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曲教存亡相许?不着边际双飞客,老翅几回冷暑。欢乐趣,告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往?横汾路,孤单昔时箫鼓,荒烟照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畅饮,来访雁丘处。
那首词,想必各人其实不非常目生。对,那首《摸鱼儿·雁丘词》,是金朝文学家、史学家元好问的成名之做。诗词开篇第一句,更是千古名唱,被人传诵不停。但据我所知,有许多人,包罗我本身,不断以来,竟然背的不是元好问的原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曲教人存亡相许。”不知有几人如许背?前段时间,我在看看《中国诗词大会》时意识到一个问题:本来,不断以来,我背的并非元好问的原句。不死心的我,又陆陆续续问了几个身边老友,发现他们也同我一样,存在不异的问题。当然,我身边的伴侣都是90后,为了陆续证明我的设法,我在上课时,又问了我的学生,他们都是00后的孩子。然而,他们给出的谜底满是“曲教人存亡相许”,仍然不是原句。
其实,“问世间,情为何物,曲教存亡相许?”才是那首词的准确读法。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动人至深、传播千古的名句,为什么我们会记错?记错也就罢了,又为什么我们对记错那件事其实不自知?
要晓得原因,还得从那首词的原做者元好问谈起……
元好问,16岁便写出了千古名句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故世称“遗山先生”,他是金元之际北方文学的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1.少小好学苦读
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在山西忻州的一个世代书香的士医生家庭里,各人都在焦虑地期待着,特殊是元德明,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院子里往返踱步。末于,跟着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元德明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了,本来,是儿子元好问降生啦。
关于元好问名字的由来,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比力好理解,就是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期看他好学好问,故取名元好问;而另一个说法例是,元好问小时候,是一个充满猎奇心的孩子,他成天问那个问阿谁,问东问西,父亲元德明估量被问得闹心,所以就喊他元好问了。
展开全文
小时候的元好问,固然顽皮,时常惹他父亲生气,但他也很聪明勤学,三岁能背诗,五岁便识字,七岁就能做诗,被人誉为“神童”。
十一岁时,“神童”元好问得到了家乡大文豪——翰林侍读学士兼知登闻鼓院路择的赏识,路择“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又师从陵川人郝晋卿,颠末好学苦读,他博经通史,已经是本地有名的青年才俊了。
2.青年一举成名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元好问十六岁了,此时的他,心中有数、意气风发,赴并州(今山西太原)参与科举测验。固然风餐露宿,但他却很有闲情高雅,一路看景赏物,吟诗做词。
所经途中,元好问碰着一位捕雁者,捕雁者给他说了一件奇事:
天空中有一对大雁肩并肩在低空飞着。突然,一只大网扑了过来,很不幸,此中一只公雁被捕住,别的一只母雁固然幸运逃脱,但并未独立离往,她在公雁四周盘旋踌躇,发出阵阵低喊,期看捕雁者能放了她的配头,但是很不幸,她的配头仍是被残暴地杀戮。那时,母雁末于不再恳求,而是飞上高空,紧接着从高空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
年轻的元好问听了那件奇事,心里很受触动,被大雁的存亡至情所冲动,于是就从捕雁者那里买下了那一对忠贞不渝的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边,为其建造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取名“雁丘”。做完那一切,他觉得心中有一股诗兴要喷涌而出,于是他赋词一首,那就是闻名的《摸鱼儿·雁丘词》。关于那件事,元好问还词中还做了一段序言,详尽论述工作的颠末: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喊不克不及往,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业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做无宫商,今改定之。
可见,元好问那首词,原来就是为大雁而写的,“问世间情为何物,曲教存亡相许?”那句话,也是用来赞扬大雁忠贞不渝的恋爱的,和人没有任何关系。
大雁,象征忠贞不渝的恋爱
初唐诗坛上有四杰,别离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人卢照邻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之句。在前人心中,比目和鸳鸯是美妙恋爱的象征,民间的男女恩爱有加,协调圆满,像比目、鸳鸯一样可以白头偕老,假设能如许,就算能往天上做仙人也不奇怪。
但其实啊,在恋爱里,大雁才最痴情的动物,大雁不只痴情,并且忠贞不渝。一对大雁,一旦确立关系,无论是公雁仍是母雁离往,剩下的那只都不会另觅良伴,更不会单独苟活。
正因为大雁有忠贞不渝的美妙操行,所以从周朝起头,它们已经是男女婚姻中最重要的信物。寡所周知,前人举行婚礼有六道需要的法式,别离是:纳摘、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假设认真考量,就会发现:那六道法式中,竟然有五道必需用到大雁。
纳摘。男方请伐柯人带上礼品向女方提亲,那时需要大雁。“婚礼。下达,纳摘用雁。”问名。女方对那门亲事表达附和之后,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里询问女方名字、生辰八字。“宾执雁,请问名。”纳吉。男方通过占卜的体例得到凶兆之后,正式定下那门亲事。“纳吉,用雁,如纳摘礼。”请期。男方定下举行婚礼的良辰吉日后,派人通知女方,收罗女方附和。“请期,用雁。”亲迎。新郎穿上华贵都雅的号衣亲身到女方家里,迎娶新娘。“北面,奠雁。”
金庸,一场深进人心的改编
但是为什么,“曲教人存亡相许”那个句子会深进人心呢,以致于替代原句呢?我想,那可能与金庸先生脱不了相干。
武侠小说之父金庸先生,一生之中,著做等身,有良多为人津津有味的武侠小说,那些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具有侠义心肠、丹诚相许。
在他的1961年出书的典范小说——《神雕侠侣》中,为了凸起恋爱那个元素,他将元好问的“曲教存亡相许”那句词改编为“曲教人存亡相许”,借由李莫愁之口说出来。固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呈现了特殊的效果。
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曾经风行祖国的大江南北,不晓得有几痴儿怨女都看过那部小说和电视剧,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受小说和影视做品的影响,良多人忘记了元好问的原做,却牢牢地记住了“问世间情为何物,曲教人存亡相许”,从而呈现和原做不合的错误。
当然,那句词是金庸先生有意用错的,仍是他只是无意之举,我们如今不得而知。我不肯对用错的原因妄加揣度,更情愿把它视为一个标致的错误,假设没有金庸先生如许的错误,没有金庸先生如许深进人心的改编,元好问那首词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名气,也不会被那么多人所熟知。
写在最初
从1205年到1961年,逾越了756年,两位文学巨匠末于相遇了。
从“曲教存亡相许”到“曲教人存亡相许”,两位巨匠书写了本身对恋爱的理解。
从元好问到金庸,那是对诗词的改编,也是诗词生命的延续。
我是小江,90后教师一枚,努力于文史常识普及。走过路过,无妨点个存眷。
参考文献:
(金元)元好问:《元遗山先生全集》,清光绪七年读书山房刻本。
金庸:《神雕侠侣》,文化艺术出书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