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吕鹏
新冠疫情继续,对2021年中国考古的田野工做影响颇大。但考前人员积极复工,创造工做时机,全年的考古工做仍然亮点频出。
继“考古2019”和“考古2020”之后,澎湃新闻·私人汗青持续第三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协做,邀请9位学者撰写“考古2021”总结性稿件,对过往一年中国的严重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
安身考古百年的时间节点,中国科技考古陆续扬帆起航,不竭奏响新时代科技考古的华美乐章。在2021年里,中国科技考古的视野更为开阔,研究范畴安身国内、放眼欧亚大陆,多学科国际协做逐步起势,“大”文章恰若大河奔腾;科技考古工做者躬身尝试室,从细微处见实章,用科技手段不竭显示一物、一址、一地的深入内涵,“小”研究好像涓涓细流。研究无论大小,毕竟百川汇流,涌进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汪洋大海。在此,我们按科技考古各研究标的目的分述其年度研究停顿。
考古年代
围绕重点遗址开展年代学研究,以显示考古学文化存续的绝对年代。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是考古热点,谢振斌等对四川三星堆遗址四号祭奠坑6个碳十四数据停止贝叶斯模子计算,认为该坑的埋躲年代为距今3148年至2966年,属于商代晚期;此外,研究者确认第一、二、三、四、七和八号坑的年代为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大致相当于商代晚期殷墟四期,第五和六号坑的年代稍晚,大致相当于西周早期。章典等对青躲高原上邱桑村雄曲河四周的古泉华堆积上一组包罗了5个手印和5个脚印(该四肢举动印与现代人有着一致的尺寸息争剖学特征)的“岩面艺术”停止磷灰石(U/Th)年代测定,得出其构成的年代为距今22.6万年至16.9万年,那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艺术,也是世界上发现手印海拔更高的处所,为人类占据青躲高原的最早汗青供给了年代学证据。李维明比照了河南新砦遗址常规和加速器碳十四测年数据,认为两组数据成果经校正后根本吻合,证明了新砦期的存在,并提醒考古工做者在停止绝对年代测定前,必然要把考古学文化相对年代问题处理好。
▲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
碳十四年代数据继续积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兰州大学西部情况教导部重点尝试室加速器碳十四尝试室公布了今年度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陈述。
展开全文
此外,重点就碳十四测年样本的提取和年代数据统计办法停止根究和介绍。张姚等认为孢粉浓缩物测年可以供给可靠的年代数据并能制止碳库效应的影响。陈伟驹针对华南石灰岩地域水生软体动物碳十四测年数据比陆地动动物偏老1000年到2000年那个关键问题停止深思,认为年代偏晚的原因次要在于骨骼的埋躲情况和预处置体例未能完全肃清污染。张驰介绍了贝叶斯收端定年法,该办法是揣度类群分异时间和演化速度的办法。
数字考古
逐渐成立健全各项标准。北京市市场监视治理局自2021年4月施行由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等多家单元造定的处所原则——《文物建筑三维信息摘集手艺规程(DB11/T 1796—2020)》。
手艺先行,以人地关系为导向开展研究。刘建国详尽回忆了考古测绘工做在设备和手艺方面的开展过程,介绍了当前数字考古利用的手艺手段,认为史前治水研究应当做为数字考古的重要研究内容。
学术交换顺利开展。第五届远感考古年会暨太原明代藩王墓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于2021年5月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国内高校院所的20位学者别离就远感手艺利用停顿、三维重建手艺利用、彩绘文物虚拟修复等主题停止了功效分享。
情况考古
安身东亚,开展大区域古天气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张志平等认为中全新世不变的天气前提是仰韶文化期间生业开展和文化富贵的重要情况前提。谭亮成等发现距今5820年至5180年前中亚地域发作了继续时间达600年的超等大旱,该事务对中亚生态情况和绿洲产生了严峻影响,进而障碍了史前丝绸之路的开通。
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各次要区域均有情况考古研究问世。据不完全统计,涉及遗址包罗:辽宁查海、河南郑州商城、山西碧村、湖北楚都城城、浙江何家、西躲沙隆卡、四川三星堆等。开展区域性研究包罗:西辽河流域、毛乌素戈壁、酒东盆地、西北地域、黄河流域、海岱地域、日照地域、长江下流地域等。中国粹者的研究还跨出国门,深进到中亚河中地域、亚太地域和丝绸之路沿线。此外,还围绕沙尘暴演化机造停止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1、西辽河流域及北方地域
贾鑫认为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距今约3500年)史前先民以橡子为主食,还食用了榆树叶以及桃、杏和枣等生果,适宜的情况前提促进了旱做农业的大开展和大量聚落的呈现。王建等发现辽宁查海遗址(距今8000年前)存在耕耘种植和地盘清理的农业行为、以及丛林砍伐行为,手艺的朝上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开展。
