某种工作的官员。
论:凭定。
刑:罚。
昭:彰显,显扬。
平:公允。
明:严正,清明。
理:治。
偏私:偏袒私交,不公允。
表里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差别。
表里:指宫内和朝廷。
异法:刑赏之法差别。法:法造。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 yī)、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
良实:仁慈诚恳,那里描述词做名词,指仁慈诚恳的人。
志:志向。
虑:思惟,心思。
忠纯:忠实纯正。
简拔:选拔。简:挑选。拔:选拔。
遗:赐与。
悉:都,全。
咨:询问,收罗定见。
裨:填补,弥补。
阙,通“缺”, 缺点。
广益:良多的好处。益:益处、好处。
性行淑均:脾气道德仁慈平允。淑:善。均:公允,均匀,公允。
晓畅:谙习,熟知。
能:能干,有才气。
是以:因为那,因而。
举:选举。
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行阵:指队伍。
敦睦:连合协调。
好坏 :才气高的和才气低的。
得所:得到安妥的位置。
亲:亲近。
信:相信。
先汉:西汉。
所以:……的原因。
兴隆:昌隆。
后汉:东汉。
倾颓:式微。
每:经常。
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相信宦官,加深了政治的陈旧迂腐。
感喟:感慨可惜。
痛恨:感应痛心遗憾。恨:遗憾,不称心。
尚书、长史、从军:都是官名。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从军指蒋琬。
悉:全、都。
贞:坚贞。
良:仁慈可靠。
死节:可以以死报国。死:为……而死。
隆:昌隆。
计日:计算着日子。
平民:布衣苍生。
躬耕:亲身耕种,实指隐居农村。躬:亲身,本身。
苟:苟且。
全:保全。
求:谋求。
贵显:闻名显达。
以:认为。
恶劣:身份微贱,常识短浅。卑,身份低下。鄙,常识短浅。与今义差别。
猥:辱,那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委屈,屈尊就卑。
顾:拜见,探看。
感恩:感奋激发。
许:容许。
奔走:驱车追逐。那里是驰驱效劳的意思。
后值倾覆:后来碰着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曹操逃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军;诸葛亮衔命出使东吴,结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才转危为安。值:碰着。
尔来:那时以来。
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达约数。
故:所以。
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度大事拜托给诸葛亮,而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处置,事之如父。”临:将要。
夙夜忧叹:迟早 /成天担忧感喟。夙,清晨。忧,忧愁焦虑。夙夜:迟早。
泸:水名,即金沙江。
不毛:不长草。那里指贫瘠、未开垦、人烟稀少的处所。毛,庄稼,苗。
兵:兵器。
甲:配备。
奖率:鼓励率领,奖励统帅。奖,鼓舞。
庶:期看。
竭:竭尽。
驽钝:比方才气无能,那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气差劲。钝,刀刃不尖利,指思维不乖巧,干事痴钝。
攘除:肃清,根除。
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还:回。
旧都:本来的国都,指东汉国都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那是我用来酬报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天职。所以:用来……的。
推敲损益:推敲利弊。比方干事要掌握分寸。(处置事务)推敲情理,有所兴革。推敲,考虑可否。损,损害。益,好处。
托,拜托,交给。
效,效命的使命。
不效则治臣之功:没有效果就治我的功。效,效果,成效。
告:告慰,祭告。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
慢:怠慢,忽略,指不尽职。
彰其咎:显示他们的过失。彰,表白,显扬。咎,过失,功。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事理。诹,询问。
察纳:熟悉摘纳。察:明察。
雅言:准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定见。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遗诏,皇帝在临末时所发的诏令。
当:在……时候。
临:面临
涕:眼泪。
零:落下。
不知所言:不晓得该说些什么话。那是表达本身可能失言。谦词。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 “阙”同“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同“拣”,挑选、抉择。
古今异义
此诚求助紧急存亡之 秋古义 :时候 今义:指四时中的秋季
诚宜 开张圣听古义 :扩展 今义:指商铺起头营业
引喻失 义古义 :适宜,安妥 今义:正义,意义
陟罚 臧否古义 :功过好坏 今义:表达否认
此先汉 所以兴隆也古义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体例办法
今义:表达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恶劣 古义 :身份微贱,常识短浅
今义:现指操行差劲 、下贱
猥自枉屈 古义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今义:恶劣下贱
庶竭驽钝 古义 :期看,期看 今义:浩瀚
晓畅军事 古义 :熟知,娴熟 今义:通畅
未尝不感喟 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非常憎恶
由是 感恩。古义 :冲动冲动 今义:冲动感激
