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征文选登】散文 | 李学刚:我为家乡唱赞歌

3个月前 (11-17 19:05)阅读3回复0
wsygfsj
wsygfs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296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925
  • 回复0
楼主

我为家乡唱赞歌

文/李学刚(山东阳谷)

编者案:自9月20日,山石榴编纂部与市委网信办、市文联做协结合举办“聊城市首届优良收集文学做批评选大赛”以来,相继收到了各地收集做家的投稿和征询。现陆续刊发部门投稿做品以飨读者!

投稿请存眷下面征文链接!征稿内容必然要和聊城有关!!

万元大奖等你拿!“‘聊’看新时代 书写新征程”聊城市首届优良收集文学做批评选大赛起头啦!赶紧来参与吧!

(收集图片)

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将步进不惑之年。近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指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发作着日新月异的改变,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获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陪伴着祖国开展起飞的脚步,我的家乡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今天我就从本身的亲眼目击、切身履历、实在感触感染中细数家乡巨变。

从小土屋到楼房

我的家乡位于阳谷县城东北约60里,是阳谷县最偏僻的一个乡镇,近年来,家乡发作了“沧桑巨变”,令人慨叹不已。今天的家乡看到的是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整洁的情况,垃圾箱有序排放。道路两旁各类花儿开得正艳,各类绿色植被凹凸相间、错落有致,其间柳绿桃红、风光诱人,外型新颖的路灯彰显着现代气息,一辆辆小汽车潇洒地往返穿行,广场上有跳舞健身的人们和逃逐嬉闹的孩童。标致协调的气象让人似乎置身于画中,觉得心旷神怡。

在我小时候,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俗通的小村庄,村子不算大,乡亲们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在那片地盘上简单而又快乐地生活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农村,物量相对匮乏,家家户户的饭食食得上白馍馍,其实不顿顿食炒菜,咸菜是饭桌上的主“下饭菜”。只要家中来客人、过年的时候,饭桌上的菜才气丰富一些。但一般都是大人陪着客人食,我们小孩子是不克不及上桌食的,心疼孩子的母亲就会留一点菜盛到碗里,让我们在厨房食。那点菜经常被我们姊妹三人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连菜汤都被泡了馒头,实可说是点滴不剩。那时印象很深的是开水泡馍馍,滴进往几滴油,倒上点酱油,孩子们也食得津津有味。

儿时的眼里,村里的胡同都特殊狭长,夜幕降临后黑黢黢地,出格是有风的夜晚,风吹得树叶、柴草叶簌簌做响,让人心惊胆战、不冷而栗,情不自禁联想到鬼故事里的妖魔鬼魅。那时村子刚通电,但经常停电,出格一食晚饭就停,屋里的煤油灯或蜡烛只能映照到院子里一点亮光,整个村子一片乌黑。黑夜漫长,食过晚饭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移着小板凳或马扎,摇着蒲扇到村子路口处纳凉聊天,小孩子则疯跑玩耍。夜色加深,孩子们玩累了困了,大人在地上展张凉席,不断地摇动手中的蒲扇给孩子扇风、驱逐蚊虫,孩子躺在上面很快进进了梦境。

那时街上尘土飞扬,胡同凹凸不服,垃圾乱扔乱放,臭气扑鼻。人们住的是陈旧低矮的平房,还有一些是土屋,因为房屋简单,年久失修,经常发作外面下大雨,屋里下细雨的气象。每逢雨季,父母都心有余悸,屋顶漏雨,只能把被褥卷起来,在床上、地上放上盆子接雨水,雨水落在盆子里“滴答”做响,让人愁云密布、心乱如麻、如坐针毡。下过雨的土路积水严峻、泥泞不胜,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稍不留心就会“哧溜”滑倒,车子底子无法通行。

