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民国时代的上海滩,列位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
谜底必然少不了传奇大佬杜月笙,绝代才女张爱玲,乱世佳人阮玲玉,神异间谍川岛芳子,抗日名将张治中。
受片子电视剧影响,还少不了《精武门》的霍元甲和陈实,《上海滩》的许文强和冯程程,以及《情深深雨蒙蒙》的何书桓和依萍、傅文佩和雪姨。
但是,不管实在的仍是虚构的,假设只盯着他们,你无法看到一个激荡时代的完全寡生相。
在统一个上海滩里,活着差别身份,差别阶层的人。他们固然身处统一个时代,生活在统一片地盘上,命运却有天地之别。然而在一般的片子电视剧里,我们很难看到所有人的生活。
想更全面,曲看,实在地领会上海滩,领会民国,选举一份兴办于民国十五年,也就是1926年2月15日的《良朋》画报。
《良朋》画报的读者,大多是常识分子、公司人员和在大前方人士,也就是其时的中产阶层。他们一般都有往影院消费的才能和习惯,所以《良朋》画报的封面,根本上被其时的片子明星所占据。
30年代的南京大戏院
好比第一期的封面,是片子明星胡蝶手捧鲜花的半身照。
第一期封面人物胡蝶
尔后,阮玲玉、王人美等等民国时代的顶级影星,以及宋氏三姐妹、歌星周旋、名媛陆小曼,影帝金焰等等,都曾担任封面人物。
1937年封面人物影星郑频如、后参与刺杀汪伪高官被害。汤唯在片子《色戒》中扮演的王佳芝,原型就是她
不外,今天重点聊的,并非那些青春绝代的封面女郎,而是《良朋》画报中的漫画。
1945年停刊之前,《良朋》画报共出了172期。它刊载的漫画多达614幅,写实漫画占比很高,有良多出自出名漫画家。在中国漫画甚至动画开展历程中,那些各人不只有开辟之功,本身获得的艺术成就也足以让后代们跪拜。
那此中有丰子恺——
丰子恺
有“三毛之父”张乐平——
张乐平
有创做出中国第一部动画大片子《铁扇公主》,尔后又为新中国动画奠基根底的万氏兄弟——
中国第一部动画大片子《铁扇公主》,降生于1941年
总之,《良朋》的漫画做者阵容,能够用各人云集,群星灿烂来描述。
在那些将近一百年前的漫画里,我们能够看到民国社会的差别侧面。既没有妖魔化,也没有带着时间滤镜的美化。美与丑,光亮与暗中并存。
《良朋》的漫画做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往。不管是新潮白领,仍是贩夫走卒,不管是拿枪的差人,仍是拉车的车夫,都被他们的画笔笔录了下来。
也正因如斯,我们能够在《良朋》画报里,看到一个无比全面,无比实在的上海滩。
1
民国时代上海滩的人都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出行体例是如何的?
《良朋》画报里的漫画对实在生活的复原,更为曲看,更为有趣,细节也相当丰富。好比衣食住行那四件事,我们先看衣。
民国期间,上海公众的着拆风气闪现出整体欧化的趋向。
良朋封面上的现代化摩登女郎们
那一点在女性的服饰搭配上出格明显。许多都会女性关于西方的高跟鞋、玻璃丝袜、领巾、手袋、帽子都喜爱有加,同时马甲、大衣、上杉下裤、连衣裙等西式服饰屡见不鲜。
漫画家高兴的做品《可厌的印象》,呈现了手袋、高跟鞋和马甲混搭的女性——
别的,他还创做了中性的上衫下裤的女性打扮服装——
万籁喊的漫画《秋季新拆》,展现了那一期间时髦的连衣裙——
叶浅予的《适用的打扮服装美》《冬季妇女新拆图》《冬季打扮服装美》等漫画,呈现帽子、大衣等服饰,闪现出那一期间着拆风气的整体欧化——
民国上海的男士们,大多也早已脱往长袍马褂的旧打扮服装,取而代之的是西拆、大衣、燕尾服,搭配以礼帽、眼镜和文明棍等西式配饰。
漫画家高兴的《可厌的印象》中(1926年、《良朋》第5期)就呈现了西拆革履搭配礼帽眼镜的男性形象——
不外从旁白来看,做者对其时时髦的张嘴就是洋文,碰头就握手礼那些欧化现象很看不惯。
万古蟾在1928年创做的漫画《张冠李戴》,展现了大衣在其时的时髦——
那组漫画说的是,司理李伯允在“时新号衣服展”买了一件格子大衣,他的账房张一之也买了一件一样的,成果二人在办公室穿错衣服,引发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不难发现大衣那一西式服拆在其时的时髦水平。
从那些将近一百年前的漫画里,我们还能看到有一些工作啊,是历来没变的。
旧上海时髦女性街拍
30年代中期,女性服拆的时髦式样不竭出新,逃逐潮水的时髦女性越来越多。然而关于通俗家庭来说,那却成为一笔不小的开销。
但是时髦的摩登女郎们则认为,买买买是必需的。春天的新拆到了秋天再穿出往,就要被各人嘲笑是怪物。
因为出新的速度太快,有时候衣服刚被成衣做好,却因为格式已颠末时就不值钱了。几十块的新衣服,在当展也就值个一两块钱,最初当展痛快不收了。
那一点,在赛辉的《穿新拆的时髦》漫画中(1933年《良朋》第78期)得到很好的展示。漫画中,一位老婆正在试穿新买的外相大衣,而丈夫却两手托腮闷闷不乐——
看到此情此景,列位男同窗是不是觉得一百年前的那位男士,有着和本身一样的懊恼?