臣本 平民,躬耕于南阳。古义 :通俗的苍生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 隆重古义 :严谨而慎重 今义: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 涕零古义 :眼泪 今义:鼻涕
不宜 异同古义 :差别
今义:不、纷歧致;引申为反对;反对定见、异议。
当 奖率全军古义 :鼓励 今义:奖励,奖品
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 奔走古义 :驰驱效劳 今义:速度快
后值 倾覆古义 :失败 今义:倾圮
臣不堪受恩 感恩古义 :感奋激发 今义:感激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描述词做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人命于乱世。 全:描述词做动词,保全。
3.做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描述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描述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描述词做名词,仁慈诚恳的人。
5.好坏得所。 好坏:描述词做名词,才气高的人和才气低的人。
6.攘锄奸凶。 奸凶:描述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仇敌。
7.陟罚臧否。 臧否:描述词做动词,评论人物好坏。
8.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做动词,发扬光大
9.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 毛:名词做动词,长草木(暗指萧条)
蒲月:名词做状语,在蒲月
10.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描述词做动词,扩展、发扬
11. 北定中原。 北:方位名词做状语,北上
12. 恐拜托不效 拜托:动词做名词,拜托的工作
13.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描述词做动词,对……尽忠
14. 志虑忠纯 虑:动词做名词,心思
15. 驽钝 驽:劣马 钝:不尖利的刀,那里指无能的才气。
内容理解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做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体裁。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闭目塞听、严正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定见,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挚豪情。文章表达体例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忆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恩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 《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绵薄、做奸犯科、三顾茅庐、好坏得所、引喻失义。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 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意图是鼓励后主刘禅深逃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同一大业。”
6、构想分析 :
第一部门(1-5)阐发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定见
第二部门(6-7)追想往事,陈说理由 ,表达“受恩感恩”之情。
第三部门(8-9)分清责任,表白决心
(一)
1.注音
疲弊 ( ) 陛 ( ) 下 恢弘 ( ) 驽钝 ( )
裨 ( ) 补阙 ( ) 漏 行 ( ) 阵敦睦 夙 ( ) 夜忧叹
崩殂 ( ) 妄自菲 ( ) 薄
陟 ( ) 罚臧否 ( ) 以彰其咎 ( )
2.理解下列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秋: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②开张: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③痛恨: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④恶劣: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⑤感恩: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⑥隆重:古义 ________今义 ________
3.理解下列描述词的活用。
①以 光先帝遗德 ② 恢宏志士之气
③ 亲贤臣, 远小人 ④此皆 良实,志虑忠纯
⑤攘除 奸凶
4.理解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不效则治臣之功,以告先帝之灵
④先帝不以臣恶劣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③以昭陛下黎明之理。
译文:
参考谜底
1. 疲弊 (bì ) 陛 (bì )下 恢弘 (hó ng) 驽钝 (nú dù n) 裨 (bì )补阙 quē )漏 行 (há ng)阵敦睦 夙 (sù )夜忧叹 崩殂 (cú ) 妄自菲 (fě i)薄 陟( zhì)罚臧否( pǐ) 以彰其咎( jiù )
2. ①时刻;秋天(季节) ②扩展:店展开业 ③痛心遗憾;深切的憎恶 ④微贱而陋俗;操行恶劣,不讲道德 ⑤被冲动并遭到鼓励;因对方的搀扶帮助对他产生感恩之情 ⑥认实、慎重;干事耐烦。
3. ①光,描述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②恢宏,形活动,“发扬光大”。③亲,亲近,形活动远,疏远,形活动。④良实,形活名,“仁慈诚恳的人”。⑤奸凶,形活名。
