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雪瑛 杨林贵|缪斯精神的传承——论《罗密欧与墨丽叶》的创做与改编

9个月前 (11-21 11:20)阅读3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3838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76772
  • 回复0
楼主

点击蓝字,存眷我们

缪斯精神的传承

——论《罗密欧与墨丽叶》的创做与改编

乔雪瑛 杨林贵

内容摘要:在当今的舞台和银幕上,改编自莎剧《罗密欧与墨丽叶》的做品屡见不鲜。该剧也是莎士比亚操纵其时的时髦素材改编而成的杰做。它具有耐久生命力的原因能够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探究罗密欧与墨丽叶那个故事的衍变以及莎士比亚在该剧上的立异,梳理近一个世纪的莎剧改编并阐发几部代表做品表现的时代性和发明性,从典范与时髦的辩证存在角度切磋莎剧改编中的立异问题。现代莎剧改编应发扬莎士比亚在创做时秉承的缪斯精神,将莎剧置于不竭立异的改编过程中,在足够体验莎翁做品的发明性、多元性、兼容性和永久性的同时,展现当下时代的特征以及人们对时代的理解和熟悉。

要害词:罗密欧与墨丽叶 莎士比亚 发明性改编 时髦文化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943X(2022)05-0061-11

乔雪瑛

杨林贵

►乔雪瑛

1978年生,本科起就读于南开大学外语学院,陆续获得英美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英语系拜候学者。现任东华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副传授,硕士生导师,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秘书。次要研究标的目的为莎士比亚研究及现代英语文学研究。在国表里学术刊物上颁发论文十几篇,已参与出书著做有《新西兰:汗青、民族与文化》(复旦大学出书社,2009)、《中国莎士比亚论丛》(第一辑)(东北师范大学出书社,2014)和《世界莎士比亚研究选编》(商务印书馆,2020)。2016年赴英参与“世界莎士比亚大会”,并做小组发言。参与筹备第二届和第三届“上海国际莎学论坛”(2016、2021),任组委会秘书长。

►杨林贵

东华大学传授,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在国表里高校处置教学和研究20余年,颁发学术论文50余篇,在商务印书馆以及Edwin Mellen等出书社出书著做类功效10余部,例如 “莎士比亚研究”论丛(5部,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代表功效被欧美支流文选收录,被选为国内专业研究生教材,获得多项教学及科研奖励,如美国现代语言学会西南分会研究奖。曾主持国度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际协做项目多项,曾进选浦江人才方案。现任学术 *** :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分会副会长、《多元文化莎学》等国际期刊编委、上海市第五届外语学科评断构成员。筹备主办“上海国际莎学论坛” (三届)等高端学术会议。

莎士比亚是改编故事的高手。他将一些传播的故事改编成舞台上的做品,在字里行间嵌进神来之笔,不经意间点石成金!他的戏剧逾越古今,魅力无限,被后世奉为典范,那源于他在革新时髦素材时足够展示的缪斯精神。缪斯精神的要害在于从创做素材中得到灵感,加以发明性的改编,以完成抱负的艺术品创做。莎士比亚可以超越他阿谁期间的局限,操纵时髦的故事素材,辅以发明性的艺术处置,超卓地完成他的做品,那是莎士比亚的缪斯精神之表现。今天世界各地的舞台和银幕上,基于莎剧改编的做品屡见不鲜,那是当今创做者的缪斯精神之所在。莎士比亚的缪斯精神为莎剧的现代改编给予了样本和规范,同时,莎剧的现代改编也映证和表现了莎士比亚的现代性。

哈释教授加博(Marjorie Garber)回纳综合了莎士比亚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莎士比亚培植了现代文化,现代文化成就了莎士比亚。”[1]放眼世界,“[莎士比亚的]典范性在现代文化中被推高到了无以复加的水平”[2]。一方面,莎剧中的永久因素让现代情面愿往改编、唤醒和革新那些做品,以称心特按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典范做品参与现代生活,现实上也是典范做品生命力的底子表现”[3],现代改编延续了莎剧典范做品的艺术生命。莎士比亚创做的过程,是不竭借鉴灵感的过程。他畴前人的素材里得到灵感并将其升华,创做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那种推陈出新的缪斯精神,是莎士比亚剧做的永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那种缪斯精神所推崇的与时俱进的立异精神,也表现在莎剧的现代改编做品中。在当今世界,“莎士比亚在区别文化中的解读、想象、建构、发明、衍生,使其意义不竭生成、转化与增值,表现了莎士比亚的普适性、可变性、现代性、多元文化性等做为世界典范的诸多操行”[4]。

