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玄武门之战:11人伏击,70骑援助,800人投进战斗

3个月前 (11-22 00:17)阅读5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3358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717
  • 回复0
楼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熟知天文历法的傅奕向李渊说,李世民将会成为大唐新君,因为太白金星在三天之内已经第二次呈现于白日了。

李渊立即找到李世民谈话,李世民则乘隙弹劾李建成、李元吉秽乱后宫。

李渊震怒不已,诏令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以及朝廷重臣裴寂、萧瑀、宇文士及等人于次日清晨进宫,他要将工作问个真相大白。

天象异变,似乎也在明示着:大唐王朝内部白热化的权利争斗,到了要做最初了断的时候。

复盘战斗过程,能否有疑点?

六月初四清晨,玄武门之变发作。

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伏于玄武门,李世民将李建成射杀。

随后,李世民逃击李元吉,反被李元吉锁喉。尉迟敬德率70余骑援助,并将李元吉射杀。

东宫、齐王府近3000戎马在冯立、薛万彻的率领下杀往玄武门复仇。张公谨封闭玄武门后,东宫、齐王府与玄武门驻军“屯营兵”开战。

秦王府近800军力投进战斗,尉迟敬德披甲执槊面见李渊。在将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拿出示寡之后,东宫、齐王府戎马做鸟兽散。

过程看似简单粗暴,细究之下却不通俗,那此中仍是有着诸多疑点。

1、11人的伏击,为何如斯顺利?

2、尉迟敬德的70余骑援助,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3、驻防玄武门的屯营兵,为何会与东宫、齐王府开战?

4、秦王府近800军力为何那么晚才参战?他们往了哪里?

抽丝剥茧,我们测验考试着接近本相。

谋定后动,而非孤掷一注

在此之前,李世民被打压得挺惨,就差没有间接跑路洛阳逃难了。

偌大一个秦王府,也正渐渐走向式微崩溃。房玄龄、杜如晦被调离,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等人也即将要被李元吉抽调出往。

身处争斗漩涡中心,假设说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是暂时起意策动的政变,那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别忘了,李世民不只只是一个被打压的皇子,他仍是个超等统帅。如斯军功盖世的人物,怎可能随便让人屠刀加颈?

11人的伏击,力图一击即中。哪怕李建成、李元吉所带的侍卫再多几个,李世民都得食不了兜着走。

他已料定李建成、李元吉肯定会进宫,因为在那场权力争斗中,太子与齐王已经完全处于优势。况且李元吉出征期近,比及带走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后,李世民手上的底牌就更少。

至关键点,即是李世民的情报工做与保密工做做得好。

李建成、李元吉一死,东宫与齐王府的3000戎马随即出动,那也证明了他们在信息渠道上的快速、通顺,可偏偏他们却对李世民的伏击一无所知。

很显然,那就是谋定后动的一次政变,刚好碰着了最适宜的一个策动契机。

要晓得,从古到今几次政变,往往都是失败在泄密上,李世民不会不大白那此中的事理。他虽没有才能只手遮天,但只需瞒过最关键的伏击动作,工作就成了一大半了。

隐忍、坚决、勇敢、奇袭,从必然水平上来说,玄武门之变其实就是李世民军事才能的一个缩影。他将征战全国的那一套,移到权利争夺的战场上,一样无往倒霉。

屯营兵的“满分操做”

玄武门之变离不开一个关键性人物,常何。

在已出土的常何墓志铭里,记载了常何与李世民的关系密切。早在武德四年,常安在跟从李世民出征洛阳时,已是李世民身边冲锋陷阵的“摆布骁骑”。两人之间,是有一层深挚的袍泽之情的。

所以,常何倒向李世民那一边,也在情理之中。

为了助李世民谋事,他在手底的玄武门驻军之中培育提拔一班心腹,不只不会引起李建成、李元吉的思疑,并且更不需要鬼鬼祟祟,因为那批军士原来就能够全部武拆地守在玄武门上。

所以,那也能阐了然尉迟敬德70余骑全部武拆的精锐援助。他们本来就是身在玄武门,伏击一起头,第一时间投进战斗,不给李建成、李元吉任何逃生气会。

可是,常何能代表整个驻守玄武门的屯营兵么?

当然不克不及,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是敬君弘,敬君弘才是掌管整个玄武门庇护的左屯营将军。

假设敬君弘早就倒向了李世民一方,间接由屯营兵出手不就好了么,何需要让李世民亲身冒险伏击?

假设敬君弘不是李世民一方,为何他又会勇敢不移地与赶来的东宫、齐王府人马开战呢?

原因只要一个,敬君弘在刹那光景之间,已经做出了准确的抉择,那就是撑持李世民。

太子、齐王已死,他就算斩了李世民也是难逃死功,事实那是他的地头,况且手底还出了常何那么一个“叛徒”。痛快间接倒向李世民,至不济也有拯救之恩、拥立之功。

在存亡存亡与家族兴衰面前,敬君弘交出的答卷,完全能够打满分。

秦王府800兵将,次要援助哪里?

在史乘中,都说是尉迟敬德披甲执槊面见李渊,求得诏书之后末行战斗。此一处,当然用的是春秋笔法。

依隋唐造,由摆布备身府负责庇护皇帝的平安。每府12名执御刀的“千牛备身”(柴绍曾经就是杨广的千牛备身)、12名掌御箭的“备身摆布”、100名“备身”、150名负责依仗的“执仗”,均是上班一天歇息两天。

加上卫戍皇宫遍地的军力,当天贴身庇护在李渊身边的怎么说也得有300人以上。

因而,玄武门之战的筹谋构想也比力清晰地闪现了出来。

由李世民先行伏击,出其不料,加上常何的几十人,完成对李建成、李元吉的“斩首动作”。

如胜利,则秦王府800兵将立即援助,目标当然不是玄武门驻军又或太子、齐王府的戎马,而是李渊的卫队。

假设硬扛外边的太子、齐王府戎马,那将是800打3000的场面,假设攻打李渊的卫队,则是800打400不到的场面,李世民当然不是蠢人。

“擒贼先擒王”,永久都是上上之策。只要掌握了李渊,外边的难题迎刃而解。

所以,张公谨才会一小我单独封闭了玄武门,尉迟敬德才有时机披甲执槊地走到李渊面前,800秦王府兵将才会“姗姗来迟”。

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尾声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

那绝对不是暂时起意,而是一个精巧周详的深度筹谋,他等的只是一个最适宜的策动契机。

整场战斗的前戏与后续,具有极其明显的李世民军事风气。

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虎牢关之战的传奇色彩,一样地抹进了那场战斗之中。

固守、相持、还击、一击毙命。

从杨文干事务之后,李世民固守两年。在房玄龄、杜如晦被调离秦王府,尉迟敬德遭遇刺杀的时候,李世民照旧隐忍着。曲到最初一战功成,一个上午完成政变,两个月内接掌全国大权。

如斯人物,他不妥皇帝谁当?

0
回帖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战:11人伏击,70骑援助,800人投进战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