4. ①以,连词,表达行为的目标,相当于“来”。②以,连词,表行为成果,相当于“以致”。③以,连词,表行为目标,相当于“来”。④以,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5. 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那是先汉昌隆兴旺的原因。②那就是我用来报达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③来展现陛下公允严正的论理。
(二)
[甲 ]出师表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6. 阐明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1)恶劣 ( 2)奔走
( 3)悉 (4) 卒
7.下列例句中与“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不异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恶劣 B. 不别治生 ,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
(2)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9.下列对文中划海浪线部门的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臣在外 /任无别 /调度随身衣食 /悉仰于官不别 /治生以长尺寸。
B. 至于臣在外任 /无别调度随身衣食 /悉仰于官 /不别治生 /以长尺寸。
C. 至于臣在外任 /无别调度 /随身衣食 /悉仰于官 /不别治生 /以长尺寸。
D. 至于臣在外 /任无别调度随身 /衣食悉仰于官 /不别治生 /以长尺寸。
10.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能够看出他的什么操行?
参考谜底
6.( 1)身份微贱,常识短浅。( 2)驰驱效劳 ( 3) 全,都 (4) 死
7. D
8.( 1)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承受了录用,在危机患难期间我遭到委任。
( 2)译:假设我死的时候,不会呈现那种有余外的绸布,余外的财帛如许的情况来孤负陛下。
9. C
10.围绕“节俭,清廉”答题即可。
(三)
【甲】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隆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易①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②,厚之至也。”君县禄③以待之,臣尽量以报之;逮④臣有意外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 [jué ],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 [qió ng]蛩巨虚⑤也,食得甜草,必啮 [niè ]⑥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未来,必负蜃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甜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虫豸犹知比假⑦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全国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⑧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克不及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选自刘向《说苑卷六·复恩》,有删改)
【正文】① [易 ]指古代典籍《易经》。② [德 ]酬报、感恩。 ③ [县禄 ]赐与俸禄。县,“悬”的古字。④ [逮 ]到了。⑤ [蛩蛩巨虚 ]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巨虚是形影不离的二兽。⑥ [啮 ]咬。⑦ [比假 ]互相亲近、搀扶帮助。⑧ [营 ]谋求。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异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恶劣 皆以美于徐公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恐拜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必啮以遗蛩蛩巨虚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庶竭驽钝,攘锄奸凶
(2)必负蜃以走
3.【乙】文以蛩蛩巨虚与蜃的故事为喻,深进浅出地阐述了做人之道,而【甲】文中的诸葛亮以现实动作践行了此道。请说说那个“道”是什么,并联络生活现实谈谈给你的启迪。
【参考译文】
《易经》上说:“辛勤而无怨言,有功而不求回报,那种人道格笃厚到了顶点。”君王赐与俸禄来看待臣下,臣下则竭尽全力往返报君王。比及臣下有了不成测度的大功时,君主就对他施加重赏;假设君主对臣下有超越通俗的恩德,那么臣下就肯定会用生命往返报他。孔子说:“北方有种野兽,名喊蟨,前脚如鼠,后脚如兔。那种野兽,特殊喜欢蛩蛩巨虚,它食到甜美的草料,必然会衔来给蛩蛩巨虚食,蛩蛩巨虚发现有人前来,就必然要背上蟨逃跑。蟨并不是天性喜好蛩蛩巨虚,是借用它们足力的缘故。那两种野兽也并不是天性就喜好蟨,是因为蟨送给它们甜草的缘故。那禽兽虫豸尚且晓得互相搀扶帮助而相互酬报,更何况关于那些想要在全国兴利立名的士人君子呢?假设臣子不回报君王的恩德而随意谋求私利,那就是灾害的根源;君王不克不及回报臣子的勋绩而顾忌实行封赏,也是祸乱的根源。那祸乱的根源,是由不报恩而产生的。
参考谜底:
1. D
2.( 1)期看竭尽我低下的才气,根除奸邪凶恶的仇敌。
( 2)(蛩蛩巨虚)必然背上蟨逃跑。
3.道是知恩必报。启迪:略(联络生活现实,启迪)
