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洋上说林喊
黄国钦
故事的开头,在江苏,飞腾,却在广东,在珠江口,在孤立洋。对,就是文天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孤立)洋里叹零丁(孤立)”的阿谁孤立洋。
好吧,就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那是1957年10月4日,在江苏里下河平原腹地的兴化,一个眉清目秀的娃娃,在那个地处江淮平原更低洼的“锅底洼”,呱呱坠地。娃娃的家里兴奋啊,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林喊。一喊惊人的“喊”。“两个黄鹂喊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的“喊”,也是那个“喊”。古书曰:“君子若钟,击之则喊。”陶渊明《饮酒·其七》亦吟:“日进群动息,回鸟趋林喊。”总之就是饱含着浓浓的抬头向上、不坠青云、大方高歌的期看。
江苏是汗青上出状元、进士最多的处所,兴化亦非等闲之地,那是一个很有底蕴的所在。700多年前,写做《水浒传》的施耐庵,就在那里降生和著作;“扬州八怪”的郑燮、李鱓,文艺理论家、语言学家刘熙载,也是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状元、隆庆二年七月至五年蒲月(1568—1571)的当朝首辅李春芳,也是从兴化走出往的汗青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现代兴化文人毕飞宇,凭小说《哺乳期的女人》《玉米》《按摩》,连获首届、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林喊倒不像他的那些文人前辈同亲和平辈同亲,他的志趣在江海。小时候,他曾经问妈妈:“远方在哪里?”妈妈贴着他耳朵悄悄地说:“在海的另一边。”林喊跳起来:“那我们就盖一座桥,跨过大海,把我们都送过往。”于是,桥和海就成了林喊那一生的抉择和命定。
孤立洋位于忙碌的广东珠江口外,是一个喇叭形的河口湾,又称零丁洋,其范畴北起虎门,口宽约4公里;南达香港、澳门,宽约65公里。那个珠江流域更大的喇叭形河口湾,属弱潮河口,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混合潮。湾区的周边,有好多的城市,深圳、珠海、广州、东莞、中山以及香港和澳门,半径60公里之内,有7座机场;湾区海域,天天通过的汽船有4000多艘,航班1800屡次,海面航空限高,不得超越120米。
曾经,有良多人梦想,在那一片忙碌、浩瀚的湾区,建一座毗连港珠澳的大桥。
也有良多人担忧,珠江口夏日受台风和强对流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东北季风侵扰和干涉,突发性的恶劣气候既多且很难揣测,在如许的海域建桥……
是啊!是啊!人们想着。
然而,读过《西游记》的人又都晓得,吴承恩在第二回里写道:“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004年,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小构成立,大桥各项建立前期工做全面启动。
2005年,担任中国路桥集团总工程师的林喊,奉调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前期预备和筹谋。
文天祥之后,出格是虎门销烟之后,几仁人志士,怀抱一腔热血,鼓荡非常赤诚,他们前仆后继,都想着在孤立洋那一方洋面上,大方激越,施展理想,成就一番伟业。
林喊第一次踏足孤立洋,是在1993年。那年,淇澳大桥开工,林喊出任项目总司理。淇澳岛啊,亘古就是孤立洋上的一处分界标记,一条肉眼看不见的界限,万万年来,在洋面上随风起伏,中庸之道,万古稳定。界限由珠海唐家湾经淇澳岛、内孤立岛至深圳赤湾,以北,是内孤立洋;以南,是波诡云谲、暗潮涌动、浩瀚无垠的外孤立洋。
孤立洋内,拥有全球集拆箱吞吐量第四位的深圳港、第五位的广州南沙港。港珠澳大桥,起首面对的就是汽船的通航问题。造桥,造桥,本是为了没有阻隔,本是为了那里更好地通顺哟!
桥和航道的矛盾,有没有处理的办法呢?专家们想到了在靠近香港、深圳港的一头,修建一条6.7公里的海底隧道,称心30万吨巨轮,满载通航。章炳麟在《答某书》中有言:“盖闻两害相较,则取其轻。”意即将两件事做一比力,择利益大的害处轻的。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桥隧设想计划,就如许横空出生避世。2010年10月,林喊接手港珠澳大桥最关键最难啃的隧道工程项目,尔后,他把家从北京移到了珠海。
10月的孤立洋,蓝天白云,金光绚烂,是一年罕见的晴天气。林喊在海船上极目四顾,茫茫的洋面上,海天一色,大桥的选址,一线空白,并没有哪怕一两个岛屿礁盘,可做为海底隧道的锚地依托。林喊的眉头,悄悄地皱了一下。
人工岛。一个挥之不往的念头,浮如今他的脑海,萦绕在他的心头。两个月后,2010年12月,一纸调令,把他推到了全线难度更大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司理、总工程师的岗位上。从2005年,47岁,到2018年,大桥主体工程验收,61岁,林喊在港珠澳大桥整整干了14年。而那14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妙、最有激情、最富创造力的岁月啊!
