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谁写《肉蒲团》的人,一生开了挂

5个月前 (11-21 11:00)阅读3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1674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3490
  • 回复0
楼主

来源:更爱汗青

自兰溪北上,沿富春江一路北漂,便能抵达杭州。

清顺治八年(1651),一个崎岖潦倒大叔到了不惑之年,却酿成妥妥的“三无人员”:一无功名,二无儿子,三无银钱。

那半生唏嘘境况跟他那仙之又仙的名字,一点儿也不沾边。一气之下,大叔决定改名易字,并喊出了兰溪夏李村最强音:我要发大财,我要生儿子,我要往杭州!

大叔原名李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你品,你细品,你再品!三年前,自傲做“仙之侣,天之徒”的大叔,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到杭州西湖边上转悠一圈陶冶脾气后,又号湖上笠翁。

“嗟我一生喜戴笠,梦魂无日往船楫。”(《李笠翁一家言》卷五)

那一趟杭州行,李渔即将开挂。

1

进仕也难,回隐也难

青少年时代的李渔才华横溢,赋诗做文大有可看,年纪悄悄就是名噪一时的“五经孺子”。但跟小他30岁的友人蒲松龄一样,李渔也没阿谁举人老爷的命。

应乡试不第,又生不逢时。合理改朝换代,兵荒马乱,仕途坎坷的李渔只好退而耕钓。正如他在《应试半途闻警回》中所写: “诗书逢丧乱,耕钓俟升平。”

仕与隐是传统中国常识分子的两条出路,再无他途可走。凡是有几分傲骨的士子在改朝之时,要么以身殉国,要么退隐不仕。

李渔曾想效仿姜太公曲钩垂钓,“且将香饵钓金鳌”,但是在清初,此末南捷径显然欠亨。他只好老诚恳实地效仿戴笠披蓑的渔翁,在故土兰溪夏李村(即下李村)营构草庐,过起耕钓自食的隐居生活。改名易字聊以明志,也恰是在此时。

拟向祖先墟墓边,构间茅舍住苍烟。

门开绿水桥通野,灶近清流竹引泉。

糊口尚愁无宿粒,买山那得有余钱。

此身不做王摩诘,死后还须葬辋川。

——李渔《拟构伊山别业未遂》

夏李村有座伊山头,高不外三十余丈,李渔便在“祖先墟墓边”,搭建了一座草堂,修建他本身的乐园——伊山别业(即伊园)。

伊园展露了李渔的园林先天。在因陋就简、因地造宜的前提下,他在园内修建了亭、桥、廊、轩诸景,自谓堪与西湖比拟, “只少楼台载歌舞,光景原不甚相殊”。他决定跟随唐代山川田园诗人王维的逸致,在伊山别业隐居末老。

乡居期间,李渔在家门伊山下大路旁倡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且停亭”,自题一联刻在亭上:

名乎利乎,道路驰驱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平静且停停。

此亭此联不断为后人传颂,且停亭还被誉为中国十大过路凉亭之一。

然而,不断念叨着“休碌碌”“且停停”的李渔,最末仍是没能就此过上茅舍几间、薄田几亩、就此末老的乡居生活。营造伊山别业仅三年,他就写下《卖山券》,完毕了仙人一般的隐居生活,举家移居杭州。

他的新人生才刚刚起头呢。

杭州自古富贵,颠末明清换代之际的几年骚动,从头恢复了歌舞升平。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李渔,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在伴侣的接济下,又举了一些债,他在杭州置了一所室第。他给那处寓所落款“武林小筑”。

那一段时间,杭州街头巷尾、戏馆书展,都留下李渔的脚印和身影。他在不竭接触、不竭看察中发现,那座苏醒的都会里,从豪绅士医生到一般市民,均对戏剧、小说有着深挚的兴致,民间娱乐市场大有可耕作的空间。

于是,他抉择了一条时人所轻贱的“卖文字”之路,开启了“卖赋糊口”的专业做家生活生计。

几年间,《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以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相继问世。做品一上架,便畅销于市场,顷刻夺购一空,出格是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更是时新夺手货。“湖上笠翁”的名号一炮打响,家喻户晓。

他的做品火爆到什么水平呢?