一、 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立异

莎士比亚是创做的天才。他擅长操纵现成的时髦故事停止戏剧创做。其时的时髦素材颠末他的精心改编,往往传播后世并被奉为典范,《罗密欧与墨丽叶》就是很好的例子。文艺复兴期间,英国做家时髦以意大利故事为题材停止创做,通俗的意大利故事在其时颇受欢送。许多英国文艺复兴期间的做家,从科班身世的大学才子和本·琼生等,到自学成才的莎士比亚,都区别水平遭到彼得拉克、薄伽丘、马基雅维利和阿里奥斯托等人的做品的影响,在做品形式和内容方面模拟他们的创做。

文艺复兴唤醒了古希腊罗马文学。因为英伦诸岛离希腊罗马较远,其时英国做家借鉴的多是二手以至三手的素材,凡是是经由意大利和法国传过往的。在15、16世纪的英国,意大利人改编的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古典故事十分时髦,克里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都借用过那些题材。同时,英国做家模拟借鉴的程度也有高低之分,区别他们程度凹凸的要害,就看他们是亦步亦趋仍是停止首创性革新。莎士比亚可以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他在操纵现有素材时能连系英语的特征来斗胆立异。1567年,威廉·佩恩特(William Painter)编印了一本意大利故事集,名为《欢乐宫》(Palace of Pleasure),在其时颇受欢送。莎士比亚从中借鉴提取了一些素材,用到他的几部戏剧创做中,包罗《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末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

文艺复兴初期,罗密欧与墨丽叶的故事在欧洲大陆起头时髦。故事的雏形是罗马做家奥维德《变形记》中的一个故事——《皮拉莫斯和提斯柏》(“Pyramus and Thi *** e”)。那个故事只为莎士比亚给予了一个简单的情节线,自己比力粗拙,但已初具莎剧《罗密欧与墨丽叶》中的一些根本元素。那个悲剧故事对文艺复兴期间的艺术产生很大影响,很多画家曾以此为主题创做过油画。在此期间,那个故事不竭得到改编,情节也随之逐步丰盛起来,故事慢慢发作了衍变。此中最有名的是马泰奥·班德罗(Matteo Bandello)改编的1554年版本,1559年被法国人皮埃尔·鲍埃斯杜(Pierre Boaistuau)收进《悲剧故事集》(Histories Tragiques)。1562年,英国人亚瑟·布鲁克(Arthur Brooke)将其译成英语,并改写成一个诗体故事,名为《罗密乌斯与墨丽叶的悲剧汗青》(“The Tragicall Historye of Romeus and Juliet”)。[5]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做品《海洛和利安得》(Hero and Leander)和《迦太基女王狄多》(Dido, Queen of Carthage)里面也有类似故事,不外并没有莎剧的悲剧效果。

莎士比亚时代遵照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文学看,倡议寓教于乐。莎士比亚发扬了他的天才,展现出极大的乖巧性。依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戏剧最重要的元素是情节。莎士比亚在创做《罗密欧与墨丽叶》的时候,为了称心戏剧的表达形式,在时间线和人物描绘上做了良多调整。为莎剧《罗密欧与墨丽叶》给予素材的故事雏形发作在两年时间里,莎士比亚则发明性地将所有情节安放在几天之内。在谈到莎剧做为典范艺术为何能与时俱进时,普拉曼·马尔科夫认为原因是“情节特殊紧凑”“让每小我物始末处于不竭抉择的严重形态,如斯精湛的叙事身手令人钦佩。……在合理顺畅安放故工作节等方面,也许永久不会有人超越莎士比亚”[6]。

莎士比亚不只特殊重视情节,还十分擅长塑造人物以及营造和衬托氛围。不外,在人物塑造方面,莎士比亚并没受亚里士多德戏剧看的束缚。其时的悲剧仆人公多为贵爵将相,而莎士比亚的奉献在于吸取了时髦文化中的元素,让通俗青年男女成为悲剧的配角。他还擅长发明来自实在生活的小角色,如乳媪。她的那些台词啰里烦琐却诙谐感十足,给悲剧基调添加了一点喜剧元素,那也是莎士比亚的一大打破。颠末他的发明性改编,该剧不只次要人物更为凸起,次要人物也被塑造得活乖巧现,台词更是广为传播。