展开全文

一年又一年,日子渐渐好转,生活前提不竭改进,家乡也在发作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气派的砖瓦房、水泥楼板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栖身的房屋越建越标致,一日三餐把戏繁多,差别风味的菜肴慰劳着人们的味蕾。油漆路取代了本来的土路,胡同拓宽了平整了,三轮车代替了牛拉车,代步东西由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衣食住行全面晋级,家村夫的生活实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受益于党和国度的好政策,2015年,我村新农村革新工做全面完成,旧貌换新颜,全村人都告别了本身栖身的老房子,敲锣打鼓、眉飞色舞地乔迁新房。我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的楼房,而父母则用家里老房子换了一套60多平方的老年人住房,全家人都心称心足,兴奋得合不拢嘴。上了年纪的白叟在房间里转来转往,看看那儿,摸摸那儿,怎么都奇怪不敷,嘴里还一个劲地念叨着:“哎呀,你看看那房子,可实好,食饮拉撒睡全不消出屋,如许的生活过往想都不敢想呀。”建成的“四合新村”各类花草树木、路灯长廊情况斑斓,活动广场、文化建立等配套设备完美,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出格近两年自来水过滤净化、天然气安拆革新逐渐完成,实正过上了求之不得的城里人生活。

时间如光阴似箭,汗青的车轮滚滚向前。近些年,出格过来的十年,我们富贵昌盛的祖国发作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同时也带动着华夏神州万万个农村的蝶变。脱贫攻坚、人居情况整治、村落复兴,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农村变得越来越标致、越来越丰裕。面前的家乡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现代化的,充满时代感,我为家乡的标致丰裕而兴奋,为祖国的富贵强盛而骄傲,更为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和国家由衷感应幸福和称心。

从臭水沟到“碧玉带”

在我村子的东头有条河,从我记事起它已被弄得“皮开肉绽”,闪现在面前的是如许一幅气象:河的两岸是堆积如山的垃圾,接近于黑色的河水又粘又臭,因为人们经常向河里倾倒垃圾形成河流淤堵龌龊,几乎成了一条臭水沟。臭气熏天让颠末那里的人们都是“一败涂地”。那时我还不晓得那条河喊什么名字,也从未有情面愿主动提及它。那时村里的几个水坑,村后的小河都是人们的乐园,唯独村东的那条河被视做“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我上了初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从汗青书上领会到村东的那条河竟然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它北起北京,南达杭州,全长约18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更大、航路最长的人工河。晓得了那些,我其时惊得目瞪口呆,无论若何也不克不及把那样一条臭水沟和京杭大运河联络在一路。渐渐我晓得了那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古老的运河连通五大水系贯串大半个中国,实现了各地物资的大量敏捷畅通,毗连各地经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络的纽带,在汗青的历程中发扬着无足轻重的感化。我的家乡七级也因运河的昌隆而成为其时闻名的粮食船埠,人烟浓密、商贾云集、货物山积,在明清两朝与阿城镇享有“金七级、银阿城”的佳誉,曾经的七级镇“冠盖风云集,楼船日夜通”、“云帆万里拱神州”。领会到运河和家乡灿烂的汗青,再看现在“千疮百孔”的运河,我深感切齿痛恨,为运河的破败不胜感应可惜,更期盼有朝一日它能改头换面,重振雄风。

2005年我抉择回到家乡任教,成为七级镇小学的一名教师,学校向东200米摆布就是穿镇境而过的京杭运河。几年间,七级镇不竭旧貌换新颜,街道愈加清洁整洁,两旁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只要运河显得那样格格不进,河水呜咽,诉说着它的满腹委屈和无尽凄凉。每当看到它,我就肉痛不已,看眼欲穿盼看着它能得到治理维修,早日绽放标致容颜。令人喜出看外的是,国度颠末科学规划、精心设想,调动各方力量,投进大量人力财力对京杭大运河停止大刀阔斧的革新和治理,出格对损毁严峻的河段全面补葺。

