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儒 | 陈晓霞:《颜氏家训》教导思惟简析

2年前 (2022-11-20)阅读3回复1
dyyh
dyyh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345335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69067
  • 回复0
楼主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为历代先贤大儒所传承和开展。为了在家族中有效地传承儒家精华,那些先贤大儒各自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儒者家训,通过家训来引导教导子女。对子女停止教导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工作,《颜氏家训》向我们展现了做为家长应该运用什么样的伶俐来关心、教导子女,使他们成为国度的栋梁之材,十分值得进修和借鉴。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无流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仪之。书之玉版,躲诸金匮。生子咳㖷,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克不及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导,使为则为,使行则行,等到数岁,可省笞罚。父母严肃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北齐]颜之推著,庄辉明,章义和译:《颜氏家训译注·教子》,上海古籍出书社,2016年)

上智的人不消教导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便教导再多也不起感化,只要绝大大都通俗人要教导,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往住到此外好房子里,眼睛不克不及斜视,耳朵不克不及乱听,听音乐、食甘旨,都要根据礼义加以节造,还得把那些写到玉版上,躲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他们进修。通俗老苍生家即便不克不及如斯,也应在婴儿识人神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诲训诲,喊做就得做,喊不做就得不做,比及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赏罚。只要父母既严肃又慈祥,子女天然敬畏隆重而有孝行了。可见,对子女的教导,应当从婴儿起头挠起,不克不及认为孩子还小,而错过教导的更佳期间,要根据孩子差别期间的差别特征对子女施行教导。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克不及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造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生长,末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本性,习惯如天然”是也。(同上)

世上那种对孩子只要慈祥的,经常对讲教导不认为然。要食什么,要干什么,肆意纵容孩子,不加管束,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怒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那些事理原来就是如许。当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起头加以制止,纵使鞭打得再暴虐也树立不起严肃,愤慨得再凶猛也只会增加怨恨,曲到孩子长大成人,最末成为道德松弛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本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天然,那是很有事理的。由此可见,关于子女的教导就是要教导孩子养成优良的习惯,那关于孩子的安康生长至关重要。

常人不克不及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功责,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消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血乎?诚不得已也!……父子之严,不成以狎;骨血之爱,不成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同上)

通俗人不克不及教导好子女,也并不是想要使子女陷进功责的境地,只是不情愿使他因受责骂怒斥而神采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那该用生病来做比方,莫非能不消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实催促训诫子女的人,莫非情愿对亲骨血刻薄凌虐吗?其实是不得已啊!父子之间要讲严厉,而不成以轻忽;骨血之间要有爱,但不成以简慢。简慢了就会连慈孝都做欠好,轻忽了就会产生怠慢。所以,关于子女的教导要宽严相济,法度恰当,慈祥适宜。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医生,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溺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肯汝曹为之。(同上)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看待,从古到今,那种弊端不断都良多。其实伶俐俊秀的当然惹人喜欢,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同情。那种有偏心的家长,即便是想对孩子好,却反而会给孩子招致祸殃。北齐有个士医生,曾对颜之推说,他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那些来侍侯三公九卿,必然会被溺爱的,那也是紧要的工作。颜之推其时垂头没有答复。心里想:希罕啊,那小我用如许的体例来教导儿子!假设用那种办法当梯子,就是能做到卿相,开展后果也可想而知,所以,颜之推绝不肯让本身的子女往如许做的。现代人在教导子女时万万不要重蹈一些前人的覆辙,要向颜之推进修,明辨教导子女的标的目的、目标,晓得要将孩子教导成什么样的人,不是一味地往逃求荣华富贵,而是做有责任担任的君子,对社会有用的人。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好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克不及慎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医生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而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常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人则计量耕稼,商贾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深思神通,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医生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克不及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餍饫醒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常年。或因门第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垂头,欠伸罢了。有识旁看,代其进地。何惜数年好学,长受一生愧辱哉!([北齐]颜之推著,庄辉明,章义和译:《颜氏家训译注·勉学》)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进修,何况是通俗苍生之人呢!那类工作遍见于经籍史乘,不克不及逐个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子女。士医生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导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最少读了《毛诗》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的年纪,体量脾气稍稍定型,凭着此日赋的灵敏,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而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人则筹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身手的人则考虑办法手艺,武夫则操练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医生耻于涉足农商,羞于处置工技,射箭则不克不及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餍饫醒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发日子,以此来末尽天算。有的凭门第余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称心,全忘进修,碰着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家 *** 宴欢,谈古赋诗,又是缄默垂头,只会打欠伸伸懒腰。有常识的人在旁看到,实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肯用几年时间好学,以致长时间受愧辱呢?少壮不勤奋,老迈徒伤悲,一小我的才学端赖年少的好学苦练、不竭积存,错过了大好光阴,只能无所作为,末其一生。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曰:“上车不落则著做,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墨,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摆布,沉着出进,看若仙人,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nǎnɡ,以往)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量,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兵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末不为小人也。(同上)

