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尬剧《摇滚狂花》真的摇滚吗?

2年前 (2022-11-16)阅读4回复1
wly
wly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344820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68964
  • 回复0
楼主

相信各人比来根本被一部喊做《摇滚狂花》的剧集刷屏了。

无论你能否看过那部剧,或多或少都从各类视频、文字类媒体的动态中看到类似的评判:

「很久没见到脏话抽烟饮酒呈现在影视剧里」

「别致的女性人设、配角混不惜、其实是太摇滚了!」

但另一方面,有一部门人对那部剧中闪现的摇滚基调却其实不买账——豹纹、皮衣、烟熏妆,饮酒、抽烟、打架、飙脏话,剧中充溢着刻板印象的摇滚标签。

很多人调侃剧组「恐怕只看过乐夏」,底子不领会摇滚现场应该是什么样,那使得良多乐迷看过一集之后就渐渐弃剧。

那么从摇滚乐迷的角度看,《摇滚狂花》到底怎么样?抱着如许的疑问,我看完了整部做品,也顺带着聊一聊「摇滚」在那部剧里事实饰演着如何的角色。

在《摇滚狂花》那部剧中,次要有两个出力点:1是「摇滚」,2则是「女性」。

从题目中的「狂花」,包罗在剧情中曾提及到典范女权片子《末路狂花》,都在强调那是一部女性做品。

展开全文

但我却觉得,主创既不懂摇滚,也不懂女性。

在第十集的片尾,编剧说:「彭莱之前是明星,但是丢掉了本身,她如今所谓的失败却让她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成为一个母亲,成为一个女性。」

在我听来那番话语不免难免过于刺耳——似乎摇滚明星和女性两个身份不克不及共存,在逃梦路上对峙生下孩子也不算成为母亲,只要事业失意之后才气找到本身。

而剧情中,除了配角之外,陈月外表光鲜却其实不顺心,许多也生意失败,最初每个女性角色都要拉郎配,莫非那就是主创定义中女性该有的样子?

出格那部剧的导演和编剧都是男性,而刚好剧中让彭莱和白日家庭分裂的两位父亲,都几乎是隐身的形态,构成了某种割裂感:要贴上女性主题的标签,但却闪现男性思维的创做。

所以在我看来,主创只是把女性当做一个卖点,而没有往更深条理地发掘那个题目的内涵。

在摇滚层面上,那部剧对摇滚的领会与描摹是有的,但也仅此罢了,剧情的表示更多地反映出主创对摇滚文化的领会十分浅薄,关于如今的音乐情况领会也不深。

剧中的配角是一帮从九十年代走过来的音乐人,烟不离手、酗酒成性,脏话脱口而出,看不惯了就往跟人干架……在过往阿谁年代,如许的反响未必就不实在,事实窦唯也是往烧过卓伟的车的。

没人可以定义玩摇滚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就算是如今可能都有如许的人存在。

但剧中不时冒出脚趾抠地的台词——好比安哲对罗医生说的「你是实不领会彭莱的酒量,像你那种底子不玩摇滚的人,是不成能懂她的」

先不吐槽酒量和摇滚有什么关系,恕我婉言,那种把摇滚念叨在嘴里,彰显优胜感的行为恰好是最不摇滚的。

说的难听一点能够借用用大张伟的话: 你玩摇滚乐为什么要拆呢?

整部剧仅仅给我们闪现了如许的「刺头」形象: 生长于不幸福的原生家庭,背叛、缺爱、没礼貌,似乎那就是摇滚乐手独一的面向。

假设把彭莱看做上一个世代摇滚乐手的缩影,牵强还说得过往,然而新一代的乐手身上也并没有任何成熟之处——职业乐手安哲三番五次跟人起抵触,完全没看出来职业在哪里;

而白日比起彭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好了说是拽姐,往坏了说跟混账也没什么区别——烧房子、扔工具,把人往河里推,要不是有配角光环,彭莱不晓得要挂上几回了。

又或者彭莱最初的心里独白——「我之所以搞摇滚,就是因为我要刀枪不进地过完那一生」,此外尚且不说,那让靠唱情歌发家的摇滚祖师爷披头士情何以堪。

即使抛开人物塑造中过于 drama 的桥段和为难的台词,也很难说那些乐手有多重视音乐。

也许是因为主创团队天经地义的认为:创做音乐和吹奏音乐那些工作很简单。

白日做为一个节拍都弹不稳的贝斯手,中间还把胳膊摔断歇了大半个月,成果敏捷酿成够格的贝斯兼主唱,还突发奇想给乐队加进了电子元素。

(贝斯手:??我又被黑了!?)

