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又称四六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体裁。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做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特殊体裁,骈文自有其地位与魅力。王勃《滕王阁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筠《与墨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等都是值得一读的骈文名篇,此中《滕王阁序》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
1
《滕王阁序》王勃 节选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做的一篇骈文,做于675年,是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
文章将事、景、情融于一体,用华贵华美的词采,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水秋景;借以抒发本身愤激悲惨而又不甜沉沦的复杂豪情。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喊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船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冷,声断衡阳之浦。
远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墨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限;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看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迷途之人?不期而遇,尽是异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生不逢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跋扈狂,岂效穷途之哭!
2
《哀江南赋序》庾信 节选
据《北史》本传载,庾信留北,“虽位看显通,常做乡关之思,乃做《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回来哀江南”句。
做品归纳综合了梁朝由盛至衰的汗青,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悲悼,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焰,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开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其叙门第,抒哀思,豪情深挚动听,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材料。
本文即《哀江南赋》的序文,概述了全赋的主题,并阐了然“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做动机。全篇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和表达本身悲苦欲绝的隐衷,表现了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做中的特色。
日暮途远,人世何世!将军一往,大树漂荡;勇士不还,凉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进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看;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全国为三分,寡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团结山河,宰割全国。岂有百万义军,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末于三百年乎?是知吞并六合,难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唤!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往故之悲。天意人事,能够凄怆悲伤者矣!况复船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甜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3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伴侣谢中书的一封手札。
全文构造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实在实地道出了山水之天然美。做者将谢中书当做可以谈山论水的伴侣,同时也期看与从古到今的林泉高士比拟肩。
此文称道江南山川之美,笔笼山水,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川小品名做。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顶峰进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喊;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与墨元思书》吴均
《与墨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创做的一篇山川小品,是吴均写给老友墨元思(一做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触感染反衬出山川之美,也抒发了对富贵荣华的厌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委婉地流露出喜好美妙的大天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肆意工具。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全国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曲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冷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曲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做响;好鸟相喊,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喊无绝。鸢飞戾天者,看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
丘迟《与陈伯之书》节选
《与陈伯之书》是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代表做,更是一篇到处颂扬的招降文字。
该做品发扬了四六句骈体韵文的优长,全文合辙押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顺畅易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环环相扣,鞭辟进里,步步紧逼。
源自:中华诗文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