莎士比亚还在《罗密欧与墨丽叶》中凸起了恋爱主题。布鲁姆(Harold Bloom)说过《罗密欧与墨丽叶》是西方文学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广的浪漫恋爱故事。[7]德国诗人海涅曾言:“我们在那里看到,恋爱年轻气盛地出场了,抗拒着一切敌对的关系,并战胜一切。”[8]不外,值得重视的是,莎士比亚剧中书写的恋爱与其时颇为时髦的彼得拉克式恋爱其实不完全不异。假设说开篇罗密欧对罗瑟琳的暗恋布满了彼得拉克式的意象和诉说,那么他与墨丽叶相遇之后,那电光石火般的 *** 爱恋就是对彼得拉克式恋爱的嘲讽与叛逆。莎士比亚借茂丘西奥和劳伦斯教父等人物之口,表达了对自觉 *** 的调侃和责怪,展示了他在熟悉上的深度。[9]莎士比亚操纵时髦素材创做时秉承的缪斯精神在此可见一斑,“罗密欧与墨丽叶的相遇、相知不外仅仅数日之内,便成就了世界文学史上一段‘至死不渝’的恋爱神话”[10]。

同时,莎士比亚还擅长操纵时髦元素。他将许多时代元素融进该剧中,以丰盛人物的舞台表达,让故事和演出更切近看寡。例如,驯鹰术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十分时髦,当罗密欧与墨丽叶在凯普莱特家的花园互诉衷肠后,期近将道别时,墨丽叶说:“嘘!罗密欧!嘘!唉!我期看我会发出唤鹰的声音,召那只鹰儿回来。”[11]墨丽叶把她的爱人比做鹰,那并不是莎士比亚偶然为之。在他的早期喜剧《驯悍记》中,仆人公彼特鲁乔也生动利用过驯鹰的比方。墨丽叶借此表达了让情人召之即来的期看,却不幸成了永诀的前奏,鹰儿没能回来,给接下来的悲剧性反转造足了氛围。正如驯鹰术在莎剧中的显现,莎士比亚经常以各类出其不料的体例,打破条条框框的限造,突破虚构与现实的边界。

《驯悍记》剧照

此外,《罗密欧与墨丽叶》的戏剧性十分凸起。那些戏剧抵触此消彼长,令故事的开展跌宕起伏,张弛有序,也让看寡随之履历担忧、欢愉、同情、严重、肉痛等丰盛的情感体验。然而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天然而然、趁热打铁,令看寡沉浸此中、不能自休。[12]

同时,该剧的语言魅力无限,布满哲理的语言与插科打诨融为一体,戏谑与严厉相得益彰。恰是个性化的人物及其发自心里的语言,使莎剧深进人心、雅俗共赏。多条理、全方位的发明性改编,使那个传播已久的故事紧紧挠住看寡的心。莎剧舞台表演的胜利让出书商发现了商机,争相印刷出书。莎士比亚做品广受欢送,成为其时的时髦文化,并被后世传为典范。

二、 时髦文化对莎剧典范的立异

莎士比亚操纵前人的故事停止创做并获得浩荡胜利,那为后世的莎剧改编者给予很好的样本。莎剧自问世以来,被翻译成各类语言,在世界各地以各类区别的形式被改编上演,构成多种表演传统。莎士比亚成为做品被移上舞台和银幕最多的做家之一,《罗密欧与墨丽叶》也是被移上舞台和银幕最多的做品之一。在伊丽莎白期间的英国剧场中,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墨丽叶》就是广受欢送的剧目。汗青上最胜利的舞台表演版本是18世纪英国闻名演员、剧做家大卫·加里克(David Garrick)依据莎剧改编的版本。其时英国时髦感伤主义(sentimentali *** ),加里克依据看寡的爱好和口味,删改了原做中的悲剧成分,把那部莎剧改编成一出感伤剧,以迎合看寡的需求,获得了极大胜利。他改编的版本于1748年首演,不断被沿用到19世纪中期,时髦一个世纪之久。[13]

《罗密欧与墨丽叶》初次在中国舞台显现,是在1914年,由新剧同志会在上海春柳剧场上演,剧名是《铸情》。[14]1980年,《罗密欧与墨丽叶》第一次由职业剧团排练,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公演,黄佐临任导演。[15]2014年国度大剧院出品的《罗密欧与墨丽叶》,由田沁鑫任导演,以陌头酷少文化做为恋爱悲剧的布景停止发明性演绎,在全国巡演七十多场。

传统的罗墨舞台剧的演出风气凡是都是现实主义的,不外比来三四十年来,改编版常将故事布景设定在现代,在莎剧典范与当今世界时髦文化的互动方面不竭探索测验考试。2013年,百老汇的理查德·罗杰斯剧院(Richard Rodgers Theatre)上演了一部罗墨舞台剧,成为该剧的现代舞台改编中的佼佼者,共表演一百多场,几乎场场爆满。墨丽叶由非裔女演员康多拉·拉沙德(Condola Rashad)扮演,罗密欧的扮演者则是因出演《指环王》系列而成名的奥兰多·布鲁姆(Orlando Bloom)。表演布景设在现代,恋爱和仇杀故事在黑白两个家族之间展开,罗密欧的蒙太古家族由白人演员饰演,墨丽叶的凯普莱特家族由非裔演员饰演。