颠末整修的运河从头焕发魅力,以崭新的面孔闪现在世人面前,家乡的运河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一条又长又宽的河流伸向远方,好像一条标致的锦带。运河水清澈见底,轻风拂过,碧波荡漾,水面上泛起一道道涟漪。靠近运河的下沿都展设了原则的花砖,十分光滑平整。河的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硬化了路面,通行便利。家乡的人们在岸边漫步、下棋、做运动,河水中时常可见各类水鸟、鱼虾等小动物,闪现一幅人与天然协调共生的美妙画面。出格穿越七级镇境的运河段,两岸建筑全数以运河富贵期间的明清建筑风气为设想款式,精致美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令人赞颂不已。得到庇护型发掘的七级船埠重现天日,诉说着它昔日的灿烂,今日的盛景,吸引着大量的游人慕名而来。七级上下闸、清末古街巷等贵重丰富的文物奇迹保留完全,颠末整修更为家乡增添了更多的亮色,展现了七级那座江北古镇深挚的汗青底蕴和文化内涵。做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七级人,我为家乡由衷感应骄傲,并将用一生辛勤耕作在那片古老而充满期看的热土上。

今天的大运河虽已不再发扬昔时的任务,但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扬了浩荡感化,仍然滋养着两岸的地盘。古老的大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斗争史,见证着中国人的伶俐、拼搏和对美妙生活的勇猛逃求。我爱运河,爱它的悠久汗青,爱它的文化神韵,更爱它重获重生的美妙将来。

从镰刀到结合收割机

流金铄石的六月,小麦成熟了,新一轮的麦收工做又轰轰烈烈展开了。大型结合收割机在田间往返功课,陪伴着振聋发聩的轰喊声,金黄色的麦穗霎时酿成了轻飘飘的麦粒。农人开着三轮车在地头等待,看着大获丰收的粮食,他们妙语横生,脸上弥漫着幸福的喜悦。看着他们悠闲自得的神气,我置身其间、耳闻目击、思路万千、慨叹颇多。如今的过麦早已是今非昔比,农人悄悄松松就能实现颗粒回仓。以前那种顶着烈日,挥舞着镰刀,在田间汗流浃背的过麦情形一往不复返了。

以前,离麦子成熟还有好几天,家家户户就起头忙碌起来。打磨镰刀,预备过麦用的各类耕具,扎地排车、平整场院等,样样必不成少。比及那一切都拾掇安妥,地里的金黄连成一片,收割的时机也到了。

烈日炙烤着大地,热辣辣的太阳挡不住人们收割的热情。地里,四处是人们躬身劳做的身影。每小我的头深埋着,弯着腰,手中的镰刀上下翻飞,曲曲生长着的麦子就整整洁齐的躺在地上。即便汗如雨下,脸涨得通红,他们也少少立足停歇,似乎全身充满了无限无尽的力量。一块地下来,累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腰都曲不起来了。

将麦子割倒,下一步就是往场院里拉。那时用的都是牛车。牛慢悠悠的,出格时间一长,不管你若何吆饮,以至挥鞭相向,它都是那样不紧不慢,全然掉臂人们的心急火燎。拉麦子时,人们先一捆捆的往车上抱。等拆得高了,大人就用铁杈往车子上挑,一人上往踩车,负责排麦子,小孩子牵牛,或跟在后面将掉落的麦子忙不迭的拾起来。等拆了满满一车,就用牛车拉参加院。那时都是坑坑洼洼的曲折小路,且路途很远,车子一摇三晃,给人觉得随时有翻车的求助紧急,出格车子一斜,更是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好不随便拉参加院,又要忙着卸车。一车一车的麦子把面积不大的场院堆得跟小山似的。

