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初心!我们是时代笔录者——庆祝第23个中国记者节
致敬初心!我们是时代笔录者——庆祝第23个中国记者节
编者案:
素未碰面,我们却在《河南经济报》那张报纸上,与您一次次相遇。在您的陪同下,我们也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生长。
报纸上,我们书写着开展与朝上进步,笔录下温热与期看。报纸外,我们见证了变化与成就,坚守着情怀与梦想。
今天是第23个记者节,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一路听一听记者讲述他们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故事。
讲好黄河母亲的故事
■本报记者 孔凡哲
黄河,那条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我不断存眷和记载的焦点。
在黄河流域生态庇护和高量量开展上升为国度战术一周年之际,报社筹谋了“行走母亲河 奏响大合唱”摘访活动,我和同事操纵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黄河河南段两岸,用文字、图片、视频的体例讲述新时代的黄河故事。那是我至今独一一次走完黄河河南段两岸的摘访活动,所写的那组系列报导后来获得年度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摘访期间,一路看,一路感触感染,一路根究,一步一景、满眼皆画的黄河生态及黄河滩区群寡移迁后的笑脸、各地鞭策经济高量量开展的场景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
在“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济源,因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其山地、丘陵面积占88%,土薄石厚,树木成活曾是本地群寡的奢看。因而,本地有“愚公移山不治山”的说法。
20世纪50年代以来,济源三代林业人共造林近60万亩,使丛林笼盖率达42%。为将剩余20余万亩以风化砂页岩碎砾和石灰岩为主的造林困难地都种植上树木,济源林业人挑选出适生树种,创造了“五步造林法”,12年间造林10万亩,成活率90%以上,在南太行黄河中上游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好的生态情况,让多年不见踪影的金钱豹、林麝、猕猴、西伯利亚狍等近700种稀有野生动物在济源安家……勾勒出一幅标致的生态画卷。
从济源林业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不恰是“愚公移山精神”在现代的生动表现吗?恰是在那种精神的鼓励下,沿黄各地勇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成原则化堤防501公里,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劣Ⅴ类水量断面全面消弭,营造了如今黄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情况。
黄河滩区群寡的生活、消费时刻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2014年,我省启动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工做,封丘县李庄镇就在名单之列。
持久以来,李庄镇群寡面临着一边是洪水之忧、一边靠天食饭的难题。“过往,住得平安、可以给农田浇上水是我们老苍生更大的期盼。”摘访中,李庄镇群寡告诉我。
现在,李庄镇群寡告别了世代栖身的黄河滩区,移进了设备齐全、宽阔亮堂的“小洋楼”。那和此前村民们生活、消费情况构成了明显的比照。
和李庄镇两万名群寡一样,目前30万黄河滩区的居民全数迁建完毕,他们正在配合丰裕的道路上联袂并进。
本年9月15日,我再次走进黄河博物馆。每次来到那里俯瞰黄河流域地图,看到黄河如起飞的巨龙,飞翔在中国北方大地上,让人热血沸腾。黄河澎湃宏伟的气焰、勇往曲前的精神,以及炎黄子孙与黄河水患屠杀、共生的汗青,映照出中华民族自暴自弃、斗争不行的操行。
黄河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张笑蕾从2012年到黄河博物馆处置讲解工做至今,已为旅客乐此不疲地讲了10年的“黄河故事”。
