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怼梁武帝“无好事”:你分清好事与福德的区别了吗?

3个月前 (11-21 21:27)阅读2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3020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041
  • 回复0
楼主

在中国汗青上,崇佛的帝王良多,但到达南北朝期间梁武帝萧衍那样水平的,却不多见。

在自立为皇帝后的第三年(公元504年),梁武帝便亲率僧俗两万人,在重云殿上正式公布舍弃道教,皈依释教。他亲造《舍事李老道法诏》,发愿崇奉释教,“宁在处死之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灭”,并要求王公贵戚甚至布衣苍生都崇奉释教,现实上是以更高统治者的名义,几乎钦定释教为国教。

梁武帝崇佛最出名的事务,当属几次捐躯同泰寺为寺奴事佛,每次都由群臣破费数亿钱,将他从寺庙里赎回。

然而即使是如许,当他同达摩祖师会面,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成胜纪,有何好事?”得到的答复却是:“并没有好事。”梁武帝十分食惊,又问:“何以无好事?”达摩答复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意思是说,那只是一些小的修因果、求福报的做法,并非现实上的好事。

那里,梁武帝的问题在于没有分清好事与福德的区别。在释教中,修福德是指通过做善事利益他人,包罗布施、供佛、行善等。福德是由布施的因所带来的果。而布施又可分为财布施、法布施等多种。财布施授人以鱼,无论几,事实有限,所以是有漏福德;法布施授人以渔,了法于心,受益无限,所以是无漏福德。

而好事次要是指修行者本身心性上的成就,是沉寂自心从自性而得的果。好事与福德最素质的区别,在于能否离相(分开色相),福德没有离相,是带有功利色彩的修行,好事远离一切诸相,底子在于对般若(照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伶俐)的修行。

所以当梁武帝再问:“若何是实好事?”达摩答复:“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好事,不于世求。”意思是说,实正的好事来自于内修,非从外界能够求得,只能通过本身内在的修持才气够得来。

简单来说,福德是世间福,人缘而得福报,是有限的福;好事乃出生避世间福,从看想般若而来,为无限尽之福。

你大白了吗?

0
回帖

达摩怼梁武帝“无好事”:你分清好事与福德的区别了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