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躲】禅诗三百首2

3个月前 (11-16 20:15)阅读4回复0
yk
yk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1300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013
  • 回复0
楼主

【收躲】禅诗三百首1

禅诗三百首2

★苏东坡(1037—1101)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曾任礼部尚书、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官职。因“乌云台”事务被诬下狱,屡次被贬谪外放。学识渊博,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纵横任意,有如行云流水,列“唐宋八各人”之一;诗题材宽广,清雄旷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宕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为宋代四人书法家之一,可谓旷古稀有的文诗书画的全才。常与吴越名僧交往,还曾与许多禅师斗试机锋;列东林常总禅师嗣下,曾自言前身是个僧人。着有《苏轼诗集》、《东坡文集》、《东坡乐府》等。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四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哪复计工具。

老衲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坎坷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严羽曾言:“对句好可得,结句好罕见,发句好尤罕见。”本诗结句好,发句更妙,是一首备受称道的怀旧七律诗。驰名的成语“雪泥鸿爪”,就来自那一名诗。,首联,诗人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人一生飘浮,到底像什么?诗人认为,人生无常,流散不定,就像雪泥鸿爪一样。可想而知雪泥上的爪印是难以久存的,更不消说那飞翔的鸿雁,早已不知西东。回首往事,不恰是如斯吗?你看老衲业已寂灭,墙垣已颓,你往日的即兴挥题已不见了踪影。1056年诗人与其弟苏辙赴汴京应试过河南渑池,1061年赴陕西任时再过渑池。时隔五年,早已物是人非。不外,在达者看来,那是生命的宿命,是生命的法例。还记得那时候的坎坷路途么?路长人困,连跛驴都怠倦了。回想起来,历历如昨,还蛮有意思呢!

安命知天者,对人生有一番彻悟后,就要达看地看待一切。诗人恰是以那一气度曲面人生沉浮,并到达了别人生的圆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差别。

不识庐山实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那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禅理诗。黄庭坚谓之“吐此不传之妙”。

庐山是那位心爱的东坡居士的心灵故土,他对山是如斯的沉沦:横看、侧视、远眺、近看、高瞻、俯瞰,对庐山诸峰别致的造化与形态感应意趣盎然。那纵横倚侧、远近凹凸的看察,将一个挚爱山景禅境的奇造妙化的赤子的心境毕然闪现了出来。固然各式固执,万分难舍,可仍是弄不清它的原来面目。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还没有超脱,没有跳出三界外,哪能高屋建瓴、知根达源呢!

庐山是一座充满禅境的宝山,晓得庐山实面目,也就晓达人生极境了。

展开全文

庐山烟雨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百般恨不用。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赏析】

那是一首广为宗门引用的理趣诗,形象地展现了未悟与悟后的境域。

青原惟信禅师有一段驰名的禅话:“老衲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常识,有个进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表示了一个达者先辈小乘禅境,再进魔境,此后臻抵大乘圣境的过程,也是那首禅诗更好的注脚。

庐山烟雨光景与浙江的钱塘潮,都是闻名全国的名胜,几骚人骚人为之倾倒,挥毫泼墨,那等名震宇内之宝地不亲身往常识一番,是会抱撼末身的。可是到过之后,却发现没什么特殊,仍然是庐山烟雨与钱塘海潮。

悟前百般恨难消,千念万虑,放舍不下,把那庐山烟雨与浙江潮,把那须实证的佛性禅心,看成非我的存在,其实大谬;比及大悟后,放下诸念,才大白那名胜亦不外是佛心我心的微妙表现罢了,佛性在悟前悟后不曾有丝毫改动,仍然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只不外觉者开了天目,获得了大伶俐罢了。

赠东林总长老

溪声即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沉寂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改日若何举拟人。

【赏析】

那是东坡居士表示本身对禅的颖慧的一首悟道偈。东林总长老即东林常总(1025—1091),世誉称“马祖再来”。

首二句表示诗人对佛性禅理的透悟,尾二句表示本身对秘诀圣境奇妙无限的证悟。溪声与山色,其清澈明丽,无非是纯净无垢的佛性禅心的妙现;那溪光山影,在迷离的夜色中,在觉者的心目中,几乎就是在颂唱着奥妙无际的八万四千秘诀,其博大精深、欢畅愉悦,我如何才气向别人剖明呢?!说什么“举拟别人”,那清楚是透达禅境的东坡居士的一句反问! 因为禅宗是主张不立文字的,故禅境只可领悟、不成言传,只可自证、不成他求,即所谓“言无展事,语不投契。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喊?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那是一首极为精到的以琴示禅偈。

《楞严经》中说:“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无妙指,末不克不及发,汝与寡生亦复如斯。”又有偈云:“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缘离,是则常实在。”深谙禅理的苏轼试图通过琴诗阐明禅门的奥理。诗人设了两个假设句,两个反问句,阐明生灭的微妙。妙音为无,若何能自喊匣中,又怎么能从指头上听到?只要当有无相生,琴指相拂,才有响泉磬韵。不外,即便它听得到,那也不是它的自性。无生无灭,才是空的原来面目。

苏轼一生中结交僧友数十人,有上百首赠答僧友诗。下面仅列举一二,以示诗僧友朋们跟那位旷古绝今、觉事达人的才子的友谊。苏东坡《书双竹湛师房二首》:“我本江湖一钓船,意嫌高屋冷飕飕。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暮鼓朝钟自击碰,闭门孤枕对残红。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清人纪昀评此诗:“意自通俗,语颇清脱。”

慎长老《和东坡诗韵》为:“东轩长老未相逢,已见黄州一信通。何必扬眉资目睹,须知千里事同风。”达者千里手札晤访,足可聊慰难逢之意。既然千里同宗,万里同风,已足可抵得上齐案扬眉了!

维林(?—1119)《问东坡疾》是一首充满轻松诙谐的问疾诗:“扁船驾兰陵,目换旧风物。君家有天人,雌雄维摩诘。我口吞文殊,千里来问疾。若以偈相答,露柱皆笑出。”此中“君家有天人,雌雄维摩诘”句,表达了维林禅师对东坡禅境的褒颂;而“露柱皆笑出”,表示了禅者的伶俐与轻快。

★道潜(1043—1102)

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号参寥子。参大觉怀琏得法,为云门宗传人。绍圣元年(1094),苏轼放逐南方,道潜连坐出家。建中靖国元年(1101),蒙赦,复僧籍。哲宗赐号妙总巨匠。宋朝驰名诗僧,与秦看、苏轼为友,长诗工文,其诗清爽顺畅,绝句尤富诗情画意,为时人非分特别赏识。苏轼谓之“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着有《参寥子诗集》。

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春柔,欲立蜻蜓不自在。

蒲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赏析】

那是一首广为传颂的题景小诗。苏轼曾将此诗刻于石上,死力称道诗中的妙笔。

全诗以清灵的笔触、巧妙的裁剪描画了江南暮春的诱人光景。临平山位于光景如画的杭州东北。诗僧在经行途中,通过对临平山一带如诗光景的细腻描画,表示了一位落发沉寂的衲子对天然的无限热爱,同时表示了他做为一代诗僧特殊的笔力。首句写山下柔蒲成片,生气兴旺地摇曳于春风中,风过猎猎,一阵一阵地展漫过往,显得无比轻柔、安适。那飞倦了的蜻蜓也想在蒲草上歇歇脚,可是不知是春风在捉弄它,仍是蒲草在跟它游玩,老是扭捏不定,喊它怎么也立脚不稳。一个“不自在”,极富神韵,反衬出天然界无限的生气与自在。再加上那山路弯弯,一步一景,放眼那水汀沙洲,藕花无数,清香袅袅,似乎整个世界都是象征佛性沉寂的莲花与清香,寓示出诗僧对佛性实如与宇宙天然的纯朴本实的赞誉。

绝句

高岩有鸟不出名,款语春风进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赏析】

那是一首语浅意白的比兴借喻诗。高岩鸟即是诗人,也是禅衲子的代称。

首句的“高岩”阐明其处境之高远。“不出名”阐明高岩鸟的超尘脱俗。你看它多么清灵安适,歌喉多么动听,姿势多么轻盈,春风是它的友朋,它一路跟春风呢喃着,随春风出进万户千庭,传唱着春的动静。那出名的黄鹂和频频其舌的百舌鸟正在仆人面前卖弄歌喉,喜得它们的仆人乐不成收,你那清越的妙音除了春风又有谁识得此中实意呢?!

一个禅者便好像高岩鸟,不计名利,不悦俗汉,唯求与春风为伍,留清音自乐,落发也罢,在俗也罢(诗人曾因写挖苦朝廷贬功苏轼的诗而得功显贵被迫令出家)。

清僧大成的咏鸟诗《伯劳西往》则表示的是另一番禅意,上诗中的百舌为伯劳的一种:“伯劳西往雁东来,李白桃红岁岁开。万事无过随分好,人生何用苦安放。”世事倥偬,万事随缘,才是称心的人生。

卜居智果答方外

青灯残篆夜寥寥,门外秋风振苇萧。

羞愧高人能见忆,为予西看立溪桥。

【赏析】

那是一首好像伟岸雕塑般的抒情诗。

智果寺位于西湖孤山,寺中有参寥泉,泉水甜冷宜茶,是一处平静斑斓的修行之所。本诗描写定居智果寺时道潜乐寺喜禅的心境。然而,诗中不见一字间接描写,而是借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首二句写景,表示了秋寺的空寂、冷清与清幽、萧瑟,而那恰是一个衲子最钟爱的所在。那是一处多么心爱的家园哪!怪不得诗人由衷回忆起如许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一位方外高士只身站在溪桥上,朝西而立着,他在迎候诗僧的到来。那幅挥之不往的画面,一生中反频频复地呈现在诗人的脑海中,那高人西看立溪桥的镜头,深深地感动了诗人的心,自从那时起,他就深深地挚爱起那一方乐土。因为诗人也是一位心出尘外的千里同风者。

口占绝句

寄语东山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

禅心已做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赏析】

据《侯鲭录》载:“东坡在徐州,参寥自钱塘访之。坡度上令一妓戏求诗,口占如此,自是名闻海风。”一个风流倜傥却时遇贬抑的才子,一个风流灵透且净心永在的诗僧,弄出那一段诗坛美谈,是诗坛的风流,也是禅林的风流。才思饱溢的道潜即兴吟诵的那首艳情绝句,拉开了禅风诗坛上崭新的一幕。自此,良多禅诗爱用艳情诗来表达禅意,从传统的山川清雅诗、温馨田园诗中另辟门路,进显露出一股灵秀温馨的活鲜生气。

全诗首二句寄语歌妓,尾二句剖明本身。首二句以神女与襄王梦中神会的典故,委婉委婉地将风流才子苏轼与芳龄女乐的世间风流表示得诗意盎然,令人不由忆起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辞行楚襄王时的词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诗人通过那段世人熟知的典故,必定了世间的风流与人生称心,不外那是世间才子佳人的生活,于禅者则否则。后二句写本身平静修行的禅心已化做沾泥柳絮,不会像杨花一般随春风上下癫狂,而是收住心猿,看住自性,不再起心动念了。

下面我们略略阅读一下禅诗中的风流:

宋报恩演《佳人睡起》为:“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致还她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那首诗描写懒睡佳人的风流在于她的“肌骨好”,处子的肌肤风骨还连结着清纯,心境尚未沾染,那也恰是禅心的表现。

宋代肯堂元禅师《美如西子》为:“美如西子离金阙,娇似杨妃下玉楼。整天与君花下醒,更嫌何处不风流。”将悟禅后的风流新颖表示得淋漓酣畅!

