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办法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罗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泻了诗人的思惟豪情,因而,只要实正领会了诗歌的形象,才气深切体会诗人思惟豪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豪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做为后一两句的感情抒发的根底。由景物的物象能够探知诗人的感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非常逼真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间接抒发了思念故土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气候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天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豪情。
“意”就是指做者的主不雅豪情,“境”是指的是做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次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做者的思惟豪情和生活场景交融在一路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曲,长河夕照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协调静谧,如“渡头余夕照,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夕照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丽、宁谧、委婉、朦胧
繁复——繁丽、强烈热闹、高亢、富贵、憨厚、喧闹
清凉——昏暗、渺茫、零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感情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照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外表意义,发掘深层含义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整天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白本身的心迹或某种感情。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发掘物象内在的风致、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曲待凌云始道高。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惟及豪情,那些事物在漫长的汗青历程中诗人付与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阐发古代诗歌能够从那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动手。下面举例申明。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方心志的忠贞、风致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④以蝉喻操行高洁。
前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前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示本身操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茂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慨叹。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量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冲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范例
⑨莲——表达恋爱 因为“莲”与“怜”音同
⑩梧桐——凄凉哀痛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哀痛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悲悼的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必然的固定性,如:以“故土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夕阳,残烛啼鹃”传达“离合悲欢情”;以“昔荣今非,几度落日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不雅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仆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仆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本身。
①知人论世,存眷布景。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胜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②抓抒情仆人公的语言神志、动做、心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念六合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二节 思惟内容的评价
一、由诗眼动手。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逼真的一个字。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傍晚空潭曲,安禅造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默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二、由典故动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示丰硕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能够省去许多文字。因而理解典故是掌握古代诗歌思惟豪情的重要路子。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①曲引: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做为本身的诗词中的句子。
例:千古兴亡几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做为本身的诗句。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汗青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和未篡时。
(白居易《放言》)
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二)阐发典故的办法
1.体味诗人用典的目标。
领会典故重要的不是领会典故内容的自己,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标,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惟内容有亲近的关系。
2.体味诗人用典的用典企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必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豪情的前言。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
只用现实相连系才气体味到诗人的感情所在。
第三节 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
一、语言艺术鉴赏
(一)语言的气概
1.朴实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实诗风的语言特点:油腻朴实、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归纳综合。
2.曲白与委婉 曲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实诗风,曲白诗风更显朴实、平平。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白话的语言,而且有的诗还溶入了鄙谚俚词、民歌之类,所以那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实率、通俗凝练。
3.沉郁与豪放 在浩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拍舒缓,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鄙谚和对话)。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老婆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操纵鄙谚,增加了诗歌的实在性。
豪放诗风的语言特点,次要表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罗边塞诗),那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气度理想有很大的关系。
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期间,遭到美妙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意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犯罪边塞当做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沙场(如苏轼)。
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唉声叹气,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拍明快、调子昂扬。
(二)语言的锤炼
前人讲究炼字,要留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例: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修辞的巧用
1.比方 比方除使诗歌所描画的意象愈加形象生动外,还可表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三更鲤鱼来上滩。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反常,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2.切口(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做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委婉的感情,往往接纳切口、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了解,何事入罗帏?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程度,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表示手法
表示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象征 象征是诗歌习用手法,次要感化是用物象征人的道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秀气、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顽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宝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华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做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小我襟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借景达情 常用写景体例有:
(1)侧面衬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动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动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到达反映主题的效果,便是侧面衬托。
如: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孤单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感情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衬着陪衬。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醒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动、静景或动静景连系或动静景彼此映托
在一些山川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偏重点的差别,做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陪衬,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陪衬。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接纳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连系的办法,将山川的明丽动听,月色的清新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示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衬着气氛,抒发感情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做良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衬着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按照景物的性量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明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本身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如:登高(唐·杜甫)枫桥夜泊(张继)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虚实连系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6)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本身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句,表达诗人要自在自由,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曲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抱负的豁达。
(7)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感情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好比《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苍生呢?