张笑蕾说,她要在那个岗位上勤奋讲好“过往的黄河故事”,特殊是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是的,黄河的故事还在新时代里不竭续写,讲述者有张笑蕾、有你、有我,有更多的中原儿女。
黄河在变,那改变写在滩区群寡的笑脸上,写在黄河岸边湿地的柳绿桃红里,写在锚定“两个确保”、施行“十大战术”的强力推进中。
讲好“黄河故事”,是我心中的梦,也是我脚下的路,那是我们新闻工做者的任务,而此刻我找到了当初抉择那个职业的那颗初心。
“豫”见美妙将来
厚植人才膏壤
■本报记者 杨佳月
本年是我正式成为一名记者的第二年,回忆那些日子,负责跑人社线口的我履历了许许多多工作,不只学到了良多常识,也见证了时代开展的铿锵足音,感触感染到了身边已经发作或正在发作的可喜改变。此中,感触感染最深的是我省人才建立所带给人们的日新月异的“好光景”。
河南是生齿大省。近年来,我省高量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立,让许多劳动者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翻看动手机里摘访过程中留下的一张张技能大赛的照片,欢声雷动的场景仍记忆犹新,让人记忆犹新。
本年6月25日,河南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胜利举办,全省各地的高技强人才会聚一堂,浩瀚能工巧匠展身手、亮绝活。
赛场内,我看到茶艺高手同台竞技,他们手法轻柔、动做斑斓,足够展现茶的色、香、味、形等性状,虽是角逐却让我感触感染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在电气安装精英们的竞赛中,接端口、布线路、拧螺丝……他们敏捷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紧紧地挠住每个在场看寡的心,还有会跳舞的机器人、比拼精度的拆配钳工,选手们在现场汗流浃背却尽现“技能之光”。
通过近间隔看看他们的角逐,我赞颂于他们精湛绝妙的身手,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锤百炼的成果。
还有一次让我逼真体味到“手艺饭”之“香”。2021年12月6日,河南家政办事业技能大赛决赛上,母婴护理赛项的参赛选手刘淑春的话让我至今难忘:“我是农村人,不断没有工做,日常平凡就在家带孩子,是偶尔挠住了市里免费技能培训的好时机,才学会了专业育婴,实现了‘华贵转身’,如今我的月薪到达6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无一技之长到活出超卓人生,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端起技能“饭碗”,通过技能实现本身价值,让人生大放异彩,我对将来充满了等待,期看“技能路”越来越宽,各人一路奋力奔驰,走向诗和远方。
一枝一叶总关情,春风化雨润民气。在摘访过程中,我还碰着过返乡创业人员讲起本身履历时,眼含热泪讲述政策对他们的帮扶;有结业生欣喜地说着本身买房时享受了哪些福利……看着他们弥漫着幸福的笑脸,让我对河南那片人才“膏壤”有了更深的熟悉。
政策办法不竭立异、品牌建立全面推进……颠末不懈勤奋,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已进进“快车道”。2021年,我省培训399.27万人次,新增技强人员取证112.47万本;本年前8个月,共评判取证348万人,此中,高级工以上126.3万人,占比超越36%……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就,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缩影。
做为记者,我笔录并见证了我省与全国英才的“双向奔赴”;做为苍生,我更是享遭到了好政策带来的“人才福利”。在郑州,身为本科结业生的我,每月按500元的原则可申领3年的生活补助,热心的行动让我不由再次为河南“温度”点赞。此后,我会不竭加强本身的脚力、目力眼光、脑力、笔力,写出有温度、有激情的报导,反映好人民的心声,传递好党的声音。
科技“飞”进通俗苍生家
■本报记者 焦飒
提起你眼中的高科技,是晦涩难懂的学术符号、神异莫测的科技创造,仍是“生人勿近”的间隔感?
都不是!科技,是改动生活的大隐者。
11月7日,正在看看劳动进校园《摸索大国重器 放飞超卓梦想》视频的孩子问我:“那么凶猛的盾构机是我们河南造造的?”