(四)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寡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敦睦,好坏得所。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全国者何?项氏所以失全国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全国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全国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度,抚苍生,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克不及用,此其所认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正文】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全国:那里指刘邦的部下。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阐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悉:
( 2)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晓:
( 3)战胜而不予人功 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寡议举宠为督。
(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克不及用,此其所认为我擒也。
3.下面临【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期看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放,言辞诚恳,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停止比照,描绘了高祖睿智贤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理“营中”之事,向宠治理“宫中”之事,安放得非常详尽周全。
D.乙文中高祖十分有自知之明,他可以很清晰地熟悉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不异和差别之处?
参考谜底:
1. (1)悉:都 ,全数。( 2)晓:通晓,晓得。( 3)予:赐与。
2.( 1)先帝赞扬向宠有才能,因而各人筹议选举向宠担任都督。
( 2)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克不及够重用他,那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C【解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理“宫中”之事,向宠治理“营中”之事。
4.不异之处:他们都重视人才;且任人唯贤、用人所长;
差别之处: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五)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尔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感喟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隆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
良人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恬澹无以明志,非平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①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② 则不克不及励精,险躁 ③ 则不克不及治性。年与时驰,意 ④ 与日往,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正文】①广才:增长才气。②淫慢:纵容懒惰。③险躁:轻薄急躁。④意:意志。
1.阐明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 1)后 值倾覆:( ) ( 2)遂许先帝以 奔走:( )
( 3)静 以修身:( ) ( 4)悲守穷 庐:( )
2.翻译下列句子。
( 1)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
(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用“ /”划分朗读节拍(各齐截处)。
( 1)咨臣以当世之事
( 2)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
4.对甲乙两文阐发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到处颂扬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等待殷切。
B.甲文骈散连系,句式整洁,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洁协调,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逃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朴实的家书,表白做者看子成龙,愿其达官权贵。
D.甲文能够看出做者心忧汉室,劝后主闭目塞听,纳谏治国;乙体裁现做者情操高洁,教导儿子修身养性,恬澹明志。
5.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往”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本身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往”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6.诸葛亮神机奇谋,神机妙算,几乎是神的化身。你领会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宝贵操行?他的那些操行给了我们什么启迪?(请任写两点谈启迪)