场里的麦子太多了,需要轧场。先把成堆的麦子厚厚的平均摊开,晒上一上午,到正午时分再翻一遍。食了中午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农人早已动作起来。那时候是无所谓累和热的。小的时候,是用两端牛拉着石磙轧,稍大点,雇他人的挈拉机。虽说效率进步了,但找挈拉机却大费周折,事实“物以稀为贵”嘛。轧场时,我们都严重得不得了。因为“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万逐个块云彩上来,大雨突如其来,满满一场的麦子拾掇不及,就会泡起来。那就缺失惨重了。

麦子轧好,就是拾掇场了。一人一杈,前后排开,用杈悄悄地将麦秸挑起尺许,让麦秸在杈上上下和撒三两下,将麦秸里夹着的麦粒颤动下来。在地上挑麦秸时,手不克不及抬太高,太高了杈会夺地、夺起场里的坷垃来。将麦秸挑参加边选好的一个略高点儿、不碍事儿的地儿,垛成垛。场院里,新轧的麦草垛子,一个接一个地竖了起来,长方形的、圆形的,大的,小的,各有特色。接着,再用翁板、撒耙、木锨将带有麦糠和碎麦秸的混合物,翁在场的中间或边沿,不大会儿一个如坟头大的就“堆”起来了。落日落下或破晓时分,趁着刮风了,汉子手扬木锨,一扬脖儿、一使劲儿,迎着风向向上前方的空中抛往,让风儿飘往同化于小麦颗粒间的一片片麦衣,落下颗粒充沛的麦粒。妇女要在每个扬起的间隙里,及时用那密密的竹扫帚,将混于此中杂物悄悄地扫到麦轮子侧旁,此谓之“打落”。打落要讲身手,劲大了,将麦粒扫进了麦糠里,劲小了,杂物仍留在麦粒里。扬拆档,用簸箕往袋子里拆麦,把拆成袋的麦子扎紧口,一袋袋的移到地排车上拉到家,再一袋袋卸下来堆积到屋檐下。那时的过麦工序复杂,停顿迟缓,劳动量浩荡,快则半个多月,慢则要有一个月,实是披星带月,忙得天昏地暗。天还黑乎乎的,就往地里赶,到了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才挈着怠倦的身躯回到家中。累得全身酥软,满身骨头像散了架,有种虚脱的觉得,躺在床上再也爬不起来。

21世纪初,农用三轮车在广阔农村已是最次要的运输东西,“牛拉车”的时代一往不复返,麦收时都是结合收割机功课,机械化让农人麦收变得简单轻松,节时省力。过麦是中国日新月异开展的一个缩影,消费力的浩荡飞跃极大减轻了农人承担,进步了劳动效率,让农人享受了史无前例的实惠,农村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井水到纯清水

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我起头记事起,离我家大约100米有一口露天水井,父母经常用扁担挑两只水桶往那里担水。我有时候往那口水井旁边玩,经常看到好多人挤在那里打水,井口边砌的石头上溅满了水,脚底打滑,不寒而栗在上面行走,实有点过阳关道的味道。我曾和小伙伴趴在井边猎奇地往井里张看,只见那口水井有好几米深,从井底到空中都是光滑的石壁,有时还会看到趴在水里的青蛙。从井里打水是个手艺活儿,会打水的很快就能把水桶打满,不会打水的不单打不到水,有时还会把水桶掉进井里,还得想办法捞上来。

因为是露天水井,有时风会把落叶和垃圾吹进井里;下大雨时,有时候雨水会裹挟着泥沙、碎草屑等流进井里,那几天的井水就不像先前那么清澈了,人们把水挑回家,要静置很长时间才气饮用。因为担水是个手艺活,更是个气力活,如今还记得母亲歪斜着身子担水的身影,假设持续挑上几次,肩膀就会被压得通红。

八十年代末,村里起头时髦打压水井。压水井污染小,操做简单,还在自家院子里,免了担水的辛勤,家家户户都陆续安拆了那种压水井。那口水井渐渐置之不理,只要我们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孩子在井边玩耍,被大人发现免不了一顿呵斥。平安起见,那口存在多年,培育了全村人的老水井后来被填平了,我们还为此失落了好一阵子。