20世纪以来,那部莎剧的片子改编与舞台改编不相上下,阐释 *** 和表演风气互相影响。最早的片子版是1900年法国拍摄的默片《罗密欧与墨丽叶》,之后在1908年,英国、美国和意大利各拍摄了一部罗墨默片,后续在欧美又有至少五部罗墨默片出品。[16]该剧的第一部黑白有声片子是拍摄于1936年的美国黑白影片《罗密欧与墨丽叶》,由美国米高梅片子公司(MGM)斥两百万美金巨资拍摄。该影片以《铸情》为名于昔时岁尾在上海的南京大戏院公映。[17]1954年降生了首部罗密欧与墨丽叶的彩色片子。[18]至今罗密欧与墨丽叶的彩色影片已有十几部,此中更具代表性的是《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 1961)、《罗密欧与墨丽叶》(Romeo and Juliet, 1968)和《罗密欧与墨丽叶之后现代 *** 版》(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 + Juliet, 1996)。

《西区故事》剧照

《西区故事》的导演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将该剧本土化,把故事布景设定在其时的纽约上西区,用歌舞剧的形式讲述蓝领阶层的美国白人与波多黎各新移民群体之间的恋爱故事和抵触。仆人公东尼(罗密欧)和玛丽亚(墨丽叶)都是社会底层的通俗工人,原著的品级看念由此得以消解,家族仇恨也被替代成种族、宗教矛盾,同时原著中闻名的殉情结局也被突破。在对莎剧的改编方面,该片跳出窠臼,融进时代布景,适应时髦潮水,迎合群众所好,那些处置对后来的罗墨片子改编产生很大影响。那种影响在1987年的片子《中国女孩》(China Girl)中可见一斑。此片改编者同样将故事布景设在纽约,而抵触则发作在意大利移民社区和华人移民社区,以意大利和华人黑帮争斗为布景展开故工作节,此中罗密欧是意大利后嗣,墨丽叶则是华裔女孩。前述由田沁鑫导演的话剧《罗密欧与墨丽叶》(2014)也将故事的发作开展置于现代都会的陌头帮派之间。2020年,美国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同样以歌舞片子的形式将其翻拍成新版,并沿用了《西区故事》之名。

1968年的片子《罗密欧与墨丽叶》由意大利闻名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Franco Zeffirelli)执导。那部片子对莎剧停止斗胆处置,一经上映立刻得到年轻看寡的喜爱,其胜利原因可回为“片子色彩浓郁并且布满活力,是一种十分娱乐化的闪现”[19]。该片反映了1960年代的文化潮水,固然两门第代为仇,但年轻人纯真真诚的恋爱被片子镜头表达得浪漫唯美。导演足够挖掘莎剧文本,又能斗胆打破,用视觉化的片子语言,将莎剧典范台词以典范视觉意象闪现给看寡,整部影片萦绕着复古而浪漫的氛围。莎剧台词响起,情人十指相触,眼波流转,片子镜头灵敏地捕捉着每一处细节,精准而唯美。男女仆人公的塑造根本称心了群众对罗密欧和墨丽叶的想象,同时,该剧的配乐《总有一天》(“A Time for Us”)凄婉缠绵,完美衬托了片子的悲剧主题,成为时髦音乐的典范。该片精准地称心了群众娱乐的需求,被视为莎剧片子的范例之做。

1996年上映的《罗密欧与墨丽叶之后现代 *** 版》以其尝试性和倾覆性,为时髦影院的莎剧改编开垦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那部片子由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执导,扮演罗密欧的是美国当红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名著和明星效应一目了然。该片与《西区故事》一脉相承,将布景设定为区别种族之间的黑帮抵触。影片开头的陌头枪战、空中飞车、曲升机的逃捕、年轻人的械斗、加油站的爆炸,彰显了后现代影片的暴力美学,间接把仇恨的主题推到看寡面前。落日下的海滩、浮夸的豪门舞会、人们风趣的妆扮、华贵的水族箱、穿过鱼缸的火热眼神、泳池中的浪漫际会、浩荡的耶稣雕塑、上帝教堂、十字架、蜡烛等,那些时髦元素衬托了整个影片的唯美浪漫以及压抑的悲剧氛围。那些当下特有的风气与意象,付与莎剧典范时髦文化的活力;同时,莎士比亚以其不朽的恋爱诗人的大名,给时髦文化增添了典范内涵。简而言之,“无论是片子光景、人物的穿着和出场体例,仍是时髦化告白和世俗的宗教意象,均和时髦文化影像构成互文指向的关系”[20]。那种互文关系既是现代改编者与莎翁停止的对话,又是时髦文化与文雅文化的对话。在把莎士比亚与时髦文化相连系的道路上,鲁赫曼比怀斯和泽菲雷里走得更远。

