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红旗渠”

3个月前 (11-17 19:07)阅读4回复0
wly
wly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1293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867
  • 回复0
楼主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安阳市察看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成磨灭的汗青记忆,永久震动听心。

11月2日至3日,安徽省委常委集体赴河南省安阳市红旗渠停止进修察看。

“红旗渠”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群寡进修讨论时的热词。

上世纪60年代,在河南安阳林县(现为林州市),一锤、一铲、两只手,10万人、10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那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完毕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磨难汗青,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辛创业、连合协做、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就在间隔红旗渠500多公里的安徽,14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同样频发水旱灾害,同样历经磨难伤痛,同样在困难岁月勇毅坚守,同样胜利锻造了人世奇观。

林州或别处,过往或如今。“红旗渠精神”穿越了时间与空间,变的,是岁月与地区,稳定的,是不朽的精神丰碑。

淮河边的磨难与决心

淮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当你晓得淮河的水患汗青,用“世界上”那一限制词,一点儿不为过。

自从黄河改道南流侵夺了淮河进海的通道,淮河酿成一条多灾多灾的河。

1968年淮河大洪水冲决大堤

新中国成立之前,淮河流域水系紊乱,河道淤塞,堤防低矮,洪、涝、旱、渍灾害频繁发作,构成“大雨大灾、细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场面。

汗青文献统计,16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450年中,每百年均匀发作水灾94次。

1950年夏日,淮河流域突降暴雨,洪水在淮河两岸残虐,1300多万人受灾,4300余万亩地盘被淹。

展开全文

1975年淮河洪水鸟瞰

既面对洪魔侵袭,又饱受旱魃困扰。

“凹地河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

一首传播在江淮分水岭地域的《恨水谣》,诉说了本地居民饱受旱涝两害的悲苦境遇。

千百年来,灾害背后是几的磨难与伤痛。

1950年10月,中心人民政府做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打开了淮河治理汗青性的崭新一页。

1950年11月治淮委员会成立。图为治淮委员会主任曾山在第一次治淮会议上陈述治淮计划。

1951年5月,毛泽东发出“必然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治淮飞腾。

毛泽东发出“必然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现学现干的“佛子岭大学”

治淮,必然要大兴水利。可在阿谁物资匮乏的年代,谈何随便?

其时,周恩来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时明白提出“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建立者:“我们今天要做的工做,是大禹以来从未做到的。”

其时的专家们认为,根治淮河应先从上游进手,修建一批山谷水库。那些水库建成后,能够在汛期有效拦蓄上游的洪水,从而大大减轻下流的压力。

那么,山谷水库该修建在哪里呢?专家看中了位于大别山区的佛子岭。

1952年1月,佛子岭水库开工。

佛子岭水库在建立中

佛子岭水库大坝是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其时,连拱坝是“新手艺”,在世界上刚刚问世不久,设想手艺难度大,工程量量要求高,施工复杂。别的,除了批示部总批示、闻名水利专家汪胡桢有一份美国连拱坝图纸外,没有任何人见过连拱坝是啥样。

佛子岭水库工程总批示汪胡桢(左)、政委张云峰(右)在工地上

见都没见过,没有体味,怎么修?

现学现干,边干边学!

在一无材料、二无体味的情状下,佛子岭水库的工地上掀起了一股进修手艺和进修文化的飞腾。

其时,工地上各个下层组织普及地成立了手艺研究小组,良多施工大队都成立上手艺课轨制。

白日施工、夜里进修,碰着难题的,就查阅手艺册本,看不懂苏联册本的,就自修俄文;批示部每周还安放专业手艺干部轮流讲课,工程师们都往听课,不断对峙到完工。

佛子岭水库合龙时的严重排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后的1954年11月,总库容5亿立方米的水库完工。长510米的大坝,由20个垛21个拱构成,那成为我国汗青上从未有过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

“不只其时国内水工界诧为奇观,就是国外专家也表达钦佩。”汪胡桢在回忆录中如许写道。

有趣的是,各人后来发现,边学边干中还实现大量手艺改革功效,创造了锯榫机、垂曲打眼机、卧式打眼机、下料机等各类新设备。

那里还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水利建立人才,人们亲热地称那里为“佛子岭大学”,汪胡桢则被称为“佛子岭大学的校长”。

1952年12月下旬,《安徽日报》为“佛子岭大学”登载了特写。

近70年来,那座重点水利工程为安徽防汛抗旱做出重要奉献。

佛子岭水库新貌

激情燃烧的“治淮大会战”

在淮河安徽段的上游,有一座水利工程,被誉为千里淮河的“定盘星”。

为上游减压,为中游缓险,保下流安然,是它更大的功用,那里的水位也成了淮河防汛的“晴雨表”、“风向标”。

那就是全国闻名的——王家坝水利枢纽工程。它包罗王家坝闸、蒙洼蓄洪区。

70年来,在淮河岸边,磨难、惊险、奋进与奉献的旋律不断在它周边交错。

时间,回到1951年冬。

其时,治淮委员会决定成立蓄洪库。一场由近十万民工参与的水利工程建立“大会战”打响了。

1951年11月,艰辛卓绝的治淮工程拉开序幕。

要建如许浩荡的工程,资金和物资严峻欠缺、水文材料不全、手艺和施工力量都很单薄。但再困难也对抗不住本地人民的热情。

据记载,阜南县墨寨乡(现为墨寨镇)一位女青年本诡计元旦和爱人成婚,当得知要修治淮工程时,两人立下誓言:不把淮河大堤修好决不成婚。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许多女青年都积极报名参与治淮。

