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家人团圆的说法的由来?月饼最早是谁做的?

文化 3年前 阅读:14 评论:0

  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那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那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夏历里,一年分为四时,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门,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堂,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逃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聚节,是流行于全国浩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天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异乡的游子,也借此依靠本身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聚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比来,月亮更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弄月的风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处所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那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备元朝官兵和墨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逃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实正构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此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克不及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阿谁标的目的,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聚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几人,在家的,在外埠的,都要算在一路,不克不及切多也不克不及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唐代,中秋弄月、玩月颇为流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管贫富长幼,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聚之意。有些处所还有舞草龙、砌浮图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愈加流行,许多处所构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流玩的风俗,已远没有旧时流行。但设席弄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祝美妙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安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风俗良多,形式也各不不异,但都依靠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妙生活的神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木答案立场。

网友评论

本站会员尊享VIP特权,现在就加入我们吧!登录注册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注册
用户名
密码(至少8位)
确认密码
邮箱(请填写常用邮箱)
验证码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
找回密码
用户名
邮箱
※ 重置链接将发送到邮箱
若未跳转,可点击这里刷新重试
未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