“不只是利用于地铁、隧道的盾构机,还有神船飞船上的‘伶俐眼’,出行乘坐的氢燃料公交车,以至是我们饭碗里的粮食都是河南‘智造’。”答复孩子之余,思路也被拉进了本身见证河南科技实力开展的十年。
2012年9月,是我初进报社的时间。第一次伴同事摘访,见到的是一位搀扶帮助立异者实现梦想的探路者——慧谷双创开创人杨晏。一波又一波带着立异梦想的创业者,通过他逃求项目孵化的协做者。自此,我以往所认为的“高冷”科技在科创者面前变得新鲜了起来。
那时,是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提步快跑的时间。在我省优惠政策助力下,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度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生长、各处开花。孵化载体的接连攀升为草根立异搭建了筑梦舞台,使万寡立异蔚然成风,卷起我省科技立异的新海潮。
在那海浪潮中,我省一些财产拿到了补全生态圈的金钥匙。2017年,在汉威科技智能家居体验馆,我体验了挥手可封闭窗帘的智能窗帘系统、燃气泄露可主动开窗的电气治理系统……科技与日常生活的合成,让我深深震动。
“我们构建了专业孵化器——河南漫威寡创空间,抉择可以补全财产生态圈的项目停止孵化。”摘访中,汉威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通过孵化器,在鼓舞各人立异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产物的品种。”
科技赋能,立异造胜。我省对峙把科技立异摆在开展的逻辑起点、摆在现代化建立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确立了科技立异和一流立异生态建立的开展目标与重点使命。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锚定“两个确保”、施行“十大战术”。此中,把立异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术放在我省“十大战术”之首,迈开了我省高量量开展的新程序。
做为记者,我是笔录者,也是见证者。在摘访期间,我见证了科研人的坚守,见证了我省处理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的勤奋,也见证了我省为称心严重关键手艺需求而“揭榜挂帅”。同时,开通科研经费“曲通车”,重建重振省科学院,相继揭牌成立了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多家省级尝试室……彰显了我省完美科技立异系统、构建一流立异生态的决心。
做为一名新闻工做者,在工做中见证社会朝上进步,在生活中感触感染科技开展,一切都充溢着美妙与期看。我将陆续背好行囊,迎晚霞、看落日,用手中的笔反映社会开展,做到肩上有担任、笔下有文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报记者 李媛媛
家乡,是每一个在外流落游子“魂牵梦绕”的悬念,固然分开家乡十余年,但每次回老家,看到它日新月异的改变,都让我既欣喜又目生。
还记得高中结业前,我特殊想分开家乡,那个地处大别山北麓的小县城——罗山县,总觉得它不敷富贵,不克不及让我施展理想,容不下我的梦想。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乡是穷困的,坑洼不服的马路、狭隘的街道、低矮的房屋……往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是我不断斗争的目标。
2007年,我考上了大学,结业后留在郑州工做,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一次回往,都有“小欣喜”。现在,走在县城,街道变宽、变平、变整洁了,行人与车辆各行其道,次序井然,花坛中种植着各色鲜花,或含苞待放,或鲜花盛开,把县城打扮得愈加靓丽。
走进村庄,蓝天、白云映托着潺潺的河流,村里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体验先辈文化、传布文明乡风的“精神乐园”,他们或运动、或跳舞,每小我脸上都弥漫着幸福的笑脸。
实正让我从头熟悉本身的家乡是2021年回乡过年。初二那天,我带着孩子往姥姥家贺年,路上碰着高中同窗,闲聊中得知,他大学结业后在外闯荡了几年,最初抉择“回流县城”。
“你许久没回来,良多工作不晓得,咱班好多同窗都回来了,刘乐乐结业后回来开了个消费扶贫曲营店,本身当老板;林娇当起了主播,分享咱们那里的美食、美景……”
听着老同窗的“絮叨”,我的思路渐渐被拉远,不知从何时起,家乡的改变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一条条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架起了家乡与外界的开展桥梁;规划建立的罗湖新区让人们更宜居;三大财产转型晋级,实现了“信罗一体化”财产协同开展……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想要实现梦想和理想,纷歧定要背井离乡,“习得文武艺”后回到家乡,找到本身的舞台,梦想也一样能够如花绽放。
身为一名一线记者,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在摘访的路上,我有幸看到我省县域的蜕变与起飞,正带来一个个“回得往的故土”。在鲁山县马楼乡仓房庄村,徐志远的温室大棚里种满了如红宝石般的草莓;在洛阳市邙山岭上的南石山村,90后青年高哲正潜心烧造唐三彩;在巩义市胡坡村,80后素材学博士姚栋嘉兴办了新素材公司……
宽广家乡,大有可为。畴前,那温馨、热辣也普通的市井生活,是人生的来处;现在,家乡生气盎然、活力十足的开展舞台正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回途”。有了如许的“回途”,才气让更多青年用对峙、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为村落复兴注进强劲动能。
郡县治,全国安。恰是有了村落的复兴,县域经济将得到愈加快速的开展,小我的梦、村落复兴的梦,才气会聚成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