宋代法泰《高楼美女》为:“高楼美女一双双,各向琼窗坐玉床。绣出鸳鸯呈似了,金针深插锦香囊。”那首悟道偈仿佛一幅缤纷叠彩的美女织绣图,哪有半点清凉的禅意。然而恰是那琼窗玉床间的高楼美女,绣出何其神似的几乎就是像全了的鸳鸯,却难圆美梦,只好将那一腔柔情深深地刺进香袋中。那空幻绵密的觉得,正比如禅者对悟境的孜孜不懈。

清僧安生的一首《挽旃那》,似写女施主的笑脸音容,实写其心底对佛的虔敬与深深的禅意:“玉容从此谢空华,小阁游丝护碧纱。含蓄曾遮松下扇,清幽谁供佛前花。蒲团初撒怜春月,贝叶空遗映晚霞。几处香温悲手泽,青鞋倚壁冷袈裟。”

东园

曲渚回塘孰与期,杖藜整天自忘机。

隔林似乎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赏析】

道潜是一位写景高手,也是一位与大天然对话的高手。诗中咏叹的幽景东山,为五祖弘法的湖北黄冈的东山胜地。

曲渚方塘,似乎熟稔的友朋,可随时拜访,无须相约;整天手持藜杖,踟蹰林间,可忘却一切世间机心。幽寂沉寂的天然令人陶恋不已。那是曲抒胸臆的描写,表示落发人恬澹平静的心声。尾二句以动衬静,那若隐若闻的机杼声,传自蓊郁青苍的深山幽处,织出林间无限的生气。最妙是那“似乎”二字,令人回味无限,展现出诗人高明的笔力。

秋江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莽外,何处江村人夜回。

【赏析】

此诗同《东园》诗同为题咏东山的组诗之一,广为世人传唱。惠洪《冷斋夜话》中载:道潜做诗,逃法渊明,其语有传神处,曰:“数声柔橹苍莽外,何处江村人夜回。”又曰:“隔林似乎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时从东坡在黄州,士医生以书抵坡曰:“闻日与诗僧相从,岂非‘隔林似乎闻机杼’者乎?实东山胜游也!”坡以书示潜,诵前句曰:“此吾师七字诗号。”

道潜是一位写景表意的诗中高手。那首《秋江》将秋江由黄昏至初夜时的气氛凝练为平静与寥廓,表示了一位心境空幽清澄的禅者对大天然的诗意特殊的把捉。首句写落日正红之时,次句写落晖已敛之景,三句现日落之后的暮色苍远,第四句为夜色覆盖秋江之图。首二句以彩绘之笔,进画于诗。“红叶”与“白沙”,衬着了秋色的浓重与生气。“酒旗落”与“落日微”,勾描出凄清苍凉而悠远的秋意。最精妙的第三句“数声柔橹苍莽外”,将六合之悠悠与苍莽之静谧付与了无限的诗意,一个“外”字,造境戛独,意趣空远。那动中之静,那回中之意,余韵袅袅,令人回味。

江上秋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赏析】

那又是一首罕见的描绘江上秋夜清皎平静的意境的佳做。

诗歌详尽地描写了江上自初夜至夜半、由阴雨至雨霁月现的阴晴改变,喻示着深深的禅理。首联写秋雨潇潇,秋声瑟瑟,雨沉暗江一片苍莽,梧叶翻动一片萧瑟。苍劲的秋风曲吹到三更才停歇下来,一个“断”字将覆盖于首二句的阴沉、萧瑟化为虚无,大有化陈旧迂腐为神异之效。不断在楼头感触感染着秋夜诗意的诗人欣喜地发现:月亮在浮云浅淡处露出清皎的光辉。好一句“月在浮云浅处明”,含寓了几人生哲理。那本自澄明晶莹的禅心不是也要颠末秋风秋雨的洗礼,颠末正念与妄念的争斗才气如明月般脱颖而出么?

全诗条理清楚,构想精致,字句锤炼,一句一转,却意境浑成。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曲,号山谷白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一生仕途坎坷,在朝内派系斗争中,因看点守旧,屡遭贬谪,极不得志。曾一心向佛,为临济宗黄龙派禅师祖心禅师的门生。习诗初受惠于家学,后与秦看(1049—1100)、晁补之(1053—1110)、张耒(1054—1114)肄业于苏轼,合称“苏门四学士”。诗开江西一派,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妙。论者谓其诗“造句奇崛”(方东树《昭昧詹言》)“清爽奇峭”。有《山谷内集》、《别集》、《外集》等行世。

牧童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垄闻。

几长安名利客,无计可施不如君。

【赏析】

相传那是一代名诗人黄庭坚七岁时所做,表示了诗人早慧的诗才与颖慧的才能。用语浅白,却寓意非凡。

落日西下时分,牧童吹着短笛,在斜风中回往,多么安适自适。回想起来,几逃名逐利之徒,机关算尽太伶俐,处心积虑地营私结党,在名闻利养中沉沦挣扎,反而把最重要的本实给丢失了。怎么比得上牧童深味天然禅趣,于世无争,恬淡自怡呢?唐代诗僧栖蟾有一首《牧童》,极妙地表达了禅者所钦羡的牧童境域:“牛得自在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往,月明抚掌回。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宋人牧童的《答钟弱翁》也是一幅高士图:“草展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回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山谷白叟一生坚心向佛。黄龙派名僧惟清赞曰:“生平所见士医生人品,未有出此公之右者。”《居士集》载有他的一段参禅趣事:“鲁曲诣晦堂问道,晦堂曰:‘论语曰:二三子以吾隐乎,吾无隐乎尔。公居常若何理论?’鲁曲呈解。晦堂曰:‘不是,不是。’鲁曲迷惘不已。一日,侍晦堂山行,时桂花盛放,晦堂曰:‘闻桂花香否?’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鲁曲豁然,即拜之。”

他一生写有数十首禅诗,曾在诗中自谓“食茶食饭随时过,看山看水实畅情”,《题落星寺》中的“细雨躲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成为千古名对。一首《池口风雨留三日》语句清爽奇峭,寓理于物,予人高古朴茂之感:“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春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回了读残书。”论者谓之“别有风味,一洗腥腴”。(方东树《昭昧詹言》)其《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一诗,写景清爽,立意清远:“万事统一机,多虑乃禅病。排闷有新诗,忘蹄出鬼径。莲花生淤泥,可见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与晚色静。”好一句“小立近幽香”,端的是深得诗禅三昧。晚年与画家黄斌老酬答之做《又答斌老康复遣闷二首》亦为世人传诵的名诗。之一为:“百疴从中来,悟罢本谁病?西风将细雨,凉进居士径。苦竹绕莲塘,自悦鱼乌性。红妆倚翠盖,不点禅心静。”之二云:“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鱼游悟世网,鸟语进禅味。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无论是“西风将细雨,凉进居士径”,仍是“鱼游悟世网,乌语进禅味”,都历历再现了诗人对禅趣禅理的至高体悟。钱钟书《谈艺录》评之为“以生见巧”。

★仲殊(生卒年不详)

安州(今湖北安陆)人。北宋诗僧。进士身世,后弃家为僧,居杭州吴山宝月寺。与苏轼友善,因其喜食蜜,故名蜜殊。能文善诗,工于歌辞,往往操笔而就。亦工艳词,风气秀丽清婉。

润洲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赏析】

那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驰名七绝。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评道:“僧仲殊‘北固楼前一笛风’一首,亦唐人佳境。”

首句点题,在千古名胜北固楼前,耳边是风中捎来的悠悠笛声,是多么令人温馨。更不消说,春日晴和,白云缕缕。只不外在那自前人文荟萃的江南,连白云都折射出汗青的馨香。一个“断”字,不只绝妙地拟态,也折射出汗青的悠韵。往事已成悠悠烟云,只要春色永驻人世,灵性的天然才不管你什么朝代兴亡,仍然芳草萋萋,在初春二月就绽放出无限的生气,在如朦胧诗般的烟雨中显得青润可人,惹人怜爱。在那幅美妙的画卷面前,此中饱含的禅意,读者自可各有理睬。

下面我们再录一首仲殊的佳做,以饱览其浓酽纵横的才思。《诉衷情@冷食》:“涌金门外小瀛洲,冷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热,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词中的禅意可与诗中的禅意相拍照鉴。

历代颂北固山诗中多有佳做。而北宋诗人曾公亮(999—1078)的《宿甜露僧舍》,其石破天惊之妙,可谓古来无二。诗云:“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进大江来。”北宋诗僧法平曾做《北固山》,也是诗意盎然:“不负南徐约,来看北固云。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雨意生苍壁,潮声起夕曛。半生漂泊恨,此日重殷勤。”一个是“开窗放进大江来”,惊人的气焰其实可嘉;一个是“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对仗工整,且深蕴时空的悠韵,均为罕见佳做。

★重喜(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会稽人。熙宁(1068—1077)中有史载。少事打鱼,喜诵经文,不识字,却能书,善诗偈。

绝句

地炉无火一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

乞得苎麻缝破衲,不知身在寥寂中。

【赏析】

那是一首意境清寂的描写修行生活的好诗。

首二句描写岁末的冷冷与寺宇的清凉。炉中无火,喻诗人身心无“火”旺炽,身心平静如洗。一囊空,愈加深明示身心无看无欲。落地成裘的雪花飘荡于岁末之际,亦是诗人冰心如雪的写照。臻达此一境域,哪还在乎草鞋破衲,只觉得那清寒伶丁,正好守节持操,让无欲的身心永浸于寥寂的禅意中。那寥寂的意趣,自有一番卓异的风骨,此恰是诗中的禅意所在,也是诗人的诗兴所在。