▲二道井子遗址
2、黄河流域
王辉等对山西碧村遗址(龙山文化晚期)及其四周的地貌停止了系统查询拜访以及光释光测年,认为其时整体地貌格局与现今不异,基于聚落用地、消费生活、平安和交通等方面阐释了聚落第址的合理性。王琳等认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期间有利的天气前提和以粟黍为主的旱做农业促进了文化昌隆,龙山文化期间恶劣的天气前提促使多元保存战略的构成,青铜时代聚落向中原和山东地域搜集的现象是早期城市化和权利集中的表现。鲁鹏等认为情况变迁是形成黄河流域房址构造和大小历时性改变的重要原因,木材资本的日益欠缺迫使先民改动房屋建造体例。
▲碧村遗址
3、长江流域
邵孔兰等认为湿地情况是新石器时代沿海地域打猎摘集和早期农业开展的重要物量前提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开展。
从办法论角度切磋遗址构成过程的研究。裴树文根据河湖相堆积、洞窟(岩厦、裂隙)发育区、黄土与红土散布区等类型中遗址的特征,总结了差别散布区遗址埋躲类型对研究视角与阐发目标所形成的影响。李浩等对堆积物及其常用阐发目标(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矿物构成和土壤微形态)停止了论述。董广辉提出了“收点”概念模子(即:人类社会经济开展水平为收点,天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别离处于杠杆两头)以阐释古代人地关系演变的法例和机造。张雅平等认为能够操纵粪生菌胞子来研究人类的饲养动物或游牧活动。
借助汗青文献切磋情况变迁。关于中国情况变迁研究的通史性著做“中国情况变迁史丛书”6本专著均于年内出书,别的《汉晋南朝长江中下流情况与农业开展》从汗青角度对响应汗青期间及区域的情况变迁史及农业开展停止研究。
人骨考古
适逢中国考古百年,何嘉宁、高星、王明辉、张雅军等对当前中国人骨考古停止了综述,认为跟着多学科的研究理念和办法的不竭立异,当前研究涉及人类起源、演化、迁移、生齿、安康、行为、风俗和崇奉等多个范畴,人种学研究已经超越了类型阐发的初级阶段进进富贵阶段,日益积存的中国古代人群体量人类学数据丰富了我们对东亚地域古代人群和社会的熟悉。
人骨考古在推介国外先辈理论办法的根底上,不竭推出原创性研究。英国闻名生物考古学家夏洛特·罗伯茨的《人类骨骼考古学(第二版)(Human remains in archaeology)》于2018年出书后,张全超级及时对其停止了翻译和出书。李法军再版了其著做《生物人类学》,以全球化视野和汗青维度来察看人类演化。
人骨考古涉及区域从中原到边陲各处开花,时间范畴向后延伸至明清期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度开展人骨考古的遗址包罗:辽宁建平、辽宁查海、内蒙古哈民忙哈、内蒙古土城子和井沟子、新疆加依墓地、新疆加瓦艾日克墓地、新疆萨恩萨伊和洋海墓地、宁夏周家嘴头墓地、宁夏固原新区南塬墓地、甜肃黑水国、陕西鱼化寨、陕西北沈家桥墓地、陕西郭家崖、天津桃花园、山东大辛庄、河南汪沟、河南孙庄、河南平粮台和郝家台、河南官庄、江苏蒋庄等。
切磋人群演化与情况之间的关系。杜抱朴等发现情况温度做为抉择性压力在上肢发育或形态塑造上的显著水平要高于下肢,中国古代人群四肢形态改变的法例具有特殊性。
从骨骼形态和安康情况研究古代生业。周亚威等发现河南汪沟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史前先民牙齿磨耗水平较低、龋齿发病率极高,反映了中原地域构成的成熟农业所带来的食物精巧化、烹调手艺朝上进步以及碳水类食物增加。魏偏偏等显示出农业和牧业人群在股骨形态和粗壮度上存在显著差别。
▲汪沟遗址出土的陶器
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成供给证据。张雅军等研究发现新疆加瓦艾日克墓地(春秋晚期至战国)古代人群在头骨特征上并没有表示出明显的蒙前人种特征,更多地表现出欧洲人种的特征(如鼻根凹陷深、鼻骨突起、犬齿窝深等),连系古DNA研究提出的该人群存在欧洲大陆东和西部人群基因交换的结论,认为其时基因合成处于初级阶段且规模较小,并未引发颅骨形态的明显改动。
前人口学为新兴研究范畴。前人口学包罗静态和动态参数,侯侃等研究表白江苏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史前先民两性人数在各年龄段均比力平衡、具有较高的生育程度,那与良渚文化富贵期的情况优胜、资本丰富和文明朝上进步有关。刘依等认为新疆萨恩萨伊和洋海墓地生齿的增减改变与农业、战争和社会等因素有关。
研究社会文化对人骨的影响。邱林欢等就天津桃花园墓地(明清期间)缠足女性的足骨形变停止看察和阐发,从功用压力阐发的角度解读阐释了缠足足骨形变的成因和过程。
争论能否存在瘟疫的考古证据。杨月光认为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距今5500年至5000年)房内埋人并不是源于瘟疫,而是居室葬的一种形式。
▲哈民忙哈遗址32号房址
人像复原、三维人脸模子定点及丈量、粪便微生物古DNA研究、儿童牙齿磨耗等新兴手艺和办法在人骨考古中具有普遍的利用前景。美国粹者维博沃等研究展现非工业化人群微生物群落的特征与人类祖先更为类似,而工业化人群则差别明显,而且证明虫豸是古代人类饮食的一部门。华李成等简述了牙齿微痕研究——特殊是近年来普遍利用的牙齿表纹理阐发法——在古食性以及动物演化和情况之间关系的利用及前景。
动物考古