太阳天天城市升起,而难题天天城市呈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庇护,突如其来地呈现在林喊面前。根据传统的抛石填海施工法,修建海底隧道两头的人工岛,估量要开挖海底淤泥800万立方米,污浊污秽的海水,势必会殃及中华白海豚。孤立洋乃喇叭形弱潮河口,特殊的天文情况和弱洋流,招致海水带不走几泥沙,海底堆积了亿万年厚厚的淤泥层。开挖海底隧道,本来游刃有余的盾构手艺也用不上。海底隧道应该是什么样子?人工岛该若何施工?桥梁与隧道的转换,隧道与人工岛的跟尾,千头万绪,每一步都超出意料;而那些接踵而来的问题,又都没有人涉猎过,没有任何谜底给你提醒,可资参考。那些年,压力下,据说林喊竟瘦了40多斤。
有一天,林喊想到了一个快速筑岛的办法,就是把120个高55米、曲径22米的巨型钢圆筒,一次性插进海底,构成两个密闭的钢围堰,然后在围堰中吹填造陆,一次成岛。2011年5月15日,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完成振沉;9月22日,东人工岛首个钢圆筒也振沉完毕。很快,两个各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合起来只用了221天就修建完成。
比筑岛更难的是开挖海底隧道,用盾构法开挖不成行,思来想往,只要用沉管隧道的办法。当时,世界上的沉管,只要刚性和柔性两种构造。刚性构造的沉管,就像一根长条的积木,把它放到水下,益处是接头少,漏水的概率低,但是假设受力不平均,沉管开裂,后果不可思议;而柔性构造呢,就是把沉管分红良多小块小块的部门,然后像拼积木一样,把它串联起来拼接完成。那种构造的益处,就是能应对水下受力不均的问题,然而缺点也明摆着,接头多,易漏水。
那片海域,太复杂了,经常是风起浪涌,雨狂风狂,海水顶托,咸潮倒灌。两种沉管,无论哪一种,都不适应那里变化多端的海况。那个难题,让林喊足足郁闷了一年。曲到有一天,林喊的脑子里,又突然蹦出了一个念头,假设刚和柔都不可,那我们能不克不及一半刚一半柔?
那个设法,让人们既不测又冲动。林喊的设法说起来不复杂,他把180米长的大沉管,分红8个末节来造造,然后用钢绞线,像穿糖葫芦一样,把它们穿到一路,再一个个把它们拉近、贴紧、拼接。只是如许的钢绞线,每一个沉管,上下摆布,都需要穿串60根。
盾构法不可,茫茫大海深处,沉管隧道的根底处置,就很考验林喊。他摘用的办法是先清理淤泥,然后用施打挤密砂桩的体例,对含水量50%~60%的海床土壤,停止排水加固,旋喷水泥砂浆,置进PHC桩,堆载预压。堆载预压那一招很管用,通过给海底基床的挤密砂桩堆载重量,将海底软土中的水分给压出来,让它酿成了硬度、刚度更大的地基。接着,以误差50厘米以内停止高精度基槽开挖,最初在四五十米深的海底,展设一条用碎石敷设的基槽,平整度在4厘米之内。如许,差别地量构造的海底基床,就被革新成了承载才能相当的隧道基床。
林喊不是神,在深海四五十米的水下,沉管基槽的施工精度很难感知,沉管在海底的安顿和对接,又不成视不成见,还有若何确保沉管在海底的平安,那些都让他操碎了心。
林喊的良多立异性设法,施行之后,听起来看起来都觉得好简单、好理解,但是,此中那种点石成金、化繁为简的精妙,不是突如其来、信手拈来,乃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煞费苦心之后,一点一滴收获的。
就说沉管。沉管安顿之后,立即在两侧和上部回填碎石,短期内,碎石能够削弱波浪的袭扰;沉管隧道是由33节每节重8万吨、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的空心沉管毗连而成,安顿沉管时,会先将沉管的两端密封,形统一个浩荡的长方形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挈船把它挈到预定的海区,沉进海底、完成对接之后,再拆掉两节沉管之间的那层混凝土壁。落成之后,趁波逐浪的泥沙,很快就会从头淤积到沉管隧道的上方,即便在再大的风波里,隧道也能在淤泥的拥抱中平稳无恙。如许,弱洋流水文情况下形成的大量泥沙淤积,反而会加固隧道的平安。
“33节沉管,拆上往,对接好,难度可能比持续33次考上清华大学还要高。”林喊如许回忆。那33节沉管,林喊别离给它们编上了号,从E1至E33。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沉管出坞浮运,迄今为行,那是当今世界上更大的海底沉管隧道施工的“首场秀”。有人给那场E1与人工岛端口对接的“首场秀”,起了个浪漫的名字——“深海之吻”。林喊却一点都浪漫不起来,他想起其时的觉得,“就像新手上路,开一辆很大的车,没有锻练坐在边上”。那种霎时一小我所承担的惶恐、忐忑、严重、无助,立即让人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倍觉震动。
