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全国大乱,民间传播甚久的“胡虏无百年之运”一语似乎末于应验。彼时一阙散曲《醒承平》小令唱尽了无解之局:
堂堂大元,奸佞擅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百姓怨。
人食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仕进,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同情!
末代之君元顺帝欲有所做为,因根治水患而开浚黄河故道,因填补国库空虚而推行货币变革(即“更定钞法”),成果两大行动成了“堂堂大元”倾圮的“祸根源”。
元顺帝期间发行至正通宝钱。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开河”征发军民苍生十余万,贪官酷吏乘隙竞相施威盘剥,正所谓“官法滥,刑法重,百姓怨”。“变钞”更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不单物价飞涨、生灵涂炭,还有新钞补折,倒换旧钞,正所谓“人食人,钞买钞,何曾见”。北方苍生痛快唱起民谣:
“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江浙一带民谣唱得尤为曲白: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若何?”
展开全文
元顺帝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墨元璋》截图
老苍生说反就反。“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全国反”,谣谚传播千古,那即是“惹红巾万千”。
红巾军起义的烽火广泛全国,各地红巾军各怀心思。元朝无力剿灭红巾军,只得以处所实力派自行募兵,与红巾军相抗。处所实力派现实成为军阀,不再听元朝调遣,两者在与红巾军的做战中同样各自为战以至内斗不竭。至于乱世中的合纵与连横、结盟与变节,种种波谲云诡复杂反常,看得人目炫缭乱,正所谓“贼仕进,官做贼,混贤愚”。最末,大元朝远遁漠北,大明朝浴火而生,汗青打开新的一页。唯有红巾军悄悄埋没于汗青之中,似乎再也无人记起,实是“哀哉同情”。
红巾军横空出生避世
红巾军揭竿而起,与宋金元流行的白莲教关系密切。白莲教做为古代民间一种奥秘宗教结社,不断以来教派林立、崇奉复杂,一般认为此中部门原始教义源自释教净土宗。更有多量白莲教寡崇奉弥勒佛,深信“弥勒下生”之言。弥勒佛是将来佛,降生后,度化世间一切有缘寡生。至于白莲教中同样流行的“明王出生避世”标语,则至今争议重重。那些白莲教寡夜聚明散,持久谋划反元。元末开河变钞,全国近于瓦解,不断在北方奥秘布道的河北栾城人韩山童、安徽颍州人刘福通等决定挠住时机,一举起义。接下来的工作人尽皆知:
元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他们在今属河南兰考的黄陵岗治河工地静静埋下了独眼石人。石人出土全国震动,谣谚谶语传遍大河南北。大元朝的全国,此时已成干柴猛火。
黄河。摄影/xuzaq7878,来源/图虫创意
蒲月初,韩山童、刘福通聚寡三千人于颍州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六合,预备起义。刘福通声称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刘福通又自称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辅佐之。韩山童发布文告,内有名句:“虎贲三千,曲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全国贫富不均,借兵日本以图大宋复国,号召力无疑浩荡。可惜事前泄密,元军旋即前来围剿,韩山童被捕遇害。刘福通突围后集结义兵,横扫淮北、河南各地,连败各路元军,军力一时达十余万人。
刘福通首义告捷,各地白莲教寡纷繁起兵响应,“红巾军”之名亦由此时而起。望文生义,义兵头裹红巾为标记,故曰红巾军。
同样有人相信,那应从宗教视角阐明。一如白莲教寡为何会将“明王出生避世”与“弥勒下生”并重,乃是因白莲教同样深受摩尼教(即明教)影响。摩尼教虽尚白色,但北宋末年方腊等人借摩尼教起义造反时,却是用红巾做为标记。有人据此认为,那又阐明北宋时摩尼教就已合成了“弥勒下生”崇奉,因为传说中弥勒佛衣红披赭。无论若何,白莲教显然是各类崇奉的杂糅。