围绕获取和操纵动物资本的体例,中国动物考古学者对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停止判定和研究,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曲至近代。开展新石器时代以来动物考古研究的遗址包罗:山东张马屯、山工具河、山东阚家寨、山东纪王崮M1(次要研究鱼)、河北南阳、河北柏人城、河北太子城、河南庙底沟、河南郝家台(次要研究骨镞)、河南八里岗、河南前高台、河南新乡汉墓、山西陶寺(次要研究竹鼠)、陕西案板、陕西弓背崖、陕西枣林河滩(次要研究骨器)、陕西唐故博陵郡夫人崔氏墓、宁夏安西王府、宁夏固原新区南塬墓地、新疆石人子沟和西沟(次要研究马)、新疆大河古城(次要研究马)、安徽渠沟、湖北大寺、江苏开庄、浙江田螺山(次要研究鸟)、浙江德寿宫(次要研究烟管螺科动物)、重庆玉溪(次要研究小型哺乳动物)、重庆大河口、贵州海龙屯(次要研究黄牛和马)、澳门圣保禄学院、广东古椰(次要研究鱼)、广西舍巴等。
▲新疆大河古城出土马髋骨
王华等对河南八里岗遗址开展动物考古学研究,研究发现:家养动物包罗猪和狗,以家猪为主的六畜饲养业是获取动物资本的重要体例;墓葬和祭奠坑中随葬猪下颌骨的现象十分普及,其年龄构造以青年以上为主、性别构造以雌性或疑似雌性个别为主(表白可能存在认为掌握性别比例的行为,如阉割),随葬猪下颌骨的目标可能是象征性地为死者供给肉食。刘一婷等认为河南庙底沟遗址(庙底沟文化、西王村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等3个期间)家养动物包罗猪和狗,以家猪为主的六畜饲养业是获取动物资本的次要体例,家猪是次要的肉食来源,狗次要用于保镳或打猎,其获取和操纵动物资本的体例与庙底沟文化其他遗址是类似的。
区域性动物考古研究以生业研究为重点。今年度开展研究的区域包罗:中原腹地、陕西地域、北方地域、内蒙古中南部、东天山以及阿尔泰地域。胡清波和袁靖等将陕西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域,以获取和操纵动物资本体例做为权衡消费力开展的标尺之一,认为河南地域龙山文化期间的消费力是全面开展,而陕西地域是不平衡开展的,生业继续开展和生业开展不平衡,是中华文明起源于河南地域而不在陕西地域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物骨骼形态判定是开展动物考古研究的根底。侯彦峰和马萧林编著的《考古遗址出土贝类判定指南:淡水双壳类》有助于推进我国软体动物遗存的判定和研究工做。译著《鸟类骨骼图鉴》关于我国鸟类动物遗存的判定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动物驯化研究不断是动物考古研究的重点。袁靖先生系统搜集和整理了中国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材料,利用系列揣度原则(包罗骨骼形态、病理学看察、年龄构造、性别构造、数量比例、考古布景、食性阐发和古DNA研究等8项),确立了中国次要家养动物(包罗狗、猪、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马和鸡)起源和传进的时间和地点。以狗的驯化研究为例,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芬兰学者玛丽亚·拉赫蒂宁及其团队认为只要在打猎肉量超出人类所需的情状下,人类才可能将余外的肉投喂给狼,从而促进了人类与狼的配合生活;孙博阳翻译的《犬类和它们的化石近亲》对4000万年以来犬科动物演化汗青做了系统推理,并就狗的驯化历程做了全景式展现;美国粹者希普曼的英文著做《我们最古老的伙伴:最后的狗狗》(Our Oldest Companions: The Story of the First Dogs)出书,该书对狼的进化、狗的驯化、迁移和与报酬伴的汗青停止了科学而系统的回忆,认为距今3.6万年以前“狼-犬”(差别于现代狗)成为人类的伙伴,人类与其构成互利关系,人类驯化狗的时间大致在距今1.6万年以前。
▲《我们最古老的伙伴:最后的狗狗》
肉食是动物资本开发和操纵的重要方面。饮食人类学扩展了动动物考古的研究视野,张景明等的著做《饮食人类学视域下的辽代饮食文化研究》指出饮食文化史是研究辽代物量、轨制、精神和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全球化为视野,以饮食为中心的3本译著值得推介:《食物简史》《美食与文明:帝国塑造烹调风俗的全球史》《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随葬和安葬动物的动物考古研究热度不减。包曙光著写的《中国北方地域夏至战国期间的殉牲研究》一书以殉牲为研究对象,切磋了祭牲类型和经济形态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北方地域与欧亚草原东部地域古代文化交换供给了新的视角。
生物多样性和动物资本庇护研究日益得到存眷。吕鹏对仰韶文化中期以来考古遗址中野生动物食用农做物的考古现象停止深思,认为那是野生动物在保存情况缩减情状下摘取的自我驯化行为。基于动物考古及基因学研究,董锋等研究表白绿孔雀种群改过石器时代中期(距今6000年)以来数量急剧削减,汗青天气改变对其没有显著影响,而人类骚乱则是次要驱动因素。
骨角器造造及用处研究颇具亮点。李默然认为鹿角靴形器可能是一种用于皮革加工的刮整东西,并具有多种功用。黄泽贤等发现陕西枣林河滩遗址(商周期间)的骨料多摘自黄牛和鹿科动物的肩胛骨和肋骨等部位,骨器造造的性量属于自力更生的家庭式消费。
建成中国动物遗存标本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挠住我国考古学研究科技化、数字化、普通化和国际化建立的优良机遇,在国度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立异工程项目标撑持下,在完美和草拟动物考古及数据库建立各项标准原则的根底上,建成“中国动物遗存标本库”。
动物文化及象征性研究生动有趣。袁靖先生陆续开垦专版从动物考古角度解读生肖虎,颜世铉认为秦汉竹简傍边的“索鱼”是指“腊鱼”、古文献傍边的“枯鱼”有失水的生鱼和干腊的干鱼两种含义,特木勒认为元代政府公函书傍边的“肚皮”原意指母马腹中的胎儿、引申为财产中增值的部门(故有赃、贿之义)。