★昙秀(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与苏轼、晁补之为友。

山光寺

扁船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躲。

羞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做天香。

【赏析】

那是一首意气风发的山川禅意诗。

诗做借盛颂扬州山光寺的光景表达本身的禅悦之境。《东坡题跋》云:“予在广陵,与晁补之、昙秀道人同船,送客山光寺。客往,予醒卧船中,昙秀做诗。”

首句的“乘兴”将诗人的意兴点题,点明一个出尘脱俗的衲子视大天然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佛性空灵的化身,都是愉悦的生命。古寺临流,显得多么古朴高雅,气象万千,只要用“胜气躲”三字方可宽大。不只扁船、古寺、清流饱躲胜气,就连南风也通晓禅意,吹得江南春至,花木飘香,闪现出一派平和之气,交错出一帙物我同春的浑然一如的天香图卷。

★靓禅师(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住汝州(今河南临汝县)香山,坐化而末。

绝句

春天一夜雨滂沱,添得溪流意气多。

刚把山僧推倒却,不知到海后若何。

【赏析】

惠洪《冷斋夜话》载:“靓禅师,有道老宿也,主筠(今江西高安)之三峰。尝赴供民家,渡溪涨,靓重为溪流所陷,孺子掖至岸,坐沙石间,垂头如雨中鹤,忽指溪做诗如此。”可见本诗为即兴咏得的妙构。

那是一首写景咏物以寓禅兴的佳做,气焰豪宕,放意深远,将禅者如海洋般恣肆的气宇诗意地停止了勾勒。一夜豪雨,溪流一改往日之涓细,怒滔滚滚,摧堤冲岸,何其势不成挡。可是那一切只不外是一时的幻象,一时飞扬嚣张也改动不了冥然中的命运,一切喧哗风尘末将回于平静,等溪流进海后末将被海的博大与深邃所吸纳。诗诠至此,其禅意自明。

明代诗僧契逊亦做有一首《山雨》,表示的禅意亦唤之欲出:“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好一个听任山川而自得的僧家。

★守诠(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一做惠诠,杭州梵天寺僧。苏轼极爱其诗,有唱和诗《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心爱,次韵净。

题梵天寺

夕照冷蝉喊,独回林下寺。松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屦。

唯闻犬吠声,又进青萝往。

【赏析】

“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那是南宋诗人周紫芝对守诠诗做的中肯评述。(见《竹坡诗话》)自此,“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广为世人论禅谈诗时所引用。苏轼喜欢小诗的清婉幽寂,逃和守诠诗道:“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纲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往。”

诗名“题梵天寺”,实写山僧夜回。首联点明时令,衬托出晚秋凄冷萧杀的气氛,独有那古木掩映的林下寺,有一种提唱不尽的风流。面前是松扉常启,昂首是明月如钩,明月正安适地穿行于云中,夜晚显得如斯幽丽偏远。唯有犬吠声陪伴着衲子的静修,并且也跟着夜色消逝在青萝深处。蝉喊与犬吠,以动衬静,出力衬着山中的空寂,衬托出一种永久的静寂。而那幽深清远处,自有禅心的灵现,是忘却尘俗的觉者最为钟爱之所在。

★清顺(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字怡然,杭州西湖北山僧,“清约介静,不妄与人交”。(《避暑录话》)王安石颇爱其诗,东坡晚年也与之唱和。

题西湖僧舍壁

竹暗欠亨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赏析】

《竹坡诗话》中载:“东坡游西湖,于僧舍壁间见小诗,问谁所做,或告以钱塘僧清顺,本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而顺之名出矣。余留钱塘七八年,有诵顺诗者,往往不逮前篇,政以所见之未多耳。然使行于此,亦可传也。”可见那是一首广为传诵的禅诗。

那首五言绝句,全诗不着一“幽”,而幽寂毕现。首句重在一个“暗”字,篁竹蔽日,郁郁苍苍,表示的是林中僧宇的幽寂;次句以动衬静,使人备感寺院的清寂幽远。“落如雨”形象生动地将林间的清幽表示得如绘如织,予人以动态的美感。而“春风自有期”句对春风停止了拟人化的描画,“桃李乱深坞”句以一个“乱”字将令人目炫缭乱的春色表示得叠彩纷呈,一个“深”字又将山坞的幽邃进一步强化。全诗动静连系,明暗互现,实可谓字字见功力,句句有诗情,无怪乎其受世人传唱了。

诗人还题有一首《北山垂云庵》,多有妙句佳趣:“久从林下流,颇识林下趣。纵然绿阴繁,不碍春风度。闲于石上眠,落叶不知数。一鸟忽飞来,啼破幽绝处。”“一鸟忽飞来,啼破幽绝处”句,可谓深谙诗家三昧。

★先觉(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别名惠天觉。诗为苏轼、元章(即米芾)所爱重。时人谓其诗做“浑然天成,无一毫斧凿痕,雍容闲适,最有唐人风气”。

题大慈坞祖塔院

谷口两三家,平田一看赊。春深多遇雨,夜静独喊蛙。

云暗未通月,林香始辨花。谁惊孤枕晓,涛白卷江沙。

【赏析】

诗论《北窗炙棵》载:“惠先觉最为东坡、元章所礼。为人朴野,平民草履,绳梭榈为带。时夜半起,捶其法嗣门,索火甚急,知是得句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勤于禅修又工于诗格的诗僧形象。

那首五言律诗,描画了寺院暮春的幽深闲静。全诗描摹了禅院自薄暮至翌日清晓的风光改变。暮春时日,站在谷口远眺,但见一马平川,视野极好,有两三家庭舍装点于桑田之间,织就一卷乡下迷蒙的小景。而春末多雨,细雨润物而无声,只要那蛙声的喊噪突破夜间的静寂。在那静静的雨夜,云暗天黑,明月不现,花开难晓,然而那林中传出的清香仍然传递着花的动静与生气。那连续串的景物描写,使我们感触感染到一个诗人对春色的沉迷,感触感染着他心里的平静。花香、蛙喊催着诗人进眠,而到了清晨,席卷着岸边白沙的涨潮的江涛又将诗人唤醒。

全诗情景交融,表示了一个过夜古寺暮春图中的诗僧平静恬澹的意境和与天然契合相通的禅心。

★道英(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福建泉州人。嗣法觉照琦禅师。

绝句

南北工具住险峨,古岩冷桂冷依依。

无人到我经行处,明月清风拟付谁。

【赏析】

那首七绝,是甜守清虚、安适适意的禅子心灵的写照。

首二句写僧人云游四方,住在崇山峻岭之中,与古岩为群,冷桂为伴,过着远离尘俗的平静生活。此处“古岩”象征心地勇敢,“冷桂”象征心灵纯净。如斯孤高清凉的经行处,天然是人迹罕至、置之不理的,那么清风明月的纯洁、闲适自得的意趣又与谁分享呢?一个设问句,似含“前无前人,后无来者”的怆然,实则表示出自我意识的醒觉:明月清风就是我,就是禅心,我就是明月清风,并与之已然化为一体。“明月清风”,取自《南史·谢惠传》。传载谢惠常日“不妄交游,门无宾客,有时独醒”,曰:“进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宋僧守安的《南台默坐》也可看照一阅:“南台默坐一炉香,整天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往妄图,都缘无事可筹议。”

★文政(生卒年不详)南岳衡山僧人。

题胜业寺

山鸟无凡音,山云无俗状。

引得白头僧,不时倚藜杖。

【赏析】

那是一首古朴苍劲的五言绝句诗。

首二句描写山间的鸟儿与山中的白云。山鸟款语,清幽绝响;沧海桑田,幻化无际。引得鹤发皓首、老气横秋的老衲,时常依杖伫立,沉浸于山间的清虚奇胜之中。首二句的一个“无凡”一个“无俗”,出力衬托山寺的超凡脱俗,也从侧面表示了诗人远离尘俗、清虚无为的心境。而一句“不时倚藜杖”,将一个老衲陶然山川的悠然自得的心境表示得活乖巧现。寥寥二十字,点染出一幅老衲醒山图,令人回味无限。

★景纯(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元丰初(1080年前后)为“山川甲全国”之桂林诗僧。

绝句(二首)

夜色中旬后,虚堂坐几更。

临溪猿不喊,当槛月初生。

后夜客来稀,幽斋独掩扉。

月中无事立,草际一萤飞。

【赏析】

惠洪《冷斋夜话》载:“景纯居豫章乾明寺,整天闭门,不置侍者,一室漠然。闻邻寺斋钟,即造焉,坐同寡食堂前,饭罢径往。诸刹皆亲爱之。或阴雨,则诸刹为送食,住二十年如一日。”可见景纯是一位精于禅修、矢志不渝的高僧。

本诗便是诗人心里生活的实在写照。第一首小诗描写诗僧坐禅时的平静灵境。时过中旬之后,夜色深厚,在那深幽的夜色中,连溪边的灵猿都将息了,只要一位老衲久久地默坐看心,曲至那一轮下弦月冉冉地升起。一句“当槛月初生”,将象征禅心的明月初升时的生气表示得栩栩如生,也陪衬出诗人的禅心如那初生的明月般光洁纯净、大放光华。

第二首诗描写山寺夜半客往,僧人独掩幽斋。在那平静孤寂的月明之夜,诗人洗澡在清澈如水的月华中,心中没有一丝挂碍,他久久地站着,出神地专注于草际飞起的一点萤光。那闪闪烁烁的幽光,与诗人心中的灵性之光水乳交融,衬托出一种平静无染的超然自适的美妙禅境。好一个“月中无事立,草际一萤飞”,与山谷的“小立近幽香”同为意趣盎然的造情景语。

★元照(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字湛然,号安忍子。浙江余杭人。1081年前后住灵芝寺,赐谥大智律师。

白云庵

道人倦巴结,结庵在山洞。静爱山头云,空蒙如积雪。

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却忆前人诗,只可自怡悦。

【赏析】

那是一首风格清爽、意趣高致的白描诗。

全诗出力描写白云,天然而然地将斋庵的虚灵衬托而出。首句写白云庵结庵的人缘与白云庵的所在。一句“道人倦巴结”,将一个看破尘凡、清心寡欲的道者之心全然道破。颔联与颈联死力描摹白云的静美、空蒙、舒卷与明灭,表示天然的神妙与造化,道出白云的灵性与幻化。尾联曲抒胸臆,借用梁代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岭上有白云。只可自怡悦,不胜持赠君”一诗中的“只可自怡悦”句,表示诗人怡悦自得的心境。至此,则诗中出力描写白云之美的意图已历历彰明。