参考谜底:
1.( 1)碰着,正好碰着( 2)比方驰驱效劳( 3)用来( 4)穷困之人栖身的房屋
2.( 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承受了录用,在求助紧急患难之间(我)遭到委任。(译对“受任”“于”两个核心词给 1分;译对“衔命”“危难”两个核心词给 1分)
( 2)不进修就不克不及增长才气,不勇敢志向就不克不及成就学业。(译对“非学”、“广才”给 1分;译对“非志”、“成学”给 1分)
3.( 1)咨臣 /以当世之事 ( 2)险躁 /则不克不及治性
4.“驰”与“往”生动形象地描画了光阴流逝速度之快,一往不复返的形态,告诫儿子爱护保重工夫,勇敢意志。(能写出“驰”与“往”所描述的形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
5.赤胆忠心,知恩图报,心系家园,以全国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性等。
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操行是一种美德,令人钦佩。
6.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性的情怀令人冲动等。(写两点操行给 1分,同时谈出启迪给满分)
(六)
【甲】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隆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不变三郡反响亮。帝遣实 ① 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不变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收城,实进军围之。条谓其寡曰:“上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实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克不及克。增邑 ,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 ,朝洛阳 ,迁大司马 ,赐剑履上殿 ,进朝不趋。实以“蜀连出侵边境 ,宜遂伐之 ,数道并进 ,可大克也。”帝从其计。实当发西讨 ,帝亲临送。实以八月发长安 ,从子午道南进。司马宣王溯汉水 ,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 ,或从武威进。会大霖雨三十余日 ,或栈道隔绝 ,诏实还军。实每征行 ,与将士同辛勤 ,军赏不敷 ,辄以家财班赐 ,士卒皆愿为用。实病还洛阳 ,帝自幸其第省疾。实薨 ,谥曰元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正文】①实,指曹实,三国时魏国名将。
1.阐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躬耕与南阳 躬: 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恶劣恶劣 : _______________
③帝遣实督诸军军郿 军 : __________④迁大司马 迁 :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异的一项是( )
A、咨臣 以当世之事 不 以物喜
B、以伤先帝 之明 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
C、实以亮惩 于祁山 行者休 于树
D、帝从 其计 其实无马邪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克不及克。
4.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为此,他摘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做答。
5.根据选文,别离归纳综合诸葛亮和曹实的特征。
参考谜底
1.①亲身 ②身份低微,目光短浅 ③驻扎 ④升迁,升职
2.C
3. ①(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人命,不逃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②第二年春天,诸葛亮公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预备,(蜀军)不克不及霸占。
4.摘取的动作:诸葛亮围祁山 ;亮果围陈仓 ;蜀连出侵边境
5.诸葛亮:谦虚隆重、勇于担任、赤胆忠心、知恩图报。
曹实:富有战术目光、敬服士卒、战功卓著。
(七)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如有做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黎明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寡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敦睦,好坏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尔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感喟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郗超与谢玄 ① 不善。苻坚 ② 将问晋鼎 ③ ,既已狼噬梁、岐 ④ ,又虎视淮阴 ⑤ 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 ⑥ 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 ⑦ ,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正文】①郗 (xī )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 (fú )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攫取晋朝全国。④梁、岐:地名。 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上将军。⑦履屐之间:间隔很小,此处指小事。