中国动物考古研究手艺和办法不竭推陈出新。张颖运用生物分类生境指数(THI)阐发与动物考古学的统计阐发(MNI)相连系的办法来切磋古情况以及人类对情况资本的操纵。瑞典学者拉斯洛集中切磋了古代动物稀有病,指出动物疾病的案例往往呈现在驯化动物身上。美国粹者蒂莫西等对俄罗斯农场中驯化银狐与野生银狐(包罗养殖的野生银狐)停止三维几何形态以及线性丈量的比力,发现野生银狐和两个养殖银狐种群之间差别较大,表白养殖的野生银狐其实不能等同于野生狐狸。
动物考古学术交换高效而活泼。第十一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于2021年7月在山东大学召开,中国情况科学学会情况史专业委员会等于2021年1月主办召开“理论与理论:中国汗青动物研究的现状与深思”青年工做坊,汗青期间动物研究与动物考古研究密切相关,此后可开展协做研究。
动物考古
围绕着人类对动物资本的开发和操纵开展动物考古研究(包罗动物大遗存和微体遗存)的遗址包罗:黑龙江凤林古城、新疆石人子沟(储粮坑)、新疆米兰、新疆洋河墓地、新疆哈拉和卓墓地、西躲卡若、甜肃马鬃山、青海沙隆卡、河南张王庄、河南新砦、河南郝家台、河南看城岗、山东城子崖、山东玉皇顶、山东何楼、湖北走马岭、湖南官田、江苏开庄、江苏杨家和浙江马家浜、浙江上山、江西海昏侯墓地、重庆古坟坝、云南河泊所等。
农做物驯化、起源和传布研究仍为研究的重心。赵志军先生强调农业起源的研究重点应当从觅觅最早培育提拔稻遗存,改变为对人类耕耘行为考古证据的发现息争读,他认为农业起源是中华文明构成的需要前提,应当从农业起源角度深化文明起源的研究。傅稻镰发现考古遗址出土黍在距今8000到5300年前的粒型继续增大,到了距今5300年以后尺寸产生了分化。译著《戈壁与餐桌:食物在丝绸之路上的起源》安身于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考古发现,从饮食的角度切磋了次要农做物、生果、蔬菜、香料、茶叶等沿着丝绸之路的传布史。
从农业起源角度切磋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开展研究热度不减。钟华等研究发现山东何楼遗址(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农做物包罗黍、粟、大豆和小麦,表现了相对粗放的、以黍为主为农业形式,尚未构成如中原地域庙底沟文化一样成熟的旱做农业系统,生业发布不平衡性在差别区域和遗址间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平静平等对河南新砦遗址新砦期(公元前1850-1750年)出土220个动物大遗存样本和59个植硅体样本停止动物考古研究并引用民族志材料,以显示新砦期间的农业加工形式及社会意义。
旱做农业的构成和开展研究不竭向汗青期间和边陲地域延伸。黑龙江凤林古城是汉魏期间的古代城址(距今约2000年),赵志军先生研究发现出土农做物包罗粟、黍、大麦和大豆,反映了三江平原在汉魏期间有着富贵的农业经济,此外,在摘样办法上在国内初次测验考试网格局摘样法,研究者根据动物遗存在房址内的散布特征复原了室内空间功用区。
▲黑龙江凤林古城出土的农做物藜种子
稻做农业的构成和开展以及农做物南传研究成为亮点。江苏杨家和浙江马家浜为马家浜文化中晚期(距今约6300年),郑晓蕖等研究发现农做物包罗水稻和粟,水稻在马家浜文化晚期(距今约6000年)已成为次要的食物资本,水稻粒型急剧增大与农业手艺朝上进步有关,陆路为粟类做物南传的道路之一。湖北走马岭遗址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末期(距今约4400-4200年),唐丽雅等研究发现农做物包罗水稻和粟,表白两湖偏僻地域为稻做农业,但在平原边沿区环状散布有粟类做物,粟类做物有可能传自于鄂西北、豫西南地域。
区域性和断代农业研究有序开展。孙永刚综合了其在辽西地域开展动物考古研究的工做,出书专著《辽西地域新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对辽西地域旱做农业在特定地区和情况前提下的起源和开展停止了深条理切磋。沈慧集中切磋了黄土高原地域生果的种植,认为生果种植可能与中国早期城市化的鼓起相吻合。田多等存眷到距今3000年到2000年以来新疆巴里坤地域杂草的比例有所增长,认为那与情况变更、游牧文化鼓起有关。此外,钟华对北辛文化晚期至东周期间河济地域、李亚萍对仰韶文化期间洛阳盆地、张勇对先秦至汉晋期间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尹达对金元期间北京地域古代农业开展情况停止了研究。
学者就若何从办法上推进动物微体遗存研究展开切磋。上山文化出土万年培育提拔稻、是中国甚至世界培育提拔稻之源的熟悉得到了较为普及的承认,邱振威认为上山川稻植硅体供给的综合驯化性状改变的关键特征仍有争议。
木材考古
树轮年代研究集中在操纵树木年轮重建过往的温度、降水、火灾等及对天气的响应,研究人与情况的关系,研究对木量文物停止定年的新办法。荷兰学者弗朗辛等鉴于常规获取树木年轮办法的侵略性,摘用了一种线轨迹X射线断层成像的新手艺对大型木量文物停止无损树轮测年。干旱和半干旱地域的水分前提深入地影响了汗青历程,张勇等研究发现公元3至8世纪天气颠簸显著,那与汗青上西晋消亡、南北朝混战、楼兰王国消亡等汗青事务相契合。王树芝等在《热水考古四十年》一书中集中展现了青海都兰地域公元前515年以来树木年轮年表及利用、柴达木盆地东北区时间跨度3500年树轮定年年表和德令哈地域时间跨度2332年的树木年轮年表等。
▲鲁山看城岗汉代冶铁遗址
今年度开展木材考古研究的遗址包罗:甜肃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山西陶寺、河南看城岗冶铁遗址等。王树芝认为在陶寺文化中期,先民操纵最多的是侧柏,而在晚期则是栎木,墓中柏木阐明先民可能因为特殊目标而往远方伐木,以此彰显地位,此外,还可能摘集稠李和枣做为食物。王树芝等对河南看城岗冶铁遗址(汉代)出土燃料停止判定和研究,发现出土的12块柴炭都是栎属,以槲栎组为主、麻栎组次之,表白其时的先民有意抉择燃烧热值高、火力强大且耐久的优良栎木做为冶铁燃料。王树芝持久处置木材考古研究,出书专著《木材考古学:理论、办法和理论》。
