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阳修的条记看北宋时《淳化阁帖》

2年前 (2022-11-21)阅读4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wly
wly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344820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68964
  • 回复0
楼主

从欧阳修的条记看北宋时《淳化阁帖》

选自 | 《西泠艺丛》2022年第10期 总第94期 |

文/ 施安昌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上海藏书楼合璧的明代潘允谅旧躲南宋《淳化阁帖》和进躲浙江藏书楼90年的宋刻《阁帖》帖石,摘用高清拍摄影印成二书末于出书,又逢《淳化阁帖》镌刻1030年纪念。我们的心绪沉浸在久久期盼和万分喜悦之中。

合璧本是明朝潘、顾、袁三种刻本的母本,但袁刻本至今另有存疑。重新书中或能得到启发。浙图帖石是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潘祖纯本的原石,其宋拓曾遭到乾隆诸臣的判定。帖石是怎么来到禾中故家的?它被称为“批改本”又是怎么构成的?层层迷雾有待扒开。

当讨论《淳化阁帖》时,人们时常引述曹士冕《法帖谱系》、曾宏父《法帖展叙》以及汪逵、赵希鹄等人的文字。他们都身处南宋中期,比本文要谈的欧阳修晚一百多年。

◎ 图1 欧阳修像

◎ 图2 《集古录》跋尾 欧阳修 台北“故宫博物院”躲

欧阳修(图1),生于宋景德四年(1007), 卒于宋熙宁五年(1072)。《淳化阁帖》刻于宋淳化三年(992),即欧阳修出生于之后15年。欧阳修在24岁后两度任馆阁校勘,官至枢密院副使,在处所屡任要职。他参与编修《崇文书目》,撰修《新唐书》《五代史》,其所著《集古录》(图2)被后世认为是金石学开山之做。欧阳修在《十八家法帖》一文中写道:“太宗皇帝时,尝遣使者全国购募前贤实迹,集认为法帖十卷,镂板而躲之。每有大臣进登二府者,则赐以一本,其后不赐。或传板本在御书院,往时禁中火灾,板被焚,遂不复赐。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世尤以官法帖为罕见。”[1]他又在《杂法帖六》一文中写道:“向于薛十三处得法帖一部,缺其第一,久而始获。”[2]细读上述文字能够晓得一些《阁帖》在北宋前期和中期的情状。

(一)宋代实行二府三司造。二府为治理国度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称东府)和掌握国度更高军事的枢密院(称西府)。三司是户部、盐铁、度收,主管财务。二府是更高的政治和军事机构,下设机构繁复,仕宦浩瀚。宋太宗时“每有大臣进登二府者,则赐以一本”,“其后不赐”,意思是太宗之后就不赐了。《阁帖》刻成于宋淳化三年(992),太宗卒于宋至道三年(997),赐帖二府奉行五年,受赐者自不在少数。有人认为赐帖不断延续到帖板焚毁,即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宫中火灾。于是将赐帖时间耽误了四五十年之久,是不合情理的。频繁捶拓,帖板速毁。欧阳修讲的是“每有大臣进登二府者则赐以一本”的端方太宗以后不再奉行,并非说太宗以后不再赐帖,个别性的赐帖仍会发作。

(二)太宗赐帖,受赐者遭到皇帝的膏泽是莫大荣幸,此事关系皇帝体面。于是要勤奋连结赐帖的无缺,即便帖板有损坏而修补换版,外人难知。帖板躲在御书院,后来是被焚毁仍是仍然存在?禁中之事神异莫测,连“历仕三朝位备二府”的欧阳修也不克不及确定。

(三)《阁帖》在北宋时称“官法帖”,欧阳修曾费时多年才获得全十卷。做为文坛指导,尚且如斯罕见,足证已成奇怪之物。

欧阳修还讲:“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渐以废往,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克不及而行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能够消日。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3]联络欧阳修的资历,以及他爱好书法愈久愈深,上述条记写亲历的工作值得相信,那和后来南宋人有关《阁帖》的记载有所差别,像初刻阁帖能否是木和银锭纹等争议,也与此有联系关系。

明潘允谅旧躲宋拓《阁帖》,摹勒上石,后称潘刻本。上海顾从义借潘允谅的《阁帖》上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成,称顾刻本。顾从义有斋号“玉泓馆”又称玉泓馆本,有明隆庆二年(1568)刻跋。现将故宫博物院躲的一种顾刻本和潘刻本比力其差别,只摘录第一、二卷的笔录于下。

