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的诗人王之涣

10个月前 (11-13 12:42)阅读4回复0
zaibaike
zaibaike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460767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92153
  • 回复1
楼主

唐代诗人王之涣存诗不多,但其做为边塞诗人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然而细考之,却发现如斯闻名的诗人相关史料却少少,屈指可数的几条笔录又皆为不确,实令人如坠迷雾。

两唐书无王之涣传,《新唐书·艺文志》中无其诗集笔录,唐宋文献素材中鲜有记载,以至连一应俱全的宋代公私书目中也未见其诗集笔录。在做品几乎不传世的情状下,诗人之英名竟也一路飘荡下来。到了清代,曹寅主编的《全唐诗》中收录他的做品六首。此六首做品夯实了王之涣的文学史地位。

然而,《登鹳雀楼》做者的签名却不断有争议。现存的古籍中,此诗初次见于中唐期间芮挺章编纂的《国秀集》。《国秀集》开编约在天宝十二载,芮挺章大约花了七到十年普及搜集各家名诗,“探书禹穴,求珠赤水”,网罗官员、布衣、蓬菖人之做品,精选220首所成。此中收录了王之涣签名的《凉州词二首》(另一首是“单于北看拂云堆”)和《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而将“白天依山尽”那首诗以《登楼》之名回于平民墨斌名下。以地位论,王之涣是官员,墨斌是布衣;以诗名论,墨斌没没无闻,不克不及与王之涣同日而语;且成书离王之涣往世不远,王之涣家人健在,高适、王昌龄等健在,苏源明、杜甫、为诗集做序的楼颖也在世,很难想象他们能许可芮挺章将此佳做张冠李戴。正因历来有签名争议,《全唐诗》收录此诗时兼顾两位做者,在卷203收进墨斌《登楼》,阐明“一做王之涣诗”,在卷253王之涣名下收进《登鹳雀楼》,阐明“一做墨斌诗”。施蛰存亦指出那首诗是登近海的楼台,不适于鹳雀楼。

另一首佳做“黄河远上白云间”无签名争议,命运貌似平缓许多。

然而,连那句家喻户晓的话也有疑点。那句话在《国秀集》中为“黄河曲上白云间”,《全唐诗话》《全唐诗》中皆为“黄沙曲上白云间”。玉门关在嘉峪关外,那里看不到黄河,自古就有人提出诗人若何能站在一个看不到黄河的处所想到黄河的疑问。“黄河”仍是“黄沙”成了千古谜案,众口一词。物候学家竺可桢特意实地勘察,认为是错将黄沙传布成了黄河。王汝弼更是说,“‘黄沙曲上白云间’有甚么欠好?诗人只用一句话就把边塞光景的典型特征概略出来,并且上全国地,囊括包举,请问那是多么笔力!”

两首力做之外,为人熟悉的王之涣轶事即是“旗亭画壁”,而该轶事细究亦伪。旗亭画壁出自薛用弱《集异集》,大意为:开元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被写做王涣之)在酒楼聚会,碰着梨园乐工和市井伎也来聚会。乐工、乐伎们饮酒唱歌,三位诗人以谁的诗被唱得多为赌,边听边在墙壁上以指甲划线来笔录被唱的诗数。乐伎唱了王昌龄两首、高适一首后,王之涣坐不住了,说乐人们都是乡巴佬,不懂阳春白雪,又指着最标致的阿谁市井伎说,假设她不唱我的诗,我就甜拜下风。佳丽启齿,唱的公然是《凉州词》。酒楼又被称为旗亭,故此事被称为“旗亭画壁”。因其喜闻乐见,后被改编为传奇杂剧,如明清两代均有人创做《旗亭记传奇》。故事中提到“梨园乐工”,则必发作于长安或洛阳,因梨园是玄宗特设的私家乐坊,梨园门生又称为“皇帝梨园门生”,梨园乐人随玄宗往返于工具二都。开元二十四年后,玄宗再未往东都洛阳。所以那个故事可能发作在开元二十四年前的工具二都或者是其后的长安。而故事中,乐人唱的第一首是王昌龄诗歌《芙蓉楼送辛渐》,据考证,那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春夏以后,则将故事限制为开元二十九年春夏之后的长安。而彼时王之涣刚到差文安县尉,高适寓居淇上。次年二月,王之涣病故。三人应无时机聚首长安。

近一个世纪,陆续出土了王之涣及其妻李氏、祖父、祖母、叔父、堂弟、堂弟媳、堂侄、堂侄重孙共八人的墓志。经多方考证复原:王之涣,原名王奂,后以字之涣为名,另取字季凌(古籍中将王之涣写做王涣之者,也许与其曾改名有关),身世官宦世家,先祖郡看为太原晋阳,后迁籍至绛郡,又迁至邺,再迁至长安。到王之涣父辈时,迁至洛阳。王之涣出生于垂拱四年(688)洛阳私邸,卒于天宝元年(742)文安县县尉任上,次年葬于洛阳北原。王之涣排行第六,而非从来认为的排行第七。不断以来,学界认为高适的《和王七度玉门关吹笛》是高适唱和王之涣的,是高王交游及王之涣出关的力证之一,但当证实了王之涣是王六而非王七后,那些论断又成了疑点。

(摘自《北京晚报》)

0
回帖

迷雾重重的诗人王之涣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