古DNA研究
近十多年来,跟着二代测序手艺的产生和开展,引发古基因组学的一场革命性变化,分子考古学者久久为功,出力提拔古DNA提取和测序的手艺和办法。瑞典遗传学家达伦和他的团队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冰冻遗址出土的3头猛犸象臼齿上胜利提出到古DNA,此中来自于克莱斯托夫的样本已经有165万年的汗青,刷新了已知最古老的古DNA纪录,并确认它可能属于一个全新的未知的猛犸象谱系,研究人员认为从理论上有可能对永久冻土具有260万年汗青的古DNA停止测序。陈旧动物皮张蕴含着贵重的遗传学信息,张明等摸索出了一种高效提取陈旧或古代皮张样品DNA的尝试办法。受埋躲情况的影响,中国南方地域骨骼样本保留情况较差,王传超级利用1240K和外显子捕获测序办法,初次胜利地对中国台湾的古代样本停止了DNA提取、富集和高通量测序。
2021年正值人类全基因组草图颁发20周年,付巧妹及其团队系统梳理了近十多年来前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停顿,指出2010年3个前人类基因组草图(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古因纽特人)的颁发开启了古基因组研究的新纪元,早期现代人闪现古老而多样性的格局,末次冰期在欧亚大陆引发了生齿改变,近万年来温热而不变的天气引发人类的扩散、迁移、互动和更替、逐渐构成全球人群格局,古DNA手艺的开展将进一步丰富和活化人类演化史。
考古学、语言学、年代学和古DNA研究相连系开展跨学科穿插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瑞士罗伯茨构成国际研究团队通过语言学、考古学和古DNA研究停止深度穿插合成,发布了东北亚迄今为行更大的语言学和考古学定量研究数据库,提出西辽河流域农业人群的扩大促成了原始泛欧亚语传布的假说。王传超级停止了目前国内开展的东亚地域更大规模的考古基因组研究,提出汉躲同源、南岛与壮侗同源、南北方汉族祖先是由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农业人群混合构成并由北向南闪现梯度混合形式等熟悉。崔银秋、张帆等的研究团队对新疆13具塔里木盆地的前人干尸停止全基因测序研究,发如今距今2100年至1700年前该地仍然保存古北亚欧人(一收曾普遍散布但几乎仅在距今12000年前聚集的本土着土偶类群落)。此外,刘俊岑等对山东地域12处考古遗址(距今8000-1800年)、宁超级对河南平粮台遗址(距今4000年摆布)、付巧妹研究团队对河南青台遗址(距今5500-5000年)(那是国内初次针对单个遗址开展的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西躲拉托唐古墓地(距今约700年)出土着土偶骨停止古DNA研究。
动物遗存的古DNA研究以家养动物起源研究为重点。以猪的驯化研究为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协做,对42例距今7500-2500年黄河流域古代猪骨遗存(来自于陕西鱼化寨、杨官寨、安徽尉迟寺、河北小里、青海喇家等遗址)停止高通量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撑持黄河流域是一个次要家猪独立驯化中心的看点。王永笛等必定了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中国年代最早的家猪,关于东北地域是家猪驯化地之一的熟悉提出量疑。中国度马起源不断是考古学界存眷的热点问题,蔡大伟出书专著《古DNA与中国度马起源研究》。
▲河南贾湖遗址出的土家猪右下颌,约距今9000年
水稻的驯化和传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粹者阿拉姆等研究学者操纵全基因组测序办法并连系考古和古天气数据,对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北部的本土粳稻停止了研究,认为中国台湾山区少数民族种植的水稻有着复杂的起源,它包罗有来自于东北亚的温带粳稻和来自于菲律宾北部及东南亚的热带粳稻那两个差别的种群。
河南大学和河南省文物局共建的河南省首个“生物考古尝试室”于2021年1月6日揭牌,该尝试室通过对河南省各考古发掘机构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停止整合,聚焦黄河文明的构成和开展,开展古代人类、动物、动物和微生物遗存等4个方面的研究。
碳氮同位素阐发
学者对同位素研究停止深思。英国粹者瑞查德·马德威克以英国巨石阵中猪的迁徙为例,针对同位素阐发傍边存在的问题——特殊是利用单一同位素停止的斗胆而过火简单的阐明——停止深思,认为应当加强原理的阐发,在现实工做中要整合考古和情况证据,最为重要的是要利用多种同位素以提拔研究的精度。胡耀武提出“不变同位素生物考古学”的概念以提拔其学科价值,他从研究简史、阐发原理和研究目标等背面停止系统总结,初次在阐发原理“我即我食”和“我非我食”之外,提出了“我即我是”和“我即我居”的看点,并对不变同位素研究在办法和内容停止了展看。
跟着碳氮不变同位素数据在过往几十年里呈指数级增长,从而为在更大的时空范畴切磋古代的饮食和生业供给了贵重的材料,法国国度天然汗青博物馆博士后张婷婷整合了迄今为行最为全面的、东亚和东北亚地域距今9000年到1000年136处考古遗址的3304份已颁发的人和动物的碳、氮和硫的不变同位素数据,那些数据公开发布在/上。