一卷。首“悦生”葫芦印、“贾似道印”,潘刻不异。齐高帝书有银锭纹,潘刻有银锭纹和木刻纹。梁武帝书无“一”字(小字),潘刻有“一”字。梁简文帝书有“意”字,潘刻“意”字误做。唐太宗《两度帖》首行“见”字损,无银锭纹;潘刻“见”字未损,有银锭纹。唐太宗《叔艺帖》前两行下缺“深”“之”字,潘刻不缺二字。高宗《遣弘帖》四行有“卿”字,潘刻“卿”字缺右旁—— 。

二卷。王敦书首行有“忽”字;潘刻因有裂纹,“忽”字下“心”字损缺。王珉书题目下有银锭纹和短裂纹,潘刻有长裂纹穿过首行[4]。故宫此本虽是顾刻,但明隆庆二年(1568)跋已被割往 。《阁帖》把后来重刻的跋割往是常见的。有意思的是,对校的潘刻本卷二末尾保留了清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郭大勋刻跋的拓本,其文如下:“秘阁帖世不多有,上虞潘氏得宋搨实本重摩刻石,较祖本无二,诚特殊品。今春从侄载瀚为余购买此石珍而躲之。精鉴家当有目共赏,不徒视为通俗摩刻罢了也。嘉庆癸酉春榴仙郭大勋谨识。”此跋的保留颇不测,为潘允谅本一系的《阁帖》增添了一则信息,可备考证。

往年十一月,笔者在故宫博物院网站上写了《故宫博物院全面排比淳化阁帖记述》。回忆40年前,对院躲《阁帖》的全面排比,谈了关于《阁帖》版本研究的一些设法,那里补说如下。

刻帖程度取决于底本之好坏和摹刻之高低。如底本优,摹刻手艺高,则所得刻帖为上品。还有传拓的迟早、精粗也很关键。只要纸墨适宜、拓工精良,且拓今年代较早,才气得到抱负的簿本。

做为明代的肃府本、潘刻本、顾刻本及部门泉州本等,都是比力好的,故传播普遍而长久。但话不克不及反过来说,认为只要好本就一定传播普遍而长久。事实上也不乏善本不为世人晓得的事例。

“发现未知的《阁帖》版本,发现已知版本中更早更精的拓本,发现淳化三年刻帖,发现遗存的《阁帖》帖石,等等,那些都关乎《淳化阁帖》一千多年的汗青及其现状。”文章结尾的那段话,是从历来《阁帖》研究功效中抽绎出来的,鉴于《阁帖》漫长的频频翻刻的沿革,基于目前各地公私所躲《阁帖》浩荡的数量,同时信息手艺的开展也为碑本研究带来便当(如图像摄取、贮存、比力、阐发等),相信研究者会得到更多的常识。我们要把目光放宽一点,兼容并包,便能看到各版本《阁帖》的艺术和汗青价值。

毫无疑问《淳化阁帖》的次要价值在于书法。细读张伯英、启功诸前辈的帖论就很大白。可是,当《阁帖》做为古代文物的拓本和帖石传布于世的时候,版本问题则成为挑战智力、启发摸索的兴趣盎然的课题。差别期间会有差别的学术思潮,只能说是沧海桑田、风云际会了。

[1]欧阳修:《十八家法帖》,《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14页。

[2]欧阳修:《杂法帖六》,《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14页。

[3]欧阳修:《学书消日》,《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977页。

[4]据马子云先生主持排比院躲《淳化阁帖》时所做笔录《顾刻本与潘刻本比力》。

《西泠艺丛》投稿邮箱 | xlyc2015@126.com

责任编纂 |王大啸、陈心怡

0
回帖

从欧阳修的条记看北宋时《淳化阁帖》 相关回复(2)

雾遮青山
雾遮青山
沙发
从欧阳修的条记看北宋时一文,展现了此珍贵法书在当时的流传与价值,通过欧公之笔录可见其书法艺术盛况及文化影响深远至今日不绝如缕。。
1天前 (08-12 20:41)回复00
雨夜清寂
雨夜清寂
2楼
从欧阳修的条记看北宋时一文,展现了珍贵的历史见证和书法艺术的魅力,其详实记载、精湛书艺及历史价值均值得赞赏与深思研究之馀地丰富无穷也!
1天前 (08-12 20:42)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