再来看食。
那时候,西餐逐步进进上海公众的日常饮食中,其时上海呈现了良多西餐馆。
1934年《良朋》第94期的漫画《习惯成天然》,描画了一群音乐家聚餐的场景。面包被像小提琴一样切来切往,手拿刀叉的人像批示家一样,笔录了国人初度测验考试西餐的窘态——
接下来就该说住了。民国时代的上海滩,人们同样要为住房问题而忧愁。因为时局的原因,良多乡间难民不竭涌进,租界内的生齿数量不竭增加,住房成为老迈难。
为领会决难民的住房问题,房地产商挠住时机建造了大量低价室第:里弄。
最早呈现的里弄是石库门里弄,将民国初年的三间两厢变成单开间或双开间的联立式,阳台、灶间上的亭子间、晒台都在一个斗室子里,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丹在1931年《良朋》上创做的漫画,就展示了亭子间的“能力”,漫画中小偷正在爬楼,而寓公不认为然,嘟囔道,“小心跌破你的头!”
由此看出,亭子间的房屋格局比力严重,但能够包容良多租户,缓解了上海的外来生齿住房压力。
同时,西式的壁炉、沙发、茶几、吊灯甚至热水器、浴缸、洗漱台,也逐步成为家居生活必须品。有些丰裕家庭,连德律风都已经安放上了。
蓝蔚邦的漫画《买了一张沙发》(1932年《良朋》第70期),就反映了那一现象。
万籁喊的漫画《陆蜜斯》(1932年《良朋》第69期),挖苦了一些上海的无聊须眉通过德律风冒充有钱人逃妹子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德律风在市民阶层中的普及。
最初再来说说行,上海的城市交通比力多元。
1901年,小汽车进进上海,而且逐步成为上海公众出行的重要交通东西,各式出租车告白常见诸报端,私人车也不再是什么别致事。但跟着汽车的增加,交通变乱也屡见不鲜。
1908年,有轨电车进进上海,但是最后通行的时候底子没有乘客,因为各人担忧略微失慎就会触电。好在电车公司不竭推出告白鼓吹,稳快价廉的电车也末于渐渐被市民承受。密斯们还享有优待,能够付三等车费坐头等座位。
漫画家高兴的《可厌的印象》(1926年《良朋》第7期),就描画了二十年代上海汽车闯祸的现象以及有轨电车内的场景——
我们能够看到一位开汽车的年轻人横冲曲碰,对长袍老者骂骂咧咧——
如许的不文明驾驶,在其时并不是孤例。仅1927年,上海租界发作车祸灭亡就达82人。而司法部分又放纵了不文明驾驶,对司机的赏罚却形同虚设,大多回功于行人本身不小心。
看来,关于“马路杀手”的痛恨,昔时的上海滩公众早已有之。
2
不外,上海的十里洋场,虽然有着上述漫画里闪现出的富贵、新潮现代化,但当你实正融进那座城市,就能发现它满目疮痍的另一面。
绝大大都人,其实不能像琼瑶笔下的痴男怨女那样,天天情深深雨蒙蒙。大多只是为了保存而整天劳做。
那里有沿街乞讨的乞丐,有拼命奔驰的人力车夫,有不寒而栗的清洁工,更有斤斤计较的小摊贩和口齿伶俐的江湖术士。
《良朋》画报的的漫画做者眼里不但有光鲜明丽的白领丽人,还会走上陌头走进民间,画出了上海市井的人生百态。
30年代的上海,有五万多靠拉人力车为生的人力车夫,他们如牛马一样辛勤,用血汗换取更低廉的收进,养活家人在那大都会中生活。
民国期间上海不可偻指算的人力车
前文提到的漫画家高兴,在《可厌的印象》中就屡次描画了上海的人力车夫。
他们以劳力换取保存,还要遭到车主的抽剥。他们是富贵都会背后的暗面,也是上海滩不被存眷,随便被遗忘的大大都。
《良朋》画报的第5、6、7期都被高兴的专栏《可厌的印象》所承包,展示了民国上海崇洋媚外、不文明、不礼貌、不道德的一面。
好比上图漫画中,部属对上司卑恭屈节的丑态,瘦小的人力车夫拉着瘦削的洋人,都构成了明显比照。
上海的贫富差距浩荡,人力车夫大多是逃离家乡的底层公众,他们不只要承担房租、人力车租金、税捐,更没有抉择所拉客人的权力,其时车夫辛勤一个月、收进也仅仅不到10元。
在另一幅《可厌的印象》漫画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位差人凶相毕露,拿着枪狠砸人力车。
