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德国潜艇为安在承平洋上击沉一艘载有500名中国人的邮轮?
1998年春节,在北京工做的李琳回到山东老家过年。
在老家的一个老屋的窗台上,她发现了一枚印着一个大胡子外国人头像的纪念章。那枚纪念章不晓得在老屋的窗台上放了多久,已经沾满油污。
见李琳猎奇的看着那枚纪念章,一旁的堂哥告诉她,那枚纪念章是他们的爷爷参与一战的纪念。
爷爷竟然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李琳骇怪不已。
堂哥点点头说,爷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做为中国劳工往法国的,到法国两年后死在了欧洲。一战完毕后,同爷爷一路往的同亲回国后将那枚纪念章带回来交给了李琳的奶奶。
51岁的李琳几领会一些一战时中国劳工的事,但是她历来不晓得本身的爷爷竟然也是此中的一员。
爷爷事实因为什么往的法国,什么时间死往的?身后葬在了何处?
李琳历来没见过爷爷,父母也几乎没提过,无意中在老家发现的那枚纪念章使李琳动了想要深进领会的心思。
揣着那枚纪念章李琳回到了北京。
要领会爷爷做为劳工的汗青,目前李琳独一能够动手的只要那枚纪念章。
李琳认真地审视动手里那枚纪念章:那是一枚铜造的纪念章,正面是个“大胡子”外国汉子头像。后背,是一名骑在立即的兵士形象,在那名骑着战马的兵士下方刻着两个数字:“1914”、“1918”。在铜章的侧壁上刻着英文“chinese”,还有一串阿拉伯数字“95382”。
从有关一战劳工的材料中,李琳晓得了铜章正面的大胡子汉子是昔时“英国国王兼印度王”乔治五世,后背的两个数字“1914”、“1918”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头和完毕的时间,而纪念章侧面的那串数字“95382”就是爷爷昔时的劳工证编号。
带着那枚纪念章,李琳起头了对一战中中国劳工那段汗青的探究。
1914年,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为首的联盟国在欧洲大打出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发作。
数年的激战,大量青丁壮在战场上阵亡或受伤残疾,协约国不管战场上仍是国内都面对着严峻的人力资本危机。
为处理那一问题,英法等国度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生齿大国——中国。
1917年,在山东淄博市一个县城中做教书先生的李大柱看到了一张《招工合同》。合同大意是招募中国男性青丁壮到英法等国做劳工。合同条目上标明,成为欧洲劳工的中国人每人每月能够拿到12块大洋的劳务费,其家庭每个月能得到10块钱的补助。
那时的李大柱每个月靠教书拿着微薄的薪酬,那张合同上给出的前提深深吸引了他。
他把本身的一个同亲赵阁找来,两人一路对合同研究了一番,优厚的酬劳和对“外边的世界”的猎奇和憧憬促使两个年轻人掉臂父母的反对往报了名。
颠末严厉的体检,李大柱和赵阁手上各被戴上了一个铜圈,铜圈上面刻着代表其身份的差别编号。
两个月后,包罗李大柱和赵阁在内的大约五千名劳工分坐几艘邮轮从青岛动身了。
那是李大柱和赵阁第一次坐船出那么远的门,两人既兴奋又严重。
上船不久,每小我就都分到了一套浮水衣,那让李大柱和赵阁的心里有些忐忑,两人有点意识到那也许并非一趟特殊温馨的游览。
跟着邮轮向深海开往,浪越来越大,船只波动不已。严峻的晕船使李大柱和良多劳工都吐逆不行,李大柱只能平躺在舱中,尽量减轻晕船带来的不适。
几天后,邮轮行驶到了大西洋中。一天,李大柱和赵阁正神驰着异国异乡的生活时,突然,一声巨响,邮轮被突然袭来的一阵大浪拍中,猛烈扭捏起来。
李大柱透过悬窗向外看往,只见不远处一艘载满劳工的邮轮燃起了大火。