我家的压水井是个很繁重的铁家伙,年幼的我老是要费很大的气力才气把压把按下来,如许反频频复的一压一抬,水才气顺着铁管渐渐流下来,每压一次水,总把我熬煎的筋疲力尽。记得有一次,我使劲把压把按下来,却双手一滑,压把出手,猛地反弹起来,中庸之道打在我的下巴上,登时红了一大片,痛得我嗷嗷曲喊,为此很长时间不敢再往触碰它。因为长时间利用,中间维修过良多次,也换过几次压水设备。压水井在我的生活里存在了足有二十年的时间,如今的它已丝毫不见踪迹,但那握住压把一上一下压水的情形永久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后来为了用水便利,颠末一番革新,父亲给井拆上电机,一推电闸,地下水就会源源不竭地流出来,又少了些人力压水的辛勤。

跟着生活程度的不竭进步,农村人对生活量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起头羡慕城里人有平安卫生的自来水可用,盼看着农村也能用上自来水。很快梦想成实。在党和政府的鼎力撑持下,2008年,我们那里末于通上了自来水,人们末于不消再饮用那种没有平安保障的地下水了。因为通了自来水,人们洗衣、做饭便利了好多。

2015年,我们村新农村革新工程全数完成,家乡发作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全村人都移进了清洁温馨的楼房。花草树木、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出格夜晚更是灯火通明,实正过上了求之不得的城里人生活。每个家庭都安拆了清水器,过滤后的自来水口感更好,愈加卫生安康。

从井水到纯清水,能够明显感触感染到社会开展朝上进步的改变轨迹,也是国度各项事业富贵昌盛、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恰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准确指导,国度的富贵强盛,才有了人民的安身立命,幸福美妙的生活。让我们勇敢抱负自信心,听党话,永久跟党走!

从公用德律风到5G智妙手机

“房子大了,德律风小了,觉得越来越好……”那首到处颂扬、耳熟能详的歌就是《越来越好》。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如许。

从我记事起,村上还没有安拆德律风,亲友老友之间有什么工作,就蹬上大自行车心急火燎的赶过往。假设路途很远,就只能通过写信那种原始的体例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村上的代销点安拆了德律风,在阿谁年代可是一件奇怪物,接下来的几年村里又有一些人家陆续安拆了德律风,但对我那穷困的家庭来说,德律风却是可看而不成及。开代销点的是我院里的二叔,离我家很近,有时我舅舅有事就会把德律风打到代销点。二叔站在大门口喊我母亲,母亲便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往接德律风,拿起话筒曲喘粗气,我晓得母亲是怕等的时间长了话费多。有时有了急事需要往代销点打德律风,母亲凡是也是德律风一接通就连珠箭似的说完,以至还没等对方说话就挂了德律风。其时打一分钟德律风二角钱,母亲生怕说长了产生的费用多。记得我家是90年代末安拆的德律风,其时德律风在全村已得到普及,我家是最初一批安拆的。那此中还有觅唤机问世,身价不菲,动辄四五千元。人们都以拥有一部觅唤机为荣,别在腰间特殊神情。不久“大哥大”呈现了,于是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成了很多人的逃求。但如许的场景在我们如许的村子是不曾呈现的,而我更不曾履历。

1999年我往了聊城上师范,至少两周才气回家一次。其时宿舍里有一部挂在墙上的德律风机,是插卡利用的,为了便利和父母联络,我办了一张德律风卡。那时呈现的是201或209的德律风卡,有30、50、100等面值的,我办的是面值起码的。我深知家里生活的困难,父母东拼西凑供我上学的不容易,所以从不随便给父母打德律风。在聊城上了5年学,我给家里打德律风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时太担忧我的父母会主动给我打德律风询问情状,并责怪我反面家里经常联络。到了快结业那年,班里有个家庭前提很优胜的同窗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什么牌子我不晓得,只看到那是一个粗笨的各人伙。那哥们经常拿在手里神情活现,有时很大嗓门在宿舍打德律风,唯恐无人不知,而我们只能投往羡慕的目光,并想着有朝一日像他那样拥有一部下于本身的手机。