表示云庵的诗句在禅诗中可谓俯首皆可拾。下面试举数例,以一阅禅者的风摘:

宋僧显万的《庵中自题》是一首巧用拟人手法的妙诗,广为时人传诵:“万松岭上一间屋,老衲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往做行雨,回头方羡老衲闲。”一句“老衲半间云半间”,将云视做至友,其拟人之笔可谓精绝;而一句“回头方羡老衲闲”,则将僧人的安适意趣擎举而出。

志芝的白描之做《千峰顶上》为:“千峰顶上一间屋,老衲半间云半间。晚夜云随风雨往,到头不似老衲闲。”大有异趣同工之妙。

南宋诗僧仲皎的《回云亭》,则写得清丽灵动:“一丛飞出岫,舒卷意何长。做雨遍全国,乘风回帝乡。无心怜洒落,四处自清冷。缥缈来空碧,吟边带落日。”好一个“无心怜洒落,四处自清冷”,天衣无缝地将佛禅之意纳进天然景物之中,可谓罕见的玑璧之做。

元僧原妙的《云庵》,则表示了一位山人爱云候云的自适心态:“或淡或浓施雨往,半舒半卷逆风来。为怜途路无栖泊,却把柴扉长夜开。”其“或淡或浓”与“半舒半卷”句,辞摘斐然;而长夜等待,又深蕴禅理。至于明人周权《山中云》中的佳句“空山有白云,雅与高人约”,则将白云文雅的品格毕现得一目了然。

清诗人殷如梅之《宿中白云》诗,将一位隐逸高士的幽闲风摘做了诗意的点染:“布衾纸帐夜初冷,禅室幽闲梦亦安。不听松风床下响,那知身在白云端。”

★奉忠(生卒年不详)

四川僧人。《冷斋夜话》栽其素性豪宕,善饮,与时人章子厚友善。

夏云

如峰如火复如绵,飞过微阴落槛前。

大地生灵干欲死,不成霖雨漫遮天。

【赏析】

那首描写夏云的诗表示了一位佛子慈善为怀、普济全国的爱心。

首句一口气以三个比方精到地描摹了夏云的幻化多姿,字里行中显出诗人心里的焦虑滞重。夏云时如山岳般险峻,如烈火般冲荡,或如绢如绵点火即燃。即便有时洒下一片微阴,也不见得有一丝雨意。大地上已是饿殍遍野,饥渴难当,你何时才实正普降甜霖,挽救全国苍生呢?!

无独有偶,抱有一颗济世佛心的诗人白居易也做有一首《岭上云》,表示了同样周济全国人的慈善之心:“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做雨无。”

★有朋(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福建人。有《螺江集》传世。

天开岩

栖霞山后峰,天开一岩秀。中有坐禅人,描述竹柏瘦。

饥餐岩上松,渴饮岩下溜。爱步岩室前,白云起孤岫。

【赏析】

那是一幅岩中坐禅人的白描图。

首联描写天开岩的奇秀。颔联描写坐禅人的品格清高,描述枯奇。颈联描写坐禅人安于禅定的生活。他不吃烟火食,猿猱为伍,橡栗充食。人不胜其苦,禅者则不改其乐。他危坐岩中,没有任何私欲,抱持的是一颗竹柏般的净心。正因为他超尘脱俗,才有喜好在岩前独步的闲适,才有陶恋于孤岫白云的高士情致,好像自在安适的仙人一般。

诗题为“山岩”,然全诗实写坐禅僧,表示的是对僧人高尚的礼赞。“实快活,无羁绊,万两黄金末不换”,那一诗偈恰是本诗中僧人心境的写照。

元僧释英的《径山夜坐闻钟》写闻钟的老衲,自有一种清凛的禅趣:“凉气生毛骨,天高露满空。二三十年事,一百八声钟。绝顶人不到,此心谁与同。凭阑发孤啸,宿鸟起长松。”

元明之际高僧清进的《漫兴》同为表示坐禅进境域之诗,却一扫枯寂之意,而恣肆汪洋,一发而不成收,与《天开岩》的静寂比拟表示了狂禅之风。诗云:“困来高枕卧昆仑,觉后凌风到海门。信手挽回推日毂,转身挨倒洗头盆。山水也做尘凡化,富贵徒留青冢存。好在黄眉脱牙叟,且同花下醒芳樽。”

★克勤(1063—1135)

宋临济宗禅师。彭州(今四川彭县)人。落发受具足戒后,谒五祖山临济宗杨岐派法演禅师,得蒙印证并嗣其法。与佛鉴慧勤、佛眼清远齐名,世称“演门二勤一远”。于成都昭觉寺传法。赐号圆悟禅师。所着《碧岩录》,自宋以来列为“禅门第一书”。

投契偈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扶醒回。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单独知。

【赏析】

那是一首到处颂扬的见道诗。

圆悟克勤为五祖法演侍者时,一次一位官员来访,法演问他:“你读过小艳诗吗?此中的‘频唤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识得声’当若何领略?”官人只是“诺诺”罢了。克勤亦不得其解。当他走出方丈,忽见一只红冠大公鸡高啼着飞上高墙,于是心有领略,做了如上诗偈。

首二句描写豪家子弟热衷于歌舞醒酒,其实是以少年比方参禅之人。金鸭浮香、锦绣帏帐、笙歌扶醒,比方色界的纷繁与喧哗。而修禅者只要超越那一声色界,往除妄念,方能证悟自性,回回本意天良。不外那一段扶醒而回的风流韵事,是秘而不泄的,只要与少年一路“风流”的佳人才气晓得,是不克不及说与别人的。即所谓禅境只能自知,不克不及言说。

全诗满布绮语,彩曲纷呈,却深意蕴藉,不愧为锦绣之做。

★守珣(1064—1134)

宋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安吉(今属浙江)人。佛鉴慧勤禅师法嗣,亦深得圆悟克勤禅师赏识,世称佛灯禅师。

整天看天

整天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

饶君便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使休。

【赏析】

那是一首开悟诗。守殉是借灵云的桃花悟道诗而开悟的。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是“一路看天不垂头”,而那位禅门英雄却是“整天看天不举头”,为何?首句中的“天”即天道,即佛性,因为佛性是无所不在,无时不睹的,故衲子修禅时不消举头即可见道。当桃花烂漫,佛性大全闪现时昂首即可明心见道。禅宗有三关:初关、重关与牢关,即修道、悟道、无所谓修与悟的彻悟三种境域。一旦证悟到大安适的境域,任你再有遮天大网,也是瞒人不得的。

见花而悟道,其实是禅宗里的一桩盛事。在灯史中,有很多衲子是见桃花悟道的。试看下面二偈: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那是宋代临济宗黄龙派传人觉海因主开悟诗。“三台”指唐代仕宦们处置政事之府衙。“舞三台”比方治理国度大政的安适境域,是开悟的代名词。

“二月春庭雨寂时,小桃红绽两三枝。红白斗丽人尽见,因甚灵云独不疑。”那首《二月》为宋僧法云所咏,表达对见花悟道的称许。

★居说(生卒年不详)宋代禅师。

有省偈

二十余年意图猜,几番曾把此心灰。

而今失意逢良知,李白元来是秀才。

【赏析】

居说是一位苦参而悟的沙门。那首见道偈浅白易懂,意趣盎然,将悟禅的履历论述得情趣跃然纸上。

二十余年他专心参禅,可是连初关都过不了,令他几度心灰意冷。合理他把一切都放下,彻底地失看时,却巧逢良知,颖慧了阿谁路人皆知的大实理:大诗人李白本来也是一位秀才嘛!

宗门中有很多如斯浅白有趣的禅诗。宋僧野轩遵咏临济三顿棒,公案有偈云:“睡眼三番打不开,突然狂蹶吼如雷。君看马带红缨绂,只是往年曾秀才。”状元本来也做过秀才,只不外现在他末于金榜落款罢了。

如璧禅师的侍僧如琳,一日打木鱼而悟道。其悟道偈曰:“木鱼元来无肚肠,声声唤我出镬汤。佛法元来无多子,王婆头上戴丁香。”

宋人郑清之(1176—1251)的《咏茄》寓理于趣,令人回味:“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思维做僧看。若何缁俗偏同嗜,进口本来总一般。”

元人耶律楚材(1190—1244)的一首《梦中偶得》也深得禅诗妙趣:“昔年钩隐索幽奇,只向纵横枝上觅。而今鼓掌笑呵呵,九九元来八十一。”

“李白元来是秀才”、“只是往年曾秀才”、“王婆头上戴丁香”、“进口本来总一般”、“九九元来八十一”讲的事理皆为:“处处逢头路,头头是故土。原来现成事,何必更思量”。(宋僧本如《呈法智巨匠》)

★如璧(1065—1129)

字德操,号饶节,抚州(今江西临川)人。曾为丞相曾布食客,因论新法反面,遂离往。38岁时听闻智海禅师说法而悟,后落发。挂锡灵隐寺,晚主襄阳天宁寺,道号倚松白叟。诗进江西派,陆游称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刘克庄《后村诗话》称“如璧诗,轻快似谢无逸”。着有《倚松白叟集》。

戏汪信民传授

汪侯思家每不寐,倒置裳衣中夜起。岂做蓐食窘童奴,颇复拍门搅邻里。

凉风萧萧月在亭,老夫醒着唤不醒。山童驰驱奉嘉宾,铜瓶汲井天未明。

【赏析】

本诗用轻松诙谐的笔调描写了友人汪信民传授思家心切时的种种行为,充满了浓重的生活气息,表示了诗僧与友人世密切的友谊。

汪侯思念故乡时老是夜难成眠,有时三更起床竟性急地穿错了衣裤。不外他晓得思念回思念,回乡的夙愿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他没有催醒书童连夜起床赶路,也没有敲门打扰邻里的不雅观之举。然而,那回乡的愿看是如斯的强烈,他独一排遣的办法即是找友人如璧聊叙衷曲。夜半时分,凉风习习,明月朗照,他来到诗人的居处,可气的是诗人酣醒如泥,千唤万唤老是不醒。幸亏有孺子起身招待,往井边打水煮茶,当时天尚未明。一个是思家难寐、三更驰驱,一个却酣醉不醒、平稳长睡,比照明显,极妙地表示了诗题中的“戏”字,也活乖巧现地表示了一个有欲之人与一个无欲之人的明显区别。

寄吕居仁

历来相约济时功,大似频迦饷远空。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

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排双颊红。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赏析】