1、翻译划线的字词
(1)是以先帝 简拔以遗陛下 ( ) (2) 将军向宠,性行 淑均( )
(3)郗超与谢玄不 善( ) (4) 既已 狼噬梁、岐( )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只断两处 )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必然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 ?请用本身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度推荐人才的做法,表现了他们的优良操行。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做简要评判。
诸葛亮:
郗超:
参考谜底:
1、简拔:选拔。淑均:仁慈平允。善:好。狼:像狼一样。
2、( 1)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该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2)我曾经和他一路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扬他人的能耐。即便是小事,也能尽到本身的责任。
3、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善。
(八)
【甲】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隆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刘备在荆州,访士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豪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 ① 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 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成屈致也,将军宜屈驾顾之。”备由是 诣亮,凡三往,乃见。
[正文]①器:重视。
1.[甲]文做者恰是[乙]文中司马徽、徐庶口中的“ ”,[甲]文节选自他写的《 》。( 4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4分)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甲]文第二段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此”,在文中重点指的是“ , ”( 2分)
3.阐明[乙]文中加点词。( 4分)
( 1)君与 俱来( ) ( 2)由是 诣亮( )
4.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4分)
A.那小我能立即召见,不克不及哈腰向他表达让步。
B.那小我能立即召见,而不克不及让他降低身份来。
C.那小我能够往见他,不克不及哈腰向他表达让步。
D.那小我能够往见他,而不克不及让他降低身份来。
5.[甲]文中的“先帝”指的就是[乙]文中的 ;两文中都提到“□□□□”(填进成语)的事迹,由此可见他是 的人。( 6分)
【参考谜底】
1.诸葛孔明(或:孔明、伏龙、卧龙等, 2分;如写“诸葛亮”则得 1分) 出师表( 2分)
2.因而(先帝)在临末前,把国度大事拜托给我。( 4分,“故”“临崩”“以……”及填补主语各 1分)
【填补正文】
时务:当前的严重工作或客看形势。
俱:一路,配合。
就:接近,靠近。
屈驾:敬辞,屈尊相访。请对方往访别人。
顾:拜见。
诣:拜见。
凡:总共。
【参考译文】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向襄阳的司马徽觅访名流。司马徽说:“庸常的儒生和士人,怎么可以明辨全国大事,实正能领会全国大事的人,一定是世间的豪杰。那里便有伏龙和凤雏。”刘备问他们是谁,司马徽说:“是诸葛孔明和庞士元。”徐庶在新野参见刘备,刘备很重视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能否情愿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路来。”徐庶说:“那小我你能够往见他,而不克不及让他降低身份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身往拜见他。” 刘备因而就往拜见诸葛亮,总共往了三次,才见到。
(九)
【甲】看沧海
东 临碣石,以看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此中;
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幸以至哉,歌以咏志。
【乙】
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 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 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丙】
孤 ① 始举孝廉 ② ,年少,自以本非山洞 ③ 出名之士,恐为国内人之所见凡愚, 欲为一郡守,好做政教,以成立名望,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往秽 ④ ,平心选举,违 ⑤ 迕诸常侍。认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注 ]①孤:古代贵爵自谦之称。曹操其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②孝廉:举孝廉:汉代选拔仕宦的科目。③山洞:那里指名流隐居之处。④除残往秽:指往除残暴的仕宦、污浊的政治和愚蠢的风俗。⑤违迕:冒犯,得功。
1.【甲】诗的做者曹操,【乙】文的做者 (人名 ),他们都是 期间的人。
2.阐明文中加点词。
( 1)东 临碣石( ) ( 2)遂许先帝以 奔走( )
3.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苟全人命于乱世。