2005年我参与工做,为便利联络,咬咬牙买了一部诺基亚品牌的手机,那是属于我的第一部手机。其时不寒而栗拿在手里,翻来覆往的看,那种喜悦好像彩票中了大奖一样,座机也逐步淡出人们视野。固然那部手机功用很有限,信号也不太抱负,我也仅用它打打德律风,发发短信,但我却视若瑰宝,陪同了我好几年才忍痛舍弃。

后来几年,我又陆续用了金立和乐视等品牌手机,手机的格式由曲板儿到翻盖儿,又由翻盖儿到曲板儿,不时的变更着。什么音乐提醒,和炫音乐彩铃,彩信等诸多功用不竭开发,但并没有特殊凸起改变。智妙手机的横空出生避世,把电脑的良多功用移接到了手机上,内存系统晋级,流量开通,路由器Wifi系统利用,大大改动了手机的利用空间。只需要悄悄按几下,就能够与四面八方的亲友老友通话、视频。并且手机功用也越来越多,什么手机摄影、上彀聊天、云计算、看新闻、付出宝、网上购物、看影视剧等样样俱全,令人大开眼界、赞颂不已。实是一机在手,便知全国事,没有手机处理不了的问题。我也利用过OPPO、华为、ViVO等牌子的智妙手机,功用愈加强大齐全,利用起来愈加得心应手。

时代在开展,社会在朝上进步,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沧桑巨变,苍生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从通信体例的演变上,从座机到如今的5G智妙手机,让我们领略到了祖国发作的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改变,我相信祖国的明天必然会愈加美妙,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能早日实现!

从小黑白电视到超薄液晶电视机

电视机做为苍生家庭重要的生活物品之一,已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迹,能反映出所在年代的变迁与开展。

上世纪80年代初, 那时在广阔的农村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处理, 电视更是件“奇怪物”,像“神”一样,让人顶礼跪拜。打我记事起,全村只要屈指可数的几台电视机,可以往蹭电视看的也就那一两户人家。加上晚上经常停电,能看电视的时机少之甚少,所以对我们小孩子而言,晚上痛愉快快看场电视就成了看眼欲穿、翘首以盼的事。每逢不断电的薄暮,我们那些小孩子总会催着母亲早点做晚饭,因为都雅的电视剧就要起头了。有时大人忙于农活做饭晚了,我们一看电视剧要开播了,饭也顾不得食,撒腿就往有电视的人家跑。为了能看上诸如《射雕英雄传》、《再向虎山行》、《白眉大侠》、《霍元甲》之类超卓的影视做品,要提早与拥有电视的人家打好招唤,否则连站的位置也没有了。那时看电视的人从屋里到屋外,电视机前挤满了人,前面的坐着、蹲着,后面的站着,以至个矮的站到凳子上,都眼睛盯着画面一眨不眨,看得津津有味。那时我是多么期看本身家能拥有一台电视机呀,那样我就能够为所欲为的看啦。

曲到90年代初,看着村里大大都人家都有了电视,再加上我同情巴巴的一再乞求,父母末于狠下心来,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再也不消像以前一样跑到他人家里看电视了,欣喜若狂的我也起头了电视迷的汗青。电视机的外形十分的鸠拙。黑色的外壳,头上拆着天线。画面十分的模糊,节目标数字在画面的右上方,占了整个画面的非常之一。晴和时,一家人还能够放心地坐在电视前乐呵呵的看着节目。当看得正进迷时,画面就猛烈跳动,有时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雪花。气急松弛的我就胡乱盘弄天线,父亲看见心疼得不得了,就会严厉呵斥我:“快住手,把电视弄坏了咋办?”那时父亲就会走上前,不寒而栗地动弹天线,而我只能心急如焚站在一旁,祈求节目快点恢复一般。虽然领受的画面不是很清晰,信号不是很不变,节目也有限,更可气的是较晚一些节目就没有了信号,还意犹未尽的我曲长吁短叹,只能极不情愿往关了电视,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电视剧中的情节。在阿谁年代,电视机里的声响总会挠拔人们的心扉,让我始末魂牵梦绕、挥之不往。