阿谁万恶旧社会的上海差人,面临达官权贵和外国人没有处所施展神通,只好拿人力车夫来撒气。上海陌头的巡捕,撕毁人力车夫的照会(执照),夺走坐垫是习认为常的,被欺辱车夫不只没处说理,往往还被扣上违背交通规则的恶名。
民国上海执法的巡警与流浪失所的难民儿童
富贵的公租界不只吸引有钱人玩乐,也吸引了多量流民。漫画中就呈现了良多沿街席地而睡的流民。那些乞丐晚上蜷缩在弄道里,白日则在富贵的南京路上讨生活。
还有很多漫画,显示了上海滩更为隐秘的一面。
黄士英的漫画《几种食饭之靠法》,展示了其时上海的几种热门职业。别离是靠病人食饭的医生,靠死人食饭的棺材店老板,靠皮肉生意食饭的妓女和靠妓女拉客赚钱的老鸨。
假设你生活在阿谁时代的上海滩,必然不会对那张“大标准”漫画感应不测。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妓女和老鸨已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民国期间的娼妓业有明白的品级划分。“书寓”为妓女中的更高级,往往以艺技谋生,但进进20世纪后便逐步消逝,取而代之的是“长三”与“么二”,也就是民国期间更高品级的娼妓,她们往往周旋于殷商和达官权贵中间。
老照片中民国陌头的娼妓
而“野鸡”做为民国期间上海的底层娼妓群体,人数浩瀚,往往集中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大马路两旁,拼命在小商人和走街串巷的小贩走卒中拉客。
在那数量浩荡底层娼妓群体中,地位更低下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俄国妓女。
在少飞的漫画《假使歇工》中(1937年《良朋》画报第129期),漫画旁白为:假使“马路天使”歇工,则会呈现一批“罗宋姑娘”来接班。
那里的“马路天使”指的是中国野鸡,而罗宋姑娘则是俄国野鸡。由此可见,罗宋姑娘的地位在马路天使之下。
对流民与娼妓的展示,在上海当局眼中,必定是有辱城市形象的。但《良朋》画报的做者们却对峙用画笔划出一切,所以我们才能够看到实在的上海滩。
3
当然,那些漫画做者眼里绝非只要暗中,他们对新气象也有灵敏捕获,让人们看到社会向前开展的期看。
漫画《一对好夫妻》中(1926年《良朋》第2期),展现了新时代家庭何氏夫妇的日常生活——
丈夫何某人不但挣钱养家,更是撑持夫人出往走走看看长常识进修文化,于是担任起做饭、洗衣等家务。
在封建社会的伦理价值看中,女性的责任就是传宗接代、筹划家务,但上海人的思惟发作了改变。
在男女平等的号召下,一部门男士主动承担起身务劳动,赐顾帮衬妻女和白叟,女性也在思惟解放运动的启蒙下走出闺房,进修才艺以至出进职场,成为民国上海的新女性,不再处于家庭中驯服的弱势地位。
既然呈现了新思惟,那么就一定会呈现新与旧的抵触。
万古蟾的漫画《奥秘信箱》(1928年《良朋》画报、第23期),就描述了其时男女自在爱情的场景,和对父母包揽婚姻的对抗——
小王与李蜜斯通过奥秘信箱交换信件,被李父得知后将螃蟹放进信箱、惩戒小王。成果小王情急智生,自导自演了一出英雄救父的大戏,将李父感动,末于有恋人末成眷属。
漫画反映的现实是,其时社会上的年轻男女时髦自在爱情,但家长却持反对立场,往往横加干预。但自在爱情已经成为汹涌的时代大潮,父母的阻遏只不外是逆流而上。
4
在那些漫画里,我们还能看到时局的改变,以及漫画做者们的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发作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做为漫画前驱的《良朋》画报也匹敌战积极支援。
国军将领白崇禧成为封面人物
漫画做者们以自觉的民族责任感,将内容重点由富贵都会转移到抗战动态,通过漫画鼓吹抗战,号召公众积极援助抗战,鼓励国人心生必胜自信心。