4.对【丙】文中画线句理解 准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曹操期看担任郡守的远大志向和做为。
B.写出了曹操担任郡守之后,期看能有所做为。
C.写出了曹操期看担任郡守之后可以有所做为。
D.写出了曹操期看凭仗郡守的权利而闻名全国。
5.下列对以上诗文理解 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描写了山岛的高峻与大海的宽广的特征。
B.【乙】文写出了做者的出身和二十一年的痛苦履历。
C.【丙】文通过论述往昔的做为,表达了懊悔之情。
D.【甲】诗最初两句与那首诗歌内容没有任何关系。
6.【甲】诗表达了诗人的志向,那在【丙】文中“”句子也有所表现;【乙】文中“先帝”是指 , 做者逃叙往事,意在表达 感情。
【参考谜底】
1.诸葛亮 三国
2.抵达 驰驱效劳
3.在那乱世中苟且保全了人命活了下来。(倒拆、关键词“全”)
4.C5.A
6.同一国度、立功立业 以成立名望 刘备 报先帝忠陛下
【填补正文】
为……所:被。
为:担任。
故:所以,因而。
常侍:指朝廷中擅权的宦官。
致:招致。
【参考译文】
我刚刚被选举为孝廉的时候,年纪还小,认为本身原来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看的人,担忧被全国的人看做是普通愚笨的人,想要当一个郡的太守,好好地搞好政治和教化,来成立本身的名望,让世上的人都清晰地领会我;所以在济南当官的时候,起头清除弊政,公允地选拔选举人才,那就得功了那些朝廷中的显贵。因为被好强显贵忌恨,我担忧给家人招致灾害,所以凭仗生病的理由回到家乡。
(十)
【甲】
东临碣石,以看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此中;
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幸以至哉,歌以咏志。
【乙】
先帝知臣隆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
初,操壮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使张辽以其情问之,羽叹曰:“吾 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成背之。吾末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往耳。”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往,重加恩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摆布欲逃之,操曰:“彼各为其主,勿逃也。”
1.【甲】诗是曹操的《 》,【乙】文做者是 。( 2分)
2.对【甲】诗【乙】文的理解,下面 最安妥的一项是( )。( 4分)
A.【甲】诗描写秋天沧海壮阔的气象。
B.【乙】文详述平定南乱的艰辛过程。
C.【甲】诗做者表达报效国度的壮志。
D.【乙】文做者满怀临危授命的焦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阐明【丙】文中的加点词。( 4分)
( 1) 使张辽以其情问之( ) ( 2)吾 极知曹公待我厚( )
5.对【丙】文画线句理解 准确的一项是( )。( 4分)
A.关羽尽量封存了曹操的恩赐,参见并上书后告别。
B.关羽尽量封存了曹操的恩赐,写信(向曹操)告别。
C.关羽把曹操的恩赐全数封存,参见并上书后告别。
D.关羽把曹操的恩赐全数封存,写信(向曹操)告别。
6.下面是三位同窗围绕“三国英雄”展开的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填补完全。( 6分)
同窗一:【乙】文做者是流芳百世的英雄,他在【乙】文中表达了 之情,动人至深。
同窗二:读了【丙】文,我认为曹操是英雄。他宠遇与刘备“誓以共死”的关羽,实是一个 的大人物。
同窗三:关羽也是英雄。由【丙】文中“奔刘备于袁军”和“ ”那两件事,可见其知恩图报,令人钦佩。
【填补正文】
壮:认为勇猛。
使:派,差遣。
极:极其,十分。
往:分开。
报:回复,陈述。
尽:全都。
书:手札。
摆布:旁边的人。
【参考译文】
起初,曹操认为关羽为人勇猛,但是看察关羽的心思没有长时间留下来的意思,就派张辽带着本身的设法往问关羽(想验证本身的设法),关羽感喟说:“我非常大白曹公看待我情意深挚,然而我受刘将军厚恩,宣誓与他同生共死,不克不及变节他。我最末不会留在那里,但要犯罪酬报曹公后才离往。”张辽把关羽的话回复给曹操,曹操认为他很讲义气。比及关羽杀死颜良后,曹操晓得他必然要分开,就重重地恩赐他。关羽把曹操的恩赐全数封存,写信(向曹操)告别,就到袁绍军中往投奔刘备。曹操的手下的将领要往追逐关羽,曹操说:“他是各自为了本身的仆人,不要往逃。”
(十一)
甲
①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贵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恶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隆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进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晏元献 ① 公 为孺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 ② 。适值帝御试进士 ③ ,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做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 极爱其不隐。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正文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阙下:此指朝廷。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身主考的科举轨制。
1.甲段节选自课文《 》( 2分)
2.阐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 1)晏元献公 为孺子时 ( ) ( 2)上 极爱其不隐(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由是感恩,遂许先帝以奔走
