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这5个战争细节让人终生难忘,好剧当如此!

3个月前 (11-14 06:51)阅读5回复0
dyyh
dyyh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1296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5928
  • 回复0
楼主

10年前,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横空出生避世,那部剧没有其他抗战剧中那么明盔亮甲,干清洁净的形象,反而一堆配角们根本都是蓬头垢面的形象贯串到底。

但是那部抗战剧的深度是其他同类题材都很难赶得上的,而该剧在战争细节方面的描绘,更是令人印象深入,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实在的汗青布景。

本文就通过电视剧傍边的五个细节来一路重温下那部“神剧”。

细节一:川军团

川军团是剧中配角们所在队伍的番号,那个番号不是详细的数字,而是以川军而代称。然而,各人重视的话川军团里却几乎没有四川人,那是何意呢?

现实上安放川军团那个番号毫无疑问是在向川军致敬,日本人在战争期间,没有一个兵打到过四川,但是四川却是抗战中牺牲军人最多的省份。

据统计,四川在抗战期间一共有6个集团军的整建造队伍出川做战,有300万壮丁在战争中填补到各队伍。抗战期间,四川勇士阵亡达26.4万人、负伤达35.6万人、失踪2.6万余人,总缺失近65万人。

展开全文

到了电视剧布景中的1942年,良多以四川报酬主的队伍已经打光了,然而人没了番号还在,番号在精神就在。川军是什么精神?死战到底的精神。川军团最初一名四川籍兵士李四福(要麻)牺牲后,川军团再无川人,但死战到底的川人精神却永存。

而没有四川人的川军团都有谁呢?有东北人迷龙、李连胜,有北平人孟烦了,有湖南人不辣,有陕西人郝兽医,有山西人康丫,有广东人蛇屁股,有云南人董刀,有河北人豆饼,有上海人阿译,有河南人崔勇,有云南人满汉,有湖北人泥蛋,有江浙人克虏伯。

还有一个满中国跑的团长——龙文章。

不难看出,所谓的川军团其实是在川军死战精神旗下的一个中国军团,它聚集了全中国绝大大都被日寇侵袭身份的兵士,是中国全民抗日的一个缩影,那是一个别样的川军团,而不是狭义理解意义上的川军团。

细节二:裤衩子

裤衩子的情节呈现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第三集,其时缅甸战事食紧,川军团的那些“残兵败将”要被空运到前线参战,除了日本人的飞机,那是那些中国军人第一次近间隔接触本身那一方的飞机。

在上飞机前川军团的人要将国内的军服全数脱了,枪械也都留下,只穿戴裤衩子登机。原因则是到了那边:英国人发衣服,美国人发枪。

剧集里的时间节点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缅做战,那个情节现实上还没有发作。国内兵员通过空运到外国其实是此次做战失败后的工作了,目标地也不是缅甸,而是印度。

第一次进缅做战失败后,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余部撤离到了印度,以那两个师为根底组建了中国驻印军。尔后为了填补体例,国内空运了3个整建造师的队伍以及填补兵员到印度,而那几万名中国兵士登机前大多就是只穿戴裤衩子,手中也是一无所有。

原因上面也说了,英国人发衣服,美国人发枪。

但还有一层意思,那些脱下来的旧衣服和旧枪械怎么办呢?天然也不是扔掉了,而是留给国内的兄弟队伍陆续利用,那才是关键点,因为国内抗战进进到1942年已经是极度艰辛了。

因为晓得印度气候比力热,痛快在空运兵员登机前让他们把衣服也都留下。可是其时运输机飞越的是驼峰航路,在几千米高空飞翔的运输机舱内的气温是很低的,成果有良多兵士为了留下那一身衣服,本身就活活冻死在了机舱内。

那才是我在本文中提到裤衩子的关键,裤衩子的背后是其时中国贫弱国力的缩影,也是其时中国戎行形态的一个实在写照。

细节三:钢盔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对兵器配备等道具的抉择是很专心的,此中惹人重视的一点是剧中的钢盔。

钢盔降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尔后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陆军的原则设置装备摆设。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派系浩瀚的中国戎行却连钢盔都无法普及。

借助于其时与德国的军事协做,国民政府进口了约35万顶德式钢盔,次要配备于中心军队伍,此中36、87、88师及教诲总队根本配齐了德式兵器,其他中心军队伍虽有德盔,但是德式兵器并未配齐。

