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愿违,抗击金兵的北宋名臣李纲最末是什么样的结局

游戏 3年前 阅读:7 评论:0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在灭辽之后,以宋朝毁坏两边订立的海上盟约为遁词,兵锋南指,意欲灭宋。那年十月,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命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粘罕(完颜宗翰)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不(完颜宗看)为主帅,由平州攻燕山。昏君宋徽宗慌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宋钦宗),本身向南逃往。

形势求助紧急之下,宋钦宗先后录用李纲为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等,全面负责首都开封的防务。李纲积极组织军民备战,预备了足够的防卫器械。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东路军南下渡过黄河包抄了宋朝的国都汴京。因为其时各地勤王之师纷繁赶来救援首都,李纲亲身督战,几次打败攻城的金军。河北、山东义兵也奋起抗金,形势对孤军深进的金军非常倒霉,死伤又多,金军被迫撤离。此次汴京庇护战在李纲等主战派的指导下获得成功。那么李纲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是陆续遭到重用,彻底打败金国挽狂澜于既倒呢?

据《宋史》记载,汴京庇护战之后,金兵北退,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蔑。靖康元年(1126年)蒲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逐他出朝。半年之后,金军又分工具两路南侵。西路军攻破太原,乘胜渡河;东路军攻下实定。两路军围攻汴京,不久汴京城破。那就是宋代汗青上所谓的“靖康之难”。

尔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一度升引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但是奸贼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医生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成以相。”再加之黄潜善、汪伯彦等奸臣谗谄,以及宋高宗赵构本人毫无对抗斗志,只知一味乞降,因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便遭罢相,改任为看文殿DX士,流放到处所上为官。尔后,李纲便起头了在处所为官12年的生活生计,再也没有被宋高宗赵构所升引。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寓所,享年58岁。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土,但是路途远远,坎坷难行,故将葬于今福建S闽侯X大嘉山南麓。淳熙十六年(1189年),南宋孝宗特赠李纲为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后世之人对李纲评判颇高,以李纲之贤,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莫或挠之,二帝何至于北行,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全国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末不成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