现在,越来越多的做品操纵莎剧元素停止斗胆发明。现代时髦媒体对那部莎剧停止各类各样的引用、革新、重构、倾覆,以至拿莎士比亚的小我生活来演绎。片子《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即是个凸起的例子。在编剧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莎士比亚为玫瑰剧场写恋爱戏碰着了瓶颈。人缘际会中,他偶遇女扮男拆的薇奥拉,在履历了一段浪漫之后,他末于翻开构想,完成了《罗密欧与墨丽叶》。类似《莎翁情史》如许的改编意味着莎士比亚早已超越文学艺术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文化因子,在与区别文化的接触、碰碰、合成中,内容变得愈加丰盛,生命力愈加强大。

《莎翁情史》剧照

中国导演参与莎士比亚片子财产较晚,因而在时间上也相对集中。从21世纪初期起头,一些影视工做者起头测验考试改编莎剧典范。此中与罗墨故事相关的,是2005年出品的片子《恋人结》。那部影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莎剧片子改编,而是借用莎剧元素和莎剧故事主线来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仆人公常引用罗墨的台词来根究本身的生活,影片中也交叉了1968版的罗墨片子镜头。此外,近年来跟着视频网站的飞速开展,一些与罗墨相关的收集片子也逐步进进看寡的视野。那种向莎士比亚致敬的体例,也是对莎翁典范与时髦文化关系的一种诠释。关于莎剧的情节、台词甚至莎士比亚片子的引用,已经成为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推进了莎士比亚典范的传布。

莎士比亚艺术所具有的超前性和乖巧性,使他的做品以音乐、视觉艺术等各类形式被后世艺术家不竭再现。那不只证实其艺术的长久魅力,还为现代文化生活注进典范的内涵。每一次对莎剧的改编,“也是对莎士比亚剧本的新一轮解读,……不只能让典范历久弥新,更能激发看寡对原著的存眷,从而为原著做品的更普及传布给予契机”[21]。对莎剧的发明性改编,出格是在异量文化中的发明性改编,不只扩展了莎剧的舞台和银幕版本,并且“增加了莎士比亚的文学权势巨子”[22]。

三、 典范与时髦的辩证存在

上面提到的群众媒体对莎剧的改编只是莎剧典范在现代传布的一部门。现在,莎剧改编已超越剧场和影院的范畴,成为一个不成小觑的文化现象,那也是莎剧的永久性和适时性的表现。在此布景下,一个问题便天然而然地浮出水面:我们若何界定莎剧典范在现代文化中的改编和重构?近年来,责怪界和理论界不断在存眷典范文学文本的现代改编理论,并试图从理论上加以回纳综合。典范改编的忠实性与立异性也不断是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必然的时代布景下将典范文学做品加以改编,始末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使命。典范文学文本已然深进人心,而改编做为一个再创做的过程,一定带有立异性,无疑需要挑战典范文本在受寡心中的固有形象。那个挑战空间的增加,亦即改编中立异空间的增大,与改编理论的开展相辅相成。

莎剧片子改编及改编责怪的开展为我们熟悉那个问题给予了构想。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固然彼时片子的开展已有近八十年过程,但是文学典范的片子改编责怪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展。究其原因,次要是遭到新责怪等文学理论的影响,文学文本被推到登峰造极的地位,以致其时的改编理论过于强调改编做品对原著的忠实性,详尽表现在要求改编把握住原著的所谓“精华”,切确阐释文本做者的企图,正确生动地复原原著的人物和故工作节等。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改编,都要无限切近对文本最权势巨子、最正确的阐释。固然那一期间的莎剧片子改编已经有良多版本,但是“大多根本再现原做的内容”[23],且只要零散的表演评论,其关于片子改编大多持反对立场,认为片子媒体的时髦改编体例拉低了莎剧的文雅档次,以至让莎剧显得有些低俗。1968年的片子《罗密欧与墨丽叶》固然让各人的看点有所改看,但总体上言论仍然认为任何改编都必需尽可能忠实于原著。对莎剧改编来说,忠实于原著的根本意思就是至少要忠于莎剧的语言和人物。因而,即便是那部1968年的片子,在选角时仍然把接近莎剧人物做为首要前提。