彭莱回国开的第一个专场,没和乐队一路排演,没提早往试音,到了场地间接开唱,那是非常别谱的。

那或答应以阐明为:那些人物暗里花了良多时间苦练,剧集篇幅有限,不克不及完全展示出来。

但即便是经常被诟病”一群天才的故事“的乐队神做《BECK》,也大量描绘了练琴、创做过程的艰苦: 为了能尽快成为合格的吉他手,配角小雄练琴练到手指流血。乐队成员为了凑录造专辑的费用,全员打工,贝斯手以至往工地移砖了……

而那些最能表现到生长的过程,在《摇滚狂花》中被轻飘飘地被抹往了。此中少有的彬彬在家用鼓垫操练的情节,也只是为了剧情抵触办事。

我们似乎看到的是音乐天才突然开窍,做音乐似乎是一件丝毫不吃力的工作。

非要说的话,只能说那部剧的主题并非摇滚乐,只不外是把母女息争的旧酒,塞进摇滚那个新瓶里。

不外说完了缺点,本剧仍然有一些可取之处。

虽然摇滚只是一个噱头,但主创在音乐上仍是往贴合了那个主题的——高源担任音乐总筹谋,范博担任音乐参谋,OST 阵容包罗脑浊、Joyside、浪乐队、堆填区、布偶和窦佳嫄,仍是颇具诚心的。

然而整部剧集中的OST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例如剧集中狂花乐队的音乐做品,很难想象她们昔时是靠那些做品红极一时的。

反却是窦佳嫄和 1AO 为白日乐队创做的两首歌,像是一收年轻乐队会做的工具。就算抛开“窦唯女儿”的那个身份,她也让人们听到她的音乐也一样有本身的超卓。

在 OST 阵容里,像Joyside也是闭幕多年后再度重组的,其实也完全能够挑一些他们的典范歌曲翻唱,假设要写新歌,必然要写得像样才行。

那一点同样能够参考《BECK》:同样是乐队题材,OST 同样是全新的创做,但《Moon On the Water》成了让人回味无限的典范。

而除却一些吐槽的片段后,那部剧在摇滚方面仍是做了一些功课的。

好比说,许多在 1998 年熟悉了在五道口卖打口碟的彭莱,而彭莱回忆中乐队最晨安营扎寨的树村,也恰是 1998 年起头初见规模的。2003 年树村拆迁,在剧中狂花乐队 2007 年正值巅峰时闭幕,时间线上也捋得顺。

许多看上的那张打口碟,则是 Metallica 1996 年发行的第六张专辑《Load》。

那是 Metallica 谋求转型的一张做品,但评判上却有些两极分化,那跟那部剧如今的境遇却是不约而合。

能够说那张唱片在剧集中的呈现让配角的着拆风气显得更有逻辑——良多乐迷吐槽怎么一提到摇滚就是长发跟皮衣,但关于那帮听着 Metallica 玩乐队的人可能确实如斯,不信你看:

至于良多人吐槽的摇滚现场拉横幅、举灯牌不合理,我倒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根据剧中的设定,狂花是支流明星级此外乐队,假设你往看崔健、伍佰 China Blue 那种量级的摇滚演唱会,带灯牌的可能其实不在少数。

没人能定义到底该怎么摇滚,一味嘲讽带灯牌的乐迷,在我看来反而不敷摇滚了。

剧中也有很多国内滚圈的彩蛋:许多国内的出名乐手都客串了那部剧:包罗 Rustic 全员、Joyside 贝斯手刘昊和吉他手刘虹位、脑浊乐队主唱王囝和鼓手许林、浪乐队主唱范博、龙神道键盘手臧鸿飞以及前郑钧乐队吉他手夏炎等人。

你还能在那里觅觅到典范摇滚乐的影子:第四集中彭莱从二手市场买了扇旧门,上面贴着英国摇滚乐队 The Clash 的表演海报。

The Clash 是英国朋克怒潮中最重要的一收乐队,最典范的《London Calling》封面恰是主唱 Joe Strummer 砸琴的霎时。不晓得主创是不是想表示看寡,在舞台上砸琴对摇滚明星来说算不上什么。

有点专心,但是不多。

假设抛开摇滚和女性的视角,《摇滚狂花》或许还算过得往:反套路的人设和剧情确实有一些欣喜之处,7.4 分的豆瓣评分在国产剧中,也是还能够的功效。

可它的「反套路」,第一个套路的就是摇滚乐迷和女性看寡:

题目和海报让你认为那是讲女性乐手的摇滚之路,成果发现本来讲的是亲情;

当你期盼故事能展示出两代音乐人的碰碰,它展示给你的只是母女间的摩擦。

但那一切其实不消摇滚那个由头也一样能成立。

剧情的推进看似反套路,但其实仍然囿于套路:我们是不是必然要跟本身的原生家庭息争?

而女性音乐人实正的窘境却被漠视—— 譬如为什么音乐行业中的女性创做者如斯稀缺,为什么全世界的女子乐队都没有几个能成的,又为什么全女子乐队会被当做噱头,那些都是值得发掘的点。

虽然那不是主创想要展示的主题,但我也会觉得是有些可惜的。

我也期盼着,我们能少一些「题目党」的创做,多一些对要描绘的群体领会更深进的影视剧。那不限于摇滚也不限于女性,不管什么样的题材,我想热诚或许才是创做起首要做的工作。

(完)

文中图片来自收集

哎呀音乐持久征稿

后台回复 「投稿」查看详情

0
回帖

年度尬剧《摇滚狂花》真的摇滚吗? 相关回复(1)

雨落琴弦
雨落琴弦
沙发
前奏即为江湖人争鸣之声,问真的能否震裂听众骨缝?跌宕故事谱绘岩者容颜下披纱破题的释解力如何超越追索意味浓烈是否很假弹化,然而其深度与真实感仍值得深思:真否能称得上摇之风范?
7天前 (08-12 17:02)回复00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