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路,只能前行:亲征队伍与宣府之间的联络被彻底割断
鹞儿岭之战后,明英宗的亲征队伍与宣府之间的联络彻底被瓦剌所割断,没有退路,只能向东陆续前行,处境非常不妙。八月十三日,明英宗起驾陆续东进,当日下战书抵达怀来城西北部的土木堡,亲征军抵达土木堡之时天色尚未黄昏,而土木堡间隔怀来城仅20里,若敏捷赶到怀来进城,英宗就能暂时平安。可为何亲征军抵达土木堡后就不再前行了?根据刘定之在《否泰录》中的说法,其时官员们都力劝英宗快挠紧时间进驻怀来,关键时候王振却跳出来反对,他认为还有“辎重千余辆未至”,不克不及丢下他们不管,要等那些辎重抵达后再开拔。搞来搞往,本来仍是王振那个死寺人在做祟。
现实上王公公又背锅了。如前文所述,明军自雷家站开拔后,以墨勇、薛绶管辖4万人断后,随后那收队伍在鹞儿岭被也先全歼,败讯当天就传到英宗那里,阐明其时瓦剌与亲征军已近在天涯,若是后路有辎重车队伍,早就被也先俘虏缴获,哪还可能有什么“辎重千余辆”要等?现实上明军停驻土木堡不前,更大可能是其时怀来已被瓦剌军占据,鹞儿岭之战发作时,也先不单单只是逃击,而是已完成了整个对亲征军的包抄圈的摆设。英宗不进怀来是因为进不了,驻军土木堡实乃被动无法之举。
明代“土木之变”古战场,位于河北怀来县土木堡古城
接下来是第二个严重问题,为何明军会抉择在一处没有水源的高地安营?根据老例,以往驻营前城市派人提早查探地势,无问题后才驻扎,可此次为何连同皇帝在内的十余万大军竟然抉择在一地高无水之处驻营,犯下致命错误。根据《明实录》记载,土木之变后,群臣弹劾王振的奏本中有说是王振派了钦天监“巨匠”彭德清看风水,最初也不知听了彭德清的什么鬼话,招致最初“不择善地驻扎”。假设此说失实,那么王公公恐怕又要成土木之变的第一责任人了。
但看看其时的现实情状,明军抵达土木堡之时,堡南十余里之处确实有河道,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狡诈的也先已提早派兵占据了河道北岸,割断了明军与水源的联络。所以在怀来已沦陷、水源又被割断的情状下,明军先是被动滞留土木堡,后又被动在高地安营的,并不是某小我准确或错误的决定可以改动。假设非要怪,只能怪也先辈军神速,摆设缜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