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文物理化学教科书

4个月前 (11-16 11:11)阅读3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3235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6470
  • 回复0
楼主

有一位科技工做者,他一生处置化学教导事业,尽心尽力培育提拔人才,批示了多量科技精英。他就是我国闻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导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子卿。

黄子卿次要处置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溶液理论等研究,是我国物理化学范畴的次要奠定人之一。他与高崇熙、张子高、萨本铁、李运华、张大煜等人一路创建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尔后又来到北京大学创建物理化学研究室。

说起黄子卿的教学生活生计,他半生耕作,呕心沥血,甜为人梯,治学严谨务实,踏实勤奋。

黄子卿

中国人要为中国工做

黄子卿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幼时受旧式私塾教导。1922年,黄子卿以优良的功效从清华结业,带着满腔报国热情远渡大洋彼岸,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起头进修物理化学。

1934年,黄子卿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开展科研工做。他深知如许的科研时机来之不容易,因而通宵达旦,分秒必争,经常在尝试室里一待就是一天。

黄子卿精心设想尝试安装和尝试办法,颠末长达一年的频频测试,末于得到了其时最精准的三相点数据。那一数据后来得到了美国原则局的承认,论文颁发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会志》,后来又在巴黎国际温标会议上被世界化学界普遍承认。1948年,美国编纂的《世界名人录》列进了黄子卿的名字。

因为黄子卿的卓著才调,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主任以及芝加哥大学原子能研究所的指导人都曾试图挽留,劝他说:“你的祖国正像一只风雨中飘摇的破船,哪里会有美国如许好的研究前提?” 黄子卿当机立断地谢绝了他们的挽留,赐与一个掷地有声的答复,“往美国,是为了进修先辈的科学手艺来为祖国办事的。我是中国人,总不克不及留在外国为别人做嫁衣裳……我的祖国在受难,我愿和她一路受苦,以至愿和她一路沉没。”

1948年,黄子卿再次赴美,跟从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主任鲍林 (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一路工做。因为此期间国内形式的猛烈改变,黄子卿天天焦虑地翻阅报纸,无时无刻不顾虑祖国和亲人。鲍林传授曾经问他:“黄,把你全家接到美国来,你就在那里工做欠好吗?”黄子卿给他的谜底仍然是和十几年前类似的那句话:“中国人要为祖国工做,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的化学事业出力”。带着强烈的报国之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夜,黄子卿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面前崭新的场面让他心潮澎湃,并下定决心为祖国科学研究事业尽本身的一份奉献。

展开全文

黄子卿和家人

来源:光亮网甜为人梯 开辟基业

做为我国物理化学研究及教导事业的拓荒者,黄子卿将本身的人生全数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导与研究事业。1927年黄子卿初次回国,任教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清华大学化学系,起头停止我国最早的物理化学研究,良多研究工做都与教学工做相连系。1935年二次回国,在其时前提好不容易的情状下初步成立了尝试前提。学科根底的开展让黄子卿颇感欣慰,然而那一切却因为战争的到来而毁于一旦,令他切齿痛恨。

抗战期间黄子卿随学校辗转云南,书写了一段动听的教学故事。其时的西南联大,无论教学仍是科研前提都反常艰辛,黄子卿栖身在一栋小楼中,楼下一生柴火楼上就烟雾缭绕,他就在那种情况中伏案读书、备课,专注于教学工做,每周授课及尝试多达36个小时,教学工做完毕后,经常因为没钱坐车还要步行一个小时才气回家。

因为教师不敷,1939年一所高校欲借聘黄子卿,那时候传授为补助家用,在多所学校兼职是一种无法而现实的抉择。但考虑到黄子卿已经满载工做,联大只得以“因本校学生浩瀚,班数亦多,原有传授,仅敷收配,未能借聘”为由予以回绝。然而就是在如许衣食不给的情状下,黄子卿将教导事业视为本身一生更大的逃求,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教导界虽清苦,却是儿尽责之处也”。

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秋天来袭半生耕作 呕心沥血

黄子卿认为授课和研究两件大事是报国之门,其他诸事皆可漠然处之。除“物理化学”外,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辛勤执教中还传授“化学热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电化学”“电解量溶液理论”“非电解量溶液理论”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专业课程,能够说为中国的物理化学教学事业立下了汗马勋绩。

黄子卿曾经把做学问比做建造房屋,高楼大厦必建于坚实之根底,脆而不坚、多此一举皆无益于初学者。他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历三十余载,备课一贯极为负责,讲课也是一丝不苟。即便早已轻车熟路之时,仍然频频琢磨,力求不断改进。他始末不称心于只完成常识的讲授,而是力图连系现实加进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得课程传授愈加全面深进。曾持久担任黄子卿助手的韩德刚回忆称,黄老讲课老是日新月异,循循善诱,他严于律己,每一堂课、每一章讲义的撰写都不草率。