那是一首寄友言志诗。

首联写二人志投意合,抱定匡济全国之志,誓如长啼不行的神鸟般奉献末生。怎奈世事情幻,壮志难酬,现在我已参禅出生避世,你那位诗人也提笔难有做为。首联与颔联在意趣上幡然一转;而颔联中的三、四句也是互为对衬,透露出对世事无法的悲惨与醒悟。颈联进一步用佛理来诠释世事:文章再妙,难救百年老;世事如刀,却能催人颓。既然如斯,我将会爱护保重眼下的光阴,埋心于禅门奥理之中,于一切皆空中体证自性。全诗巧用典故,显得诗意古朴,由此亦可见其时爱颂古、拈古之风气;又妙用转折、比照、对仗,散溢出斐然的诗意禅趣。难怪时人谓其诗风“高明不成及”。

吕居仁即江西派重将吕本中(1084—1145),诗人与居仁交情甚厚,常以诗酬答。吕本中的《读书》一诗可谓饱蕴禅趣:“老往有余业,读书空做劳。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久静能忘病,因行当出遨。胡为良自苦,膏油自煎熬?”如璧的一首《答吕居仁寄诗》,将两个诗友间的友情勾勒尽现:“长忆吟诗对短檠,诗成重改又鸡喊。现在老矣无心力,口诵君诗绕竹行。”

晚起

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开花蝶也来。

【赏析】

那是一首意趣安然平静冲淡的即景抒情诗。

首句紧扣诗题“晚起”,心安意适的诗人胸无尘务,自可安息,无俗事烦扰,晚起也无妨。而且他的晚起还具有无比的诗意:是松间的鸟喊将他从禅床上唤醒。“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衲子将大诗人孟浩然的那一情趣做了诗意的再现。三、四句以景句抒情,一句“野菜开花蝶也来”,既具浓重的生活情趣,又表示了禅者随缘任运、恬然自适的意趣。元明之际僧人明德的《雨前》,也有同样的禅趣:“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蝴蝶纷繁过墙往,不知春色属谁家。”春属于花,也属于蝶,更属于热爱春天的清修晚起之人。

诗人的很多诗做均表示出同样澹然的情趣,如《偶成》:“松下柴门闭绿苔,只要蝴蝶双飞来。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山前花又开。”描写细腻、生动,意境层层转递,自是笔力非凡。

★智孜(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福建长汀人。号禅鉴。

四皓

忠义应时难,云林共掩关。因秦生鹤发,为汉出青山。

掉臂金章贵,常披鹤氅还。现在圣明代,高躅更难攀。

【赏析】

那是一首咏古述怀诗。

相传秦末汉初,有四位蓬菖人因不满秦朝虐政,隐居陕西商山,四人皆须眉鬓白,史称商山四皓。汉时因受汉高祖邀请辅佐太子而出山。故本诗的首联论述了四皓隐居的原因。颔联与颈联写四皓的崇高节操:他们为秦政中挣扎的苍生忧白了头,为了替百废待兴的汉朝出力而出山。他们不为显贵利禄动心,始末以身披鹤氅的体例连结着高士的节操。乱世出英雄,现在全国歌舞升平,高士在哪里,高士的精神又在哪里?!

一个心怀慈善的衲子,通过对高士的吟诵,表示了对社会、苍生的忧心,其实是难能宝贵。下面再看一首明代僧人明秀的读史咏怀诗,诗中的谢翱为曾从文天祥抗元的宋末志士:“南奔北走家安在,七里滩前许剑来。涯海夜冷惟月上,冬青树老又花开。侧身六合聊曦发,怅看山河独把杯。一掬昔时良知泪,秋风洒尽下西台。”(《读谢翱传》)

★显万(生卒年不详)

北宋诗僧。字致一,住锡浯溪(湖南祁阳县)。尝参拜江西派诗人吕本中。着有《浯溪集》。

郴阳道中(二首)

草荒驿路欲诱人,未见梅花信息实。

忆着旧家烟雨外,犯冷斜放篱笆春。

晓村冷水碧悠悠,雨歇浮云漫不收。

且缓晨炊三十里,无妨亭午到郴州。

【赏析】

那是一首描写游方僧生活的情趣盎然的好诗。

第一首诗写固然荒草连天遮古道,但是诗人心中早已有了春天。那种心绪正应了英国大诗人雪莱的一名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诗人的面前,呈现了老家春的动静,呈现了凌冷的冬梅斜放篱边的诗意小景,于是诗人心中充满了期看。

第二首描画了一位经行的衲子酣畅轻松的心绪,其情实意切动人肺腑。虽然晓村冷水,浮云满天,但是诗人想尽快抵达郴州,尽快见到师友们,心绪喜不自胜,于是决定“且缓晨炊”,早饭都不食,赶他三十里路,并算好可能亭午时分即可抵达目标地。那种心绪同李白回乡的心绪、杜甫回乡的心绪一样,充满了浓重的诗意。李白的《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又下襄阳向洛阳”,与显万衲子诗中的“且缓晨炊三十里,无妨亭午到郴州”,均令人痛动人生的称心。长路漫漫的行脚跋涉在衲子眼中是如斯畅情,怪不得元僧行端也留下如斯佳句:“夕照照江村,秋花艳欲燔。草鞋远路客,一步一纷烦。”(《古今禅藻集》)

★惠洪(1071—1128)

江西高安人。嗣法于实净克文(1025—1082),力倡文字禅。曾饱学四方,曾为丞相张商英所识。能画梅竹,工于诗词,与黄庭坚友善。《宋诗钞》称其诗为“宋僧之冠”。北宋后期诗画僧、诗评家。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等传世。

秋千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岁小楼前。飘荡赤色裙挈地,葬送玉容人上天。

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沉着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赏析】

一代名僧惠洪,工诗善画,他的一首《秋千》,将一卷笑语盈盈的仕女闹春图用笔工整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端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那首七律诗千古传播。

首句描写秋千,用笔筒练,却神志俱出。秋千似乎一块裁了两条边的画架,画架边翠丝围绕,画中人呢?即是小楼前青春年少的佳人了。颔联描写荡秋千时最有象征性的动做与神志:红裙飘曳,玉容朝天。一低一高,一扬一送,将秋千处处子们的青春活泼勾勒尽出。颔联重在动态,那颈联便重于静美。无论是“花板”、“彩绳”,仍是“红杏雨”、“绿杨烟”,均浓墨重彩,花姿招展;哪怕是“沾”与“挂”那两个动词,经“润”与“斜”的装点,也同样令人心旌摇颤,为秋千兴旺的春意与称心所传染。尾联写秋千女子们的恬静与美艳,似乎是月中的仙子。全诗人与秋千似乎化为一体,动静映托得恰到火候,不是神来之笔,是很难想象有如斯妙做的。在此可将明僧宝明的《戏题》诗比照一读:“折了秋千院宇空,丝丝杨柳自春风。蔷薇不为人拘谨,却过邻家屋上红。”全诗风格清爽,语言朴实,动静适宜,禅趣盎然。

惠洪的诗做皆堪称上品,诗画交融。其诗《汪履道家看所蓄烟雨芦雁图》也是一首境好意高的好诗:“西湖漠漠生烟雨,浦浦圆沙凫雁聚。今日高堂素壁间,忽见西湖最西浦。翩翻两雁方欲下,数只飘然掠波往。独余一只方稳眠,有梦不成亦惊顾。萧梢碧芦秋叶赤,青沙白石粉无数。我本江湖不系船,尔辈况亦江湖侣。令人便欲觅睿郎,唤船深进龙山坞。”

夏季

山县萧条半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岔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赏析】

惠洪禅事之余,酷好做诗填词,语言斑斓风流。“非常春瘦缘何事?一掬回心未到家”,是他的自得之句。许彦周评其做“颇似文章巨公所做,殊不类衲子”。本诗浓重充沛的诗情与古朴淡雅的诗意,可与杜牧的《清明》诗相媲美。

首句的“半放衙”,描写了山城生活夏季的平静,那萧疏的生活正好合适友人闲适的心性。俗事如斯,雅事何堪!那方塘里的清荷,自做主张地盛开着芬芳。从而更进一步凸起山中的清幽与标致。最妙是最初两句,以炊烟、路口、白瓦、青旗和一两处人家为对象,衬托出一幅无邪浪漫的山乡夏景,它是那么宁和,那么静谧,出于天然。字词平平,却意境高古,不是诗家里手,哪来如斯的神韵!夏季在人们印象中原来是喧哗的,但在诗人笔下是如斯诗意般的平静,于是诗人平静的心绪与对生活的挚爱之情也就唤之欲出了!

★绍隆(1078—1136)

南宋禅僧,和州(今安徽含山县)人。嗣法于湛堂、黄龙、死心,并以“竹密无妨流水过”的参悟而获圆悟首肯,被圆悟称为“瞌睡虎”。绍兴(1131—1162)中住持苏州虎丘。后人称其“临济中兴,杨岐再住”。

槿花

墨槿移栽释梦中,老衲非是爱花红。

朝开暮落关何事,只要人知色是空。

【赏析】

以景示法,引禅进诗,是诗僧们展现禅趣的独好。本诗即是一首生动形象、理趣超然的禅理诗。

槿花别名扶桑、日及,花色深红,是一种驰名的赏识动物。它朝开夕落,若好景不常。诗僧借此生动地阐明禅理。移花进梦,意欲安在?“老衲非是爱花红”,是诗人最间接不外的答复。那么他的意图安在呢?“朝开暮落关何事,只要人知色是空。”诗人一语道破天机,将佛家的奥理用浅白的诗句停止了艺术的再现。它朝开暮落,不关何事,不关花事,不关你事,也不关我事,那就是生命的法例,因为空便是色,色便是空,一切色相一切物量现象皆你我心力所为,其实它原来就是虚幻不实的。既然如斯,又为安在乎花开花落,在乎荣辱得失,为世事所懊恼呢?!