梁朝全盛期间,士族子弟,大都没有学问,以致有鄙谚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做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着长檐车,踏着高齿屐,坐着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着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摆布摆满了器用玩物,沉着地出进,看上往实恰似仙人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答复测验问题;要出席朝廷权贵的宴会,就请人搀扶帮助做文赋诗。在那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比及发作战乱流浪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畴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昔时的私党,求之本身一无所获,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里面没有实正能耐,外边失往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量,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干涸的水流,落拓戎马之间,辗转灭亡沟壑之际,在那种时候,实成了奴才。只要有学问才艺的人,才气到处能够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便世代冷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教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往耕田养马的。从那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由此可见,读书进修关于一小我的生长朝上进步、安居乐业是多么重要。一个喜好读书,热爱进修的人,末不会被时代所放弃,会成为一个对国度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的客人诘问颜之推:“吾见强弩长戟,诛功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老婆饥冷者,不计其数,安足贵学乎?”(同上)有的人只凭仗强弓长戟,就往讨伐背叛,抚慰公众,以获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仗熟知文史,就往救助时代,使国度强盛,以获得卿相的官职;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老婆儿女饥冷交迫,类似如许的事数不堪数,进修又怎么值得崇尚呢?对此,颜之推答复道:

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琢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琢。安可言木石之雕琢,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故名灭者如牛毛,角立出色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不学而能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克不及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同上)

人的穷途潦倒或者灵通,就似乎金玉木石;研究学问,掌握能耐,就似乎揣摩与雕琢的手艺。揣摩过的金玉之所以亮光都雅,是因为金玉自己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颠末雕琢。但我们怎么能说雕琢过的木石胜过尚未揣摩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克不及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比拟。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往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往当小吏的,身故名灭的人不可偻指算,鹤立鸡群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宣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逃求名利,耽于享乐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别的,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颠末进修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进修是使人增长常识,大白灵通事理。只要天才才气鹤立鸡群,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书;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如许的人,是不需要读书的。一小我如今既然不克不及到达如许的程度,假设不效仿前人勤奋勤学的楷模,就像盖着被子蒙头大睡,到头来什么也不晓得。因而,揣度一小我是不是对社会有用,能不克不及成为国度栋梁,就看他能不克不及奋发读书。愿不情愿从点滴理论做起,不竭充分完美本身,增长本身的才气。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前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天时,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进,公务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chī)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看功,分剑逃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廝役奴隶,垂钓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倒霉于事也。(同上)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楷模,喊子弟往敬慕进修,而不晓得喊子弟往进修前人,为什么如许糊涂?世人只晓得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晓得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天时,考虑能否顺乎时势人心、打量通晓兴亡的能耐。只晓得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晓得要有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剂阴阳、选举选举贤圣之人的程度。只晓得不谋私财,早办公务,就说我能治理苍生,却不晓得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层次,救灾灭祸,教化苍生的能耐。只晓得施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晓得侦查、取证、审讯、揣度等种种身手。在古代,不论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仍是垂钓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英明的前辈,能够做为进修的楷模,博学逃求,不懈勤奋,才气成就一番事业啊!楷模的力量是无限的,做为一小我确定进修目标时,要志向高远,要以汗青上的先贤圣人做为进修的楷模,吃苦勤奋,不懈斗争,如许才气使本身不竭朝上进步,使本身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高兴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看前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甜腝,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看前人之守职无侵,见危受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看前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吝啬者,欲其看前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看前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躲疾,尊贤容寡,苶然沮丧,若不堪衣也。素怯懦者,欲其看前人之达生委命,强毅耿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成恐慑也。(同上)