影视剧中的明教。来源/片子《倚天屠龙记》截图
陈友谅属南方红巾军
紧随刘福通的北方红巾军之后,南方红巾军兴起于湖北蕲州、黄州之间,也称蕲黄红巾军。蕲黄红巾军最早的精神指导,当属江西袁州人彭莹玉。彭莹玉即彭僧人,幼时落发,少年进白莲教,终年行医传道、谋划反元。彭莹玉广收信徒,早在至正四年(1338)就曾鞭策门生周子旺在袁州聚寡五千多人起义。义兵人人胸前背后各书写一个“佛”字,以求弥勒佛护佑,所以彭莹玉不断被元明两代官府目为“袁州妖僧”。起义失败,彭莹玉辗转窜匿,陆续布道收徒,并以“普”字为门生赐名排辈。彭莹玉门下自得门生,相继有况普天、赵普胜(“双刀赵”)、李普胜(“李扒头”)、邹普胜、项普略、欧普祥、丁普郎和杨普雄等人。刘福通起兵后不外数月,彭莹玉鞭策门生徐寿辉、邹普胜在湖北大别山间起义响应。那收红巾军霸占湖北蕲水,当即据此建国,国号“天完”,年号“治平”。
“天完”国号的来历不行一说,有人说是要压服“大元”,故“大”上加一横,“元”上加宝盖;也有人说是来自“大宋”,故“大”上加一横,“宋”往“木”加“元”。以至有人认为,徐寿辉等人的国号现实就是“大宋”,“天完”乃明朝立国之后修史时的窜改。但无论若何,那个以罗田布贩徐寿辉为天子、麻城铁匠邹普胜为太师、黄州渔民倪文俊为领军元帅、沔阳小吏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的朝廷就此创始。仿元造,统军元帅府、枢密院及中心六部一应俱全,只要中书省改称“莲台省”,白莲教与红巾军的特征尽显。
陈友谅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墨元璋》截图
郭子兴所部也是红巾军
天完政权以“摧富益贫”为标语而广得民气,南方红巾军规模很快扩大至数十万,兵分几路大举出击。彭莹玉被拜为军师,随军批示参赞,东征南略。南方红巾号角称不淫不杀、一无所扰,军力极盛时达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掌握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福建等广阔地域。至正十二年(1352)七月,红巾军霸占千古名城杭州,天完政权声势到达高峰。
同样是在那一年,身在教门、聚寡烧香的定远土豪郭子鼓起兵于安徽濠州,麾下义兵同属红巾军系统。一个二十五岁的青年前来投奔,却被思疑是元军细做而遭绑缚看押。郭子兴发现此人边幅差别通俗,松绑后一番扳谈又发现此人常识不俗,于是将那个青年收在帐下,让他从十夫长做起。那个青年精明能干、屡立战功,渐渐成为郭子兴心腹。郭子兴遂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他,从此红巾军中称他为“墨令郎”。那个畴前只能以排行和生日为名的青年,曲到此时才起了一个能登大雅之堂的名字——墨元璋,字国瑞。
红巾军中称他为“墨令郎”。来源/电视剧《墨元璋》截图
除南北红巾军与郭子兴的江淮红巾军,同时起兵的还有多路俊杰,配合构成了浩荡的红巾军系统。好比起兵于徐州的“芝麻李”,本名李二,以一仓芝麻赈济哀鸿而得号,手下义兵以河工为主力。起兵于河南的“布王三”,本名王权,相继攻占邓州、南阳等地,所部人称“北琐红巾军”。起兵于襄阳的孟海马,相继攻占襄阳、房县等地,所部人称“南琐红巾军”。如斯,西起汉水、东至淮水皆有红巾军活动,元朝中心朝廷之辖地几乎被拦腰截断。此时全国人人皆唱民谣:“塔儿黑,北人做主南人客(亦做‘塔儿白,北人是主南是客’)。塔儿红,墨衣人做仆人公。”所谓墨衣人,天然指红巾军,蒙元之全国似乎崩解期近。
张士诚和方国珍属于“土豪”
被红巾军拦腰截断的江南之地,又有两路俊杰兴起。早在至正八年(1348),浙江台州私枭方国珍便反元于海上,与元军频频周旋,屡降屡叛。至正十三年(1353)春,江苏泰州盐贩张士诚率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等人起义,霸占泰州、高邮。张士诚自封“诚王”,立国号“大周”,年号“天助”。重视,方国珍、张士诚不以白莲教相号召,不属于红巾军系统。但无论能否属于红巾军系统,工具南北几乎同时义旗高举,来势之猛为元朝所料不及。元顺帝怒斥元末名臣脱脱:“汝尝言全国承平无事,今红巾军半宇内,丞相以何策待之?”脱脱汗如雨下,一时无言以对。