从70年代起头,跟着解构主义思惟的开展,在福柯和巴特的后构造主义文本看的影响下,文本的不变性逐步遭到越来越多的量疑,因而莎剧片子改编的忠实看也日渐式微,其改编责怪起头兴盛开展。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莎剧的舞台改编超卓纷呈,那段期间的莎剧改编责怪次要集中在舞台改编上。但是跟着莎剧片子改编的增加,以及内容和形式的不竭丰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起头重视到舞台跟银幕之间的区别,起头考量那两种莎剧改编的关系,切磋各安适处置体例和改编战术上的异同。那一期间的莎剧片子改编固然起头逐渐脱节忠实性的束缚,但是忠实性仍然时不时做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显现在改编责怪中。

80年代之后,跟着全球片子业的富贵,莎剧的片子改编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莎士比亚片子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闪现出非常丰盛的改变,即便是旨在表达‘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改编者也会在细节上加进小我和时代的理解,从而使做品具有更强的时代感。”[24]随之而来的是莎剧改编责怪的逾越式开展。在此之前,因为莎剧文本在文学史上的凸起地位,同时因为莎剧自己的舞台性量,莎剧片子的改编研究次要聚焦于文学文本的银幕转化,因而莎剧片子责怪不断从属于文学责怪。从80年代后期起头,跟着莎剧片子改编数量的增加,莎剧片子改编责怪逐步从文学责怪中离开出来,起头相对独立的开展,切磋的内容也从莎剧文本与片子文本在形式方面的简单比力,开展到对莎剧片子的叙事艺术、符号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切磋。

从20世纪末起头,忠实于莎剧语言已经不再是片子改编以及评判片子改编的独一或者更高原则。改编的立异空间越来越大,响应地显现了莎剧改编案例的激增。就《罗密欧与墨丽叶》的影视改编而言,在片子《罗密欧与墨丽叶之后现代 *** 版》中,导演大量启用偶像明星来演绎莎剧,让角色的对白带处所口音,同时对莎剧台词停止大幅改动,其改编的首要目的是办事当下的影院看寡。同时责怪界也在发作改变,后构造主义文学理论起头介进片子责怪。“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研究短时间内涌进,改编研究的理论水平及其论题开放水平也大为加强。”[25]莎剧片子改编责怪起头借助构造主义、新汗青主义、女性主义、精神阐发等理论,来分析莎剧片子改编做品中的性别、种族、阶级等问题。此时的莎剧改编的立异意义更多在于对话,既借助改编做品与莎翁典范对话,又借助莎翁做品与当下停止对话。对莎剧片子改编做品的研究也成了莎士比亚研究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在很短的时间里开展成为一个次要的、布满活力并且功效丰盛的莎学分收,研究内容涉及莎士比亚片子改编史、莎士比亚片子改编综合研究、莎士比亚片子编导演研究、详尽做品改编研究、改编理论研究等,并且每一期间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下一期间的片子编导演员,以及学术研究”[26]。

《罗密欧与墨丽叶之后现代 *** 版》剧照

通过莎剧《罗密欧与墨丽叶》的构成和改编过程,围绕莎剧典范与现代改编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莎剧典范的构成及其改编和传布至少给我们带来以下两点启发。

其一,莎士比亚通过改编其时的时髦故事构成了莎剧典范,莎剧典范又在时髦文化中经由改编得到更普及的传布。“时髦文化不是凭空伪造,其脱胎于典范文化,而典范文化又是时髦文化的沉淀。……二者之间是相互秉承、彼此成就的关系。时髦文化是典范文化的变异,它保留着部门典范文化的元素,但又合成了时代的情愫。反之,时髦文化也在自我扬弃中铸就精品,从而丰盛了典范文化的原有容量。”[27]因而,在改编莎剧时,只要秉承缪斯精神,巧妙把握现代文化与莎剧精华的契合点,才气做到既忠实于典范又切近现代看寡。莎剧的改编理论不克不及只忠实于莎剧的字句,却漠视了他立异性的精华。改编不是零和博弈,改编上的立异其实不必然是原做的缺失,一味地“忠于”原做的改编其实不必然意味着原做的增值。总而言之,只要让“权势巨子”的莎士比亚走近当下,切近看寡的生活,才气让更多人体验到典范的永久魅力。