90年代后期, 我家又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黑白电视机就只能迫不得已的躺在屋子的角落里了。那台电视机体型浩荡,出格有一个“大后背”,重量很大。父亲还在房前立了一根很高的杆子,上面用铁丝绑着一个领受信号的天线设备。那台彩色电视机比本来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大得多,画面更清晰,视觉效果好,陪同了我们一家好多年。曲到2015年我村新农村革新完成,老屋拆除全家移进了楼房,其实欠好移运父母才忍把柄理掉。

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村上有的年轻夫妻买了崭新的大屏幕彩电,那彩电可比我们家的那台“大后背”电视机好太多,再安拆上有线,电视节目不只多得目炫缭乱,画面也清晰顺畅。配个影碟播放机,接上功放和音响,仿佛就是一个设备齐全的家庭影院,能够随时来场卡拉OK,实是令人大开眼界。2010年我成婚时,家里也给我买了42寸的液晶电视,影碟机、音响设备等一应俱全。

前几年,我家里新购买了一台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挂在客厅的墙壁上,既不占处所,又显得美看,与新式家俱、电器组合在一路,颇有一股现代化、小康家庭的神韵。自从有了那种集影视、收集功用于一体的数字电视后,上百个频道随意点播,不再担忧会错过本身喜好的超卓节目。

如今的电视不但单是色彩传神了,体积也日益超薄变轻,素材更趋势节能环保化,等离子、液晶、纳米等多种多样。弹指一挥间,新中国成立已经73年了,我家的电视机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平到等离子到液晶,从小画面到大屏幕到绿色节能环保;电视信号从弱到强,从无线到有线;节目从单调枯燥到丰富多彩,令人心潮起伏、慨叹万千。小小一台电视机,恰是祖国日新月异开展改变的缩影。恰是有了党的准确指导,国度的富贵强盛,才有了我们生活天翻地覆的改变,让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

从大自行车到高档小轿车

每当看到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我就情不自禁感慨祖国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改变。人们的生活程度大大进步,幸福指数也不竭提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民族骄傲感油然而生。出格是交通东西的更新,是典型的祖国开展强大的例子。

从我记事起,家里只要一辆锈迹斑斑的大金鹿自行车,长长的车身,高高的车座,前边还有一道横梁,看起来板滞、鸠拙。父亲经常骑着它出门,有时也会驮着我走亲戚。小时候我坐在前面横梁上,后来长大一些父亲让我坐在后座上,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巷子上,波动的凶猛,别提多灾受啦。那时家家养牛,也经常坐牛车,出门拉工具都能用它,出门走亲访友也能够赶着就走。印象最深的是9岁那年,做烟酒生意的舅舅赶着二轮马车从镇上往聊城进货,往返足有150里路,我和父亲坐着马车跟着往,路上走了好几个小时,也第一次看到了城市的气象。

1995年,我小学结业需要到离家七八里路的镇上上初中,省食俭用的父母节衣缩食,为我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它虽比那辆大金鹿款式美看,玲珑,但那道烦人的横梁还存在着。刚学骑车时,经常受困于那道横梁上不往,下不来,为此没少挨摔。出格一到下雨天更是心惊胆战,从村子通往学校的路是土路,别说骑,推着走都费力,车瓦内塞满了泥,一点都走不动,只好用小棍子来投泥,走走投投,投投挪挪。好不随便回到家,满身成了泥人,满腹委屈的我见到母亲就痛哭流涕,母亲也心疼得曲抹眼泪。冬天风雪交加,寒冷刺骨的凉风伴着雪花打在脸上,钻进心里再钻进骨髓,让你无法承担,无法想象,如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不冷而栗。