各人正手足无措之时,又是一声巨响,另一艘邮轮也轰的一声爆炸起火。
船长从容不迫跑过来,喊各人把浮水衣穿上,不要动。华工们穿好浮水衣后目瞪口呆的看着爆炸的邮汽船体倾斜着,一点一点地沉进了海里。
李大柱吓坏了,不晓得下一个是不是轮到本身乘坐的邮轮遭此厄运。
幸运的是,李大柱所乘的邮轮最初安然地抵达了法国。
抵达法国后李大柱才晓得,在大西洋上那艘沉进海中的船是被德国潜艇击沉,船上500多名华工不幸遇难。
那个动静让李大柱和赵阁的心绪蒙上了一层暗影。
到了法国后,李大柱、赵阁和一些华工被拉到一个喊“纳斯凯”的处所。那个处所离前线很近,经常听到隆隆的炮火声。
工做的前几日,治理人员将华工们分红几组,别离停止培训,进修铁路补缀和地雷炸弹的拆除等手艺。
李大柱和一百个华工被分到一个组里,天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由领班率领在铁路上拆卸火车和修路伐木。
工做一段时间后,忙碌的体力劳动和不服水土,使得李大柱和一些华工陆续病倒,高烧不行。
颠末救治,李大柱病情末于好转,然而,一部门华工却没有熬过往,永久留在了异国异乡。
在公路上工做一段时间后,李大柱和其他华工一路被拉到了前线,往挖战壕。
固然根据合同规定,华工到欧洲的工做是以工代兵,不上战场参战,但事实上李大柱那些华工的工做根本都是在战场上。
战壕挖好后,李大柱他们又被分配往战场抬伤员、掩埋尸体,以至往清扫地雷、拆除炸弹。
其时的中国,在欧洲人眼中是“东亚病夫”,地位低下。那些在欧洲的中国劳工天然被视为“二等公民”。不只做着最艰辛最求助紧急的工做,还经常得不到尊重。
语言的欠亨也使得沟通困难,经常呈现误会。那些后来都成为华工与治理人员抵触的导火索。抵触严峻时,华工用歇工停止对抗。
但很快中国人身上勤奋朴实的操行就使治理人员改变了观点。其时的法国,不只有中国劳工,还有法国本地工人及印度和其他国度的劳工。但工做中,中国人的工做效率远远高于法国当地和其他国度的劳工。
材料记载:
中国劳工天天能够挖土200立方英尺,印度人能挖160立方英尺,而法国人只能挖140立方英尺。
中国人勤奋肯干的操行,使华工最末得到了承认和尊重。
1918年11月11日,交战两边签订了停火协议。固然两边交战完毕,但战后的法国满目苍痍,李大柱等中国劳工被派到战场长进行清理驯良后。
一天,李大柱和几个华工已经陆续胜利拆除和爆破了几个炸弹,在拆除下班前的最初一颗炸弹时,突然发作了爆炸,李大柱和两个华工当场被炸身亡。遗体埋在了法国郊外的一处墓地里,留在他身上的阿谁带有一串数字的手环成为他身份的独一证明。
1919年11月,在法国的华工起头陆续返乡。
从1916年5月到1918岁尾,相继有14万中国青丁壮劳工远涉重洋,来到战火纷飞的欧洲。
那14万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山东人,还有一部门人来自湖北、辽宁、吉林、江苏等地。
此中九万六千人到英国劳工,四万人到法国。
那些华工大部门被送到战场,处置着挖战壕、修掩体、运送辎重、掩埋尸体、以至排雷拆弹等及其求助紧急的工做。有良多中国的劳工因而牺牲在一战战场上。
据官方统计,一战华工切当灭亡的人数是九千九百余人,加上两万余人失踪,14万中国劳工中有近三万余人长逝在异国异乡。
到1920年,大部门华工回到了国内,但也有数千人留在了法国,与本地女子成婚,成为法国最早的一批华人华侨。
李大柱的同亲赵阁于1920年安然返乡回到了山东,他给李大柱的家人带来了那枚代表李大柱参与一战的纪念章。
李琳的奶奶后来找人把爷爷李大柱的“魂儿”请回了家,给他修了一座“空坟”。
2003年,李琳根据那枚纪念章侧面的数字上的劳工证编号,辗转在法国华工墓葬注销薄中找到了爷爷李大柱的信息。
2005年,法国巴黎郊外的一个墓地里,李琳在丈夫和孩子的伴同下来到一座墓碑前,李琳的爷爷李大柱就长逝在那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