在持久处置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黄子卿深感尝试于化学工做之重要,老是诲人不倦地对青年精心批示,要求他们摆正科学尝试与理论之关系。黄子卿经常对学生说,理论不管多高明,老是要由尝试来查验、证明。他本身也身体力行,非常重视尝试操做和尝试数据,重视尝试成果的切确性,并努力于尝试室的建立。

黄子卿始末将求新做为科学的素质逃求,他说,“科学的核心就是一个‘新’字,即新的原理、新的公式、新的办法、新的数据,只要契合那些,才算科学研究。”但求新不等同于一味趋新。其时有一些青年人急功近利,在未颠末扎实论证的情状下就一蹴而当场提出新办法新理论,黄子卿便连系本身的体味赐与责备斧正。

黄子卿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对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韩德刚曾回忆说,本身深受黄先生的教导,自认获益匪浅。徐光宪先生固然不是黄子卿的学生,但在和他持久共事、协做的过程中,也遭到了黄子卿的深远影响,“我不是北大结业的,我在北大没有师生关系,没有一位老传授是我的教师。在北大有那个益处,只要你好好工做、研究做出功效,你就能站得住脚。我觉得黄子卿先生十分公允,所以我们以后对学生也是如许,不是我的学生,他工做很好,我也同样撑持。”

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馆

严谨治学 因材施教

黄子卿严谨务实、踏实勤奋的治学精神在他撰写《物理化学》一书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中文物理化学教科书,以其“理论严谨,文字精练”成为尔后十几年中国内物理化学课程的次要参考书。而那本书之所以可以获得如许的胜利,与黄子卿多年丰富的教学体味和摸索教学新路的固执密不成分。

黄子卿在撰写那本书的过程中,不满于关于教学纲领的亦步亦趋,而是将本身多年丰富的教学体味和心得融汇此中。根据其时新的教学方案,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另设结晶学、胶体化学、物量构造三门功课,在物理化学教科书中能够删往那三部门内容。但为了连结完全的物量三态系统起见,也为非化学系师生(化工、生物、农业等)的利用起见,黄子卿仍是在书中不辞辛勤地从头书写了简单的晶态内容和一章胶体化学。

黄子卿还将本身关于科学研究的思维体例纳进了书中。他认为无论是讲授或进修物理化学,第一个步调是把物理概念弄清晰,因而本书特殊重视概念,其次要内容即是物理化学的根本原理。正如黄子卿在书的序言中所写的那样,“本书是做者长久教学体味连系学生水平的产品”,它不但是一部面向北京大学学生的教材,还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傅鹰在对《物理化学》一书做书评时,曾指出“针对着目前我国各大学的现实情状,黄先生所摘用的自详细到笼统之编排次序是进步物理化学教学量量的一种最有效的次序。不单讲授物理化学应当如斯,讲授大众化学更应当如斯”。而黄子卿擅长引证明例来阐述科学办法,愈加显得“有血有肉”。他认为那本书与其他现有中文教本比起来,“最符合我们综合大学的现实情状”。

1978年,已近八旬高龄的黄子卿仍然不辞辛勤,以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在中国化学会年会上第一个做大会陈述,良多人担忧他的身体,黄子卿表达,“我应该讲,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我要尽一切力量,在有生之年为中国化学事业尽量”。

黄子卿的一生门生浩瀚,莫不深受他的影响。黄子卿身上既有科学家严谨务实、孜孜以求的一面,也不时能够看到中国传统常识分子的传统情怀,就像赵匡华所评判的那样,“(黄子卿)先生一生进修不倦,惜时如金,以读书、科学研究为更大乐趣,又以吟诗读史自娱;为人忠厚爽曲、恬澹名利;生活简单,情操崇高,深受同仁、门生恋慕和敬重”。

参考文献:

[1]阮慎康,刘瑞麟.缅怀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师[J].中国科技史料,1983(04):43-48+52.

[2]刘瑞麟,阮慎康.我国闻名的物理化学家黄子卿传授[J].化学传递,1980(11):55-59.

[3]傅鹰.黃子卿著的“物理化学”[J].化学传递,1956(04):63-66.[4]黄志洵:《忆黄子卿传授》,北京大学校友联络处编:《笳吹弦诵情弥切——国立西南结合大学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文史出书社,1988 年版,第 247 页。

0
回帖

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文物理化学教科书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