4.下列理解 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①段中诸葛亮自叙生平及以身许国的履历是告诉后主本身精诚报效先帝的原因。
B.第①段中诸葛亮概述二十一年不服凡的过程,以表白创业困难,鼓励后主蹈厉奋发。
C.第②段中诸葛亮期看后主能撑持攸之、祎、允等一路随他率师北伐。
D.第②段诸葛亮表达了本身对蜀汉的忠实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5.晏元献“乞别命题”是因为 (用本身的话答复)( 5分)
6.晏元献是一个 、 的人。( 6分)
【参考谜底】
1.《出师表》
2.( 1)是 ( 2)很、十分
3.(我)因而十分感恩,于是容许先帝为他驰驱效劳。
4.C
5.晏元献十天前已做过那个题,草稿也在。
6.诚恳、有才、自信等
【填补正文】
为:是。
适值:只好赶上。
令:让。
尚:尚且,还。
极:十分,很。
【参考译文】
晏殊仍是童生的时候,张文节把他选举到朝廷,皇上召见他到殿上。正好赶上皇帝亲身测验进士,就号令晏殊也参与测验。晏殊一看到试题,就说:“我十天之前已经写做过那篇赋,草稿还在,请您别的出个标题问题。”皇上十分喜好他的朴实不隐瞒。
(十二)
【甲】
过零丁洋
辛勤遭逢起一经,干戈零落四面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历史。
【乙】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全国三分,益州疲弊,此诚求助紧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逃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绵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尔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感喟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从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
宋必达,湖北黄州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 ① 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 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 ② 破宸濠 ③ 尝用之矣。”如其法操练,得义勇二千。 及贼先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 寡寡食乏,奈何?”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鸟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
[正文 ]①耿精忠: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 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戎马上将军。②王守仁:明代闻名思惟家、文学家。③宸濠: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由宁王墨宸濠在南昌策动的兵变。
1.甲诗的做者是 ,乙文是 (朝代)期间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皇帝的一封谏书。( 2分)
2.阐明下列加点词。( 4分)
( 1)宁都 故有南、北二城( ) ( 2) 及贼先锋薄城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下列对【丙】文中的画线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军人多,但食物匮乏,如今该怎么办?
B.我军人多,但食物匮乏,能对于叛军吗?
C.叛军人多,我军人少,且食物匮乏,如今该怎么办?
D.叛军人多,我军人少,且食物匮乏,能对于叛军吗?
5.诗文所谈及的时局有类似之处,【甲】诗中南宋是“ ”,【乙】文中蜀汉是“ ”,【丙】文中宋必达也履历了“耿精忠叛”那场祸乱。面临困难的处境,【甲】诗的做者传递出舍生取义的存亡看,【丙】文中宋必达则表现 的操行,而他们如许的人,恰是【乙】文中做者期看后主刘禅可以亲近的“ ”。( 8分)
6.下列对所选诗文理解 安妥的一项是( )。( 3分)
A.那三篇诗文都彰显了忠孝仁义的民族传统。
B.那三篇诗文都塑造了勇于切谏的忠臣形象。
C.那三篇诗文都明白了亲贤远佞的治国方针。
D.那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忠君爱国的价值逃求。
【参考谜底】
【填补正文】
故:过往,本来。
保甲: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创设的一种轨制。十家为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保及大保各有长。家两丁以上,选一报酬保丁,刀兵非禁者,听用。
义勇:古代州郡乡里自募的兵。
如:像。
及:比及。
薄:靠近,迫近。
寡:少。
乏:欠缺,贫乏。
奈何:怎么办。
却:撤退,撤退退却。
【参考译文】
宋必达,是湖北黄州人。康熙十三年的时候,耿精忠策动兵变,从福建收兵进攻侵略旁边的处所,江西地域大为震动,贼人们都响应他。宁都以前有南、北两座城,南边住的是苍生北边住的是兵士。宋必达说:“古时候有保甲兵、义勇兵、弓弩社,苍生都能够成为兵士。王守仁打败墨宸濠的时候曾经利用过那种办法。”像他说的办法那样操练,得到了二千人的义勇兵。比及贼人的先锋队伍迫近城下的时候,军营中的将领邀请宋必达筹议工作,说:“我们的人数少并且粮食匮乏,怎么办呢?”宋必达说:“做臣子的道义,只要死罢了。贼人原来都是乌合之寡,等他们刚刚抵达的时候,能够一鼓做气打败他们。”军营中的将领就率领他的手下前进,贼兵稍稍撤退了一些,宋必达用本身操练的义勇军进攻仇敌,贼人都逃跑了。
进修典范常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典范,学文言!
各年级材料分享“微信”群上线,请添加微信:xuziyue0007 (条教师),备注申请:“姓名+年级+地域”,邀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