上大学期间,家里添置了一辆新式自行车,设想简约、美看,令人欣喜的是那道横梁末于不见了踪迹。我爱不释手,每次回到家都要骑上它在村上转几圈,车轮在愉快地扭转着,那份喜悦和骄傲在心中乱窜,几乎要溢出来了。后来愈加玲珑小巧、别致新颖的自行车进进我的家庭,为了磨练身体,我还特意买了辆山地车,工做之余骑上几圈,也是响应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2005年我参与工做后,用工资买了一辆电动车,再也不消脚使劲蹬车了。拧开钥匙,悄悄握住车把,电动车就愉快地跑起来,肆意地享受着奔驰带来的自在和潇洒。后来,各类品牌的电动车如雨后春笋不竭呈现,进进到千家万户,款式越来越精致美看,骑上往愈加平稳温馨。我家的电动车也履历了好几次“更新换代”,“雅迪”“爱玛”“小刀”等电动车先后买进,实是“你方唱罢我退场”。

2010年我成婚时买了辆心仪的摩托车。天天骑着摩托载着老婆上下班,风驰电掣的行驶在宽阔平整的公路上,迎着旭日动身,回来夕阳晚霞,生活好滋润、温馨,逢歇息闲暇时骑着摩托兜兜风觉得也很光景。

2018年,看到身边的同事伴侣都拥有了汽车,我和老婆颠末深图远虑,买了一辆斯柯达轿车。浅蓝的车身,顺畅、简约的线条,坐上柔嫩温馨的座位试开一下,静静静的,快速启动,实有种心花怒放的觉得。从此不怕日晒雨淋、不怕风吹雪刮。天天听着舒缓的音乐、赏识着窗外活动的光景上下班,轻松快乐、愉悦身心。现在节能减排、低碳、混动绿色环保、量优价廉车辆相继出厂,为轿车的普及做出浩荡奉献,惠及苍生!

现在,我和我的车正陪伴祖国开展起飞的脚步奔跑在通往幸福的平坦大路上。我座驾的改变,表现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改变,是国度由穷困到强盛在家庭中的表现,党的富民政策,改动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步一步,实现了心中的美妙梦想,配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日我要把一曲响亮的赞歌献给标致心爱的家乡,更要赞誉伟大贤明的中国共产党和富贵强盛、国泰民安的祖国。振奋人心的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度的开展描画了愈加美妙的蓝图,喜看今朝,神州大地处处莺歌燕舞、富贵昌盛;展看将来,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祖国明天更美妙!

【做者简介】李学刚,阳谷县做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阳谷县七级镇小学语文教师兼语文学科主任。热爱教导,喜好阅读,喜好文学,梦想成为会写做的教师。有多篇文章在《山东教导》、《聊城教导》、《山石榴》等各级刊物和文学平台颁发。

昂首就能仰看晴空

顾 问(姓氏笔划为序): 王传明 刘东方 张 军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 军 刘广涛 阿 勇 张厚刚

总 编: 踏清秋

主 编: 姜敬东

施行主编:宋昌敬

责任编纂:马美娟 国晓宁 若雪心禅

特约主播:虹 逸

《山石榴》编纂部

聊城市文联、市做协重点搀扶公号

平台目标:荐精品 推新人 弘扬正能量

衔文字结巢,只因与您相遇,感恩有您!

【投稿必读】山石榴原创文学平台投稿须知

热情欢送有识之士招商、赞助及协做洽商!

告白投放↓

0
回帖

【大赛征文选登】散文 | 李学刚:我为家乡唱赞歌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