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称帝,是靠什么掌握住中心局面的?比朱允炆适合当皇帝

3个月前 (11-17 07:48)阅读3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288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772
  • 回复0
楼主

明朝的巡视监察是整个监察轨制的重要构成部门。关于明朝巡视监察的布景、内容、演变过程、感化等,已有比力全面的研究,但在一些详细问题上,好比明朝巡视监察体系体例的本色、明统治者在十三道本能机能划分上的良苦专心、监察御史与巡按御史的区别及关系等,尚未引起足够的存眷。

明朝监察体系体例的凸起特征是巡视监察。洪武十三年(1380),墨元璋在废除中书省的同时,将御史台一并撤往。两年后,设置都察院,总揽监察事宜。在此前后墨元璋就曾差遣监察御史巡视处所。据记载,洪武二年(1369)“监察御史谢恕巡按松江,以欺隐官租,逮系一百九十余人至京师”。那应该是洪武改元后初次派御史出巡。后来力度加大,仅洪武十年(1377)就频繁差遣御史巡视处所。“遣监察御史吉昌等十三人分巡山东、广西等处”;“遣监察御史王渊等六人分巡各布政使司”;“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那时人员的构成尚无必然之规。有差遣御史与按察司官员配合出巡的。洪武六年(1373)二月,“命御史台令监察御史及各道按察司察举全国有司官有无过犯,奏报黜陟”。也有差遣行政官员出巡的。洪武四年(1371)七月,“命曹国公李文忠按行四川城池,抚绥军民”。因为多系因事暂时差遣,做法不敷标准,监察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墨元璋晚年曾慨叹:“朕临御三十年矣,求贤之心,夙夜孜孜,而鲜有能副朕看。任风宪者无激扬之风,为民牧者无抚宇之实。”但洪武朝事实奠基了明朝巡视监察轨制的根底。

明朝巡视监察轨制的正式确立是在墨棣登基之后。永乐元年(1403),他“遣御史分巡全国,为定造”。把暂时差遣御史巡按处所的做法固定下来。同时还针对某一项工做差遣专差出巡。如“永乐三年,差御史二员监试”;“永乐十三年,差御史三员巡督陕西洮州、河州、西宁茶马司三处,收贮官茶,易换番马”; “永乐十四年,初令御史巡盐”等。那些办法成为明朝御史巡视监察的重要内容。之后颠末不竭完美,末成一套缜密的轨制。

永乐朝巡视监察构成正式轨制并不是偶尔。墨棣以藩王身份用武力攫取皇位,不契合皇权正统看念。墨元璋在位时担忧大臣谋反,规定有人造反时处所藩王能够移文中心,讨伐奸臣和举兵清君侧。墨棣起兵时曾援引那一规定,做为政治上的遁词。但墨元璋的《祖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管辖镇兵讨平之。”前提是天子密诏。墨棣不成能得到如许的密诏,因而他又说:“予已上书陈情,请诛奸臣,今少主为奸臣所蔽,恐不见答,则惟应以尔等清君侧之恶,扶国度之既坏。”显然那个阐明牵强附会,不克不及令人心服。所以当墨棣以武力夺得皇权后,首要使命就是稳固本身的统治。为此他恩威并重,一方面大封“靖难”功臣。另一方面杀戮不愿回附本身的文武大臣。“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党死者甚寡。”通过那些办法掌握了中心的场面。但处所上的仕宦量大面广,难以用上述办法处理,于是便差遣御史出巡停止掌握。御史出巡有洪武朝的旧例可循,名正言顺,便于操做。永乐元年四月,墨棣差遣御史分行全国时说:“抚安军民,有司奸贪者逮治。”“抚安军民”四个字,点出了问题的关键。那应该是墨棣鼎力推行巡视监察轨制的实在企图所在。

0
回帖

朱棣起兵称帝,是靠什么掌握住中心局面的?比朱允炆适合当皇帝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