那一层事理自古以来的智者皆有体悟。请看如下诗篇:

王昌龄有诗《题僧房》为:“棕榈花满院,苔藓进闲房。相互名言绝,空中闻异香。”一句“空中闻异香”,决非等闲的觉悟,而有着禅家的风韵。

白居易的《僧院花》,从花中看出佛的伶俐:“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即是华严偈,便利风开伶俐花。”

宋僧智圆的《栽花》,看淡了人生的荣辱琐事:“移花来种草堂前,红紫纷纭间淡烟。莫叹朝开还暮落,人生荣辱事皆然。”

元僧释英的《绝句》反映了荣枯有数的古朴哲理:“蒲月梅花落,二月桃花红。荣枯元有数,没必要怨东风。”

明人钱澄之的《镜里看花》,将镜空花空融于一体:“清楚镜里有春风,引手攀花镜本空。不似月中丹桂影,尚留影在广冷宫。” 明人杜浚有诗《为斯上人题》曰:“谁识山僧意,绳床绘牡丹。清楚将富贵,只做梦中看。”将富贵做梦中看,恰是山僧的本意。

不外,悟者自悟,迷者自迷;心性不至,出头无时。僧家仍然默默孜孜于教化,事实那教化给人的,是多一份清冷,少一丝烦躁。

★善权(生卒年不详)

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人。因身段清癯,人称“瘦权”。崎岖潦倒嗜酒,诗进江西派,风气油腻,与祖可齐名。有《实隐集》。

送墨梅与王性之(二首)

道人笔下有春色,写出江南雪压枝。

千里持来烦驿使,幽香不减陇头时。

眼底春光回陇首,雪中疏影落平湖。

正须送与王摩诘,对看辋川烟雨图。

【赏析】

那是一首送画赠友诗。王性之,汝阴(今安徽阜阳)人,自称汝阴老民,为善权、祖可密友。

第一首诗描写友人千里捎来墨梅图一幅,第二首诗写诗人回赠友人一幅墨梅图。那一捎一送,相互间的友谊与梅花般高洁的操行便跃然纸上。第一首诗盛赞友人的神来之笔与热诚的友情。关于脾气文雅的得道之士来说,笔下自有春色,否则怎么能描绘出江南雪压梅枝的妙境呢?那位得道之士不只画绘得好,并且待人也实,不辞辛勤地相烦驿使从千里之外把墨梅图捎来,那种友谊令人心里热乎乎的,似乎使人觉得画中的墨香犹温,似乎画中的梅散发出了芬芳。那段高士间的交往,同陆凯与范晔间的交情一般深挚。南朝诗人陆凯曾送梅与陇头友人范晔,并题赠一首诗,留下一段千古美谈。诗为:“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第二首诗人回赠梅图,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洁精神的敬慕与饱赞。诗人将“雪中疏影落平湖”绘进画中,是为了将江南眼下的春色寄与友人分享。因为友人恰是一位王维般的出生避世高士,他的心境永久沉浸于王摩诘的辋川烟雨图般的美妙天然之中,从不为外在俗物所染。

全诗以墨梅图为经,织进对友人的礼赞;且妙用陆凯与王维的事迹,形象生动。怪不适当时的驰名诗僧惠洪评其诗曰:“巽中下笔,豪特之气凌跨前辈,有坡、谷之渊源。”(《题权巽中诗》)

★祖可(生卒年不详)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人。苏坚之子,苏庠之弟。落发住庐山,身患癞疾,号病可,又号癞可。与陈师道、谢逸等结为江西诗社。气骨高迈,刘克庄誉之为“僧中一角鳞”。有《东溪集》、《瀑泉集》。

绝句

坐见茅斋一叶秋,小山丛桂鸟声幽。

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

【赏析】

那是一首风气清爽的写景诗,有唐人绝句风韵。

默坐斋前,一叶漂荡,那是秋的脚步声;小山深处,玉桂丛丛,仍然苍郁,鸟声装点着生命的静美。那种静美是属于禅者的。夜来疏雨,清晓时令花枝匝地,花红乱流,是那般绚烂,生命消逝得如斯渐渐,那是无常的生命永久的法例。叶落花流,生命不再,然而又是多么的幽寂!当我们吟诵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感触感染到生命的律动正如本诗传递给我们的动静一样。

★韩驹(?—1135)

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进士身世。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评其诗“恍然重见储光羲”。诗受黄庭坚影响,进江西诗派。论诗主禅悟。有《陵阳集》。

赠赵伯鱼(节录)

学诗当如初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处死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赏析】

那是一首驰名的引禅进诗的理趣诗。

在本诗中,他教示后学赵伯鱼,学诗要像最后参禅一样,求访老宿,精究禅道,从而积存体味,增长常识,静养慧心。一旦时机成熟,悟进大道,那就像禅师翻开了天眼一般,处处是禅,在在有佛,而学人则无处不是锦绣华章了。

韩驹是江西诗派中的骁将,以参禅之法学诗,是江西诗派的主张。江西派诗人吴可也写有学诗诗三首,表达他“凡做诗如参禅,须有悟门”的看点。其一为“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敷传。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其二为“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曲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其三为“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其一谈创做个性,力倡首创;其二谈积存与灵感即诗歌的创做过程;其三谈诗歌的艺术美、意境美,当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喊禽”般意境浑融。

宋人龚相也写有与吴可相唱和的三首《学诗诗》,其一为:“学诗浑似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仍然。”其二为:“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放意莫传。会意即起声律界,不须炼石补彼苍。”其三为:“学诗浑似学参禅,几许搜肠觅句联。欲识少陵奇绝处,初无言句与人传。”强调自得、会意与神会,进一步引申了诗歌创做的精妙与意境。

后人于此常有所心得,做诗很多。如明人都穆的《学诗三首》云:“学诗浑似学参禅,不悟实乘枉百年。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趣话出天然。”“学诗浑似学参禅,笔下随人世岂传。好句面前吟不尽,痴人犹自管窥天。”“学诗浑似学参禅,语要惊人不在联。但写实情并实境,任他藏匿与传播。”

游潜则做《和学诗诗三首》:“学诗浑似学参禅,诗意如禅学悟年。尽把机锋看切口,不闻处死亦枉然。”“学诗浑似学参禅,妙处难于口舌传。消尽人世炉火气,鸢鱼泼泼眼中天。”“学诗浑似学参禅,流水行云次序递次联。象外精神言外意,曹溪诸派一脉传。”

★宗杲(1089—1163)

南宋诗僧,安徽宣城人。参圆悟克勤而悟,临济宗传人。创“看话禅”(话头禅),世称大慧派,也称径山派。曾因惹恼秦桧而遭流放。大意禅师为宋孝宗赐号。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30卷与《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等传世。

寄无垢居士

上苑玉池方解冻,人世杨柳又垂春。

山堂尽曰焚香坐,常忆毗邪杜口人。

【赏析】

那是一首简洁精炼的寄友抒怀诗。无垢居士即张九成。

首二句描写山中的春色与山下的春光,大有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之妙:“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回无觅处,不知转进其中来。”山上的春天要比山下的春天来得迟,然而既然春光已至,友人之间本应踏春互访才是。可是诗僧摘取了差别凡俗的思友办法,他只是在念佛参禅中时常回忆友人,出格是友人超凡脱俗的禀性。“杜口人”三字,活脱地勾勒出无垢居士不问世事、没有一丝懊恼的居士形象。因为他是一位得道的僧者,他的天职即是坐禅念经,证取佛的大伶俐。

做为看话禅的一代宗主,他的《赠别》一诗同样禅意飞扬:“桶地脱时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似乎一点红炉雪,散做人世照夜灯。”

★无著(生卒年不详)

宋尼,丞相苏颂之女,年30落发,参大慧,号妙总禅师。

绝句

一叶扁船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

云山海月都抛却,博得庄周蝶梦长。

【赏析】

那是一首感情逼真、语句斑斓的言志绝句诗。

首二句写尼僧无著告别宫商闺阁的优裕生活,誓志泛船江海,舞棹弄桨,出生避世为尼,表白了她对尘凡无法、世事无常的觉悟。尾二句诗人斗胆抒怀,剖明了诗人誓与风花雪月、山海云雾的人生天然彻底绝缘,只求彻底解脱,抵达如梦如幻的灵虚佳境,可谓烟霞物外人。正所谓:“美梦因凉得,闲愁到水忘。”诗歌大量地运用借代手法,较为逼真地表达了女诗人的思惟豪情,是一首催人警醒的佳做。

★正觉(1091—1157)

南宋曹洞宗禅师。宋隰州(今属山西)人。丹霞子淳法嗣,明州(宁波)天童寺住持,创“默照禅”。其后裔天童如净(1162—1228),授僧衣宝经于日本僧人道元(1200—1253),创建日本曹洞宗。正觉向有诗名,颂偈甚寡,为时士向子谩所重。谥号宏智。有《宏智禅师广录》九卷传世。

新妇骑驴

新妇骑驴阿家牵,体段风流得天然。

堪笑学颦邻舍女,向人添丑不成妍。

【赏析】

那是一首广为宗门引用的禅理诗。

新媳妇骑在驴身上,婆婆在前面牵着,一切都那么协调天然。确实,那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它象征着禅门崇尚悟道应天然天成之理。诗人劝诫世人切勿东施效颦,卖弄强为。正所谓爱漂亮之心,人皆有之;习佛之性,人亦自足。只要一切天真烂漫,潜心守寂,天然能成正果。

正觉倡导的默照禅视默坐守寂为明心见道的独一路子。默照禅与话头禅的呈现,标记着那段“拈花浅笑”的心迹,自达摩传承而至东土,颠末“一花开五叶”的灿烂,走过英雄棒饮与风流艳诗的绚烂,在中华大地上起头步进死水一潭。

★志南(生卒年不详)

南宋初期诗僧。墨熹爱其诗,为他写序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冷杨柳风。

【赏析】

那是一首到处颂扬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那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迹,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冷清幽的美感:班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笨重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衲,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示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爽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温馨;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冷冷,它们是多么善解人意。那清冷的春意,不恰是春天清冷的禅意的明示么?那诱人的春景,恰是诗人眼中诱人的禅境。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衲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冷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明:一曰理高明,二曰意高明,三曰想高明,四曰天然高明。碍而实通,曰理高明;出自不测,曰意高明;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明;非奇非怪,剥落文摘,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天然高明。”(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天然高明!

★韩大伯(生卒年不详)宋代僧人。

一兔横身

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觅。

【赏析】

那是一首足够表示禅的灵性与生气的禅趣诗,深得袁枚赞扬。

本诗以灵敏的苍鹰与欠缺灵性的猎犬为喻,阐明颖慧大道重在当下顿悟。兔在诗中是禅心佛性的象征,它难以解悟,所以喻为“一兔横身当古道”,千古令人难解。可是生来灵敏的苍鹰,却能一见便能飞扑而下将它生擒,那些有意根的贤者能不为所惑,见机了悟。后世之禅者却如无灵性的猎犬一般偏向那枯树桩处觅觅,在字句上空觅,怎么能证得自性呢?