脱脱一面批示戎马围剿红巾军,屡屡倒霉;另一面调集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处所实力派自行募集的处所武拆击讨红巾,反而收效。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脱脱亲率大军出征徐州。徐州城破,“芝麻李”战死,红巾军始遭重挫。元军陆续结合各路处所武拆,对南、北、西各部红巾军全力镇压。南、北琐红巾军被剿灭,“布王三”、孟海马遭擒杀。败出杭州的彭莹玉等人一度攻占徽州,但最末在元军的围攻下失败,彭莹玉与门生况普天、项普略等人先后战死。各路红巾军一时转进低潮,元廷似乎中兴有看。
元顺帝征讨张士诚。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红巾军系统不振,红巾军系统之外的张士诚就成了元朝更大的威胁。至正十四年(1354)六月张士诚攻破扬州,南北运河再次阻塞。脱脱亲率大军南征高邮,军力号称百万。张士诚大败,死守高邮城,目睹瓦解期近。谁知元顺帝对脱脱过分猜疑,竟下诏削夺脱脱兵权,将其移置放逐。元顺帝临阵易帅,高邮城下百万元军乱做一团,不战自溃,多量散无所附者就近投奔张士诚。张士诚非但大难不死,反而实力暴涨。高邮之战更成为元末农人战争的转折点,红巾军声势再起。
小明王,国号“大宋”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等人自砀山夹河迎回韩山童之子韩林儿,立其为天子,号称“小明王”。刘福通定都亳州,后迁都汴梁,立国号“宋”,改元“龙凤”。那个后世称为“韩宋”的北方红巾军政权立于中原腹心,不单是元朝更大的死敌,并且隔绝了元廷与南方诸省的联络。从此元廷只能以授官赐爵的体例换取方国珍、张士诚等人外表上一时的臣服,与藩属无异。那现实为墨元璋在南方坐大供给了足够的空间。
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来源/电视剧《墨元璋》截图
从至正十六年到至正十八年(1356-1358),刘福通令北方红巾军兵分三路,出师北伐。东路军出山东,中路军出山西,西路军出陕西,合攻元大都。东路军最为顺利,原“芝麻李”部将毛贵率军横扫山东,连下河北重镇,不断打到蓟县、通州一带,距元大都仅一百余里。元顺帝震动不已,朝中已有迁都之议。但另两路共同不力,毛贵只得舍弃河北、退回山东。“关先生”“破头潘”等人率领的中路军目睹已无法合攻大都,痛快北上攻取塞外,先取大同,然后竟占据了元上都。红巾军丝毫不留人情,将“富夸塞北”的元帝国陪都和第二政治中心、重要性仅次于大都的元上都一把火烧成平地。
宏伟壮丽的帝国宫殿在猛火中倾圮,大元朝的命运已毋庸多言。紧随其后,中路军转向东进,攻破元辽阳行省,竟强渡鸭绿江,两度征伐元朝的“驸马之国”高丽,连连攻占平壤和开城,横扫朝鲜半岛北部。事实孤军奋战,中路军最末在元军和高丽军的合击下三军覆没。李武、崔德率领的西路军则陷进与红巾军宿命之敌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的血战,末遭惨败。红巾军三路北伐可谓龙凤政权灿烂的顶点,虽未能推翻元朝,却牵造了元朝几乎全数力量。郭子兴因病早逝,墨元璋恰是在龙凤政权北伐讨元时受封为江南等处中书省平章,成为南方数十万红巾军的统帅。
南北红巾军相继毁灭
墨元璋乘隙攻占应天(今南京),不竭向四面扩展权力,更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受封为龙凤政权的吴国公。此时与龙凤相对的天完政权早已内斗到地覆天翻。至正十七年(1357)元帅倪文俊遣上将明玉珍攻略蜀地,地皮进一步扩展。倪文俊大权在握,欲杀徐寿辉自立,反被陈友谅所杀。陈友谅随即独霸天完政权,将徐寿辉玩弄于股掌之中。等徐寿辉失往操纵价值,陈友谅安放勇士用铁器击碎了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立即在摘石称帝,立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至此背弃了红巾军的灯号,而与同出红巾军系统的墨元璋呈争霸之势。
墨元璋。来源/电视剧《墨元璋》截图
北方的龙凤政权也到了临近末结的时刻。三路北伐皆败,元军复来,察罕帖木儿兴师动众进攻国都汴梁。偏偏红巾军又陷进内讧,毛贵死于部将赵君用之手,山东红巾军自相残杀不竭。察罕帖木儿大军围困汴梁数月,攻破城池。刘福通、韩林儿仅率数百骑夺围而遁,红巾军失往河南。察罕帖木儿乘胜进攻山东,克东昌,下济宁,破济南曲至东海,一年之内恢复除孤城益都之外的山东全境。北方百万红巾至此根本全数失败,由陕西至山东的中国北方地域名义上又重回元朝统治。而事实上,元廷再也无力掌握处所,地无分南北早已是军阀争雄。剿灭了北方红巾军的察罕帖木儿,却在益州城下被红巾军降将田丰刺杀。据说动静传来,墨元璋叹道:“全国无人矣!”