在贫乏现代交通东西的其时,“车、马、邮件都慢”,然而那些做品却仿若风行一时。数日之内,三千里外的处所也能看到李渔新做。取利的书商,千方百计私刻翻印,有的痛快拿一个不知谁人的做品,打上“湖上笠翁”的名字蒙骗读者。李渔忙于交涉维权,双拳难敌四手。

其时南京盗版最多,翻刻者最跋扈狂,李渔力所不及。顺治十四年(1657),他痛快把家移往南京,以便与犯警出书商正面比武。不意人刚到,又传闻苏州的多量书商诡计翻刻他的新做。待他赶到苏州,留在杭州的女婿沈心友又来信通知说,杭州擅自翻版的新书已经刻好,不久即将出卖。

面临那种防不堪防的盗版现象,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声泪俱下停止控告:

“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书记当事,即以是集为先声。总之六合生人,各赋以心,即宜各生其智,我未尝塞彼气度,使之勿生智巧,彼焉能夺吾生计,使不得白手起家哉!”

为了避免他人擅自翻刻他的著做,忍无可忍的李渔以至创建了本身的芥子园书展。写做、印刻、发行、销售一条龙,自力更生,肥水不流外人田,首开文化财产之先河。

2

毁也由人,誉也由人

移居南京后,为了付出一各人子日常豪华挥霍的开收,李渔不能不过起了亦文、亦商、亦优的奇异生活。

一方面,他仍操旧业,陆续卖文刻书。芥子园书展开张后,认准商机、双管齐下的李渔大规模地处置编纂、出书及销售发行册本的活动,把芥子园书展运营得红红火火。

芥子园书展既出书他本身的做品,也编刊各类畅销的通俗读物,如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志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金瓶梅》等,还出书了一多量读者想看而买不到的教科书、东西书等。

由他倡编并亲身做序、女婿沈心友搜集整理的《芥子园画传(谱)》也是在芥子园印行的。那套前后辑为四册的美术做品,在三百年后的今天被誉为中国画摹仿范本,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用过都说好!鲁迅同窗昔时也买过一套送给许广平,并在书的扉页写下: “十年联袂共艰危,相濡以沫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其中甜苦两心知。”

▲《芥子园画谱》内页

另一方面,李渔不单撰写传奇供人阅读和上演,他还以他的姬妾为骨干,构成了“家班女戏”(即全用女演员),自任教习和导演,上演本身创做和改编的剧本。他的家庭梨园,和《红楼梦》中贾府只供仆人娱乐清赏的家班悬殊,带有营利性量。

李渔经常带着家班,到全国各地达官贵人贵寓巡回表演,驰驱献伎。他应邀游山玩水,赋诗撰联,平话谈艺,为他们写应酬文字,设想亭园,把他们的手札案牍选编出版。官员们则向李渔回馈财物。那种明清期间流行的社会现象,被称为“打打秋风”,又喊“打抽风”或“抽丰”。

《四库全书总目》中对此种现象阐明得明大白白: “有明中叶以后,山人骚人,标榜成风。稍能书画诗文者,下则厕门客之班,上则饰隐君之号,借士医生认为利,士医生亦借认为名。”各取所需罢了。

假设说,李渔仅仅是以创做出卖戏曲剧本为生,那固然地位卑下,但却操行清高,还不至于遭到士医生的白眼;而自从他兴办了本身的家庭梨园后,带着女班招摇,献艺于绅耆之间打打秋风,那就难免让士医生们觉得成何体统了。

其时人董含就很看不外眼,曾移来袁于令的话严厉指斥李渔: “李生渔者,自号笠翁,居西子湖。性龌龊,善巴结,游历绅耆间。喜做词曲小说,备极淫亵。常挟小妓三四人,遇贵游子弟,便令隔帘度曲,或使之捧觞行酒,并纵谈房中术,诱赚廉价。其行甚秽,实士林不齿者。”(《三冈识略》卷四)

袁于令和董含的话当然有些刻薄夸饰了,但也并不是凭空诬赖。

李渔确实带着家班四处表演,受人家的缠头,也确实写下了堪比《金瓶梅》的艳情小说《肉蒲团》。至于“纵谈房中术”,李渔也不觉得耻为外人道,他曾在戏曲理论专著《闲情偶寄》中专门谈到性生活节造的问题。2006年,根据他的风流事迹改编的电视剧《风流戏王》播出,从中可见一斑,而李渔由美须眉焦恩俊出演。

