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材料】我在廊桥等你来⑲ | 泰顺行——古村:泰顺的汗青记忆

3个月前 (11-20 22:53)阅读4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844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6888
  • 回复0
楼主

(来源:泰顺县政协)

古村:泰顺的汗青记忆

做者:王博生

我们到泰顺的时候应是泰顺最美的季节,9 月中旬,正好是稻田金黄丹桂正浓的季节,更罕见的是天朗气清,有蓝天白云。对摄影人来说如许的气候很罕见,关于来泰顺旅游的人来说更是罕见。要晓得,那个季节泰顺经常阴雨连缀。泰顺四处是山,山路在山中缠绕,车在山路上盘旋。说那里的山路十八弯,一点都不为过。道路两边的光景不断不断地转换,忽而一片翠绿的毛竹掠过面前,忽而一片金色的梯田消逝于视野,忽而又驶过一个村庄,忽而又进进了半山腰间。走到哪里都是光景,手里的相机几乎不克不及停,一张接着一张拍,生怕错过了沿途的光景。

一路翻山越岭,一路峰回路转。当大巴车停靠在一条喊做新浦溪的溪流岸边时,阿谁喊库村的唐宋古村子就在面前了。

过了桥,起首进进眼帘是一座三层木厝的古建筑,坐南朝北,背水而建,黑瓦白墙,独树一帜。蛮石垒筑外墙, 有石阶可下到小溪。因稀有的建筑外型,精湛的建造身手, 那座三层木厝成了库村古村子更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古村子中四处可见卵石墙和卵石展设的路面。村中道路纵横交织,狭长而深远,青苔细草长满石缝。两株千年古柏,苍劲笔直,诉说着村子的古老。墙上的每一块石头,在历经几百年风霜雪雨之后,更显得厚重和沧桑。

库村有记载的开村汗青已有 1200 多年。唐元和七年(812 年),包全从会稽山迁居泰顺今库村。唐乾宁三年(896 年),谏议医生吴畦也隐居于此。包全和吴畦相继回隐白云山下后,开泰顺耕读文化之先河,一千多年来子孙强盛,其族人先后创建三个书院,将耕读代代延传。据县志记载,唐五代两宋期间本境考中文武进士的共有82位,而单单库村的吴氏后嗣,在两宋就占了19位。

库村的三合院式古民居均保留无缺。现存古民居次要有衣德堂、食德堂、恒德堂、立德堂、贵德堂共五座含 “德”字堂号建筑,本地人称为“五德堂”。明清之前的古建筑有 19 座,次要汗青遗存还包罗世英门、清阴井、古戏台、牌楼、吴畦陵寝等。世英门是库村最闻名的古建筑, 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年间重建,整座石砌门楼是按仿木结 构建造的单间式建筑,抬梁式三架梁,以青石做成悬山式 屋顶。世英门和世英街是吴宅村和包宅村的分界,其东面 是吴宅村,西面是包宅村。

卵石墙没有墙角,平均摆列的卵石,既有端方,又不锐意。影壁墙、围墙、石门、拱门等都能够用卵石砌成。整个村子像一座石头砌成的古堡。“壬”字“悬鱼”,粉饰着库村的屋角,古朴的门楼无人穿行。我行走在空无一人的石巷中,看修竹摇曳,看凌霄花开,觅觅汗青的陈迹, 感触感染汗青的变迁。

库村还有许多个景看,因来往渐渐,不克不及逐个游览。即便停下来也只是浮光掠影,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我往感触感染。只能用手中的相机多拍些景物,以做纪念。

在薄暮时分,我们还往了筱村镇的徐岙底古村子。夜晚就住在了雅阳镇的塔头底古村子,由古民宅革新的民宿, 次要有“下厝”“中心厝”和“旧厝”三座有三百年汗青的古宅院落。大大都人住在了“中心厝”,我和两位做家以及两位摄影家住在了“旧厝”。

第二天一早,我们游览了塔头底古村子后,又乘车往了万排茶园,之后又参看了三魁镇的胡氏大院。

0
回帖

【文史材料】我在廊桥等你来⑲ | 泰顺行——古村:泰顺的汗青记忆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