而在各处所军中,部门戎行配备有英式头盔,如西北军和两广队伍等;云南队伍则配备了法度的亚德里安盔。

在常见的抗日剧中,德式钢盔是最常见的。而在团剧傍边,除了龙文章经常顶着的德式盔之外,还有大量的英式头盔,以及云南兵董刀的法度亚德里安盔,出格后者在2009年之前的国产电视剧傍边出镜率几乎为零。

在其时,可以配备钢盔的队伍凡是都是精锐队伍,当然那个精锐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与之交战的日军其时早已经普及了钢盔。

1937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头戴梅花盔的桂军队伍的到来就让日军为之一震;而当头戴法度亚德里安盔的云南子弟兵——第60军抵达武汉时,因其军容严整,还被特意安放在武汉市内行军以强公众抗日自信心。

到了1944年之后,除了中国驻印军之外,国内队伍也起头领受少量的美式M1钢盔。当川军团的骨干被抽进突击队时,也戴上了那些美式钢盔。

细节四:克虏伯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集傍边只要一个比力胖的形象,那就是炮兵克虏伯。

克虏伯之前并非川军团的人,而是在第一次进缅做战失败之后,才融进到川军团那个集体中的。克虏伯是江浙人,并且出生上流社会家庭,其典范台词是:我饿了。

克虏伯那么大一个别格子在喊:我饿了的时候,现实上还有别的一层意思:诺大的一个中国,如斯浩荡的中国戎行,却几乎没有可依靠的炮兵火力,经常处于饥饿形态。

做为一个德国留学回来的炮兵,克虏伯之前的岗位是PAK—37毫米战防炮第一主炮手。PAK—37毫米战防炮是德国造,天然也是其时中心军精锐的设置装备摆设,因而溃败前的克虏伯所退役的队伍也绝对是精锐队伍。

可即使是其时的中心军精锐,在战前也没有设置装备摆设几火炮。所谓三大德械师之一的36师在淞沪战争期间另有山野炮18门,但自此之后全师火炮丧失殆尽,到1944年参与滇西会战时,全师一门山野炮也没有,步枪也仅剩不到1800收。

曾经的精锐队伍尚且如斯,处所杂系戎行的情状更不乐看,川军的一个整建造集团军都没有一门火炮。

所以剧中川军团淘来了一门小炮之后,足以让团长龙文章兴奋不已了,然而炮弹却是奇缺无比,以致于“团长,再打一炮吧”又成了克虏伯的口头禅。

关于一个炮兵来说,还有什么能比有炮无弹更痛苦的呢?可那就是其时抗战的残暴现实,因为比有炮无弹更痛苦的事是:无炮无弹!

细节五:突击队

电视剧中的飞腾部门是突击队偷袭南天门主阵地,虽然因为主力队伍迟迟按兵不动使得突击队付出严重牺牲,但不管若何仍是打赢了。

而我们也晓得所谓的南天门之战现实上是以实在汗青上发作的松山战争为布景的。

松山之战,中国戎行先后以第71军和第8军围攻日军守备队1300人,历时3个月,付出了伤亡8000人的代价才最末拿下。中国戎行总体上的战术并不是电视剧中的中心开花,而是绝大大都情状下都是根据虞啸卿的打法停止的。

但纵看如斯,中国戎行也是利用了突击队战术的,那种突击队用以攻坚,而非潜进内部中心开花,但事实证明突击队战术也确实是松山之战最初得胜的关键。

松山战争前期中国戎行的伤亡是很大的,第71军队伍牺牲上千人以至还没摸到日军的主阵地。

第8军上阵食亏不小后,李弥起头总结体味教训,认为凭其时各部兵士的操练程度攻坚,伤亡难以削减,并且不见效果。

于是其时让各部组织精干步卒、集中配发的美式冲锋枪、火焰喷射器,以及加强一部门工兵构成精干的突击队,对日军碉堡停止逐个进攻。

那种打法固然伤亡仍然不小,但是有效果,最末突击队推进到日军主阵地后又胜利利用成吨炸药将其引爆,最末获得了松山战争的成功。

现实上在团剧傍边,类似的细节有良多,以至每一小我形象的塑造都有着活生生的原型,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值得琢磨的汗青,那是一部看十遍,城市有十种差别收获的“神剧”,是一部抗战影视剧的典范。

品尝团剧,能理解抗战之困难;读懂团剧,能体味人生之百态。

0
回帖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5个战争细节让人终生难忘,好剧当如此!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