▲李渔画像

当然,李渔对本身那种不契合传统道德标准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立场,有着自知之明和深入自嘲。他在《多丽·过子陵钓台》词中,说本身与东汉闻名蓬菖人严子陵比起来“相往远”,“君辞厚禄,我钓虚名”,也自觉“整天抽风”的生活体例“描述自愧”“有目羞瞠”。

然而,有人踩,天然也有人捧;有人不喜好,也天然有人引认为友。李渔生前文名才思极盛,“倾动一时,所交多名人才看”。

栖身在南京时,李渔曾为时任江宁织造、《红楼梦》做者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撰赠过对联,又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结为忘年交;与《聊斋志异》做者蒲松龄一见如故,相知恨晚,互赠诗词(其时蒲31岁,李61岁)。在苏州百花巷、金陵芥子园内,经常能够看到李渔与他的文友、戏友一路看剧商讨身手。清初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等“江左三各人”,王士祺、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濬、余怀等“国内八各人”以及“燕台七子”“西泠十子”中的大都都与他有过交往。

还有个才女王玉映,博学工诗文,善书画。顺治在位期间曾请她到皇宫里教妃子、公主读书,她不愿往,后来却愿意为李渔的传奇《比目鱼》做序。

李渔做品中提及的文友和为其做品写评语的做者,共有400多人。其他如农人、渔夫、商贩、妓女等无文字记载的底层人物则无法统计。能够毫不夸饰地说,他是中国古代文人中交友最多、交友面最广的一个。

3

戏王是他,奇人是他

李渔的传奇很受欢送,不只持久并吞热销榜,且好评如潮,被其时的戏剧界推为“所造词曲,为本朝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之前,或在他之后的做家,大多爱写悲剧,而李渔偏不!他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也是独一专门处置喜剧创做的做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巨匠”。

在传奇《风筝误》的结尾,李渔阐了然他卖笑不卖愁的创做看:

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阕。

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

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

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他的传奇代表《笠翁十种曲》,题材满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喜剧色彩极其浓重。不外,他的喜剧也包罗一些很深入的内容,虽然他造造了形形色色的笑料,却也笑得令人深思。

李渔不但专写喜剧,还一意求新,不依傍别人,也不反复本身,自称是写“新耳目之书”。十种曲中,他所写的第一部传奇《怜香伴》(别名《美人香》)仍是女同性恋题材的做品,讲述了崔笺云和曹语花两名女子以诗文相会,互生倾心,两人想方设法争取长相厮守的故事。虽然故事表示的是男权社会下女子之间的恋情,但从中能够看出古代男性关于女同性恋所持的赞扬立场。该做品在文学史上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在白话短篇小说集《无声戏》中,李渔也把笔触伸到了男同性恋题材,如“男孟母教合三迁”。

李渔本身写过几十种传奇,一生活泼在歌舞场上,还亲身主持家班女戏七年,积存了丰富的戏曲体味。于是,在他60岁之后,慎重推出了重量级著做《闲情偶寄》(又喊《笠翁偶集》)。书名取陶渊明《闲情赋》之意,意思是把闲情偶尔寄于其中。

全书共八个部门,前两部是对戏曲理论的全面总结,后六部次要谈娱乐摄生之道和美化生活。

据说,书刚出来的时候,他的一位伴侣习惯性跑来借阅,成果因为那位伴侣对戏剧理论不感兴致,翻了十来页都是那些工具,觉得大失所看,就把书退回了。李渔啼笑皆非,为此写了一首诗笑他: “读书不得法,开卷意阑珊。此物同甜蔗,若何不倒餐?”