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气度开阔、使眼睛亮堂,以有利于做实事。不懂得赡养双亲的,要让他看到前人探知父母心意,顺受父母神色,和声下气,不怕辛勤,弄来甜美软和的工具,于是隆重戒惧,起而照办。不懂得侍侯君主的,要让他看到前人守职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吝生命,不忘对君主忠谏,以利国度,于是凄恻自忠,想要效法。一贯骄傲豪华的,要让他看到前人的恭俭节约,谦虚养德,礼为教本,敬为身基,于是惊视自失,敛容抑气。一贯吝啬的,要让他看到前人的重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济穷困,于是羞愧生悔,积而能散。一贯暴悍的,要让他看到前人的小心贬抑本身,齿弊舌存,待人宽大,尊贤纳寡,于是怠倦沮丧,身体弱得不克不及胜衣。一贯怯懦的,要让他看到前人的不怕死,顽强耿直,说话必信,功德干下往不回头,于是勃然奋厉,不成慑服。如许历数下往,百行无不如斯,既使难做得纯正,至少能够往掉过于严峻的弊端,进修所得,用在哪一方面城市见效果。由此可见,颜之推的家训大到国度治理,小到小我修身,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为安居乐业之所需,是一小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全国的根本遵照。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闲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萧条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成自弃。孔子曰:“五十以学《易》,能够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全国;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墨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末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同上)

人生在幼小的期间,精神专一,长成以后,思虑分离,那就该早早教导,不要失掉时机。颜之推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之后,十年复习一次,还未曾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弃捐,就目生了。但人会有困窘不得志而丁壮失学,年龄大了更应该晚而勤学,不成以因年龄大了而本身舍弃进修。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能够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年老而更专注致志,那都是从小进修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七十岁才学,而名闻全国;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巨匠;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做上丞相;墨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末于成为儒学巨匠:那都是早年含混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进修,就自认为太晚了,因循守旧而失学,也太愚笨了。少小进学就像太阳刚升起光线;老年进学,就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由此可见,家训关于进修的重要性,我们应予以一再强调。既然进修如斯重要,那么进修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门,不只年少时要进修,就是年长了也需要进修,要养成末身进修的优良习惯。

学之荣枯,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医生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愿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辈学,看其志尚,身世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墨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縚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斯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音辞猥琐,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回,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此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安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工夫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同上)

进修风气能否深挚,取决于社会能否重视常识的适用性。汉代的贤达之士,都能凭一种经术来弘扬圣人之道,上通天文,下知人事,以此获得卿相官职的人良多。末世清谈之风流行以来,读书人拘泥于章句,只会背读师长的言论,用在时务上,几乎没有一件用得上。所以,士医生的子弟,都讲究多读书,不愿专守章句。梁朝贵族子弟,到童年时代,必需先让他们进国粹,看察他们的志向与崇尚,走上仕途后,就做文吏的工作,很少有完成学业的。世代当官而处置经学的,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墨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縚等人,他们都兼通文史,不但是会讲解经术。在洛阳的有崔浩、张伟、刘芳,在邺下又见到邢子才,那四位儒者,不只爱好经学,也以文才博学闻名。像如许的贤士,天然可做上品。此外,大大都是田野闲人,言语猥琐,举行粗鄙,还都独断守旧,什么能耐也没有,问一句就得答复几百句,词不达意,茫无头绪,邺下有俗谚说,博士买驴,写了三张契约,没有一个驴字。假设拜那种报酬师,会被他气死的。孔子说过,好勤学习,俸禄就在此中。如今有人只在无益的事上尽量,恐怕不算正业吧!圣人的典籍,是用来讲教化的,只要熟悉经文,粗通传注大义,常使本身的言行适当,也足以立品做人就行了。何必“仲尼居”三个字就得用上两张纸的正文,往弄清晰事实“居”是在闲居的闺房仍是在讲习经术的厅堂,如许就算讲对了,那一类的争议又有什么意义呢?争个谁高谁低,又有什么好处呢?白驹过隙,应该爱护保重,它像流水一样,一往不复还。应当博览典范著做之精要,用来成就功名事业,假设能一举两得,那样天然也就没需要再说什么了。可见,《颜氏家训》讲究进修要重视办法,要挠住进修的要点,要擅长向圣贤之人进修,要爱护保重大好光阴,不往为一些无谓的小事而虚度工夫。