以食性阐发为中心,国内开展碳氮同位素阐发遗址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闪现扩展的趋向。开展人骨遗存碳氮同位素阐发的遗址包罗:黑龙江绥滨东胜墓地、内蒙古水泉和大山前墓地、陕西刘家洼、河南土门、河南宋庄等,区域研究包罗长江下流地域等;开展动物遗存碳氮同位素阐发的遗址包罗:安徽渠沟、河北南庄头等,区域包罗陕北榆林地域等;开展人骨和动物遗存碳氮同位素综合阐发的研究包罗:内蒙古福路塔、陕西周公庙、河北南城墓地、四川高山古城、广西甑皮岩和大岩、广西顶蛳山、云南江西坟,区域研究包罗甜青地域、中原地域、长江三角洲地域等。
各遗址碳氮不变同位素阐发展示了中华大地丰富多彩的饮食和生业以及汗青传承和转化,那里以史前期间研究为例。在西北地域:马敏敏等发现甜青地域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猪是自在放养或在栖身地点饲养的,狗可能是自在放养的,青铜时代的绵羊、山羊和牛以草地放牧为主。在华北地域:侯亮亮等通过同位素研究发现距今10000年的河北南庄头先民已经驯化了狗,并用培育提拔农做物来喂养狗,而猪尚未驯化。戴玲玲等认为安徽渠沟遗址(距今8700年至6000年)中存在家猪和野猪,猪的碳氮不变同位素值与野生动物类似,那是对家猪摘用散养饲养体例的反映。在长江流域:胡耀武发现长江下流地域史前先民大量消耗陆生资本,水稻农业仍处于低程度消费的阶段。郭怡的著做《同位素视角下长三角地域先民生业形式与文明化历程》对长江三角洲地域古代先民的生业体例的情况停止综合研究,由此切磋了该地域生业开展与文明化历程之间的关系。在华南地域:刘晓迪等研究发现广西甑皮岩和大岩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食物来源愈加多样且陆生资本显著增加,可能是不变生活体例以及向农业社会转化的反映,该研究为华南先民由打猎摘集向农业社会过渡或改变供给证据。
研究办法上的立异进一步拓展了研究对象。马颖等在详尽介绍北非突尼斯凡达里奇墓地开展人与动物遗存基于骨胶原和单分子氨基酸开展不变同位素阐发工做的根底上,提出应在国内鼎力妥帖基于单分子氨基酸的同位素阐发以提拔古食谱辨认率。刘晓迪通过对广西甑皮岩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中羟磷灰石污染停止评估,认为此后在华南地域开展不变同位素研究前,必然要对出土骨样停止科学的预处置办法并挑选未受污染的样本。
锶同位素阐发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度开展锶同位素阐发的遗址和区域包罗:辽宁小珠山(动物)、新疆阿敦乔鲁(人)、河北南城墓地(人)和黄河流域(人和扬子鳄)等。辽宁小珠山遗址位于大连四周的广鹿岛上,赵春燕等通过测试和阐发该遗址71份啮齿动物、猪与鹿牙釉量的锶同位素比值,认为小珠山史前先民自小珠山文化第三期起头饲养家猪、且家猪可能源于广鹿岛之外。王学烨等对已颁发黄河流域10处考古遗址人和动物锶同位素阐发成果停止比力、并摘用贝叶斯办法停止从头评估,成果表白:改过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期间,家养动物(次要是牛和羊)越来越多地源自外埠、以至是数百公里之外,家养动物与人类的锶同位素值趋于一致,那是人类将家养动物纳进本身复杂社会系统的反映。
▲辽宁小珠山遗址
重点存眷根底理论与研究办法。为领会决操纵锶同位素逃踪动物高频运动的问题,法国粹者尼古拉斯·拉泽里尼等在蒙古阿尔泰山地域摘集了2000平方公里的动物样本以及经GPS跟踪检视活动轨迹的家养山羊牙釉量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研究发现山羊牙釉量高辨认率锶同位素以及持续剖面可靠地反映了高频迁徙活动。
冶金考古
成立冶金考古摘样、研究和庇护的原则标准。山西省市场监视治理局发布并施行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草拟的《出土青铜器科技信息提取标准标本摘集(DB14/T 2364—2021)》和《青铜器庇护修复手艺档案笔录标准(DB14/T 2365—2021)》。
重点围绕青铜器造造手艺及交换开展研究。刘煜等操纵多种理化办法对河南殷墟遗址苗圃北地1963年出土的一套大型方鼎底范以及附着铜片停止测试和研究,发现底范原料利用了精选或处置过的生土,铜片为殷墟期间较为少见的铜锡铅砷合金,矿料属于殷墟后期常见的通俗铅的范畴。郭建波等初次操纵工业CT对四川三星堆遗址部门青铜器残件停止阐发,研究发现分铸和各类毗连工艺较为普及,在铜树枝残件内发现了最早的以竹木量素材做为芯骨的实物证据。此外,苏荣誉研究了陕西出土5件青铜器的焊接工艺、王金玉等从手艺角度讨论了大英博物馆馆躲山西侯马的青铜器、徐得娜就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失蜡法停止讨论。
铅同位素及微量元素阐发是研究古代铜器矿料来源的有效而重要的办法,古代青铜器产地研究数据库初具规模。罗武干研究团队初步成立古代青铜器场地研究的办法,此外,青铜器泥芯科技阐发数据库已初具规模,他的团队别离对四川双元村墓地(东周期间)出土青铜矛和戈停止铅同位素及相关测试阐发,研究表白:青铜矛无论类型若何,其矿料来源一致,巴文化和蜀文化的金属来源差别,并存在仿造中原地域商代晚期同类器物的现象;陈典对该遗址18件青铜戈停止铅同位素阐发,其类型巴蜀式戈、中原式戈及仿中原式戈,金属资本畅通的范畴很广,器物类型与合金配比之间没有明白的对应关系,其矿料来源有着历时性改变、并不是源于当地,似乎来自于四川南部会理地域。曹大志公布了黄土丘陵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合金成分,连系青铜器类型、风气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多个来源的铜器指示晚商期间的黄土丘陵与华北平原、关中盆地、北方草原都有跨地域的联络。
▲双元村墓地出土青铜矛和戈