赠别二首(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身垂泪到天明。
(8)衬托 衬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画此外事物以凸起次要对象。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诗人侧面写了“帆、鸟、海、树”,衬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
(9)匠心独运的构造 在诗歌的构造摆设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构造形式有:
①层层衬着、铺垫。
江上看山(宋·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枯槁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夕照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心爱信现在。唯有巫山最浓秀,仍然不负远来人。
诉衷情(宋·陆游)
昔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③构造比照 比照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条理性的特点,构造性较强。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凹凸。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世自由啼。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示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
第三篇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掌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那就是我们常说的掌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但点了然景物、时节,还通过那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衬着了送别时的情况气氛和诗人忧伤的情感。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异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豪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川田园诗更是如斯。天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一定带上诗人的豪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感情办事。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示的感情。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显露出的感情都是比力容易掌握的,但一些外表上地道是写景的山川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那就要求我们对做者的出身,其时的时代布景有必然的领会,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示出的感情。
那里牵扯到一个豪情依靠的问题,阐发诗歌,应认实判断豪情依靠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着品的思惟内涵。
四、阐发诗歌的写做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川田园诗写景的办法良多,鉴赏时应次要留意写景的常见办法和技巧。
1.留意做者察看景物的安身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革。
2.掌握和阐发做者描写景物的办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申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连系(“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比照(“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画相连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赏识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气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曲,长河夕照圆”,又要擅长体味诗人详尽入微的察看、捕获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轻风燕子斜”。
第二节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奇特的事物的赞扬,来表达本身的精神品量或抱负。
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动手:
一、掌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逃求贴切传神,但若是仅仅是客不雅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单要形似,并且要神似。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迹流落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那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做者本身。前四句写蝉的困难处境:因为自命高洁,老是食不充饥;固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搭精神,得不到同情。那现实是说诗人本身。
下面四句则曲抒胸臆。三联上句说本身官位微贱,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那个官干什么呢?显露出要去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本身的命运和连任系起来,从蝉的啼声得到警示,醒悟到本身和蝉一样清苦。做者是怀着崇拜和同情的表情写蝉的,用蝉来戒备本身,要像蝉那样连结清高和清廉,即便政治情况恶劣,也永久稳定初志。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依靠的豪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本身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白本身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因为做者的履历遭际、情趣喜好以致察看角度的差别,即便写统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差别的感触感染,表达出差别的豪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白意识的依靠。但是一首优良的咏物诗,老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并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吐露诗人的人生立场,或寄寓美妙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事理。那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融会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消媒。”(李贺《南国十三首》)那是李贺去官回乡栖身在昌谷家中所做。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标致的脸蛋,美不堪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谢,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形态。从外表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消媒”证了然那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分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消媒”,仍是不自主的工作。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谢时始嫁,则培增难过。
其实,那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反常,又符合诗中旨趣之道。联络诗人其时的境况,诗人才不外二十多岁,合理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堪楚切。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三、阐发咏物诗的写做技巧
咏物诗的写做技巧或拟人,或比方,或正面描写,或侧面衬托等。
第三节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一、弄清史实 关于做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必然要有所领会,那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汗青常识。在阅读一首诗时,必然要读好注解,那也是读懂质料的一把钥匙。
二、要体味企图 后代做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必然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慨叹的前言。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本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处所——传说风闻就是昔时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那赤鼻矶也能够说是触发诗人感受的前言。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汗青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对峙抗击北方强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摇摇欲坠中苟且苟安,那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受的前言。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苟安,本身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
三、融会豪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如许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汗青做沉着的理性思虑,诗人本身不置身此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可惜:“江东门生多俊才,东山再起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应项羽的失败汗青的一定:“江东门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路,或是慨叹小我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即是如斯。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汗青的影子,成心借题阐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那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做。
四、阐发写法 在构想上,怀古咏史诗能够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
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做了辛辣的挖苦。在章法上,或做正比照,或侧面衬托等。
第四节 即事感念诗的鉴赏
前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慨叹,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慨叹的事由。那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慨叹,所以鉴赏那类做品,必需领会诗人慨叹的事由。例好像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老婆;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情状中痛悼故国。
墨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情况中盼愿返乡。由此引发的慨叹的事由纷歧样,诗人抒发慨叹的事由纷歧样,诗人抒发的豪情和接纳笔法也纷歧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连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连系慎密、天然熨帖。
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动人。出格是思乡、念亲、怀友、拜别之佳做,其情必动人至深,绝不矫情造做。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恰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