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两黄金买幅画,还是老婆卖首饰凑来的,最后却捐给了国家
1946年,古玩商马霁川得到一幅山川画,启齿就要卖800两黄金。但张伯驹一个行为让他卖不出往,还反过来求张伯驹收买。
那幅画来头不小,它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川画——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青碧山川图卷,当之无愧的国宝。
可惜,那幅画历经沉浮,从紫禁城辗转到天津、长春,当溥仪的伪满洲疆土崩崩溃之后,于1946年落进了商人马霁川手中。
马霁川是个利欲熏心的商人,他决定狮子大启齿,把那幅画卖出往。因为他很清晰两点,一是那幅画确实是国宝级文物;二是战乱期间,外国人对中国文物古董也虎视眈眈,不愁没有买家。
“民国四令郎”之一、书画收躲家张伯驹一听到那个动静,心急如焚,立即往找马霁川,启齿就问《游春图》几钱能够卖。
马霁川一看是从来出手大方的张伯驹,矢口不移非800两黄金不成。还有意说,假设张伯驹买不起,他就预备1000两卖给外国人。
展开全文
800两黄金是啥概念?有人折算过,在其时,一两黄金就能够买一座通俗的四合院,800套四合院,得多大的面积?放在今天,那就是妥妥的地产大鳄了。
张伯驹一听那代价,厉声怒斥:“马掌柜,别忘记了你的身份!《游春图》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你如果为了多赚几两金子,卖给洋人,你就是民族的莠民,就是千古功人!”
马霁川神色一变,下了逐客令。
张伯驹一出门就往了故宫博物院,找文物专家参议应对之法,燃眉之急就是由院方或者当局政府出资收买那批重要文物,可是当局政府底子不在意,而故宫博物院也没有那笔资金。看来,国宝就要流失海外。张伯驹思及此事,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无法之下,他一方面策动言论给马霁川施压,使其不敢随便把《游春图》卖给外国人。另一方面,预备亲身上阵,重金收买那幅画。
而那边马霁川考虑到,强行卖给外国人势必给本身带来名望缺失,影响本身以后的生意,并且其别人也嫌弃代价太高,他不能不与张伯驹洽商交易。颠末墨宝斋掌柜马宝山做为中间人担保,画的代价降到了200两黄金。
此时的张伯驹既喜又愁,喜的是国宝保住了,愁的是哪里能拿得出200两黄金来啊?可是《游春图》地位特殊,再不出手可能就没时机了。
于是,他只好卖掉了占地15亩的豪宅丛碧山房,要晓得,那可曾是清代寺人李莲英私邸,也是张伯驹仅有的家产了。后来,那房子以2.1万美圆出卖给辅仁大学(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折合成20根金条。
但是,那批黄金因其成色差,请人判定后才折合成130两,离200两还差很多呢?张伯驹愁得食不下饭。
那时,张伯驹的夫人潘素咬牙拿出本身的所有首饰,变卖后又凑了20两。然后打了欠条给马霁川,末于把《游春图》捧回来。
其实,国宝《游春图》被称为中国山川画开山祖师,不只展现了一幅风和日丽、踏青赏春的斑斓画面,并且笔法细腻,青绿色彩亮堂,笔法成熟,对后世山川画产生深远的影响,说它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
张伯驹懂宝、爱宝,细心收躲,但是更令人钦佩的是他有颗大爱之心。
1956年,他把本身多年珍躲的宝贝都捐献给了国度,除了《游春图》,还有李白的《上阳台帖》、陆机的《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卷》、蔡襄的《自书诗册》、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等等。
国内浩瀚文物研究专家在对那幅画开展研究时,惊异地发现那幅画里隐躲层层谜团。
沈从文曾在半年看了它八次,并量疑它不是隋代展子虔所做,因为历代绘画做品著录并没有相关记载。而画中须眉穿着、女子坐姿,均与隋朝风俗不符,更像是北宋摹本。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画做成形于唐代中叶,至今学界仍无定论。
独一证明做者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题字“展子虔游春图”,可能那也是那幅画值钱的处所之一吧。
《游春图》传播过程起伏坎坷,它的做者实伪也扑朔迷离,但那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大收躲家张伯驹先生一生简朴,食穿费用都十分简单,但是为了庇护国宝,却不吝一掷令媛。那种赤子之心和民族情怀,不能不让人动容啊!
做者:红袂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