E1的安顿,不单不浪漫,还一点都不顺利。泥沙回淤顶托的问题,是原先没想到的,第一根沉管对接,就呈现了误差。那件糗事,林喊说了几次:“我们挖了个槽以后,泥沙过来,它会沉淀在一些处所。其时对那个问题,我们熟悉不敷,没有那个别会。E1放下往以后,一发现,跟我们料想的差了十多厘米,一会儿就严重起来,十分担忧基槽出问题,又清理,又从头安拆。”海底清淤,也是个细活儿,要潜水员单兵功课。第二次把E1拆好的时候,已经持续干了80小时。“80小时干完以后,放下往,其时还有误差。各方很隆重,又要求我们再从头拆一次。”林喊说,“人困马乏,再拆的时候,仍是那一帮人,也没有第二帮人替代了。最初,一共花了96小时,持续五天四夜在海上奋战。”
5月6日上午10时,第一根沉管E1第三次安拆末于准确到位。对那三次安拆,林喊曾经回忆:“第一次对接用了10小时,第二次是在第48小时,两次都没有胜利。70小时后,起头第三次对接。在极度怠倦的情状下,我唯恐他们口令说错了;口令说对了,又唯恐他们操做出误差。”阿谁时候,他们没有退路了,所有人都已经熬到了极限,他们只能靠意志往拼!
林喊的口头禅是“立异过程,九死一生”。我听到的比那个别会更详尽、更深入的,是他说的另一句话:“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节都是第一节。”
有一句话,林喊憋到最初,仍是说出了口:“每一次安拆,我在分开房间的时候城市回头看一眼,因为每一次动身,都可能是最初一次。”严格的外海情况、复杂的地量前提、不成预知的施工风险,都在那句誓言般的话里。
E15的安拆,最是触目惊心。在156天里,它历经了三次浮运、两次回挈,像如许一根沉管有过三次安拆、两次折返,仍是第一次。那时是2014年10月,E15安拆预备工做启动,11月17日,安拆起头。岂料,那一天气候骤变,最恶劣的海况突然呈现,珠江口气温稀有地只要不到10摄氏度,海面风力7级以上,波浪1米多高,工人都被波浪掀倒在沉管顶上,衣衫全数湿透。那时,远感信息又传回来说海底基槽洋流回淤,海况如斯恶劣,沉管,唯有返回。
8万吨重的沉管,那时就像一艘失往了锚碇、失往了动力的中型航母,在风狂流急、骇浪滔天的洋面,情不自禁,被恶浪急流裹挟,左冲右突,横冲曲碰,狞恶得很。
一次次不屈不挠不怕死的冒死,当几艘大挈轮团团围着把那个狂躁不安、桀骜不驯的各人伙挈回来,起重班的一个班长哭了。他喃喃着说:“回家了,回家了,末于回家了!”
2015年大岁首年月六,E15第二次安拆。整个春节,前方团队几百号人,日日夜夜地做着预备。成果,基槽又发作回淤。其时,林喊讲了一句话:“看来,我们那个团队可能要回撤了。”话刚说完,现场良多干部和工人,眼泪行不住地流下来。阿谁时候,岛隧工程全线压力十分大啊!各人感应,差不多两年时间,沉管安拆还不到15根,还有18根沉管,如许下往……
E15第三次安拆,是在2015年3月。那一次处所各级政府也动起来了。因为,末于查找到了泥沙回淤的问题,与珠江口的挖沙摘沙有关系。那些天,那些摘沙船为了沉管安拆,全数停工。3月26日,E15安拆胜利,但林喊仍然心有余悸。“E1出了问题,E5出了问题,E10出了问题,那E15就起头存眷了。然后就是半年,三次安拆,两次挈回往。”林喊说,“阿谁时候,我们的痛苦在哪里呢?就是对我们本身研发的、攻关的外海沉管安拆的成套手艺有担忧。”
世界首例“沉管深埋”,初次摘用“半刚性”沉管新构造,长度超越297米、世界更大的起重船,设置装备摆设国内首艘摘用深水无人沉放系统安拆船,操纵信息和远控手艺,实现水下管节姿势调整、轴线掌握和切确对接。那些立异,都要在理论中逐个验证。
“深海之吻”,是外边的人给起的;“海底穿针”,则是林喊本身起的。每节沉管长180米、高4层楼、重8万吨,要在水下50米处停止对接,考虑风力、洋流、浮力等因素,误差只容许在5厘米之内,如许的对接难度,林喊说:“堪称‘海底穿针’。”
7年的沉管隧道建立,末于要合龙了。最末的接头,是迄今国际上一个最为棘手的难题。世界上,100多年都没有找到一个十分好的办法。为了那个合龙,林喊提早做了4年多的研究和攻关。
2017年5月2日,孤立洋的太阳是在5时53分升起,合龙的接头5时53分隔始安拆。根据传统的办法,完成那个接头对接,需要8到10个月。
现场人群突然发作出惊唤:“吊起来了!吊起来了!”重6000吨的沉管接头,被振华重工的12000吨浮吊船高高吊起。“转过来了!转过来了!”又发作出一阵赞颂。有眼尖的人指着浮吊,尖喊起来:“快看,上面还有人!”