1951年5月,中心治淮慰问团在板桥水库授“必然要把淮河修好”锦旗,万民欢跃。

有参与过治淮老干部回忆:那几年经常有冷流南下,冬天气候冷冷,干部和民工们的脸、手、脚都长冻疮,以至溃烂,却没有一小我下前方。

昔时群寡口头创做并见诸《安徽日报》,如斯描述其时的气象:

淮水长,驴儿摇铃响叮当。背上驮的是干粮,老小妇幼上高岗。

淮水长,百里长堤摆战场,推车是坦克锹是枪,抗洪打胜仗。

淮水长,鱼肥水美妙光景,治淮勋绩胜大禹,人民福祉长。

16次揽进洪水的奉献

假设说王家坝闸是个“浩荡开关”,是淮河上独一一座由国度防总同一调度的大闸,那么蒙洼则像个“口袋”,将洪水“涌进囊中”。

当洪水降临,超越包管水位29.3米时,为了削减淮河洪峰,缓解上游抗洪压力,国度防总如下达蓄洪号令,就要开启王家坝闸。

2020年7月20日8时30分许,淮河干流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滚滚淮河水流向蒙洼蓄洪区。(李博 摄)

每次开闸,巨浪翻腾的洪水倾泻而出,像脱缰的野马冲向闸后的蒙洼蓄洪区,使其成为一片泽国。它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利用频次更高、利用效果更好的国度蓄洪区之一。自成立以来,一共有13个年份16次蓄洪。

2020年7月19日晚21时,蒙洼蓄洪区内的群寡告急撤离。(李博 摄)

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中间保安徽,既保障两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沪交通大动脉,也保障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

多年来,本地群寡用无私的襟怀,一次次奉献牺牲,践行“舍小家,为各人”的王家坝精神。

恰是靠着那些严重水利工程,70年来,安徽先后战胜了1954年流域性特大洪水,1991年、2003年、2007年、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以及历次干旱灾害。沿淮地域实现了由“小水大灾”到“大水小灾”的改变,洪水来袭人民群寡流浪失所的汗青一往不复返。

新时代的“江淮大运河”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只过往如斯,新时代也是如斯。

大型机械、现代水利科技、收集信息手艺,那让新时代的水利工程建立如虎添翼,效率大大进步。但现代水利工程也遇过难题与考验,建立者们迎难而上的艰辛斗争精神始末未曾改动。

当前,安徽根底设备建立的“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正加快建立中,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仍然熠熠生辉。

2016岁暮,引江济淮工程建立发动大会在派河口泵站枢纽工地举行。

2016年12月29日,在合肥市肥西严店乡召开引江济淮工程发动大会。(李博 摄)

历经几十年勘测、规划和论证,长江淮河“牵手”的世纪梦想末于将照进现实。

集供水、航运与生态三大效益于一身的引江济淮工程,将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创始一条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南北水运大通道,绘就“一渠清泉清洁水,一道靓丽光景线,一条生态经济带”的新蓝图。

2018年8月,庐江县柯坦镇境内引江济淮施工现场,大型机械齐上阵加班加点施工。(王闽 摄)

即便在现代,水利建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建立者们面对过大型崩解岩、膨胀土等手艺难题,履历过疫情、高温、强降雨等突发因素侵扰,但各人仍一路奋进,夺挠工期,施工量量和速度不断得到包管。

以膨胀土为例,那复杂的地量难题曾让前人折戟沉沙。

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江淮分水岭开挖运河,但河道“日挖一丈,夜长八尺”,因膨胀土失败了结。

膨胀土是一种富含亲水粘性矿物量的土量。下雨时,吸水膨胀,松软如泥;晴和后,敏捷收缩,硬如岩石。开挖河道遇此土,易致垮塌。

引江济淮工地上的膨胀土

为霸占膨胀土处置难题又不影响引江济淮水量,在引江济淮工地上,云集了中国最顶尖的水利工程专家和手艺人员。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尝试,最末通过把膨胀土换填成水泥改性土,霸占了那个千年难题。

再如高温。七八月的合肥,气候非常炎热,在蜀山泵站进水闸浇筑时,白日热得没法施工,密闭空间内温度高达六七十度,只能抉择夜晚干,大电扇对着工人吹,半小时一班轮班进往干,即便如许,都有很多工人中暑,满头大汗的他们,出来后还说“能顶得住”。

2020年8月,在引江济淮合肥市蜀山枢纽泵站施工段,工人正战高温夺工期。(方好 摄)

在泵站进水流道钢筋模板安拆中,扎钢筋难度很大,人要钻到几十厘米宽的狭隘空间里,只要身段干瘪又有气力的工人才气干。那些工人们在极其狭隘的空间里扎钢筋,身体又不克不及动,一干就是半天时间。

公司指导其时冲动地说,那就是咱们工人的奉献精神,必然要重奖那批工人!

亚洲拆机、流量更大的混流泵站即将马力全开,让长江水“坐电梯上四楼”,翻越江淮分水岭;

世界上跨度更大的通水通航钢构造渡槽问世,“河上有河”的水上立交奇看跃然面前;

江淮运河试通水通航期近,皖北人民将饮上长江引调来的一池清泉水

2022年6月,“江淮运河”庐江段一景。(王闽 摄)

日月瓜代,斗转星移。

那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身边的“红旗渠”们

当起守护江河安澜、

苍生安居的“铜墙铁壁”,

而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建立者

也扛起了父辈的旗号,

用实干与斗争,

把青春热血镌刻在

汗青的丰碑上。

纵使穿越时空,

红旗渠精神永在!

来源:“安徽日报”微信公家号

更多新闻

0
回帖

穿越时空的“红旗渠”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