其二,现在的莎剧改编切近现代看寡、现代生活,其实不意味着莎剧典范的“庸俗化”。假设固守僵化的忠实看,或一味强调文雅而排挤时髦,莎士比亚典范只会被束之高阁。只要突破文雅艺术与时髦娱乐之间的边界,脱节对莎剧改编的束缚,才气带来莎剧改编的富贵。关于各类各样的立异性改编,正如马丁·巴特勒所言,“人们往往担忧那些片子使莎翁原著中的语言流失,情节也被删改。但是只要演员和导演在尊重原著的根底上,再现莎士比亚做品中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我觉得就够了。……只要它可以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喊,那就是好做品”[28]。莎剧在时髦文化中的改编,是合成文雅文化与时髦文化的一种新测验考试,也是将来典范改编的趋向。自20世纪90年代起头,那种合成性测验考试催生了莎剧改编的小飞腾,将典范带到群众触手可及的处所,鞭策了典范的传布。越来越多的创做者起头用他们基于莎剧的再创做来展现本身对时代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致敬莎士比亚那位伟大的剧做家。

小 结

《罗密欧与墨丽叶》是传播最广的莎士比亚戏剧做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操纵其时的时髦元素对典范故事停止再创做的杰做。该剧接地气,切近看寡,其时髦不衰的底子原因在于故事惹人进胜,富于戏剧性,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新奇充沛,心理描绘细腻生动,又兼具深进的思惟内涵。莎士比亚用精妙又接地气的语言,足够激发看寡的想象,使看寡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都有足够的感情参与。那些都是莎士比亚缪斯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莎剧的现代改编又将其典范元素与当下生活亲昵连系起来,以典范来阐释时髦,以时髦来唤醒典范,那也是现代改编者之缪斯精神的足够表现。

为舞台表演而创做的莎剧,在伊丽莎白期间的英国无疑是时髦文化的代表。现在莎剧成为典范,在当下的时髦文化中通过现代的再创做而再次 *** 时髦文化,跟通俗公众展开对话,并获得耐久的生命力。每一次莎剧在时髦文化中的立异性改编,都是一场典范文化与时髦文化之间的对话。无论责怪话语对莎剧的现代改编是褒是贬,它们都在区别水平上参与了莎士比亚现代文化意义的构建。任何改编、立异和阐释都离不开对莎士比亚文本的深进理解,同时,赏识莎剧及其改编做品也不克不及离开详尽的时代布景,包罗创做的布景和承担的布景。体会莎剧的超卓,需要从时代的、立异的视角往理解,才气拥有实正的特殊体会。

做者单元:乔雪瑛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

杨林贵 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

参考文献:

[1]Marjorie Garber, Shakespeare and Modern Culture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2008), 1.

[2]李思剑:《莎士比亚研究的现代性——李伟民传授访谈录》,《四川戏剧》,2015年第1期。

[3]张冲:《典范的改编与改编的典范——论莎士比亚片子改编及改编研究的意义》,《艺术评论》,2011年第1期。

[4]查明建:《论莎士比亚的典范性与世界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6期。

[5]拜见黄然:《〈罗密欧与墨丽叶〉与〈罗密欧与墨丽叶之悲苦汗青〉文本比照研究》,《外文研究》,2014年第4期。

[6][保] 普拉曼·马尔科夫:《莎士比亚为何能在现代戏剧界连结最前沿以至超前地位?》,黄觉校,《戏剧》,2009年第4期。

[7]Harold Bloom, Shakespeare: The Invention of the Human (New York: Longman, 1999), 90.

[8][德] 海因里希·海涅:《莎士比亚笔下的少女和妇人》,李永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25—126页。

[9]关于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墨丽叶》中展示的恋爱看,拜见冯伟:《〈罗密欧与墨丽叶〉与“恋爱”:从卢克莱修到彼得拉克》,《外国文学》,2019年第1期。

[10]冯伟:《〈罗密欧与墨丽叶〉与“恋爱”:从卢克莱修到彼得拉克》。

[11]拜见[英] 阿奇博尔德·盖基:《莎士比亚的鸟》,李素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46—47页。译文参考的是墨生豪译文。

[12]拜见董健:《戏剧性简论》,《戏剧艺术》,2003年第6期。

[13]拜见[加] 吉尔·莱文森:《〈罗密欧与墨丽叶〉剧场表演简史》,刘晶译,《戏剧艺术》,2012年第3期。

[14]拜见孟宪强:《中国莎学简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书社,2014年,第112页。

[15]拜见曹树钧:《黄佐临痴迷莎剧》,《世纪》,2004年第6期。

[16]拜见张冲、张琼:《视觉时代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片子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书社,2009年,第200—202页。

[17]拜见[日] 濑户宏:《莎士比亚在中国——中国人的莎士比亚承担史,1616—2016》,陈凌虹译,广州:广东人民出书社,2017年,第132—133页。

[18]拜见张冲、张琼:《视觉时代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片子研究》,第204页。