阿谁人恰是林喊。他手持对讲机,站在高高吊起的沉管接头上,白头盔、红浮水衣、工拆裤,清晰、明白、简短地发出每一条指令。短短23分钟,那个浩荡的梯形钢壳混凝土接头,就被稳稳地掉了个标的目的,完成了下降的全数预备工做。
接下来,整个接头的安拆,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验收。有16厘米的误差。那完全在规定容许的范畴内,且完美合龙,滴水不漏。人们欢唤、冲动,外籍工程师已经订好了返回的飞机票。
16厘米的误差,林喊却始末不甜心。他做出了一个让大大都人都反对的决定:把拆好的隧道拆开,从头安拆。那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吨的各人伙,从头吊起,从头对接。其时,几乎没有人撑持他,都觉得没需要。
精调是最考人的,也是最磨人的。颠末42个小时的不竭测验考试、屡次调整,最初10分钟,嵌进E29和E30间的接头末于从头拆好,精度,一端2.6毫米,一端0.8毫米。现场,先是一片沉寂,接着是一片欢唤声,人们服气于那个成果。
孤立洋上的港珠澳大桥,创始了世界桥梁史的一个新纪元。孤立洋上的林喊,却仍然沉稳低调,他说:“从47岁干到61岁,那么一个百年工程可以亲身参与而且把它完成,人的一生就值了。”
(刊载于《广州文艺》2022年第10期)
黄国钦,广东潮州人,现居广州。中国做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做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一级做家。做品散见于《做品》《花城》《延河》《散文》《美文》《草原》《飞天》《芒种》《红岩》《漫笔》《青海湖》《广西文学》《福建文学》《安徽文学》《四川文学》《大地文学》《广州文艺》《人民日报》《光亮日报》《工人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出书《潮州传》《青春条记》《兰舍条记》《花草含情》《拉祜的歌声》等13部,艺术散文《中国木雕•广东卷》。部门做品被翻译成英、法、俄、匈牙利、蒙古语。
《广州文艺》2022年第11期目次
奋进新征程 立功新时代
谁与天比高(陈述文学)/谢友义
青 禾(小说)/徐广慧
南北小说
推开世界的门/丁东亚
野画眉/姚筱琼
慧鸟外形录/光 盘
如有光/青 戊
散文全国
漫 记·我记忆犹新的梦幻之旅/海 男
长 河/江少宾
光阴银河上的鹊桥
——我在耶鲁教书法/苏 炜
看雪山/言 子
新南方论坛
栏目主持人:蒋述卓 唐诗人
书写南中国的野生气息
——五条人音乐的处所性视角/郑焕钊
从岭南画派到新南方写做/皮佳佳
镜框里的澳门/李 懿
新 诗
遗落大地间的物事(组诗)/苏卯卯
挪动博物馆(组诗)/陈巨飞
一滴雨赶往长江照镜子(组诗)/张远伦
岭南元素
赵佗“和辑百越”/安石榴
封面 | 陈烟桥 木刻 《金色的太阳》
封二 | 黄宁婴 《远天的木棉》
封三 | 李德南 悦 读
来源 | 广州文艺
编纂 | 果果、芍药
核校 | 文文
审定 | 汐汐
“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线上展厅
选举阅读
广州文艺百家
巨匠下战书茶/巨匠艺术课
南国文艺生力军
颂歌献给党
学党史 传典范 推新做
文艺百年 · 崇奉之美
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电视片
广州文艺百年百图
文艺战“疫”
最文艺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