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笔录切磋人类的冶金活动。陈国科等就甜肃西城驿遗址文化层堆积物及现代表土堆积物停止元素地球化学阐发,连系碳十四年代数据,显示了该遗址距今4200年至3500年的冶金活动。
摘用模仿尝试的办法开展生铁冶炼手艺的研究。中国最早的生铁可逃溯到公元前8世纪、早于欧洲近两千年,潜伟等拔取早期冶铁遗址,基于相关数据对冶铁炉停止数值模仿,以增进对生铁冶炼起始阶段手艺面孔的理解,该研究所成立的数值模子可在多种可能的工艺前提下对冶炼消费手艺停止评估。
玉石器科技考古研究
今年度开展磨造石器科技考古研究的遗址包罗:河南庙底沟、河南双槐树和西山、河南坑南、山东两城镇、山东玉皇顶、湖北走马岭、四川三星堆,重点围绕郑州地域(集中颁发于《南方文物》2021年第5期)和伊洛河流域开展相关研究。开展玉器研究的遗址包罗:河南申明展、河南偃师商城、河南殷墟、山西清冷寺、四川三星堆等。
1、玉石料来源和造造手艺研究
石器研究:贺成坡等对湖北走马岭遗址(屈家岭文化早期)出土石器停止原料溯源阐发,对器类停止岩性阐发,发现其原料品种多样,整体上以砂岩和板岩为主,先民会根据器类拔取适宜的石料,认为遗址东部的桃花山一带可能是石器原料的次要产地。张弛对汉水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石叶手艺石成品停止研究,认为它们属于仰韶文化期间,那是欧亚大陆东部石叶手艺的延续。吴超明等对郑州地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石刀的类型特征、演进趋向、消费手艺停止阐发,认为其形造改变与加工手艺之间存在内在联络。金锐等对河南西山和汪沟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出土4件石斧和石钺上的红彩停止阐发,发现红色颜料为颠末破坏和研磨的墨砂或铁红。
玉器研究:岳超龙等对河南申明展遗址(仰韶文化)出土3件玉石礼器停止多角度测试和阐发,研究表白其原料来源于本地,有着兴旺的钻孔手艺,石钺孔缘部位的刻槽粉饰是礼器粉饰的一大特征。刘建成等对四川三星堆遗址四周鸭子河河床出土4件灰褐色大玉料停止岩性阐发,认为大玉料产自四川彭州红岩山蛇纹石矿区;鲁昊等对该遗址1号和2号坑出土364件玉石器的玉料停止检测阐发,认为玉料以闪石玉为主,玉料遵照因地制宜(取自四川地域)和因材施料(玉料拔取与器形具有必然的相关性)的特征。
2、玉石器功用研究
李升韬等回忆了石器残留物阐发的开展过程,阐释了研究对象包罗植硅体、血红卵白、古DNA、血液卵白量和堆积物DNA等,认为石器残留物阐发与微痕阐发、模仿尝试相连系,能够对石器功用停止更为全面的阐释。赵珍珍等通过对山东玉皇顶遗址(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出土24件石器停止淀粉粒阐发以研究先民对动物资本的开发和操纵,认为石磨盘和石磨棒配套利用,石铲、石斧和石凿具有多种功用,上述石器均用以加工谷物、坚果和块根块茎类动物。赵海龙等认为河北下卜庄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端刮器的功用次要用来加工兽皮(多用以加工湿皮),此外还用以加工木材。
3、石器消费组织和地区交换研究
栾丰实等认为山东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石器消费已经进进复杂的专业化消费。刘亦方等聚焦河南西山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的石器工业停止切磋,发现西山遗址石器以日常用具为主,少见礼法性石器,并未呈现集中化消费的现象。任文勋等在对河南双槐树和西山遗址(仰韶文化中晚期)出土石环停止类型特征和造造工艺研究的根底上,认为石环消费次要畅通于品级较高的聚落。
▲河南双槐树遗址
4、石器研究办法的总结和摸索
要逃溯玉石器原素材来源,研究者必需起首对其材量停止科学的判定,姬翔介绍了当前利用肉眼看察、显微看察和无损检测阐发等玉石器材量判定的办法,认为要推进材量判定和溯源研究,必需成立一个原则同一、笼盖面广的玉石器数据库。雷蕾等认为跟着三维扫描手艺的朝上进步,几何形态丈量办法在石成品阐发中具有重要的妥帖价值,在详尽介绍操做流程的根底上以广西南坡山遗址出土手斧为例展现了那种办法的感化和优势。
陶瓷器科技考古研究
以陶瓷器原料和造造手艺研究为中心,开展陶瓷器科技考古研究。
1、陶器研究
陈辉等研究发现湖北盘龙城遗址(二里冈文化)陶器造造的专业化水平逊色于郑州商城,但在器型、粉饰和造造手艺上与中原连结一致,反映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王迪基于陕西丰镐遗址陶窑的类型、产物和空间散布对西周期间丰镐的陶器消费特征停止回纳,他还特殊存眷陕西沣西遗址张家坡村出土的1处陶窑火塘口塞1件完全陶鬲的遗迹现象,认为陶鬲是封堵火门之用,那是商周期间一种看火新手艺。李敬朴等对中东地域砂玻器(Fritware,中东陶瓷系统中最重要的产物,胎体和物相差别于陶器、瓷器和釉砂)的命名、起源和开展停止研究,认为砂玻器与夹玻器相关,其实正产生于公元11世纪的埃及地域。印度-承平洋珠属于拉造玻璃珠,是典型的商业珠,徐思雯等根据当时空散布以及对其成分停止科学阐发的成果,认为那种商业珠是2000年以前印度洋—承平洋上已起头商业往来的见证。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陶器
2、瓷器研究
英国奈吉尔·伍德操纵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6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12件中国景德镇御用黄釉瓷胎体停止了研究,研究展现17世纪初景德镇在高岭土的利用上发作了严重改变(细瓷胎体中高岭土的比例从20%突增至50%)。