[19][英] 马丁·巴特勒:《大银幕上的莎士比亚》,吴慧彬整理,《上海戏剧》,2016年第3期。

[20]郑杰:《从〈罗密欧与墨丽叶〉看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感情再现》,《现代片子》,2018年第2期。

[21]高继海:《莎士比亚汗青剧与片子改编——以〈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为例》,《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22]张英进:《改编和翻译中的双重转向与跨学科理论:从莎士比亚戏剧到早期中国片子》,秦立彦译,《文艺研究》,2008年第6期。

[23]张冲:《典范的改编与改编的典范——论莎士比亚片子改编及改编研究的意义》。

[24]张冲:《典范的改编与改编的典范——论莎士比亚片子改编及改编研究的意义》。

[25]陈林侠:《中国片子学派:若何理论,如何立异?——以国外改编理论研究为核心》,《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26]张冲:《典范的改编与改编的典范——论莎士比亚片子改编及改编研究的意义》。

[27]吴辉、于汐:《前言转变语境下文学“破界”现象研究——以〈罗密欧与墨丽叶〉为例》,《现代传布》,2015年第8期。

[28][英] 马丁·巴特勒:《大银幕上的莎士比亚》。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粹术期刊综合评判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富贵戏剧研究,推进戏剧教导事业为己任,相持古今中外兼容、场上案头并重,存眷戏剧热点问题、鼓舞理论立异,力推新人新做,曾以倡议“戏剧看”大讨论为学界所注目,又以系统译介国外现代戏剧思潮、及时颁发戏剧学最新优良研究功效为学林所推重,是国内最重要的戏剧学学术期刊之一,在戏剧研究界享有盛誉。

稿

《戏剧艺术》是一份成立在同业专家匿名评审造根底上的学术期刊。本刊欢送戏剧理论、责怪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来稿。内容期看有 新素材、新看点、新视角,出格期盼 存眷当前戏剧理论、学理性强的力做。来稿篇幅在万字摆布为宜,力图根绝种种学术不端现象,务请做者文责自傲。所有来稿请参照以下约定,如您稍加重视,则可减轻日后编纂的工做量,亦可禁止稿件在编纂与做者之间的频频修改,本刊编纂部工做人员将不堪感恩。

本刊实行在线投稿。在线投稿网址: 系本刊独一投稿通道。

需要特殊提醒的是:本刊不承担批量投稿(半年内投稿数量大于1则视为批量投稿),更不成以一稿多投。

本刊审稿时间为3-6月,审稿流程含一审、二审、三审、外审等,最末成果有退稿、录用两种情状,其他皆可理解为正在审理中,敬请耐烦等待。若有疑问,可致函杂志公邮 theatrearts@163.com,编纂部将在7个工做日内予以回复。

本刊从未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做者索取版面费、审稿费等费用,若发现类似信息,可视为诈骗行为。本刊已答应中国知网等网站或数据库以数字化体例复造、汇编、发行、传布本刊全文。本刊付出的稿酬已包罗相关机构著做权利用费,所有签名做者向本刊提交文章颁发之行为视为附和上述声明。若有异议,请在投稿时阐明,本刊将按做者阐明处置。

附:《戏剧艺术》稿件格局准则

1.做者简介:姓名及二级工做单元(如,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

2.基金项目:含来源、名称及批准号或项目编号。

3.内容摘要:间接摘录文章中核心语句写成,具有独立性和自足性,篇幅为200-300字。

4.要害词:拔取3-5个反映文章最次要内容的术语。

5.正文和参考文献:均摘用页下注,每页从头编号。格局如下( 参考2020年以来我刊):

(1)注号:用“①、②、③······”。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成缺省,请重视各注项后的标点符号不要用错):

① [专著]次要责任者:文献落款,出书地:出书者,出书年,页码。

② [期刊文章]次要责任者:文献落款,刊名,****年第*期。

③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次要责任者:析出文献落款,论文集次要责任者:论文集落款,出书地:出书者,出书年,页码。

④ [报纸文章]次要责任者:文献落款,报纸名,出书日期。

⑤ [外文版著做、期刊、论文集、报纸等]摘用 芝加哥格局:用原文标注各注项,做者名首字母大写。书名、刊名用斜体。

6.注释中初次显现的新的外来名词和术语、新的做家做品名和人名请附英文原文,并用括号括起。

欢送存眷

造造|陈婧

责编|秦宏

编审|李伟

0
回帖

乔雪瑛 杨林贵|缪斯精神的传承——论《罗密欧与墨丽叶》的创做与改编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