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古诗、谚语、故事传说

7个月前 (11-02 11:07)阅读5回复0
lrj
lrj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2109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2184
  • 回复0
楼主

  田家元旦

关于春节的古诗、谚语、故事传说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天气 共说此年丰

元 日

王安石

爆仗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命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醒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素交

歇后语

贺年的话--好听

大岁首年月一吃饺子--第一回

大岁首年月一吃饺子--都一样

大岁首年月一吃饺子--没外人

大岁首年月一逮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大岁首年月一送财神--碰头说好

大年三十看黄历--没日期

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元旦才爬上岸,吞食家畜危险人命。因而,每到元旦此日,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遁藏"年"兽的危险。

那年元旦,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出亡,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白叟,只见他手拄手杖,臂搭袋囊,银须超脱,目若悬珠。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拾掇行拆,有的牵牛赶羊,四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气象。那时,谁还有心照顾那位乞讨的白叟。

只要村东头一位妻子婆给了白叟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遁藏"年"兽,那白叟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必然把"年"兽撵走。

妻子婆惊目细看,见他老气横秋、精神矍铄,气宇非凡。可她仍然继续挽劝,乞讨白叟笑而不语。婆婆无法,只好撇下家,上山出亡去了。

三更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差别:村东头妻子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满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瞪眼半晌,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满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本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那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白叟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出亡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平安无事非常诧异。那时,妻子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白叟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妻子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不祥的降临,纷繁换新衣戴新帽,到亲朋家道喜问好。那件事很快在四周村里传开了,人们都晓得了驱逐"年"兽的法子。

从此每年元旦,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仗;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逐个大早,还要走戚属友道喜问好。那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不异的。

那么"年"事实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次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摧残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角逐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灿烂,刺得它头昏目炫,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办法,于是逐步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因为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固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其实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夏历新年正式命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因为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夏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0
回帖

关于春节的古诗、谚语、故事传说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