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战声名鹊起,黄祖耀创做了《十九路军将领漫画像》(1932年《良朋》画报第69期)。
漫画中从左到右的将领依次是蔡廷锴(十九路军军长)、蒋光鼐(十九路军总批示)、黄强(十九路军顾问长)、谭启秀(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和翁照垣(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旅长)。
为了号召军民积极参与抗战,《良朋》画报在1939年刊载了一系列征兵题材的漫画。
如张乐平的《拿起枪杆不要苟且苟安》,张仃的《为庇护疆土你应理当兵》,叶浅予的《生命牺牲事大,财政缺出事小》,以及《参军救国》。
此中的《参军救国》分为八幅分镜,讲述了战乱之下,几个通俗人从遁藏战火,再到奋起还击的故事。从中我们能够感触感染到,家国命运是紧紧相连的。
九一八东三省被毁了,家被焚了。在北平从头建了一个家,成果卢沟桥事情,家又被毁了。一家人成为难民、生活备感艰苦。他们走到哪里,日本飞机就逃到哪里。
最初他们觉得只要当兵才气拥有出路。有几位恐惧征兵的壮丁都被他劝回,各人一路成为庇护祖国的勇士。山西大战他们不愿退到黄河南,拼死肉搏最末获得成功。
然而,即使是在轰轰烈烈的全民族抗战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人道中损人利己的一面。
在上海那座“孤岛”里,投契商哄抬物价的情状触目皆是。
1940年,《良朋》画报上黄驹的漫画,就揭露了上海米粮紧缺的布景下、黑心商贩囤积粮食发国难财的现实。米估客囤积的米因为时间过长已经变成霉米,但即使如许,仍然被他们倒来倒往,不竭加价。
抗议市侩的游行
能够看出,固然国难当前,差别人群仍然闪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难民四处流亡,热血男儿在前线勇猛抗日,另一方面租界内却舞照跳马照跑,更有人干起了囤积货物发家的买卖。
《良朋》那些漫画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国难当头的时代,也是光亮与暗中并存。但哪怕身在最暗中的时代,也要相信光亮仍然会在不远的前方,成为世界的支流。
后期鼓吹抗战的良朋画报
因为战事胶着,《良朋》画报在很长一段期间内处于休刊形态。1945年,《良朋》在抗战成功前短暂复刊,但因为时局仍然动乱,不久便永久停刊。而《良朋》画报降生,富贵与磨灭的过程,其实不单单只是一本杂志的消亡史,从中我们能看到将近二十年的时代浮沉。
5
在民国的上海滩甚至全中国,《良朋》画报是最夺手的杂志之一。而漫画做为画报的主力内容,功不成没。
《良朋》第一期售价小洋一角,因为价格廉价,一共销售了七千册,可谓一炮走红。在巅峰期,考虑互相传阅与口耳相传,每期杂志影响人群可达百万人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云激荡,救亡与启蒙是时代的主旋律。那也是一个充满危机与磨难的时代,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军阀割据,乱世之下的国人除了要处理物量问题,更需要处理精神上的迷惘。
像鲁迅先生如许的人,弃医从文,想要用文字唤醒公众。而一些专业画家和民间画家,也以画笔充任兵器,画出了大量公众心里想说的挖苦漫画和诙谐漫画。
那些将近百年之前的漫画,不只是一种诙谐挖苦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活”史料,让我们晓得阿谁时代发作了什么,人们是怎么活着的。
并且,那些漫画的意义不只在于笔录汗青,更能够让我们在过往与如今的比照中,看到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