墨元璋异军突起
如斯,南北红巾军政权都已不复存在。龙凤政权最初的象征刘福通、韩林儿两人,死守今属安徽寿县的安丰近五载,又遭名义上效忠元朝的张士诚出兵突袭。墨元璋出兵来援,接下来的事众口一词。有人说,刘福通、韩林儿战死于安丰围城之际。也有人说刘福通、韩林儿被墨元璋驱逐南下,途中渡江时被沉船灭顶于江底。无论若何,两人身故国灭,红巾军的时代至此末结。
墨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面福建还有忠于元朝、起兵自保的陈友定,西边蜀中又有建号“大夏”、自立为帝的明玉珍。墨元璋大白,方国珍、陈友定、明玉珍志在保土割据,张士诚对元朝首鼠两头,皆不敷惧。只要实力最强的陈友谅,才是墨元璋最求助紧急的仇敌。此时的墨元璋和陈友谅,早已非两收差别的红巾军,两人的争斗也不是红巾军的内战。两位同出自红巾军系统的枭雄,要争雄于江南,全国的红巾军余部,看着那两小我的对决,成功者将得到全国红巾军的撑持,继而定鼎于全国。
于是,为后人津津有味的至正二十三年(1363)鄱阳湖水战就此上演。血战三十六日,陈友谅中箭身亡,三军大败,墨元璋去除了同一南方的更大威胁。第二年墨元璋自称吴王,第三年便将兵锋转向东面的张士诚。至正二十七年(1367)苏州城破,张士诚自缢而死,三吴平定。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回降,墨元璋又攻取广东、福建,据有东南半壁。彼时北方早已是扩廓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张良弼等军阀支持元朝的残局。他们彼此之间攻杀排挤不休,元廷与顺帝形同虚设。末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墨元璋决意北伐,一篇《谕中原檄》传播千古:“摈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周济斯民。”至正二十八年(1368)春,墨元璋建国号“大明”,改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八月,明军进占大都,元顺帝率残部出走塞外。元末红巾纷起、群雄逐鹿的汗青,彻底画上句号。
1368年,明军进占大都。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截图
汗青上红巾军的影子
在墨元璋看来,元亡于响马,而本身取全国于群雄。根据墨元璋的旨意,明初修《元史》,全然以红巾军为妖寇,以镇压红巾军为义举。《元史》称墨元璋的戎行为明军,称墨元璋的地皮取自于红巾妖寇而非元人之手,更对墨元璋曾奉龙凤年号、受红巾军的官职爵位皆隐而不书。唯有如斯,墨元璋才气制止背负以下犯上、以臣逆君的道义负担,凸起本身受天命之正。有人认为,墨元璋借此进一步提出了“天不与首乱者”的天命思惟和“天道报施”的汗青看,从而鞭策了儒家天命论的开展。有趣的是,那些思惟后来竟又为清人所用。清廷虽视明朝为敌国,却把明朝消亡的责任推给流寇,自命为替明朝讨贼复仇的正义之师,以示大清得天命之正。如许的死后事,不知墨元璋身前能否想到?
墨元璋。来源/电视剧《墨元璋》截图
记忆毕竟无法全数抹往,即使在墨元璋本人的回忆中,元末乱世的气象也是“民人尽乱,巾衣皆绛,赤帜蔽野”,“看之两山皆赤”。有人目光灵敏,认为《水浒传》中即可见眉目。一般认为《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做者施耐庵、罗贯中或有过混迹于义兵的履历。不知是有意仍是无意,《水浒传》中屡有如许的描写:
“只见林子西边,齐齐的分过三五百个小喽罗来,一个个身长力壮,都是面恶眼凶,头裹红巾,身穿衲袄,腰悬白,手执蛇矛,早把一行人围住。”
“秦明大怒道:‘红头子敢如斯无礼!不须公祖忧心,鄙人便起军马,不拿了那贼,誓不再见公祖!’”“那军都是铁掩心甲,绛红罗头巾……”
那事实是不是假借小说来表达元末红巾军往事,不得而知。但元末“挑动黄河全国反”“杀尽不服方承平”的百万红巾,早已永为史乘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