研究办法上有所立异。岩相手艺是看察器物成分特征的一种办法,王恩元切磋岩相手艺在陶瓷考古中的利用和前景,倡议摘用操做链的概念,连系多种手艺手段配合提拔陶瓷器科技考古研究程度。
有机残留物阐发
杨益民对我国开展有机残留物阐发40多年开展过程停止回忆并对此后开展停止展看,特殊提出卵白量考古数据库建立的重要性(杨益民主持2017年教导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古代动物遗存的ZooMS数据库建立》,目前该数据库建立已接近尾声)。
1、动物成品
韩宾等就陕西刘家洼遗址(春秋期间,距今约2700年前)出土1件微型铜罐中的残留物停止综合阐发,认为该残留物是由牛脂做为基量混合了一水碳酸钙颗粒的美白化装品,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男性化装品,比南北朝期间《齐民要术》中关于面脂造造办法的汗青记载要早1000多年,该研究被《Nature》选为“研究亮点”。周旸的研究团队利用基于免疫法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手艺在四川三星堆遗址祭奠坑(商代晚期)出土青铜器和土样中发现有丝绸残留物,其品种包罗绢、绮和编织物,其重要用处之一是祭服,那反映了古蜀地域兴旺的丝绸业。
▲三星堆4号坑纺织品,扫描电镜图
2、粮食做物成品
刘莉等通过对甜肃大地湾、陕西半坡、姜寨遗址出土仰韶文化期间尖底瓶、平底瓶和彩陶壶的动物微体和微生物遗存停止检测阐发,认为那3种器类曾用于酿酒,酿酒原料包罗黍及其他做物(粟、稻、小麦族)、豆类和块根类动物等,酒的品种包罗谷芽酒和麹酒两类,仰韶先民用芦苇吸管咂酒,此外,还对山东王因和西夏侯遗址(大汶口文化期间)出土黑陶高柄杯、红陶杯和灰陶瓶中的残留物停止动物微体和微生物遗存的检测阐发,认为它们均与酒有关。加拿大凯琳·塔凯等就甜肃占旗遗址(齐家文化,距今约3350年至2650年)出土马鞍口罐(“马鞍锅”)内残留物停止碳氮同位素和利用陈迹的研究,认为占旗先民在齐家文化期间的食物由小米、肉类和反刍动物奶成品构成。韩宾等在西躲桑耶寺(公元12世纪到公元13世纪)发现了最早的以瑞香狼毒为原料的躲纸,而且,初次表白在早期西躲造纸术中利用了一种特殊的施胶手艺,该施胶剂的成分包罗奶(来源可能为当地牦牛)和小麦淀粉。
3、经济做物成品
墨慧、吴梦茜等对江西海昏侯墓地(西汉期间)出土木量漆盒中的样品停止测试,经判定为玄参科地黄属动物根的辅料炮成品,其外层的辅料有淀粉和蔗糖等成分,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炮成品实物,认为炮造工艺是米蒸法。
4、有机宝石
孙诺扬等就新疆胜金店墓地(西汉期间)出土的1枚黑色珠子停止有损和微损阐发,认为其原料为煤精,反映了汉代煤精成品的布衣化和煤炭的大规模操纵。
科技考古回忆与展看
在百年考古学史回忆中,科技考古的地位无足轻重。王巍主编的《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丛书中,对科技考古的研究过程停止了全景式的回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编的《科技考古(第六辑)》正式出书。袁靖、潜伟和徐良高档就若何推进科技考古进一步融进考古学研究、若何全面推进科技考古学科建立等颁发一孔之见。
科技考古学术交换深进开展。除上述各研究标的目的/专业委员会举办年度学术研讨会外,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于2021年10月在河南三门峡召开,考古年代学、数字考古、情况考古、人类骨骼考古、动物考古、动物考古别离召开学术研讨会,交换各范畴的最新研究功效。中国科学手艺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全国第十五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于2021年6月在安徽大学召开,做为我国科技考古范畴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换平台,与会者通过大旨陈述等多种形式停止学术交换,足够展现了近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功效和学术动态。
科技考古机构间启动战术协做。2021年2月,国度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青躲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前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签订了战术协做协议,将别离共建“情况考古尝试室”“分子古生物学尝试室”和“年代学与动动物考古尝试室”。
科技考古数据库建立渐次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度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元已经动手建立科技考古数据库,目前,动物考古、碳氮不变同位素、青铜器泥芯科技阐发、卵白量组学数据库已初具规模,动物考古、古DNA和人骨考古数据库已起头动手建立,其他科技考古范畴数据库建立也有焦急迫的科研需求,那就需要做好顶层设想,各科研单元通力协做,有序推进科技考古数据库建立。
(本文搜集2021年度颁发科技考古文献材料近500篇,限于颁发时字数要求,定有未加搜集或限于篇幅未加公布或曲解原意的情状。本人程度有限,疏漏和不当之处,看做者和读者海涵)
海报设想 祝碧晨 图片编纂 张颖
做者单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本期微信编纂:辛玉
投稿邮箱:pp_sijialishi@163.com
互动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