★守璋(生卒年不详)

南宋诗僧。绍兴中住临安(今杭州)天申万寿圆觉寺,赐号文慧巨匠。着有《柿园集》。

晚春

草深烟景重,林茂落日微。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赏析】

那是一首名噪一时的禅理诗,宋高宗曾亲书此诗。全诗不着一字禅语,却禅趣深妙,实为禅诗中的佳品。

全诗通过草深、林茂、花落、絮飞等多重意象,描画了晚春浓重、深厚的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且首二句诗意地将释教世事一切皆因果响应的“缘起论”、因果看,巧妙纳进句中,不留半点余迹。后二句以白描的手法,表示暮春花落絮飞的天然现象,却不落俗套,显示了宇宙万物的一定:花落其实不因为雨打,絮飞也不因为风吹,花落絮飞乃宇宙间万物的一定法例。佛性本如斯,生命本无常。不独花木如斯,晚春如斯,人也同此理。唐诗人元稹亦做有《晚春》,诗云:“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出力衬托的是静闲的意境。

那首小诗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通俗最奇崛”,平平平淡的五言四句,匠心独运,诗法禅韵均出神进化。

★匡山(生卒年不详)

吉州僧人,嗣法罗山道闲禅师,为青原行思系名僧。

白牛颂

我有古坛实白牛,父子躲来经几秋。

出门曲往孤峰顶,回来暂跨虎溪头。

【赏析】

那是一首颂扬禅心灵性的借喻诗。

白牛即禅心。如禅诗中常呈现的无影树、闲田地,均喻指佛性、实性、大生命。那头白牛古拙而灵变,它在古坛中隐躲了无数春秋,生命常在。当它醒来时,却乖巧如龙,意致高洁,喜欢那孤峰顶上的超凡脱俗,迷恋那虎溪头的清幽秀逸,且守志不渝。它即是那安禅乐道,“只知行道处,不计在山年”的衲子的象征,是宇宙生命与灵性的象征。

匡山禅师还做有一首《示徒颂》,表示了禅意的孤高与顿悟:“匡山路,匡山路,岩崖险峻人难措。游人拟议隔千山,一句清楚超佛祖。”

★仲皎(生卒年不详)

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明心寺僧人。因于剡山星子峰前筑白塔,结庐以居,名闲闲庵。精禅学,好诗文,多结交文友。

静林寺古松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赏析】

那是一首借道旁古松以喻禅理的予人警醒的诗做。

首句以三个“古”字,出力表示享有长命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它已经衰朽得枝枯皮皲,野草蔓生。“古道”与三、四句两度呈现的“行人”相照应,那棵履历了白云苍狗的老树,行人不晓得它栽于何时,它却看见几世事过客末老就亡。人寿之长,难比松木,松木又能一免老衰么?不克不及!宇宙间的生命均皆如斯,无常敏捷是任何事物也脱节不了的宿命之绳。做为万物之灵,当明识其理,且任运天然,了觉禅理,才是不枉此生。

禅诗中咏松颂松之做触目皆是。下面列举数首,以阐明自古吟唱不停的松僧情节:

唐僧齐己的《小松》为:“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表示了小松树的生命灵性,喟叹人事之空幻。

诗僧天石的《栽松做》褒扬了植根岩石间的松树傲霜凌冷的风骨与通六合的灵性:“偃盖覆岩石,岁冷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

青林师虔(洞山下嗣三世)的诗偈同为咏叹人事无常之做:“长长三尺余,郁郁覆青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松老。”

宋僧智圆有诗做《庭松》,诗为:“乔枝偃盖势凌云,一植幽庭度几春。荣落不曾同寡木,孤贞长自伴闲人。风生静夜冷声健,雪霁远峰翠色新。潇洒最宜禅定起,坐看行绕远埃尘。”诗中的庭松,清楚是远离尘埃的静修衲子的象征。

宋僧清远的《示栽松僧》,则出语清爽,存意高远,是一首不成多得的佳做:“一寸灵苗手自栽,前岗后垄做良材。敢将不朽传改日,唯把青青示后来。”

宋僧无肇的《惜松》,劝人不要乱伐松,可谓专心新颖:“不为栽松种茯苓,只缘山色四时青。老衲只恐移松往,留与青山做画屏。”

元代诗僧元叟行端(1255—1341)的《栽松》诗为:“钝镢横肩雪未消,不辞老步上苕荛。等闲种得灵根活,会看春风长绿条。”表示了一颗愿为禅林种得灵种的弘禅之心。

明僧通润有首《种松白叟》,诗为:“饭后罢锄春,冷山信短筇。偶随孤犊往,适与白叟逢。碰头不知姓,自言能种松。横冈万万树,大半已成龙。”那位种松白叟其实就是普济全国、弘扬禅法的僧人的象征。

清僧弘彻的《卧云松》动静相衬,状写卧松如盘曲的游龙可谓生动逼真:“小桥为枕卧苍鳞,古壑无云独露身。犹待春雷风雨做,峥嵘头角出荒蓁。”

★陆游(1125—1210)

字务看,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逃求复国大业,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诗风雄浑旷达,明丽晓畅,人称“小太白”。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同为南宋四各人,位居其冠。做诗万余首,禅诗百余首。

看华严阁僧斋

拂剑昔时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

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躲名万衲中。

【赏析】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怀报国之志,然壮志难酬,晚年潜心向佛,万事知空,留下其禅诗佳做无数。其《示儿》中首句“死往元知万事空”即是其心迹的闪现。

本诗是一首饱蘸着诗人热血沥胆的气宇轩然的佳做。首句写本身早年的报国豪情,气焰如虹,再现了诗人雄姿英才战犹酣的兵马生活生计。第二句写现在万事无成的无法与悲惨,北国为金人所占使诗人如那匣中宝剑幽喊喑呜。于是诗人对苍天发出长叹:早晓得壮志难遂,空留长恨,不如埋首为僧,留清名于万衲之中,又何尝不是一种觉悟人生?!语虽如斯,字里行间仍难泯一颗报国心,难躲功业名。

陆游的浩瀚禅诗均表示了他的那一千古慨叹与回心向佛的心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船冷不眠。也与史君同称心,卧听鼓角大江边。”(《戏题江心寺僧房壁》)

“玉门关外何妨死,饭颗山头不怕穷。春瓮已成花欲动,了无一事着胸中。”(《野兴》)

“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冷。元来自有安身处,茅舍三间似海宽。”(《东窗》)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水县)人。诗做风气清爽,擅长描摹天然风物,有“杨诚斋体”之称。为南宋四各人之一,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着有《诚斋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事实西湖六月中,光景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限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那首描写西湖六月光景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千古传唱的佳做。

诗人出净慈寺送友人远往时,满湖的莲荷一会儿映进诗人的眼帘,于是有了诗人那首清韵绝响。首句交代地点与时间,次句点明此时此地的光景别有风韵,似乎一声动情的饮彩,此二句为虚写。三、四句实写光景特异:满湖莲荷,不断展展到水天一线处;那一望无际的碧绿与艳红,与日月争辉,似乎一幅重笔的水彩画,境域阔大,壮美柔媚,墨红鲜碧,活透活现。又似乎无边的清冷遣散着暑气,恬澹着离情,闪现出心中光景的无限旖旎。

★墨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驰名理学家、教导家,于经学、史学、文学方面有很大奉献。官崇阳殿平话,焕章阁待造,后主持紫阳书院。

春日

胜日觅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老是春。

【赏析】

一生治学“众多于百家,出进于老释”的墨熹,深谙禅理,那首流丽清爽的游春之做,融理于景,汇理于情,为千古佳做。

首句点明时空,句眼重在“觅芳”,那一“芳”字,不只含春日的芳香,也包罗禅理的馨香。次句以信手拈来之笔,表示了久困书斋的诗人对万象更新的春光的沉浸,诗人之耳目一新、心眼一亮之意不言自明。三、四句饱蘸浓情,寓理此中:当你随意撩开东风的面纱,骇怪于面前的万紫千红时,你就感触感染到了春天的气息与脚步。春天就在东风骀荡中,就在姹紫嫣红中。春意如斯,禅意殊异?!芬芳的禅意也可等闲识得,换言之,“万紫千红老是禅”,一切均是道的再现。

墨熹的另一首诗也写的是求源悟道,兹录如下:“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泉源却惘然。始信实源行不到,倚筇到处弄潺湲。”

看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踌躇。

问渠哪得清多么,为有泉源活水来。

【赏析】

那是一首寓理进诗的七绝名篇。

首二句描写方塘的清鉴照天、清深证明。诗名“看书有感”,诗中的“方塘”乃为书经之喻,故诗句意在赞誉书中清澈的精神世界的美妙。在描写现象之后诗人逃根求源,并述其心得道:是泉源的活水才使方池如斯清澈,喻意为是书中的大道使人明心见性。所以人要大白些事理,须活读活学活求活参,才可修得“空故纳万境”的禅境。

唐宋八各人之一的韩愈(768—824)做有《盆池》一诗,出力表示了池光的清明,可相照一读:“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往,试看涵泳多少星。”

泛船

昨夜江边春水生,兵舰巨舰一毛轻。

历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安适行。

【赏析】

那首借喻理趣诗明示了禅宗顿悟境域的高明伟力。

昨夜一场春雨后,江水涨升,在浩大的江中,岸边搁浅的巨舰也像鸿毛一般轻盈地浮了起来。往时消耗了几力量也莫奈他何,可如今它是多么安适,行弋在河中天然酣畅。人只要明理才气活得充分、酣畅。可是没有必然的外力前提,时机不成熟,总难到达火候。只要在顿悟之后,明心见性,熟悉了实如佛性,方得神通妙用,才气行江河如履平地,身心畅达而自得。

墨熹时常向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开善道谦请教禅学,道谦曾做有一首颂古偈云:“浩浩长江碧际空,片帆高挂便乘风。快哉不费纤毫力,万里家山天涯通。”本诗即受其师道谦的影响。

★道济(1148—1209)

字湖隐,号方圆叟,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受度于佛海禅师,居杭州灵隐寺,模样形状癫狂,人称道济癫。因不守释教戒规,不忌酒肉,出格癖好狗肉蘸大蒜,全日疯疯癫癫,又称济癫僧。他爱好仗义执言,富有正义感,性格诙谐,常嘲弄官府,救民济世,而深受公众的喜欢,民间称济公活佛。

偶尔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识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恰是山横落照边。

【赏析】

那是一首潇洒斑斓的禅趣诗。

好一个豁达潇洒的癫僧!兴之所至,独游西湖,篙师会意,无心跟那混迹江湖的名僧问价论钱。理喻篙师是我,我即篙师。度人者自度,自度者度人。他“几度”上船,爱好的是什么?是那啼鸟啼破的“幽寂”,是那“山横落照”的旷远。以景语抒情,情景交融,可谓妙心偶得。

道济的另一首描写西湖的佳做为:“出岸桃花红锦英,夹阳杨柳绿丝轻。远看白鹭窥鱼处,打破平湖一点青。”可见那位爱与大天然交换的狂僧,也是一位诗坛的美术大师。无论是“一声啼鸟破幽寂”仍是“打破平湖一点青”,均为妙悟妙得之句。

其诗《自赞》,极尽安适:“醒傲风颠卒未休,杖尖明月冠南洲。转身移步谁能解?雪覆芦花十二楼。”转身尘凡里,移步大道中,闪现几禅子风流!