李渔那是在告诉他甜蔗根部最甜,而他的书关于一般读者来说,也是最初面的六部门更能引起兴致,假设那位伴侣从后往前翻,应该就不会感应乏味了。

▲清康熙刻本《闲情偶寄》

诚然,剔除前两部门的《闲情偶寄》,更应该说是一部休闲百科全书。后人还实就曾把前两部关于戏曲的部门抽离出来,独立印成了一书,名为《李笠翁曲话》。

余下的六部,用林语堂的话来说: “李笠翁的著做中,有一个重要部门,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天井、室内粉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打扮、美容、烹饪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贫民逃求乐趣的办法,一年四时消愁解闷的路子、性生活的节造、疾病的防治……”

妇女想学打扮美容的能够参看《声容部》,学土木匠程想晓得前人若何亭园设想的能够看看《居室部》,爷爷奶奶能够看《器玩部》,小食货请看《饮馔部》,文艺侍花青年请看《种植部》,全体佛系摄生人请看《颐养部》。且《颐养部》关于贫民的行乐之法,颇有鲁迅《阿Q正传》中所贯串的“精神成功法”精华。总之,那本书老小咸宜,各取所需,林语堂将《闲情偶寄》称做“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诚不我欺!

李渔自称生平两特技:辨审音乐和置造亭园。

早年在浙江兰溪诡计隐居时,他曾建造了伊山别业;到了南京,他又建了芥子园;晚年回到杭州,还营建了最初的住所——层园。

芥子园“地行一丘”,所以取名“芥子”。但颠末李渔独具匠心的设想后,倒也显得曲中见幽,古中见雅,有“月榭”“歌台”“浮白轩”诸景。跟“且停亭”一样,李渔还在遍地配上了相得益彰的对联,譬如月榭联: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

是风皆进座,不分南北工具。

李渔强调建筑要凹凸适宜,价廉工省。他劝富贵人家造房子不要逃求广阔,因为房子过大,人就反而显得小了,房舍和人,大小相当才好。同理,他认为,处士的房子就不免矮小了,但是好在屋内清洁,没有参差不齐的工具,倒也显得很高广。

关于点缀居室亭园所需要的花草树竹,李渔也很有心得,且嗜花如命: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他走到哪,就把花花木木种到哪,能亲身脱手的,就绝不假手别人。有一年,家中少闲钱,但是为了买水仙花,他情愿典当了妻妾的首饰。

李渔不只读万卷书,并且行万里路,是个旅游达人。

在古代交通前提非常落后的情状下,携家班远途跋涉,先后到过北京、陕西、甜肃、山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北、安徽、河北等地,“三分全国几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经六七”,“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河则俱未尝遗一”,脚印遍及中华大地奇山秀水。

4

求财得财,求子得子

37岁时李渔决定改名,其实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他认为渔人多子,举世皆然。在《渔家傲·本题》中,他曾说:

世上多男谁第一,渔人不解操何术。儿女满船难着膝,尤奇异,冲风冒雨无他厄。

几贵人求不得,渔家自视为常格。执此傲人人尽默,难回诘,其余乐事多灾述。

那个求不得儿子的“贵人”,恰是李渔本人。无意仕途之后,李渔但求生子,但是偏偏“少不宜男”,接连生了两个女儿。虽然他使尽了种种迷信法子,娶妾纳姬把戏力争求生男,仍不奏效。就是改名易字也并未对生男起任何感化,在改名后的10多年里,期看仍年年落空。

曲到50岁那年,才生得一男。大喜过看的李渔赋诗言喜: “年逾四十便萧条,人说愁多面色凋。欢喜若能回老态,十年霜鬓黑今宵。”自得之态跃然纸上,令人啼笑皆非。

尔后,一发不成拾掇,又相继得六子。你看,连生儿子那件事,他都像开了挂。

李渔一生虽未进仕,是传统社会阶层中的“贱者”,但他求名得名,求财得财,最初求子得子,那还不得好好嘚瑟?想必他生前会经常吟起李白的一句诗:

仰天大笑出门往,我辈岂是蓬蒿人?

*参考文献:

1、[明末清初]李渔:《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书社,1992年

2、徐庇护:《李渔传》,百花文艺出书社,2002年

3、郭英德:《李渔》,春风文艺出书社,1999年

4、沈新林:《李渔新论》,苏州大学出书社,1997年

5、郑雷:《李渔年谱考叙·初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6、沈新林:《李渔家室考》,《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7、单锦珩:《李渔杭州交游考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

8、单锦珩编著:《李渔传》,四川文艺出书社,1986年

--end--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送您原创投稿)

古诗词文苑

ID:songciba

介绍:聆听文人故事,品读诗词之美,于醒美的文字中,体味人生百态!

0
回帖

阿谁写《肉蒲团》的人,一生开了挂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