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罢了。吾初进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蹙,云:“文集只要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粲集》示之。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收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觅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斯学也。”(同上)

世俗的儒生,不博学多才,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做。颜之推刚到邺下的时候,和博陵的崔文彦交往,曾对他讲起王粲的文集里有驳难郑玄所注《尚书》的处所。崔文彦转向儒生们讲述那个问题,才启齿,便被凭空排斥,说什么文集里只要诗、赋、铭、诔,莫非会有讲论经书的问题吗?何况在先儒之中,没传闻有个王粲。崔文彦浅笑而退,没把王粲的集子给他们看。魏收在议曹的时候,和几位博士议论宗庙的事,他引《汉书》做论据,博士们笑道,没有传闻《汉书》能够用来论证经学。魏收很生气,不再说什么。拿出《韦玄成传》丢在他们面前,站起来就分开了。博士们一路彻夜审读《韦玄成传》,到了天亮,才来向魏收致歉道,本来不晓得韦玄成还有如许的学问啊!可见,进修不只要重视办法,还要擅长畅通领悟贯穿,不克不及以点代面,而要全面地、系统地阐发问题和对待问题。

邺平之后,见徙进关。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奋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甜?衣之安得热?若务先王之道,绍门第之业,藜羹缊褐,我自欲之。”(同上)

邺下平定以后,颜之推被迁送至关中。其大儿思鲁曾对颜之推说,朝廷上没有禄位,家里面没有积财,应该多出力量,来表达供养之情。而每被催促课业,在经史上用苦功夫,身为人子,不克不及放心。颜之推教训他说,做儿子的应当以养为心,做父亲的应当以学为教。假设喊你舍弃学业而一意求财,让我衣食丰足,我食下往哪能觉得甜美,穿上身哪能感应热和?假设处置于先正之道,继续了门第之业,即便食粗劣饭菜、穿乱麻衣服,我也心甜情愿。可见,颜之推把读书进修看得很重,他认为进修对一小我来讲比衣食丰足重要的多。

校订册本,亦何随便,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看全国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认为非,此认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成偏信一隅也。(同上)

校勘、修订册本,也很不随便,只要昔时的扬雄、刘向才算得上是称职的。假设没有读遍全国的典籍,就不成以妄下雌黄、修改校订。有的簿本认为错,那个簿本却认为对;有的看点大同小异;有的两个簿本的文字都有欠缺,所以不克不及偏听偏信,倒向一个方面。进修是一个系统性工做,不克不及一知半解,要博学多才,深进根究,如许才气理解其要点,挠住其重点,不竭吸收常识的精华。

所以,《颜氏家训》的教导内涵丰富,告诉人们对子女的教导,应当从婴儿起头挠起,明辨教导子女的标的目的、目标,要将孩子教导成有责任担任的君子,对社会有用的人。读书进修关于一小我的生长朝上进步、安居乐业十分重要。进修是一个系统性工做,不克不及一知半解,要博学多才,深进根究,如许才气理解其要点,要重视办法,要挠住进修的要点,吸收常识的精华。要擅长向圣贤之人进修,爱护保重大好光阴,不往虚度工夫。揣度一小我是不是对社会有用,能不克不及成为国度栋梁,就看他能不克不及奋发读书,愿不情愿从点滴理论做起,不竭充分完美本身,增长本身的才气。要教导子女做喜好读书,热爱进修的人,有修齐治平责任担任的人,对国度和社会开展有用的人。

原载:《孔子文化》季刊第46期 2021.11.22

做者简介:陈晓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0
回帖

名家论儒 | 陈晓霞:《颜氏家训》教导思惟简析 相关回复(1)

雨夜清寂
雨夜清寂
沙发
颜氏家训的思惟智慧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21小时前 (17:15:03)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