“青箬笠前六合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心来不自瞒。”那首送僧诗也是一个大我的觉者的大写照。

与道济齐名的人称“明癫”的惠明禅师,亦能诗善律,其做《手电影》,以电影喻人生喻禅悟,可谓精妙:“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严羽(生卒年不详)

字仪卿,又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精于诗论,深于禅学。倡“妙悟”与“兴致”之诗说,后人誉之“仪卿识更高卓”。(胡应麟《诗薮》)着有《沧浪集》、《沧浪诗话》等。

访益上人兰若

独觅青莲宇,行过白沙岸。一径进松雪,数峰生暮冷。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袖往,钟声云外残。

【赏析】

那是一首禅趣浓醇的访寺记游诗。

倡“妙悟”与“兴致”之诗说的严羽,深谙禅理,他认为诗的更高妙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于“深入小巧,不成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限”。本诗即是诗人极为有趣的测验考试之做。

首联以“独觅”开篇,以“青”、“白”为主色彩,暗喻益上人青白无染、一尘不着的境域;颔联凸起一个“冷”字,且以松雪为次要写景对象,象征上人的松雪节操与孤清高峻的禅境。前四句对上人不着一字,“无迹可求”,却“言有尽而意无限”,不成谓不高明。颈联中上人以一副乐天安命的觉者面孔呈现了,他欢送尘间的隐者达人,与他一路徘徊于林阁间,在美景宝卷中留连。胜境当前,两人按捺不住歌赋之念,仿佛林中高士一般诗赋做答。那是多么快活的一天,诗人独觅独往,饱览了清幽的兰若佳景,领略了上人的方外之情,于是诗人天真烂漫地以一句“吟罢拂袖往”,表示了本身的喜悦之心,且用“钟声云外残”句,意在言外埠表示了本身对钟声中的禅境悠悠的永久渴慕。

★葛天民(生卒年不详)

字无怀,山阴(今绍兴)人。曾历宋孝宗、光宗、宁宗朝。初为僧,后出家。居杭州西湖,与文人名人交往甚密。诗进江湖派,为时人叶绍翁所许。有《无怀小集》。

尝北梨

每到边头感物华,新梨尝到野人家。

甜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前不见花。

【赏析】

那是一首感物伤时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真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南宋期间,中原沦亡。诗人心怀悲怆,睹物思情。在宋金鸿沟线的边头即淮河一线,他到农家往尝北梨,感触感染着那里的物产丰华。品尝果子时,他不测地尝出“甜酸尚带中原味”,那一成果甚是了得!难怪他难以下咽,柔肠寸断了!

全诗紧扣一个“尝”字,文字斑斓,意蕴深挚,豪情哀楚,是葛氏抒情诗中的佳做。名为尝梨,实为品情,借物喻情,情何以堪!在此,无妨将另一江湖诗派名家、诗人老友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相照一览:“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看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湖派为南宋末朝一重要的诗歌门户,戴复古、叶绍翁、刘克庄、周文璞均为诗派骁将,诗风超脱、潇洒、天然。诗派名句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等。周文璞诗做《戒坛》(“相君孙女小乘僧,身进只园佛律行。三级戒坛秋色冷,个中蝼蚁亦长生。”),是对不恋浮华、认实修行、敬服生灵的相君孙女的颂扬。

绝句

二十四友金谷宴,千三百里锦帆游。

人世无此春风乐,乐极人世无此愁。

【赏析】

那是一首深入朴实的吊古讽喻诗。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河山,留下志士英雄几长叹!林升的一首驰名的《题临安邸》亦对南宋王朝停止了辛辣的挖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热风熏得游人醒,曲把杭州做汴州。”郑思肖的《春日游承天寺》,显然是对光阴轻逝、国亡家难之叹:“野梅香软雨初晴,来此闲听笑语声。不管少年人老往,春风岁岁阖间城。”

诗人在本诗首句借古喻今,以愤激之情对荒淫昏聩、骄奢淫逸者停止了挖苦与鞭笞!尾二句则宣示禅理:乐极必生悲,生命本无常,贵为人者当以佛心度世,“大悲为首”,“自觉觉人”,方是正理!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

号本意天良,绵阳人,后徙浙江吴兴,登宋末进士第。宋亡,元世祖累征不起,闭门着书,以避世隐遁。

山中夜坐

悠悠六合间,草木献希罕。

投老一蒲团,山中大安适。

【赏析】

中举时自诩“余生自傲廓清志”的诗人,在晚年做了身在元朝心在宋的宋代遗民,决意豹隐隐山,出生避世悟道。

首二句以大适意的手笔描画六合之寥廓与草木之奇妍,表示天然宇宙之精深博大,气焰恢宏,气象万千。一个“献”字,化静为动,点染出静态中的无限生气。尾二句化面为点,把镜头定格于一位危坐在蒲团上的老翁,以小衬大:山中自有大安适,自有六合至理,有草木为友,自有禅机悟趣,自有浅笑拈花的佳境!

南宋遗民诗人词人,不下百余。他们怀恋故国,志坚意贞;隐身山野,或心怀胜朝,或思系闲境,自喊谷音,多有佳造。名诗人如谢翱(1249—1295)、谢枋得、林景熙(1242—1310)、汪元量、郑思肖、缜密(1232—1298)、萧立之等。

谢枋得(1226—1289)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是抗元的干将,元人逼其出仕时,他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绝食而末。其诗《庆全庵桃花》为坚表去世励志之做,亦兼末老山川之心:“觅得桃源如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许菜爱梅喜书,做诗《枯荷》以明示万事皆虚幻之理:“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其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

文天祥(1236—1283)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名做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晓起二首》为未起兵勤王前闲居庐陵文山时所做,表达了诗人独好山川、逃求超脱的心灵世界。其诗之二为:“远寺喊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邵定自称六芗白叟,常深衣大带婆娑于自宅所植的梅、竹、兰、桂、莲、菊间。其隐逸小诗《山中》悠闲恬澹,超脱古今:“白天看云坐,清秋对雨眠。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詹本亦誓不事元,他言温行正,隐逸山林而自得,自谓“累尽得潇洒,往往俱不惊”。(《宿露台》)其诗《闲中》意境澄静清幽,充满尘虑皆忘、悠然自得的佳趣:“万事问不知,山中一樽酒。扫石坐松风,绿阴满巾袖。”

冯坦《绝句》;“山腰一抹云,云起知何处?急渡小桥觅,天风忽吹往。”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如浮云,来往无踪迹。

何梦桂于宋亡元兴之后,亦累征不该,筑室山中,参禅悟道。其诗《题川无竭寄傲窗》表示了禅道的高峻与他本人人格的孤高:“南山有路滑如苔,几人从半岭回。不是老衲空傲世,世人自不上山来。”

郑思肖(1241—1318)工诗善画,亦气节忠耿,宋亡后隐居苏州,末身不娶;他画兰而不画士,宁折而不平,自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冬风中”。(《题画菊》)《伯牙绝弦图》以摔琴谢知音的伯牙自喻,意境萧然:“末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夕阳是此心。”

★无名尼(生卒年不详)

南宋尼,生平事迹不详。

悟道诗

尽日觅春不见春,草鞋踏遍陇头云。

回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非常。

【赏析】

此诗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是一首生动逼真的谈道诗。

首二句写求道,以“尽日”觅春言历时之久,以草鞋“踏遍”言行程之远,可谓觅春觅得日暮途穷;尾二句写悟道,生气忽现,柳暗花明,一个“笑”字与一个“已”字,表示了诗人觅春之所得,觅道之所获。那枝上清香的梅花,就告诉人们春就在你的身边,道就在你的面前。全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怪不得百世流芳,千秋传颂。

★慧开(1183—1260)

字无门,杭州人。少小落发,广识经纶。于万寿崇看参赵州“无”字公案而得悟。绍定二年(1229),为给皇帝祝寿而撰写《无门关》一卷,被誉为禅门三大圣书之一,与《碧岩录》、《十牛图》齐名。

春有百花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记头,即是人世好时节!

【赏析】

那是一首广为传播的禅诗。

首二句描写大天然四时的变迁与四时的光景,描画了大天然的缤纷多彩。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皆是人世名胜,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那是大天然对生为万物之灵的人的明示。然而世间偏偏有人怨春悲秋,有人惧热畏冷,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凡心太重,懊恼太多,纠缠于尘务,而丢失了自我。于是诗人意气风发地高歌:“若无闲事挂记头,即是人生好时节!”只要你放下一切,包罗阿谁怎么也难割舍的“小我”,又何尝体味不到“日日是好日”的生命佳境呢!

(声明:本微刊投稿邮箱已关,请勿往邮箱投稿。部门图文来自收集,图文版权属于做者,平台传布常识,分享看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涉侵权请留言,我们必然妥帖处置,本微刊负责人微信号huierlianxin)

荐读:

【收躲】典范古诗词链接汇总(一)

【收躲】 王蟄堪|半夢廬詞話完全版

【荐读】苏俊|诗词的语言

【收躲】王力《诗词格律》合集

【收躲】王力《诗词格律》

【收躲】叶嘉莹先生讲座合集

【温馨家园读诗词】之十五

【收躲】平安东推举历代诗1200首聚集帖

【收躲】古诗词常用典故

【大有诗说】聚集帖

【诗词中国诗友3群选刊】砚石谈诗的用韵

【常用繁体字异体字用法表】

【写诗必备 】各类花卉的雅称,太美了!

钱穆:若何读古诗?

平仄易稠浊的常用字

【收躲】从0岁到100岁,前人对年龄的称呼,竟然那么美!

有了此图,再也不怕写错繁体字了(超等适用)!

叶嘉莹||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

听讲丨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叶嘉莹谈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量

叶嘉莹论诗词:诗显而词隐

浅谈词的顺畅

浅谈诗的语言特征

你若喜好,点个在看

0
回帖

【收躲】禅诗三百首2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